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可怕的机枪(世界上最强的十大机枪)
这是我国口碑最好的大口径重机枪!
提到我国大口径重机枪,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重量只有26公斤的89式重机枪。但其实,我国还有另外一款设计极为优秀,性能也相当优秀的重机枪。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85式12.7毫米大口径重机枪。
1
一代名枪的诞生
提起大口径重机枪,很多人先想到的可能是美国的M2系列重机枪,毕竟这是一位已经服役上百年的老兵,几乎成为大口径重机枪的象征。
(M2系列自1921年开始服役)
不过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的是,在目前战乱多发的非洲和中东地区,最受欢迎的大口径重机枪却是两款来自中国的大口径重机枪。
其中一款是W95大口径重机枪,关注军事的朋友即使不知道这个名字,也一定见过这把大口径重机枪。
因为W85后来成为我军自用的QJC-88式车载机枪,装备在99式和96式坦克上,也就是炮塔上面那挺显眼的重机枪。
在当时我军的大口径重机枪选型中,W85式输给了另外一款大口径重机枪,于是转为外贸枪械。
(99A坦克炮塔上面的就是QJC-88重机枪)
而获胜的那款重机枪就是85式12.7毫米大口径重机枪。
85式重机枪的外贸版本叫W95大口径重机枪,就是另外一款极受欢迎的中国大口径重机枪,两个版本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
所以也可以说85式大口径重机枪在中东和非洲地区受到了强烈欢迎,甚至比M2HB和德什卡这两位美苏大口径重机枪老兵还要受欢迎很多。
在上世纪70年的时候,由于老式的54式高射机枪重量太大,不适应当时我军的使用需求,所以我国开始自主研制大口径重机枪。
(54式高射机枪)
这就是85式大口径重机枪的前身——77式大口径重机枪。
大口径重机枪的研制难度在枪械家族中算很高的,目前能够研制大口径重机枪的国家也就那么几个。
54式高射机枪是我国仿制自苏联德什卡大口径重机枪的成果,也就是说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国还没有自主研制过大口径重机枪。
纵观我国轻武器发展史,某一类枪械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成品都有或这或那的缺陷,比如63式步枪,88式狙击步枪等。
但是77式重机枪却是一个例外,可以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出道即巅峰”,虽然是我国第一款自研大口径重机枪,却有着相当优秀的性能。
(77式重机枪是我国自研的第一款大口径重机枪)
而且77式大口径重机枪的设计水平相当高,比起M2HB这种经典大口径重机枪要优秀很多。
要知道的是,这可是我国军工人员第一次设计大口径重机枪。
77式重机枪得到了部队的高度评价,不过在使用中,部队也对77式重机枪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77式重机枪的重量偏大,希望能够进行一些减重设计。
按照当时我军的编制表,大口径重机枪是计划作为营级重机枪进行配置。而彼时我军机械化水平还比较弱,77式重机枪的重量对于营级来说还是偏大。
(85式重机枪基于77式改进而来)
因为当时的步兵营没有多少车辆,所以像重机枪这样的武器装备还是要靠战士背负携带,这种情况下77式重机枪的重量就显得不适合了。
军工人员接到部队的改进意见以后,对77式重机枪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在减轻重量的同时还优化了一些设计细节。
最后,一代名枪——85式12.7毫米重机枪就此诞生。
2
极为优秀的设计水平
第一次看到85式重机枪的人,可能都会对85式重机枪简单甚至有些简陋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
从整体上看,85式重机枪就像一个大管子,上面安装了两个把手,看起来非常简陋。
其实,这是85式重机枪为了满足重量指标,使用了独特的圆柱体机匣。
把原本方形的机匣设计成圆柱体,背后反映的是极高的设计水准,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全枪的重量,还提高了可靠性。
(优秀的“中国钢管”)
85式因为这个独特的外形,被中东和非洲地区的使用者称为“中国钢管”,不仅是对85式重机枪外形的形象描述,也说明85式重机枪就像钢管那样简单可靠。
85式重机枪全长超过两米,枪身重量达到了17公斤,枪架重量18公斤,算上其他的配件什么的,85式重机枪全重接近38公斤。
相比起一般重量只有几公斤的突击步枪来说,全重接近38公斤的85式重机枪看起来挺重的。
但横向对比其他大口径重机枪,85式就显得异常轻盈。
比如著名的德什卡重机枪,其战斗全重达到了夸张的160公斤,而M2HB重机枪也不轻,全重达到58公斤。
(德什卡重机枪重量极为夸张)
和这两款经典重机枪相比,只有不到40公斤的85式重机枪简直是步兵最好的朋友,只需要两三个人就能带着85式重机枪到处走。
