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入口专属宅基地的解除方法(农村宅基地开始清查了)
宅基地流转,如何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目前有关于宅基地流转的新闻可以说是风头正盛。宅基地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今天就跟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宅基地流转的那些事。
宅基地概念
说到宅基地,可能很大一部分农民朋友们还不清楚宅基地的概念。农村宅基地,是农村的农户或个人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利用本集体所有的土地。包括已经建设房屋、建过房屋或者决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已经建设房屋的土地、建过房屋但已无上盖物或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备建房用的规划地三种类型。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坚决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区、市)规定的标准。所以可以这么理解,宅基地就是农村老家房子底下的的那块地。
农民为什么,\"不愿\"、\"不敢\"、\"不能\"流转宅基地
1.流转方式不民主,农民不愿流转宅基地
宅基地流转(征用)程序的规范和民主化,对农户征用的意愿影响较大。农民宅基地,大多由上级政府统一规定,很少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可见农民的参与程度低,自主性不高,了解不全面,且一半以上宅基地补偿方式为先征用后补偿,更加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
2. 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民\"不敢\"流转
农民最大的担心是由于宅基地流转造成的经济损失,就业以及养老没有保障。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当下农村社保体系不健全,土地仍是农民主要的生活来源。还有就是现阶段宅基地征用补偿金大多为一次性发放,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农民通过宅基地长期获益的想法。
3. 补偿机制不合理,农民\"不能\"流转
宅基地流转重在保护农民的权益,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农民利益屡遭侵犯,使得农民\"无法\"流转。一方面是补偿金额偏低,补偿差价远高于宅基地征用金额。除此之外,很难大部分的农民表示政府没有给予换房补贴。二是置换后的房屋面积减少了。在宅基地置换农民中,较多农民表示置换房屋面积减少。以上两点均与农民所向往的免费置换社区住房的意愿背道而驰。
怎样让农民敢于,愿意 ,且没有后顾之忧的流转宅基地
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宅基地管理
加强法律建设,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给予农民宅基地流转的权利,并制定出相关方案。例如明确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控制宅基地的数量,保证一户村民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控制其面积,避免超标。科学的管理宅基地,建立有偿使用机制。也可以以土地经营权为股份组建农村土地合作社等方式流转,减少宅基地闲置现象。
2. 让农民参与进来,尊重农民主体地位
首先要尊重农民,了解农民是否愿意流转,如不愿意,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强制拆迁。其次要及时公布相关信息,让农民知情。将土地流转过程中具体的负责机构、承担的具体责任等信息予以公布,接受农民得监督。建立土地流转的事后跟踪监测机制,由地方政府或第三方机构每年定期\"回访\"一定比率的失地农民,及时了解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状况。
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首先要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专项基金。对于宅基地流转过程中获得的收益,房屋收益全部归农民所有;宅基地收益大部分还是留给农民,国家与集体的资金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专项基金,用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然后可以鼓励宅基地换社保。土地换社保可以稳定农户的多样化的收入来源。也可以加大就业扶持和制度保障,提高失地农民就业援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建全国统一的就业公共服务平台,随时发布就业相关信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最后,引入社会力量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农民工就业援助,提供创业基金\"等活动。
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真正解除宅基地流转后农民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