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英传3安卓移植版(三国群英传3奥汀科技)
鉴于三国群英传2的大火,奥汀趁热打铁,于2002年1月推出了续作《三国群英传3》。然而这款作品从一开始就毁誉参半——爱玩的喜欢的不得了,不爱玩的则连玩下去的动力都没有。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同一款游戏如此极端的两极分化呢?本文就来剖析一下个中缘由。
亮点一:必杀技
群3在二代的基础上引入了必杀技的概念,那华丽的战斗效果配合武将的飒爽英姿,当真是让人如痴如醉。一些文官通过强迫单挑也可以学得强力的必杀技。记得当初玩的时候,连孔融都学会了大喝,也不知道这路见不平的一声吼会不会把刚吃的梨给吼出来……
亮点二:人物头像
群2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人物头像的设置,也不知道游戏团队从哪找来的灵魂画师,硬生生把英姿飒爽给搞成了群魔乱舞。
群3在头像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更加细腻也更加贴近现实,就是有些贴的太近——群魔乱舞是没有了,却把全明星之夜给搬来了。就说下面的造型,你品,你细品……
亮点三:技能灵活性
大家都知道,群2每个武将的技能是固定的,这给武将的成长戴上了紧箍咒,也造成了玩家太多的“意难平”。
而群3在这方面就改进了很多。技能虽然仍有武力智力方面的限制,但至少在限制区间内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技能,进而培养出自己心目中的“爱酱”。
武将技和军师技新增了许多,让玩家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
亮点四:战斗场面
相比于二代,群3的战斗场面宏大了许多,武将带兵的上限也增加到了400人。游戏新增了许多兵种并且引入了兵种升级系统,这都是值得称道的地方。
在游戏中如果选择史实模式的话,会随机触发和猛兽或黄巾贼的战斗,战胜后的奖励也会让玩家眼前一亮。
亮点五:自设武将
群3在群英传系列中第一次引入了自设武将的设计,这让很多小伙伴的“穿越”之旅得以实现。当初的我就是带着一群暗恋的姑娘完成了统一,那成就感简直爆棚(嘿嘿)!话说当初小伙伴们都是选择的哪个头像呢?
说完了亮点,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游戏的败笔。
败笔一:苦逼的内政系统
由于新增了史实模式,群3在内政方面由原来的年内政改成了月内政。这使得玩家的游戏时间直接乘以十二。许多小伙伴玩到统一也没见过姜维邓艾文鸯郭淮等后期名将。
频繁的内政也伤害了很多速推型玩家的小心心,劝退了很多群2的铁粉。
败笔二:垃圾的战斗系统
群3的战斗系统在整个三国群英传系列中是最垃圾的。本来每月一次的内政就让人烦不胜烦,战斗系统中还加入了行军模式。进入大地图后,光接近敌军就得走好几个回合。可能游戏团队觉得我们的空闲时间太多,直接让人徘徊于内政和行军之间,留给真正战斗的时间少之又少。对此我只想说:游戏设计者你给我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败笔三:鸡肋的军师技系统
群2之所以大火,丰富的军师技设计是最大的功臣。玩家可以根据武将技与军师技的搭配,开发出众多的玩法。
可到了群3中,军师技的作用被大幅度降低。不仅设置了苛刻的学习条件(对武力智力的要求),在战斗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小。许多二代中的顶流军师被边缘化,成了众多群2铁粉吐槽甚至离弃群3的重要原因。
败笔四:奇葩的武将系统
在群3这款游戏中,有一个对于收集强迫症玩家来说非常不友好的设置——想集齐所有的武将是不可能的。
理论上来说,玩天下归魏剧本是全武将登场的,玩家只能自设武将与之对抗。但奇葩之处就在于武将系统中还有个武将后代出场条件的限制——父在子不出,子出父不在。
通俗点说就是:想要后代出场,就得老爹战死沙场。讲到这里,小伙伴们是不是跟我一样,又有种想把游戏设计拉出来,涮吧涮吧撒点孜盐扔烤架上的冲动?
以上就是我所总结的三国群英传3的亮点与败笔。大家还有何补充?欢迎留言讨论。
#文章首发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