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惊魂美国版2009(荒岛惊魂2009免费观看)
作者/牧羊人
年过中旬且浑身邋遢的“牧师”在两名壮汉的协助之下,将一位妇女拖至河塘边。他一手捧着典籍,口中熟练地喊出关于祈祷和净化的语句,另一只手摁住这位可怜女人的后脑,将她狠狠塞入水中。虽然妇女从未停止反抗,但在三个男人的迫使之下,她最终的命运似乎也逃不出被河水灌进喉咙,继而流入肺部所带来的窒息死亡……
珍爱生命,远离邪教,左手用力回撤,用胳膊肘撞爆他的蛋蛋
差不多在1970年前,耶稣同样站在浅水之中,身旁的施洗者约翰恭恭敬敬地为其浇水洗礼,并告诉外界,他感受到了圣灵降落在对方身上,世人期盼已久的弥赛亚已经来到。自己一直以来只不过是呼吁大家悔改自己的罪,而耶稣却能以天父之名,宽恕世人的罪……
“水”在基督教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毕竟事关“洗礼”等大事
你瞧瞧,都是“水边洗礼”,但“邪教”显然没法保证让你活着回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育碧决定用《孤岛惊魂5》完成替天行道的使命,这一次,咱们干的就邪教,狠狠干得他们底朝天!
诸位可能没听清楚,那再来一遍:“这次我们干得就是美利坚合众国,蒙大拿州的邪教组织!有人指责我们总喜欢拿其他国家开涮,没办法,毕竟法国人……就好这口。”
育碧自从“刺客信条”以来,就没停过“文化艺术”类的梗
一场场运动之后 白种人彻底赢了
位于美国西北部的蒙大拿州以丰富的矿产林木资源著称,随着历史上各路冒险者的涌入,甭管膝盖有没有中箭,吃喝拉撒都是人之常情。于是这里也逐渐变成了重要的粮食和酒精产区。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个本该被称之为“天府之土”的地方,怎么就跟邪教扯上了关系?
在笔者看来,归根结底的原因恐怕就是“白人的比率实在太高”,根据人口普查数据,蒙大拿的白人比重约为90%,换句话说,这里几乎就是他们的天下,其他生活在蒙大拿的种族,相当于是真正意义上的“少数群体”。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笔者完全没有觉得“白人天生就跟邪教和种族主义有缘”,而是当一个地区的人口结构过于单一时,将无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的“排外”情况,这一点也早就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正式,不论是国内或国外……
值得一提的是,蒙大拿领土内除了拥有冰川国家公园之外,知名的黄石国家公园也有部分在这里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咱们得把时间往前捣鼓捣鼓……
十八世纪,英国已经开始了美国东部沿海地区殖民地的建设,与此同时,探险家群体里又流传着“西部通道”假设,他们坚信脚下的大地远远不是美洲大陆的全部,只要一直往西走,就肯定能到达美洲西海岸。
于是,一批批的开拓者开始了前赴后继向西进发,其中最为著名的则是路易斯两兄弟,后人在分析其手稿时发现,他们搞不好是第一批正式踏入蒙大拿地界的皮草商队。之后,英法贸易公司也逐渐在蒙大拿开设办事处,开始了与本土印第安人之间的交易往来。
一个皮草中转商正在清点库存,庞大利润的背后是对印第安人生活环境的一次次侵犯
然而随着皮草贸易对于自然野生动物的捕杀量越发加剧,欧洲探险家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更有甚者,为了尽可能获取多的猎物资源,许多欧洲贸易公司打起“圈地”念头,这样做的后果则是直接压迫了印第安人的生存空间。
与此同时,那些远渡重洋到异国他乡的欧洲传教士也开始了自己在新大陆的布道之旅。在他们眼里,这群皮肤黝黑,赤身裸体,解完手之后用土块擦屁股的当地人确实需要上帝的关爱。然而,不同于商队需要保持流动的本质,传教士们更倾向于在来到一个地方之后用心耕耘,以便信仰能够开花结果。
关于当时某教区的素描图,那里也逐渐被当做贸易集散地
