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舰队阵容搭配图书大全(法国海军战列舰列表)
“若雷吉贝里”号、“布韦”号、“马塞纳”号和“卡诺”号战列舰的画报
在“前无畏舰”时代初期,法国人建造了五艘样本战舰,分别是“查理.马特”号、“马塞纳”号、“卡诺”号、“布韦”号和“若雷吉贝里”号。
今天就简单介绍一下出自阿玛贝尔·拉加纳之手的“若雷吉贝里”号战列舰。
此君是滨海拉塞纳地中海冶金和造船厂的造船工程总监。曾经负责监督“玛索”级铁甲舰“马真塔”号的建造,以及为智利海军设计了“普拉特船长”号铁甲舰。
对于后一艘战舰,大家应该有所耳闻。在“甲午战争”期间,一度传出“绯闻”将被清政府收入囊中,但最后不了了之。她是一艘比“定远”级小一些的铁甲舰,采用了双联装的副炮塔设计,以节约传统炮廓式可能占用的空间。
插画,“普拉特船长”号铁甲舰,1893年
出于同样的考量,他也在“若雷吉贝里”号上融入了此种设计。但与其同期的其他四艘准姐妹舰,或因担心降低射速,或因怕被炮弹命中导致炮塔瘫痪,均未采用这种布炮方式。相比她们,“若雷吉贝里”号的船体更短、更宽,是第一艘使用电力机械操作主炮塔的法国主力舰。
“若雷吉贝里”号战列舰的剖面图
虽然拥有两根装备战斗桅楼的军用桅杆,但没有与之相连的甲板。按照法国人的标准,“若雷吉贝里”号的上层建筑不算庞大。
整艘船的标准排水量为11818吨,满载时达12229吨,编有631名军官和水兵。其全长111.9米,宽23米,吃水深度为8.45米。
据1905年,其舰长的叙述:“尽管辅助火力太弱,但该船依旧是一艘优秀的远洋战舰,拥有良好的生活条件。除此之外,舰况和稳定性也不错。”
“查理.马特”号和“若雷吉贝里”号战列舰
“若雷吉贝里”号拥有两台立式三胀往复式蒸汽机,由地中海冶金和造船厂提供,各自驱动一根直径5.7米的螺旋桨前进。而蒸汽来源,则与“卡诺”号一样,均为24座“阿格菲尔.德阿斯特”型水管锅炉。分别在六间锅炉房中,并通过管道与两根烟囱相连排放废气。
整套动力系统的额定功率为14400马力,预计最高航速达到17.5节。但在海测时,其输出功率为14441马力,测得最大航速也提高到了17.71节。
通常情况下,船上一般存有750吨燃煤。如果合理利用空间,最多时可搭载1080吨燃煤。在10节的巡航速度时,其航程约3920海里。
“若雷吉贝里”号的武器装备线图
“若雷吉贝里”号的船体前、后方各有一座单装主炮塔,配备了305mm(12英寸)M1887型45倍径舰炮。
这种火炮使用292公斤重的铸铁炮弹,或340公斤重的穿甲弹/半穿甲弹;其炮口初速为780-815米/秒,水平射界为250°。
船中部两侧的耳台里,各配备了一门274mm(10.8英寸)M1887型45倍径二级主炮。
它的技术参数大致与口径更大的305mm主炮相同,使用216公斤重的铸铁炮弹,或255公斤重的穿甲弹/半穿甲弹。
相比其他准姐妹舰,“若雷吉贝里”号的八门138.6mm(5.5英寸)M1891型45倍径副炮以两两的方式,集成在四座副炮塔。
它们被布置在主炮塔后方,即装甲堡的四角处,各拥有160°的水平射界。其使用30公斤重的铸铁炮弹,或35公斤重的穿甲弹/半穿甲弹,炮口初速为730-770米/秒。
法国海军65mm M1891型速射炮
为了防御鱼雷舰艇的袭击,“若雷吉贝里”号拥有一系列各种口径的速射火炮。但可能在漫长的服役期间经历了改装,其数量和具体口径存在歧义。比较确定是四门65mm L/50型速射炮(发射4公斤重的炮弹,炮口初速715米/秒)。有12门(后来增加至18门)47mm L/40型哈乞开斯机关炮,分别布置在上层建筑四处和战斗桅楼上。它使用1.49公斤重的炮弹,射程约4000米左右;其理论射速15发/分,但实际只有7发/分。至于37mm的哈乞开斯五管机关炮,能肯定是在8门左右,布置在船头和船体的上层建筑里。
