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新卫星地图(手机实景卫星地图)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双胜村的这些因为新增承包地增补承包费闹出了“云浩止耕”事件,综合梳理网上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是认为村委会收回无根据且不能终止合同,二是认为承包户违约在县支持村委会解除合同。

那么根据事件发展的时间线索和有关卫星图片,其实是可以还原该地块的整体演变过程的。

我们首先看时间线索:

2021最新卫星地图(手机实景卫星地图)插图

2021最新卫星地图(手机实景卫星地图)插图1

2021最新卫星地图(手机实景卫星地图)插图2

签订合同的时间是2004年,地类是荒沼草甸子,用来建牧场以及有关经营活动,是不是盐碱地这个说法我希望大家根据合同的说法来判定!

合同里约定的用途、权利义务也很清楚,后附的位置图明显可以看出也是当地国土他们出的,说明村委会和承包人都默认了合同全部内容。

2004年拿到该荒沼草垫子地块后,继续往前推进一个时间节点是2007年,2007年是国土二调,根据中国三农发布最初的报道,二调时该地块是草地,说明拿地后到二调时至少是在为牧场经营持续努力中。

2021最新卫星地图(手机实景卫星地图)插图3

中国三农发布报道

2007年在往后推一个时间线索,通过调取牧场工商经营手续信息可以看到,该牧场注册时间是2012.10.23日。

2021最新卫星地图(手机实景卫星地图)插图4

来源于企业查询软件

又根据网友提供的有关卫星图片信息显示,2014年事件发生地的卫星图如图所示:

2021最新卫星地图(手机实景卫星地图)插图5

图中黄色线条是新开河,绿色部分是河道两岸,黄色区域就是荒沼草甸子的地块类型,其实准确的说双胜村的这块地原始状态应该是盐碱地和水泡子、草甸子的结合体,类似于如下图所示的互相依存状态:

2021最新卫星地图(手机实景卫星地图)插图6

从2014年的卫星地图可以看出,该地块的的整体变化起码还是草甸子和部分水洼地状态,因为可见部分深色带水长草的区域。

2021最新卫星地图(手机实景卫星地图)插图7

2014卫星图

时间继续推到2017年其实有了明显变化,中间多了一些绿色小框框,类似于耕地里的防护林,原有2014卫星图影像下的一些绿色水洼地颜色也基本消失了。

2021最新卫星地图(手机实景卫星地图)插图8

大家可以对比2014卫星图,绿色曲线部分疑似消失了可能有其他改造动作,黄色区域部分这些框框是什么呢?有更清晰的图片大家可以看一下!

2021最新卫星地图(手机实景卫星地图)插图9

黄色框框是树,没问题吧?

再看2014年该黄色区域树内的情况,准确的说是发生了变为耕地的某些地块,但也有白色疑似盐碱地一样和绿色区域以及深色耕地区域。

2021最新卫星地图(手机实景卫星地图)插图10

而2017年是一个更重要的关键时间节点,根据中国三农发布报道,此时进行的国土三调该地块已经被认定为耕地,说明2014年陆续开始起码就失去了牧场草地的状态。

再推进到2021年,耕地的现状已经基本形成了。

2021最新卫星地图(手机实景卫星地图)插图11

2021年卫星地图

2024年看到的该区域完全已经是耕地了,几乎看不到草地的样子。

2021最新卫星地图(手机实景卫星地图)插图12

2024年卫星图

2021最新卫星地图(手机实景卫星地图)插图13

2024远景图双胜村与该地块位置图

耐人寻味的细节就在于,2004年拿地后2012年开始注册工商登记手续到2014年这10年间,起码可以认为张氏兄弟在为牧场经营持续努力和巨大的投入,可是在工商登记的2012年后满打满算在2017年也就持续经营了理论上的五年,2017年已经成了耕地了,是牧场经营不善还是改造耕地转租获取的利益更大才导致改变成了耕地?

其实这件事就可以模拟为一个经典案例,临街的两个店铺,一个装修水电各种设施都非常好,另一个啥设施都没有还很脏乱差,所以同步对外转租时只能价格非常低。

因为条件差所以价格便宜,但我们出租合同中明确约定了你只能干饭店,可是你干了几年饭店可能经营好可能经营不好,寻求转变是可以的,卖盖饭到做早点其实还是饭店饭馆状态,可是你突然之间把他改变了办公楼或者澡堂子,不按合同用途来房东是可以干涉的吧?要不然签合同干嘛,还不如说给你随便怎么用都行,既然有合同就得契约精神对吧?这不等同于于说你多年投入改造把本该双方认可的饭店改成澡堂子干涉就是我的错对不?可以说你的改造带走让合同履约行为发生变更的主观条件,严重点说就是违约,只是作为房东我没有及时阻止。

到了双胜村这块地,其实大家也不必要说什么当地营商环境和法制观念的事,其实放眼全国大多数农村,只要政策不下来,几乎很少有村里愿意干这种伤人情的事,正是因为有了政策下来才导致了这件事。

2021最新卫星地图(手机实景卫星地图)插图14

这个政策说法很明确,三调前成耕地的原则上按耕地管理,原则上这个词的专业表述是按照规定和规则办事,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变通,所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办的文件对此有更进一步的明确解释,就是规模大的新增承包地怎么办?规模小的新增承包地怎么办?政策说法说的非常明确,就是村集体可以收回或者进行有偿发包。

所以政策其实承认了承包户尽管合理或者不合理的改造行为,相当于也抹平了村集体的监管过错,但是既然作为承包户已经获得了耕地继续经营的权利,那么同样对于村集体的发包方利益也得需要维护,所以收回或者有偿发包其实意在同步维护村集体的集体利益,同时大家明白一个点,村集体利益不代表那几个村干部,是相对于整体村民而言,因为这是集体土地。

因为这件事的本质其实是资本下乡土地流转的问题衍生品,如果不明确定性和管理,那么以后但凡是土地流转时承租人不按合同办事,作为老百姓和村集体又该怎么办?所以更大的意义其实在这,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合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