于是,我们看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前后,传教士斯美特、阿伦·霍金等人在蒙大拿各地所创办的教区,这些教区在散播宗教信仰的同时,还将西方的耕种技术、语言文化等内容带了进来。从历史整体的角度来看,宗教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积极意义,它也确实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条件,但同样的信仰,在部分别有用心之人的手中则变为了极端思想的理论武器……关于这点,我们稍后再谈。
到目前为止,印第安人的生活已然遭到破坏,他们无法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地打猎,与皮草商队之间的小规模冲突也时有发生,但总体而言他们依然占据着人口比重的绝大多数。那些醉心于贩卖皮草和手工业制品的贸易商队也似乎对这块土地没有更多想法……直到金矿的出现。
“淘金热”直接促进了“西进运动”的开始,没有什么比“财富”更能推动移民者的积极性
其实最早发现金矿的地方是在1848年的加利福尼亚,但这件事却彻底引发了美国历史上规模庞大的“西进运动”。毕竟贩卖皮草是个辛苦营生,风餐露宿不说,有时候一个不小心还把小命搭在熊爪之下。可这金矿就不同了,运气好的话,找个山洞拿锄头一刨,再用筛子捧着在水里面一冲洗……乖乖,明儿就在香榭丽舍大街买套房子,天天跟亲王喝下午茶。
“淘金热”使得大批移民者开始从东部向西部迁移,而加利福尼亚并不是唯一目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周边地区开采出黄金,整个美国西部都被推到了“财富”的光环之中。至于蒙大拿地区,它也在1863年迎来了自己的淘金高潮。
关于当时移民队伍的素描图,远处背景的队伍近乎看不到尽头
不管是第一个淘金小镇班奈克,还是之后的弗吉尼亚城和内华达城,蒙大拿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就涌入万余人,之后的移民者更是越来越多,支撑淘金的配套产业也逐渐成型。值得一提的是,十九世纪同时期内,还有着相当数量的黑人和中国劳工先从加利福尼亚登陆,然后被输送至蒙大拿,从事繁重的基础工程建设。
移民者的人口数量逐渐加剧则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灾难,那就是促进了美国政府对于“行政州”的建立和划分,其中最大的阻碍就是印第安人的去留问题。为此,政府选择了“保留区”方案,即将西部地区的印第安人送往一些特定地区,然后将绝大部分土地分配给移民者。
从西进运动开始,白种移民者与印第安人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唯有你死我活了
如此强硬的政策自然招来印第安人的反抗,大大小小的流血冲突持续多年,直到他们被彻底打败,数量锐减之后唯有迫不得已接受“保留区”,某些资料显示在整个“西进运动”期间,印第安人的伤亡数量高达100万。而类似于“小大角河战役”的例子中也不乏美国军队遭遇被歼灭,全员被割下头皮、尸体被捣毁的残酷事实。
而恰恰就是在种极度的互相伤害过程之中,整个美国西部地区,包括蒙大拿州的白种人对于有色人种的负面情绪被不断加强,并为日后的极端主义思想埋下了祸根。
臭名昭著的3K党虽与蒙大拿州无直接关系,但他们的发展轨迹告诉了世人负面思想和极端情绪是能被代代相传的
土地能有多风光 思想就有多肮脏
蒙大拿州并非所有白人都信奉极端,也并非所有组织都是邪教,但这片富饶土地上的部分人群确实陷入了狭隘思想的桎梏。
而这种思想的诞生基础就如前文所述,那就是白种人在持续西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口结构固化和文化壁垒。尤其是蒙大拿州,不同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沿海特点,处于内陆条环境的它从来都不是国外移民者的第一落脚点,这也导致了它在过往这些年来一直保持着较稳定的人口结构。
蒙大拿的男人,怎么可能没有一身牛仔范儿?
