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世界还会回来吗(战机世界现在还能玩吗)
讲述国防故事,感受世界风云,分享军事科技,谢谢关注!
战机和人一样,都是有寿命的,当战机达到了规定的最高服役年限时,又该怎么办呢?
一般来说,就只有两条路,一是退役,二是延寿。
那么,各国对战机是否延寿的依据是什么呢?退役后的战机又会怎样处理呢?
在美国2023年国防预算草案中已经确定,美国空军将退役33架“F-22”战机,并在随后的几年内完成对剩余的“F-22”战机的全部退役,这一消息,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因为,“F-22”是美国目前最先进的四代机,普遍寿命还不足20年。
“F-22”战机于2005年正式服役,性能极其出众,一经问世,可以说是以无可匹敌之势,横扫其它战机。
在各种军演中,“F-22”屡屡以极其悬殊的恐怖比分碾压“F-15”、“F-16”等对手,还创造过144:0的惊人成绩。
据统计,“F-22”迄今为止,在各种演习中被判定战损的总数量不足10架。
而在实战中,其也曾多次神不知鬼不觉的穿越完善的战区防空系统,全身而退,出色的完成作战任务。
“F-22”有着优异的隐身性能,雷达反射面积只有0.01平方米,在雷达上显示仅相当于一只小鸟。
另外,再加上其突出的机动性,超音速巡航和超态势感知能力,使得其自带高光,被冠以“机皇”的称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占据着最强战斗机的宝座,一度成为了其它国家追赶的目标。
然而,就是这样一款正值壮年的“新机”,却早早列入到退役名单当中,这又是为什么呢?
美国给出退役的官方理由是:“相关的基地在飓风的过程中遭受到了损失…”。
实际上,根因是美国军方钱不够,“F-22”过于娇贵,单机价格达2亿美元,年度维护成本更是高的让人咋舌,据估算,8年的维保费用可能要花到18亿美元。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空军中服役了近50年的“F-15”战斗机,依然还在持续升级,发展成为了“F-15EX”。
同时,美海军明确,将对已经到达服役年限的“F/A18”舰载机,再次进行升级改造。
按照计划,美国将通过升级改造,将“F/A18”战机寿命再增加4000小时,达到惊人的10000小时。
这意味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F/A18”的服役时间将有可能突破60年,成为美国海军历史当中,服役时间最长的飞机。
按照惯例,三代机的寿命一般认为是8000小时40年,而经过升级改造的“F/A18”就将大大延长寿命了。
对战机的延寿,事实上并不是美国的专属,而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个做法。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对现有的主力战机进行升级改造,以延长其服役寿命。
对战机进行延寿的原因是什么呢?
美国“F-14”战机于2006年开始全面退役,而伊朗,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还在使用“F-14”的国家。
伊朗自1974年从美国购买了“F-14”战机开始,迄今已经使用了48个年头,至今还依然是伊空军的主力战机。
伊朗被称为“中东之虎”,其军事实力较强,但主要是强在陆军与导弹,其空军实力却是短板,其战机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存在严重不足。
2022年6月18日,伊朗空军一架“F-14”战斗机坠毁,对目前的伊朗来说,几乎每一架战机,都是十分宝贵的,摔一架就少一架。
“F-14”是美国格鲁门公司于1967年研制的一性能先进的战机,因参加过多场战争,表现出色,而倍受追捧。
然而,它最终没能抵住岁月的变迁,被美军退役,而对于伊朗而言,却仍投入大量资金,想方设法对其机身控制系统和机载武器进行改造升级,以达到“F-14”延寿的目的。
纵观世界,不光伊朗在对老战机的延寿操作,美军自己其实也一直在对“B-52”、“A-10”等战机进行现代化改进。
俄罗斯也同样费尽心血,增强“图-95”、“图-160”、“米格-31”等战斗机的生命力,希望这些战功赫赫的老将们,能够继续翱翔天空。
决定对一款战机进行延寿,又是出于什么方面的考虑呢?
首先,研发一款新机,少则10年,多则20年,甚至更久,在新机没有形成战斗力的情况下,为确保空中力量,防止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对现役战机延寿就成了最优的选择。
其次,是对一定程度上拥有不可被替代的战机进行延寿。
比如,美国的“A-10”疣猪攻击机,自1975年服役以来,服役年限已达40年以上,美国空军先后喊了数十年要将其退役,但至今仍在继续服役。
究其原因,只因它是美军现役的唯一专业攻击机。
然后,基于成本的考量
另起炉灶,推出新型战机的研发成本,维护成本,远比升级现役战机高的多,在现役战机好用,适用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延寿,通常被视为优选方案。
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空军,也依然存在这样的问题。
“B-52”和“B-2”并存就是最好的例子。
“B-52”战略轰炸机,自1955年正式服役开始,至今仍是美军主力,美空军更是计划让其一直服役到2050年。
这样,该型战机的服役时间,届时将高达90年,甚至可能会再次继续延长服役,成为“百岁”战机。
而“B-2”的性能要优于“B-52”,其1997年才正式服役,接理说,用其来完全替代“B-52”是完全没问题的,但为何美空军依然计划对“B-52”进行延寿呢?
