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哈利波特魔法部长斯克林杰)
熬夜刷完哈利波特最后一本,时隔这么多年,一读起来依旧是停不下来。
可能是英文版本看得细,发现了很多新的细节,有了新的体悟。
这一本围绕死亡圣器和魂器展开,不仅是主角团,所有人都在努力都在成长,都在为着更美好的世界奉献。
主角团,罗恩经历了出走再回归,之后就一路靠谱给力,且充分发挥他一贯的积极乐观与创意;
赫敏一直都是稳稳的,纠错、推理且很坚强。
哈利,则是经历了失去、怀疑、愤怒,再到后面随着真相展开而接受了自己的使命,自愿去了结,多少有点哲学意味在里面:当你不害怕死亡的时候,你就驾驭了死亡。
其实从一开始到现在,哈利都在学习这一课,学习爱的力量(大脑封闭式),学会战胜恐惧(摄魂怪),这一部是不再害怕死亡。
而伏地魔,一直没学会的,也就是这一点。
(PS:伏地魔其实也挺惨的,没有见过爱,所以他不相信;没有经历过魔法家族的熏陶,所以对一些禁忌、传说也不大了解,不然也不用费那老大力气搞个bug颇多的魂器了)
这一部里,还惊叹于罗琳对于主角团之外的人物刻画之细腻。
纳威的成长自不必说,从第五部开始到这一部,主角团不在校,他自觉接下了“反抗”的大旗,又有领导力又勇敢,还很有信念。
卢平的愤然离去再到宣布生子喜讯,再到死去被召唤状态出来说的“better world”
麦格教授对哈利的维护,以及无条件相信配合哈利和邓布利多的计划。
甚至出现次数极少的泰德·唐克斯,都很鲜明,从第一次见面时候温和开朗的小老头,到逃亡躲避在森林里却依旧乐观。当随着主角团一起从收音机听到他死讯的时候,真的是感受到了震惊和难过。
马尔福的良心,马尔福妈妈对孩子和家人的爱。
霍格沃滋之战的种种人物细节…
不得不说,这套书是常看常新,有着非常多的正向价值观引导以及诸多人性的展现和哲学思辨问题的探讨。并且,每一本的词汇、句型,真的也是随着建议阅读年龄增长而日渐复杂的,这种文学造诣文字功底,也太强了!resp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