另外,船上确定是安装了450mm鱼雷管,但有4具(水上和水下各两具)或6具两种说法(舰首和舰尾各两具水上鱼雷管,船舷两侧各一具水下鱼雷管),均于1906年的改装中拆除。其使用M1892型鱼雷,携带75公斤重的弹头;在27.5节的航速时,射程约1000米;而提高到32.5节时,将下降到800米左右。
高速航行中的“若雷吉贝里”号战列舰,可能是1896-1897年期间拍摄的
说到防护,“若雷吉贝里”号使用了3960吨的镍钢装甲板,相当于标准排水量的33.5%。
她的水线装甲带贯穿船体全长,其厚度为160-400mm,高度达2.3米(水线下方为1.8米)左右。其上,是一条100mm厚的上部装甲带,并在水上鱼雷管周围加厚到170mm。
在水线装甲带顶部,是一层90mm厚的装甲甲板与之相交,并于舰首处向下倾斜。其下0.8米处,是一层厚度不超过25mm的防弹甲板。两层甲板形成的空间,被分隔成许多小隔间,用来存储煤炭和当做仓库使用。
船上的305mm和274mm主炮塔分别有370mm,以及280mm厚的装甲板提供防护。其副炮塔的装甲厚度为100mm,司令塔四壁的装甲厚度为250mm。
1891年4月8日,法国海军正式订购了“若雷吉贝里”号战列舰。4月23日,其正式在地中海冶金和造船厂开工建造。1893年10月27日下水,1896年1月30日开始进行测试。
当年6月10日,她在一次24小时的动力测试中,发生锅炉管道爆炸,造成6人丧生,3人受伤。两个月后,又在测试主要武器时,遭遇事故。说好的1897年2月16日服役,却由于一条鱼雷的气室爆炸,推迟到5月17日才加入法国地中海舰队。
在此期间,船上安装了新的电气化指令传输系统,可以将射击诸元及时传给火炮操作人员,比其他各国通常使用的通话管有了明显进步。
准姐妹舰——“卡诺”号战列舰
随后,她同“查理.马特”号,以及“卡诺”号一起加入当年2月份开始组建的国际舰队。此时,还包括奥匈海军、德国海军、意大利海军、沙俄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等众多同僚,前往爱琴海水域的克里特岛,干预岛上反抗奥斯曼土耳其统治的起义运动。
而在整个和平时期,“若雷吉贝里”号一直忙于火炮射击、与鱼雷艇和潜艇的联合机动,以及炮击海防工事等例行训练。
这其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是1900年3月至7月份期间,涉及法国地中海舰队和北方舰队的联合军演。
首先,“若雷吉贝里”号在3月6日,加入了由“布伦努斯”号战列舰、“高卢人”号战列舰、“查理.马特”号战列舰、“查理曼大帝”号战列舰、“布韦”号战列舰,以及四艘防护巡洋舰组成的编队,到儒安湾进行机动和夜间射击训练。
航行中的“高卢人”号战列舰
到了四月份,她们起航,访问了法国在地中海沿岸的许多港口。在5月31日,这支舰队前往科西嘉岛,一直待到了6月8日。
然后,地中海舰队于六月底在里斯本附近水域同南下的北方舰队会合。双方聚兵一处,前往基伯龙湾进行联合演习。
7月19日,演习结束的编队抵达瑟堡,接受了法国总统的检阅。8月1日,地中海舰队启程返回土伦,并于8月14日抵达。
到了1902年1月20日,“若雷吉贝里”号再次遭遇意外。船上的另一条鱼雷的气室发生爆炸,造成一人丧生,三人受伤。
同年九月份,法国海军部长搭乘她前往突尼斯的比塞大港。此时,她和“布韦”号,以及“耶拿”号一起在地中海第二分舰队服役,后者是该分队的旗舰。
海测中的“耶拿”号战列舰
十月份,“若雷吉贝里”号和地中海舰队的其他战舰一起,驶往西班牙的帕尔马。她们在返回土伦的途中,还进行了例行训练。
到了1904年,新的战列舰——“絮弗伦”号顶替了“若雷吉贝里”号在地中海舰队的位置,其随即前往北方舰队报到。
3月25日,她抵达布雷斯特港。但在7月18日入港时,因大雾天气触礁,所幸只有轻微损伤。
在1905年,船上的鱼雷再次惹祸。5月18日的演习中,一条鱼雷又发生爆炸,导致海水淹没了整个舵机舱。而8月14日,祸不单行的她,在抵达朴茨茅斯港时,于外港搁浅了一段时间。
