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关羽台词(关羽的台词有哪些)
汉末三国,天下群雄并起。
《三国演义》描写了这段波澜壮阔的风云史诗。
罗贯中对正史进行了艺术加工,概括了那个时代的巨变,塑造了一批三国英雄人物。
在《三国演义》里,有许多霸气的台词,史书凌轩阁,今天就带大家来聊一聊。
10、赵云
吾乃常山赵子龙!
这句台词,让多少人热血沸腾,血脉贲张。
《三国演义》的赵云,简直就是一个常胜将军,长得帅,还很能打。
长坂坡之战,刘备兵败如山倒,妻儿离散,宛如丧家之犬。
赵云没有丝毫的畏惧,凭一杆长枪,照一身肝胆,千军纵横,挡者披靡。
曹操在高处惊呼:「此人是谁? 」
答曰:「吾乃常山赵子龙! 」
银鞍白马,纵身出阵,还留下三声长笑,宛如少年将军般绝尘而去。
9、张飞
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张飞,一直都是一个很霸气的人。
如果只谈《三国演义》,那三爷张飞无疑是仅次于吕布的第二猛将。
放眼三国,哪个武将敢挑衅吕布?只有三爷张飞,见吕布一次就骂吕布一次!
徐州之战,张飞在没有赤兔马的情况下,单挑吕布整整一百回合,不分胜败!
长坂坡,当阳桥,张飞一声虎啸,吓跑了曹操,吓得夏侯杰倒地而亡!
8、吕布
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方天画戟,专捅义父。
吕布是三国战力天花板,单挑刘关张,单挑两位五虎将!
吕布其实不适合做诸侯,他就适合做一个冲锋陷阵的武将。
但吕布壮志凌云,不甘人下,他嘶吼道:“大丈夫生居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正是如此,他在连捅三位义父,自己做了主公!
7、魏延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刘备攻下汉中后,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令其镇守汉中。
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
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战功显著,可谓是蜀汉后期的头号大将。
但魏延与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直接准备率军攻伐 。
魏延不敌杨仪,败逃。最后魏延被马岱所斩,并被夷灭三族。
6、张松
“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
张松奉刘璋之命出使曹操,但是他在曹操面前说话很冲,非常不被曹操待见。
曹操后来想凭借自己手下雄兵的军威震慑一下松哥。
“操点虎卫雄兵五万。盔甲鲜明,衣袍灿烂;金鼓震天,戈矛耀日。松斜目视之。”
曹操一看张松的样子心里非常不爽,操谓松曰:
“吾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
张松就说出了上面那段话。
在杨修和荀彧的共同劝谏下,张松没有被杀,而是被乱棍打出。。。松哥命可真大。
5、张飞
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
由于三国演义的广为流传,和一些影视作品的过分渲染。
导致了张飞在人们心中的形象:粗狂、野蛮、勇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类似于李逵。
但是历史的张飞与关羽并称“万人敌”,马超、黄忠、赵云等均无此评价,是蜀汉难得的一流战将。
在老罗的《三国演义》,敢屡次挑衅吕布,并和吕布单挑的只有三爷张飞。
正史中张飞排进武庙享后世香火供奉。
4、刘备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又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
上面是《三国演义》一代枭雄刘备白帝城托孤时说的最后一段话,里面的信息量很大。
首先刘备很有识人之明,看出来马谡此人不可大用,也可以看出诸葛亮识人不及刘备。
另外,一句“君可自成为成都之主”,把诸葛亮唬的: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叩头流血。
看到诸葛亮如此表忠心,刘备还没有彻底放心,嘱咐心腹大将赵云:“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此时五虎将中只剩赵云一人,能忠心耿耿保护刘禅的,也只有赵云。
3、诸葛亮
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
《三国演义》中,最为经典的就是老罗虚构的诸葛阵前骂死王朗。
但老罗的这些过分贴金导致后世对诸葛武侯产生了许多误解,认为诸葛亮被吹捧过度。
但是诸葛亮27岁就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然后一步步辅佐刘备实现了这个规划,成就了一代帝王。
刘备死后,诸葛独力支撑起整个蜀汉的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凭借蜀汉一州之地,五分之一曹魏的人口、兵力,压着曹真、司马懿打。
能排进“武庙十哲”,诸葛亮有那个实力。
2、关羽
“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操:“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这短短两句话,把关羽的狂傲之气描摹得淋漓尽致。
正史中,陈寿评价关羽为“威震华夏”。关二爷若没有自傲这个毛病,也许真能堪称三国第一猛将。
但是没了狂傲之气,还是二哥关羽吗?
也许是《三国演义》的过分吹捧,也许是关羽太过傲气,导致很多人喜欢黑关羽。
但是千古“武圣”,这名号是好得来的吗?自古几人能封圣?
1、曹操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的原话其实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天下”二字乃是罗贯中所加。
其实从原话看的话,曹操说这话的时候心情应该是非常复杂的。
从道德良知的角度讲他知道、承认自己犯了错,“宁我负人”的前提是他承认自己确实对不起吕伯奢。
但从理性的角度上讲他又觉得自己没做错。
曹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他很内疚,很后悔,很难受。
但他并没有选择道歉,而是试图用理性和逻辑说服自己。
你觉得这算是人格魅力还是人格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