梦幻逍遥天工阵容搭配(梦幻最好的队伍搭配)
心灵的痕迹——袁竹作品欣赏
艺术家简历:
袁竹,逍遥画派创始人,四川省德阳市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教育联盟艺术教育终身客座教授、北京宣和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作品赏析
逍遥 逍遥
精灵天工夺巧
一杆画笔绘出生活妖娆
一壶老酒迸发芳香味道
一腔热忱激发斗志燃烧
一朝一夕笔走龙蛇
又一个梦幻悠远空灵的世界纸上跃
紧握逍遥的画笔
绘出山川秀丽人间美好
敢叫日月停留斗转星移
逍遥画自有逍遥派的清高
洒脱的逍遥派鬼斧神工地设天造
纵横天下情浓颜笑
若是梦依在情未了
寄情山水任逍遥
逍遥 逍遥
超凡脱俗老庄道
一杆画笔绘出江山多娇
一壶老酒演绎曼妙飘绕
一腔热忱浇铸瑰丽珍宝
为了大爱泼墨挥毫
又一个梦幻悠远空灵的世界纸上跃
紧握自在的画笔
绘出山川秀丽人间美好
敢叫山河倒流龙吟虎啸
逍遥画散发着自由的味道
洒脱的逍遥派鬼斧神工地设天造
纵横天下情浓颜笑
若问快乐何处找
寄情山水任逍遥
这是四川词作家张彬、孙段叁冰在欣赏新华社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编辑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19版)和《中国美术年鉴》编委会编辑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美术年鉴》(1949---2020)第二辑收录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作品,尤其是《中国美术年鉴》第二辑封面封底均刋登其作品之后,甚为惊叹,有感而发,专门为逍遥画派创作了一首歌,名叫《逍遥天下》。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两千多年前,先秦道家代表的庄子一生贫困,穷居陋巷,以屨为生,但鄙薄权贵,拘入仕途,安于贫困。他用他的一生为世人演绎出了一个千年不朽、神奇莫测、叹为观止的传说。他把生命的逍遥推进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和浓郁的浪漫色彩。他认为能去不被物质世界、现实环境所困扰和制约,能去在大千世界里"物化",超越时间和空间,从而使自己在精神领域里走向一步步的提升便是"逍遥"。千年古人的"逍遥"在今天看来仍让我们觉得不失其前瞻性和当代性。借前人说今人,只是想用一颗崇敬的心拿来去参照,或许这样才能使我们面对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其人其画,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人到中年,正是精力充沛,艺术创作的“井喷”时期,每月少则几副,多则十余副新作问世,不时还有妙不可言的稀世佳作奉献,让人大饱眼福,品尝艺术大餐。与此同时,逍遥派画家袁竹的喜讯也一个接着一个传来,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参加很多艺术评选中也榜上有名并脱颖而出。
“逍遥画派”创始人袁竹的作品,一见就会让人觉得一超直入如来境。他不是科班出生,没有去高等艺术院校深造过,没有经过专门的绘画的基本训练,他只细品过很多古今中外名画家的画集,到博物馆、美术馆欣赏过不少的中外名家画展,游览过一些名山大川,和省内外一些画家略有一些接触交流,平时他抽时间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哲学、史学、美学和艺术类等书。他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功夫在画外。的确,他的悟性好,一下笔就进人最高境界。
绘画成功与否,在悟性,而不在功夫多少;在胸襟之不俗,而不在功力之苦,在天赋,而不在勤修。袁竹虽然“平生不修善果”,但他的画却一超而直入如来境,一跃而到最高境界。
袁竹的画不是民间工匠画,不是所谓的标准画家画,而是写意抽象画。写意抽象画讲究的不是形似,更不是媲红配绿,甚至笔墨之工拙可不计,要的是一种趣味、一种境界,特别是一种脱俗的情调。笔墨的工拙固可以不计,但要知道笔墨的格调,绝不可庸俗。
中国绘画的笔墨来于书法,袁竹的书法估计没有临过太多的碑帖,他的技巧也并不太高。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从有技艺到无技巧,所有的艺术作品,技巧愈少而艺术品质愈高,过于讲究技巧的作品,格调必不会太高。而袁竹的书法省却了“有技巧”的阶段,也是一超而直入“无技巧”的阶段,他随意挥洒,却表现出四川人浑朴、厚重、沉着、大气而又不失机灵洒脱的风格,他写不出专业书家提按转折、导引顿挫的技巧,他也不知道“侧不得平其笔……先右揭其腕,次轻蹲其锋”“夫侧锋顾右,借势而侧之,从劲轻揭潜出”“勒不得卧其笔……”等等,他只是下笔直书,显其本色,但书法家也写不出他那雄浑厚重的气势。