主要原因,还是“B-2”高达24亿美元的造价和每小时飞行所带来的百万美元维护成本,另外,“B-2”隐身涂料娇贵,必须为其打造造价超过千万美元的专属停机库才行。
这昂贵的研制成本,导致美空军不堪重负,早早的就暂停了“B-2”的生产线。
战机延寿的方式方法
战机的延寿其实是一项极其繁琐的工程,通常都要在查验,论证,测试等基础评估后,量身为其开展大修翻新,或者进行改装。
先行开展工程调查和可行性论证,这是确定一架战机能否延寿,是否有必要延寿的首要环节。
换句话说,也就是需要对战机,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设计、制造和使用部门进行详细调查和论证,来确定战机的状态。
在对机体结构,机载系统,推进系统,航电系统,线路布局等进行一次深入摸底和诊断之后,再对战机延寿,制定相应计划,确定成本实施策略,装备方案,方式方法和配套设备等一系列问题。
举例说明
美军计划,“F/A18”超级大黄蜂舰载机将再一次延寿,但它的改进升级,不仅仅只是增加4000小时飞行时间这么简单。
除了要对整体的发动机,进行全面替换外,还要对机体进行一次整体的维护保养。
由于“F/A18”常年伴随航空母舰在海上漂泊,其机身腐蚀问题异常严重,内部出现了大量锈迹,再加上战机弹射起飞和阻拦降落时,所造成的金属疲劳,以及油路管线路老化的一大堆问题。
同时,为了适应未来的战争需求,还要对其航电系统,雷达系统以及通信系统进行全面升级。
总的来说,出于作战方面的考虑,一款战机如果能力不够,一般不会被允许延寿。
比如,美国当时花费66亿美元研制的全球首款隐身战斗机“F-117”,仅服役20年就黯然退役,且没有进行延寿。
究其原因,主要是该机在战场上暴露出载荷和高速飞行能力差,作战能力较弱的短板,难以满足作战需求。
另外,对于一款战机来说,是否对其延寿取决于相关投入是不是值得,维护成本的高低也在考量之列,比如“B-2”成本太高,自然也是逃不掉退役的命运。
其次,就是在某些关键环节上受制于人,比如,伊朗空军的“F-14”战机因受到美国的长期制裁,相关零部件无法更新升级。
再加上伊朗自主研发生产能力相对薄弱,导致伊朗的“F-14”虽然尽其所能升级延寿,但损失一架少一架的局面还是改变不了,随时面临退役的风险。
但不论怎样,每一款战机最终都是难逃退役的结局的。
一款战机退役后是如何处理的呢?
当一款战机退役以后,往往等待他们的结果,便是直接送入“墓地”。
世界上著名的飞机“墓地”,就是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附近的“航空航天维护与再生中心”。
这里几乎涵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军用飞机的全部机型,大多数被送到这里的飞机,都会被拆的零零碎碎,成为配件供应者。
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会被重新包装,销往其它国家。
对于一些性能不错,数量庞大的飞机来说,直接拆除,就显得有那么一些浪费了,于是“废物再利用”成为另一种全新的延寿方式。
为了既能够真实检验武器装备的实战性能,又不使飞行员置身高危的试验环境中,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展开了将有人驾驶飞机改装为靶机的工作。
这为退役飞机找到了另一条出路,于是“F/A86”佩刀、“F-100”超级佩刀、“F-4”鬼怪、“米格-15”、“米格-21”等一大批空战名机都在退役以后,被相继改装成无人靶机,用于试验和训练。
从2010年开始,美国空军就开始将一批老旧的“F-16”改造成无人靶机“QF-16”,到2013年,完成了第一批次的改装,美军还计划再改装210架。
通过美军公布的多次试验结果来看,改装后的“QF-16”靶机的外形尺寸,雷达和红外特征,以及航程,速度,机动,过载等飞行性能,都与原型机“F-16”基本一致。
并可以完成横滚半滚倒转,空中急转等高难度动作,释放红外箔条被动干扰,或进行雷达主动干扰,能够很好地模拟出更为真实的作战样式。
如今,随着军事科技,制造工艺,智能软件,信息技术,先进材料等不断发展,各种手段的综合应用,战机的寿命将变得更强,升级改进也将变得更为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