除此以外,蒙大拿州的人口特点更是让极端思想能够被付诸实践,因为他们整体来看都非常“尚武”。
不论是殖民时期的皮草和淘金生意,还是后来的农业畜牧和林木矿物产业,都导致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着“牛仔”般的做事风格。就连在美国人自己的整体认知体系中,对于西部的感官也已经形成了“套马滴汉子你雄壮威武”的印象。
这种以“务农”为根基的社会氛围继而延伸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文化沉淀,换句话说,对土地的骄傲让他们很容易被类似于“当家做主”的思想所感染,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邪教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就像美国舆论所认为的那样,这片土地上真正要命的地方并不是UC新闻部所追求的“惊天大组织”,而是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存在于大城小镇中的团体,以及由他们所催生出的整体极端思想总是在不经意间四处流传。
“蒙大拿自由人”用宣传片将自己定义为“美国英雄”,至于片子的内容,大概就是些哔哔……哔哔哔哔……
有人也许会第一时间想到“蒙大拿自由人”组织……关于他们自立城镇与FBI对抗的“丰功伟绩”已经被许多文章描述过,笔者也就不多做啰嗦,倒是想借此引用该组织曾经的领导人罗德尼·斯库达尔的部分信件内容,以求探求所谓的“邪教”究竟以什么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
首先,他们以《圣经》为蓝本,将白种人本身划分到了最高层级。
“亚当和夏娃之间存在性关系,生下亚伯;但夏娃与蛇(撒旦)也在禁果树下发生过性关系,这个后代是该隐,他杀害了亚伯而被上帝流放,他的后代则是如今的有色人种。之后,亚当和夏娃又生了赛特,并且这个孩子受到了上帝的祝福,所以他的后代则是如今的白种人。”
其次,他们显然也懂得如何让自己的理论“与时俱进”,给自己的扭曲行为提出了进一步的“支撑”。
“美国宪法的前10条是在上帝的启发下诞生,所以也仅适用于白人 ,其他所有人虽然有第十四修正案的保护,但其权利可随时被撤销。”
再者,他们也经常以“基督徒”旗帜作为掩护,试图将自己所造成的破坏合理化。
“我们有独特的任务,就是为了创造一个白色的‘基督教’国家。”
邪教人群平日里对于文学作品的口味基本上比较统一
以上所引用的信件内容虽然只是由这位邪教领导者所写,不过考虑到“同一社交圈人群的统一性”,它几乎可以反映出那些种族极端主义的邪教人员脑袋瓜里一天到晚都在瞎想些什么。
说句老实话,蒙大拿的问题其实也是美国西部的整体种族问题映射,作为其邻居的各州也没少出过这方面的麻烦。在所有的冲突之中,有白种人迫害有色人种,也有后者因为不堪压力而主动挑起斗争,但不论哪种都足以让人看得触目惊心。
比如俄勒冈州的伯恩斯曾掀起的“牛仔革命”,他们甚至还号召西部各州加入自己的阵营;或是德州的大卫邪教总部与联邦政府的大战,过程中甚至动用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又或是南达科他州的“伤膝河之围”,最后以2名印第安人被杀,一位FBI探员中枪瘫痪收场。
“琼斯镇”惨剧航拍图,完全可以用“惨绝人寰”来形容
其中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人民圣殿教”,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宗教团体创立于1953年的美国中部地区,却在西迁过程中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变质为极端主义团体,一度活跃在加利福尼亚,直到后来迫于联邦政府的压力而逃往南美洲圭亚那,最后引发了“强制900多名信徒自杀”历史惨剧。
“希望镇”与“基督城” 就怕对手不够变态
截止目前为止,我们对于《孤岛惊魂5》所知的信息并不算多,除了展示概念的预告片和展示玩法的演示之外,外界对于游戏中的具体背景细节可谓知之甚少。
