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月长图阵容搭配(公主链接推图阵容2024)
唐诗世界名家迭出、大作无数,王孟千秋,李杜光焰,元白唱和,韩孟乍起,他们所作之名篇垂范后世广为传颂。然而,却有这么一首作品,它胆敢号称“孤篇压全唐”,究竟是何什么样的卓绝风采才能扛起这样的美誉,在这里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和探讨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究竟好在哪里。
春江花月夜
唐 ·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先来说说作者,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是的,有如此美誉的名篇的作者却连生卒年都不详,唉。他共有两首诗作流传下来,另外一首《代答闺梦还》凡响平平丝毫看不出有能写出《春江花月夜》这般佳作的潜力。还是言归正传,说一说这首诗好在哪里。
对于这等风华绝代、妙绝古今的作品,我其实犹豫了很久要不要拿来写文,毕竟我是业余爱好者,说的不对害怕贻笑大方,但是最后我还是按耐不住决定探讨一番,略陈固陋,贻笑大方就贻笑大方吧。
在我看来,《春江花月夜》的绝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情,二是画意。
先来说画意。这个从题目就得开始讲起,题目五个字每一个字都是极富美感或者说都是能引人深思的意象,春、江、花、月、夜,哪一个不是被古今文人骚客尽情咏叹反复描摹的对象,更何况是将它们浑然一体的融合在一处,美不胜收无与伦比。紧接着就是诗中更多更密集的意象的出现,有多少个意象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它们营造出的至美至幻之境宛若一幅长图徐徐展开来到读者面前,你能想到多美的画面它就有多美,壮美也罢,凄美也罢,总之是美美与共美不胜收。
其次就是它的诗情。它主要包括了两点,一是生命意识与时空的对照,二是离人思妇的与飘零相思。
月照古今天地长久,岁月轮回无尽更替,但是人生苦短,奄忽若飙尘,忽如远行客。所有人都曾深情遥望那洁白如玉的明月,带着所有的心事,这生死之念恐怕是其中最为沉重的一件。望月伤怀,怅惘浮生,这是所有具有觉醒的生命意识之人的共同的痛苦。而后文所写的离人漂泊思妇惆怅同样是人类共同的话题,虽然它或许没有生死那样沉重,但是它也拨动过所有人的心弦,令人欣喜忧伤念念不忘。这所有一切,构成了这首诗动人的情感力量。
当然了,诗情画意自然不是独立的存在。我们总说情景相生、情景交融,这首诗的深沉的哲学之思、情感之忧与清丽曼妙、韵味悠长的画卷融合在一起,实在是精妙绝伦。至于它能不能“压全唐”,个人皆有所好也有不同的看法,且不多论。闻一多先生曾盛赞此篇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可谓是再恰当不过的评语了。
本次文章就写至此处。
天涯相逢即是有缘,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评论交流畅所欲言,一起欣赏探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