85式值得称赞的是,85式重机枪即使减重到如此地步,仍然保持着相当不错的射击精度。
这里我们就要提到用来衡量枪械射击精度的一个指标,那就是半数着弹点圆半径,也就是R50。
怎么测量枪械的R50值呢?首先要将测试枪固定在一个枪架上,防止后坐力对测量精度造成影响。
然后需要先射击3-5发子弹温枪,温枪结束以后使用这把枪对准100米以外的靶标连续射击10发子弹。
(平均弹着点)
在这张靶纸上做一条垂直线和一条水平线,让每一条线两边的弹着点数量都相等,而且和最近的两个弹着点距离一样,这两条线的交点就叫平均弹着点。
如果有一个弹着点到平均弹着点的距离,是离它最近的弹着点距离的2.5倍以上,那么这个弹着点就要进行剔除处理。
因为出现这种弹着点一般是因为弹药质量差异太大产生的,如果没有剔除的话对于测量枪械精度会造成很大干扰。
剔除这种弹着点以后,要进行补射,补上空缺的数量。补射完以后按照上面寻找平均弹着点的方法再重新确定新的平均弹着点。
在确定平均弹着点以后,我们就以平均弹着点为圆心,画一个可以把一半弹着点包进来的圆,这个圆的半径就叫做半数弹着点半径。
(R50示意图)
相对应的,画一个把所有弹着点包进来的圆,这个圆的半径就叫全数弹着点半径,也就是R100。
根据资料显示,85式重机枪的精度达到了百米R50=8.6厘米,属于很高的精度水平。
可能很多人对于这个精度没有一个具体的感受,笔者就列举其他几款著名的大口径重机枪百米R50的数据作为对比。
54式高射机枪百米R50=9.5厘米,这是建立在其160公斤全重的基础上,后来减重到90公斤的54-1式重机枪,百米R50就只有12厘米了。
(NSV大口径重机枪)
美国的M2HB重机枪百米R50=12.5厘米,苏联NSV重机枪百米R50=13厘米,和百米R50只有8.6厘米的85式重机枪有一定差距。
而且,85式重机枪重量和NSV相差无几,比M2HB轻多了,还能打出如此高的精度,足以说明85式重机枪设计上的优秀。
目前能够比85式重机枪精度更高的,也就是只有W85重机枪,其百米R50达到了8厘米。
不过这也是因为W85重机枪重量比85式重机枪更重的原因,也是在竞争中输给85式重机枪,不得不转为出口的原因。
3
威力巨大的85式重机枪
85式重机枪使用的是12.7X108毫米规格的弹药,可以发射钢芯弹、穿甲弹、穿甲燃烧弹、曳光弹、穿甲燃烧曳光弹和脱壳穿甲弹等多种多样的弹药。
12.7毫米弹药弹头直径大,空间多,这就给各种不同弹药的研发提供了条件。
比如名字最长的这个穿甲燃烧曳光弹,它是在一枚穿甲弹芯的基础上,在弹头前部加工了一个小空腔,里面装填了燃烧剂。
(多种多样的12.7毫米弹药)
在弹头后面同样有一个小空腔,里面装填的是发光剂。当弹头被发射出去的时候,子弹的火药点燃发光剂,让弹头拖着一个光点向前飞行。
这样重机枪射手就能清楚地看到子弹的飞行轨迹和落点,方便修正瞄准方向。
在命中目标的时候,弹头前面的空腔破裂,里面的燃烧剂剧烈燃烧,这对于命中目标表面的材料造成不小的削弱。
随后弹头中的穿甲弹芯撞上已经被燃烧剂削弱的目标表面,造成更大的杀伤效果。
所以穿甲燃烧弹比起穿甲弹来说,穿甲能力更足。相应地,各国在制定防护指标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以穿甲燃烧弹作为标准。
脱壳穿甲弹是一种次口径穿甲弹,次口径的意思就是穿甲弹的弹芯是要比实际的口径更小一些。
(W85重机枪)
这样穿甲弹弹体就能获得更高的速度,从而提高穿甲能力。
85式重机枪火力有多猛?央视曾经在节目中报道过W85重机枪的射击威力,可以轻易扫烂一辆轿车。
我们前面有提到,W85重机枪和85式重机枪是竞争对手,它们使用的都是12.7X108毫米弹药,所以两把枪的威力是一样的。
W85可以轻易扫烂一辆轿车,85式重机枪同样可以做到这样的效果。
(被W85重机枪扫烂的轿车)
事实上,现代战争中,大口径重机枪的主要攻击目标,就是以各种轻型车辆、低空目标为主,可以在1500米距离上击毁轻型车辆。
85式重机枪优秀的设计,是中国大口径重机枪的一个良好的开端。从那以后,中国大口径重机枪就没有让人失望过。
89式重机枪在拥有和85式重机枪一样的威力同时,重量减轻到26公斤,而精度只不过下降到百米R50=10厘米。
很多人说重机枪减重没有意义,因为受限于子弹重量,重机枪带不了多少子弹,还不如使用中口径或者小口径机枪,相同重量可以带更多子弹。
(89式重机枪重量只有26公斤)
但不管中口径小口径带多少子弹,其射程都比不上大口径重机枪。
面对高原山地作战动辄一两千米的作战距离,中口径小口径机枪纵使子弹数量是大口径机枪的一百倍,射程不够也没有用。
而大口径重机枪就算只有几百发子弹,也可以在超远的距离上压制敌军。
所以大口径重机枪轻量化是有必要的,我军虽然有新型中口径通用机枪,但这和大口径重机枪是同时装备的,而不是替代关系。
在89式重机枪以后,我军还进一步减重,研制出了全重只有20公斤的新型山地重机枪。
这个重量是什么概念?美军现在主力轻机枪M249,全重都有10公斤,而M249只不过是一种小口径轻机枪。
(M249作为一款轻机枪,其重量达到了10公斤)
可以说,现在中国大口径重机枪不断刷新的设计水平,最早便是由85式重机枪打下的坚实基础。
目前,85式重机枪仍然是我军大部分部队的主力重机枪,一代枪械传奇还将继续续写它辉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