不过既然育碧曾表示游戏中的“希望镇”取材于蒙大拿,那么对于该州以及美国中部的极端团体案例应该也会参考不少,尤其是上文所提及的“蒙大拿自由人”团体,毕竟他们可是成功建立了一座独立自主的“基督城”,虽然仅仅与政府僵持了不到三个月就宣告投降。
既然游戏反派是个谜一般的极端组织,那么这其中是否会涉及到种族主义的相关内容呢?如果让笔者在当前做出判断的话,我只能说这其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张游戏截图中,如果跪在地上的是一名黑人,育碧搞不好得迎来一场公关危机
首先,“种族主义”在人类步入现代社会之后一直是个极度敏感的词汇,除了客观研究需要或极少情况的追求噱头,不论是主流媒体,还是影视文学作品都会竭尽所能回避,游戏也同样如此。
而对于3A级作品来说,育碧最符合逻辑的做法恰恰是要避开这个大坑,万一不慎激怒了玩家群体,都会给口碑和销量带来无法预估的风险。换句话说,《孤岛惊魂5》依然可以塞满枪战和爆炸、粗口和脏话、以及反派嘴里对于“生死和自由”的歪理。可如果在游戏中一旦表现出“白人如何XX有色人种”的理念,即便是需要被消灭的反派,作品的性质也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再加上《孤岛惊魂5》作为一款开放世界游戏,玩家必然会投入大量时间去四处探索……此时,关于“种族主义”的那一套元素还是收起来比较好,否则天知道会有多少封律师函接踵而至?
现在看来,《孤岛惊魂5》的宣传片头在风格上绝对参考了“蒙大拿自由人”
其次,《孤岛惊魂5》项目总监在此前接受采访时的回答则多少存在暗示,我们不妨仔细瞧瞧他的两段原话:
“自911危机之后,我开始关注2008年至2009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全球人民的感受。特别是美国人的感受,观察他们的政府与作为。政府到底在做些什么?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如何保护自己的家园?谁在推动这一切?”
“这个地区的人民不怎么信政府,不想接受管制。有些人总是会说‘我们靠自己就行’‘我们完全可以自己保护自己’,我觉得这些……很酷。”
由此可见,育碧似乎并没有试图在游戏中重述一个“3K党”,他更多将注意力摆在了“无政府主义”这个点。考虑到美国政府在国际格局中的公信力一直都饱受争议,这样的切入应该是最完美的角度。更有甚者,这个题材搞不好还能够促进销量,不论国内或国外……起码从目前的氛围来看,玩家对于“拯救美利坚人民于水火之中”这件事还是挺感兴趣的。
枪杆子和笔杆子,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最后,《孤岛惊魂5》的预告片虽然体现出了反派组织的暴虐,甚至不惜上演“以洗礼之名,将妇女淹死”的桥段,但我们从头到尾都没有看出明显的“种族迫害”痕迹。对于一部以展示概念为主的预告片来说,如果它没有这方面的意思,那么很可能真的没有。
至此,游戏中的伊甸园教派应该只是一个手段暴虐,试图拥兵自立的反政府组织而已,而且他们的命运显然还不如现实中的前辈……因为作为主角的你,在一条狗和另外三位当地人的帮助之下,会利用每天下班下课的闲余时间将其剿灭。
这个家伙以前也是一个邪教徒,直到他的膝盖被狗咬了一口
结语
“邪教”之所以能够诞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尤其是在美国这样一个由白种人所掌控的多种族移民类国家,任何一个人只要蓄起胡子,带上墨镜,都很有可能依靠满嘴胡咧咧而获取一票簇拥的爱戴。
他们或许是骨子里真的有一股优越感;或许只是混得不尽人意,打算跟着领导吃肉喝汤;或许是怀揣着一颗对政策不满的心,希望能够趁乱打劫;又或许只是内心迷茫无助,恰巧从某个歪理中找到共鸣感等等。
而他们一声令下的背后,往往是对无数生命和尊严的践踏……讽刺的地方在于,满脑子“神仙理论”的邪教徒们居然忘记了我们的祖先都曾经操着同样的语言,一起在巴别塔下搬运着砖块。
『 话题互动 』游戏中有哪些你认为的“邪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