有很多专业画家,画人像比例、结构都对,却未必像,而袁竹画的却不似而似。黄宾虹说:“画有三,一、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二、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亦欺世盗名之画;三、惟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袁竹的画就是这种“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所以他的画乃是“真画”。
陈寅恪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明人李日华说:“大都古人不可及处,全在灵明洒脱,不挂一丝,而义理融通,备有万妙,断非尘襟俗韵所能摹肖而得者。以此知吾辈学问,当一意以充拓心胸为主。”袁竹的画正是如此。若以形似墨色求其画者,真乃缘木而求鱼,潜渊而摸月也。
可以这么说,笔者总体感觉袁竹的作品卓尔孤标,融汇中西,跨越古今,离套脱俗,为心灵之作,此乃真艺术也。他用本觉布局,用粗犷和抽象构架,用意境和灵感充实,大处显意,小处见实,带入感极强,呈自然,觉空灵,显逍遥,真感受世界的本来。
著名美术评论家墨笑在读《一般看不懂,读懂不一般—袁竹“逍遥派"画读后感》有感一文曾写道:品读逍遥派画创始人袁竹大师的作品,确实需要琢磨一番。有些作品,看似简单,再看却又复杂起来,甚至超出你的想像;而有些作品,本身抽象,则更需反复琢磨。所以,笔者十分赞同作者尹书贵先生的观点:一般看不懂,读懂不一般。
如果一幅绘画作品过于表面化,笔者认为,此作品价值与意义不大,作者的境界也不会太高;如果一幅作品给人的感觉"一般看不懂,读懂不一般″,那么,这样的作品,一定有深度,有意境,作者的境界非一般人所及,袁竹大师的作品即是如此。
认真品读袁竹大师作品,耐人寻味。对于同一幅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所获。这就是大师级作品带来的启迪、教育、指引效果。笔者认为,想完全读懂袁竹大师作品,除认真琢磨外,还需具备审美、文化、阅历诸条件才行。此即"看懂不一般″。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一看便知其全部,只能称作“画”,不能称作艺术。一看观其形,再看才能知其意,多看才能悟其魂,这才是真正的艺术。这正是书画评论家尹书贵先生对袁竹作品“一般看不懂,看懂不一般”评价的要意。
艺随时代,更随个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鉴历史,又重现实,更超越现实,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创造,道法自然和“搜尽奇峰打草稿”成就了“逍遥画派”。
四川有位收藏家欣赏袁竹“逍遥派”画后曾说,有不少人的画,一看很好,再看却死了,没味,而袁竹的画,初看让你觉得在云里雾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一种山重水覆疑无路的感觉,再细一品,有味了,就象冷水泡茶慢慢浓,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画面是越看越活。看袁竹的画,就象观奇石,大自然鬼斧神功,天然雕琢,让你有一种看了越想看,越看越有味,还留下很大空间让你想象,那种感觉就象吃牛筋让人有嚼头,让人回味无穷,百看不厌。
江苏有一位欣赏者这样评价袁竹“逍遥派”画:犹如华夏大地降生了一个文化精灵,这些作品来到我们中间,将在平静的湖面掀起涟漪,会令一部分人欣喜若狂,也将让一部分人恨之入骨,佛家说:此人之肉,彼人之毒。好之者推尊之上天,宝若已身之肉。恶之者,贬抑之入地,弃若害己之毒。这不过是人生世态之常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成了欣喜若狂的那一部分人,一见到他的作品,一种非读不可的渴求油然而生。
画家袁竹的艺术之旅,虽然孤寂,但丰富多彩,不仅是五颜六色的精彩,而更是灵魂深处的精彩,他的画是画中有画,画里作章,画藏玄机。墨色的浓淡变化,线条的力度,意境的深浅,无不在表达画家的思想。他用真情传达真、善、美。书画能洗涤人的灵魂,让灵魂干净,纯洁,高尚。袁竹的画是中国的神品,不仅国人喜欢,也会让西方人迷恋……