在斯皮特黑德海峡的“若雷吉贝里”号战列舰,拍摄于1905年
到了1907年2月,“若雷吉贝里”号返回地中海舰队,成为预备役编队中的一员。次年,又重新分配到新设立的第三分舰队。
在1908年1月13日,她和“共和”号、“祖国”号、“查理曼大帝”号、“圣路易斯”号,以及“马塞纳”号战列舰进行地中海巡航。她们先是前往儒安湾,又在滨海自由城待了一个月左右。
从1909年开始,第三和第四分舰队被整合成第二独立分舰队,驻扎在大西洋水域。而她也于1910年9月29日开始,在瑟堡进行为期四个月的锅炉管翻新改造。
1911年9月4日,“若雷吉贝里”号参与了在土伦附近举行的阅舰式。之后的1912年10月,她所在的舰队被重新调回地中海舰队。
次年10月,这艘船又进入训练舰队服役。在此期间,安装测试了实验性的火控系统,再将它配备在了最新的“库尔贝”级无畏舰上。
1914年4月,“若雷吉贝里”号成为了特别舰队的旗舰,还有“查理曼大帝”号战列舰、“波蒂奥”号巡洋舰,以及“特尔卡斯托”号巡洋舰等同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于8月1日宣布战争总动员。整个海军舰队于次日22时15分进行准备,以便清晨随时出动。
德国“戈本”号战列巡洋舰,她的东遁让奥斯曼土耳其加入同盟国阵营
此时,包括后备舰队在内的大部分船只前往法属北非,护送那里的军队返回国内,以应对德国可能的入侵行动。同时,法国人还需防范在地中海水域的“戈本”号战列巡洋舰。
作为计划的一部分,在8月4日,“若雷吉贝里”号、“布韦”号、“絮弗伦”号和“高卢人”号前往法属阿尔及利亚的奥兰港。9月份,她还护送一支载有印度军队的运输船队通过地中海水域。
从12月起,其驻扎在比塞大。一直到1915年2月,她启程前往叙利亚分舰队停靠的港口,和“圣路易斯”号战列舰、“亨利四世”号海防舰,以及“特尔卡斯托”号巡洋舰共事。
倾覆沉没的“布韦”号战列舰
在3月18日的早些时候,协约国军队对达达尼尔海峡的一次攻击中,法国人损失了“布韦”号战列舰,另有两艘战列舰(“絮弗伦”号和“高卢人”号)严重受损。
为了弥补损失,“若雷吉贝里”号于25日离开埃及的赛德港,前往达达尼尔海峡,协助那里的协约国部队突破奥斯曼军队的防线。
4月1日始,法国人将舰队的帅旗从“查理曼大帝”号转移到“若雷吉贝里”号。截止到五月份下旬,前线的法国舰队已拥有“圣路易斯”号、“查理曼大帝”号、“祖国”号、“絮弗伦”号和“亨利四世”号,恢复了作战能力,重新编为第三战斗分舰队。
在4月25日,“若雷吉贝里”号开始炮击海岸,掩护法国陆军在达达尼尔海峡亚洲一侧进行佯攻。期间,她和舰队其他成员基本压制了岸上的奥斯曼大炮,阻止了它们对登陆行动的干扰。
之后,她一直在该地区待到了5月26日。包括在5月6日的“第二次克里希亚战役”中提供炮火支援。而且在4月30日和5月5日时,其相继被岸防炮台击伤,所幸损失轻微,仍可在必要时继续炮击。
驻扎在埃及赛德港的“若雷吉贝里”号战列舰
7月19日,“若雷吉贝里”号奉命返回埃及的赛德港,并于8月13日炮击了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的海法。
8月19日,其重新担任叙利亚分舰队的旗舰,参与了9月1日占领阿瓦德岛的行动,以及对叙利亚沿岸的其他任务。
在1916年1月,“若雷吉贝里”号前往伊斯梅利亚,协助防卫苏伊士运河。之后,她返回赛德港,于11月25日至12月26日前往马耳他进行改装。
1917年,协约国军队将船上的一些火炮拆卸下来,用于守卫运河的安全,并于次年将其降为预备役船只。
在1919年3月6日,抵达土伦的“若雷吉贝里”号正式退出现役,并于3月30日移交给工程兵培训学校当做宿舍船使用。
虽然她早在1920年6月20日就被海军除名,但一直被培训学校使用到了1932年。随后,其才于1934年6月23日,以1147000法郎的价格出售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