袁竹的佳作神品受到很多人称赞,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不过我认为这是好事,因为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看法也就不一样。袁竹的作品,一般的人看不懂,读懂的人不一般。又加之对逍遥派理解的人也各有不同,有的以为是社会上游手好闲、好逸无劳式那样的逍遥自在。我认为画家袁竹这个才是名符其实的逍遥派,既继承优秀传统,有孔孟老庄之道,有魏晋玄学,有宋明理学心学之蕴意,又艺随时代、艺随个人,是无污染,无毒素,纯天然,纯自然,心灵纯正,纯洁,回归大自然,天道酬勤,厚德载物那样的逍遥派。“逍遥派"画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影响、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品味、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生活,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幸福,……
艺术是要被人们欣赏、接受的,主要也是要卖钱的。有一些画家的作品,一时成为时尚。实际上决定一时时尚的是买主。
画家的风格不能脱离欣赏者的趣味太远。如果他的作品没有一个人欣赏,他的作品是不会存在的。但是,一个画家的风格总得走在时尚前面一点,他的风格才有可能转而成为时尚。追随时尚的画家,就会为时尚所抛弃。
近些年,在袁竹的绘画作品里,似乎总能让你听得到他那平和的心动声。他怀抱淡泊,与世无争,不肆张扬,远于市嚣。他做画的清爽实乃源于他做人的清爽。或许是画家早已找准了自己的定向,有意无意的去放大自己的视角去梳理艺术,审视生命。他觉得,得失成败 ,不过红尘一度,名利荣辱,终是过眼烟云。一个画家,不外乎就是一个画家。他的画无非是对过去、现在和将来,对自然生命、对历史脉络的审视、体验与思考。
他是一个有爱好但不乱交友的人,悠闲于世事之中,游历于山水之间。怡然而至,怡然而别。他所拥有的这份自在和逍遥,无疑是他在"物化"中自己所呈现的一种物我通达的生命状态,也是他对自己的内心不断滤化的必然结果。
他是一个没有任何精神负担和压力的画家,他深知如何放牧自己的生命情感。他几十年孤独的眷恋和守候着属于他自己的一砚苍茫。这其中无非是他被自己创作中的喜悦和精彩所吸引,所不能割舍。
在袁竹创作的“绿水青山”、“日月同辉”、“神话传说”等系列水墨绘画中,他把中国画的精髓写意与引擎世界美术主流的抽象艺术融汇,转化为自己的笔墨,通过水墨来表达和传递他对当下社会精神的自我剖析,并试图去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水墨状态与传统文化整合,并与世界主流艺术接轨所能行走的路。在当今水墨绘画千帆竞越的今天,袁竹的水墨绘画体验,无疑是在寻求一种精神的生存。有时黑、白、灰三色;有时黑、白、灰加大红或朱砂;有时黑、白、灰,浸染袅袅游动的石青或石绿,以及那些参差不齐的墨线有序无序的组合,似乎让人觉得已置身于一个平和、婉约、幽静、空灵的理想世界。袁竹的“绿水青山”、“日月同辉”“神话传说”系列深度空间的触摸已进入了精神和心理的层面。他似乎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如今,在袁竹的画纸上,他已不再去在一条河的长短,一棵树的大小,是春、是夏、是秋、是冬这些显而易见的物象表面做太多的纠缠,而是将自己的艺术指向伸向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他常常为自己真实的情感而一意孤行的放逐自己。如果你能去在他的作品前细细寻找,你可以隐隐发现他的每一幅作品在勾画过程中一次次毁坏和重建的痕迹,也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绘画决不是在那种先入为主的有序过程中完成的。轻松、自如、无定式,让自己的意念于笔墨或许成为他未来绘画语言的抒写方向。
黑白可以混淆,可以颠倒,对与错共存,这或许就是画家自己优游自得于属于他自己艺术世界里的原由。站在他的作品前,总让你有一种亲切、脱俗、扑朔迷离、富有奇幻般的色彩以及对无限佳境的向往。他在生活中演绎着自己,在绘画艺术的创作中也演绎出了一个个多姿、典雅的世界,创造出了一个自我确证和存在的五彩空间。他的画充满了他对东方文化的想象和梦幻,既属于传统又属于当代;既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
他不是追随时尚的画家,而是有自己的风格,是一个走在时尚前列的画家。也许,未来他的风格将成为时尚。
四川诗人龙烨写的《读袁竹逍遥派画有感》一诗:
磨砺数载如一日,宝剑出鞘见功底;
众家之长集一身,华夏山水灵气聚;
腹有诗书气自华,妙手绘卷乐逍遥;
水墨丹青缀人生,泼墨情怀洒大爱;
神州大地跃纸上,铸成佳作传后世。
(文/墨笑、袁振超)
袁竹作品欣赏
文章转自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