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之战苍蝇阵容搭配推荐(将军有剑不战苍蝇是什么意思)
让苍蝇成为盘中餐
该吃什么?
哈佛大学的社会科学家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Wilson)认为,如果每个地球人都能享受发达国家普通人的饮食标准,那么地球的最大承受力只有20亿人;而如果按照每天维持最低生活必需的食物标准计算,地球可以承载100亿人——但必须把所有的谷物都用来喂养人类而不是牲口,且相当一部分人得成为素食主义者。
此外,全球变暖的趋势也很难逆转。据专家预测,在21世纪中期,大洋海面将上升30~100厘米,而地球上的耕地面积则会越来越少。我们该如何解决人类未来的食物来源问题,除了粮食外,人类到底还能吃什么?
这也能吃?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类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的食物必须具备这样几个要求:首先,它的营养价值要高,以如今我们所食用的肉类食品为例,每100克中仅含微量元素铁几毫克,而未来食品则必须含有更高数量的微量元素。其次,它的生产成本不能太高,物美价廉,能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最后,它的产量必须充足,且生产周期不宜过长。
显然,普通的粮食作物已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而目前世界各国的专家都将目光转向了昆虫。在蜜蜂、蚂蚁、蝗虫、蟋蟀、苍蝇等可食用昆虫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苍蝇了。
苍蝇,这个在垃圾堆里徘徊,在排泄物和呕吐物间觅食的家伙,携带着数以万计的细菌和病毒,它曾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的麻烦。人们曾试图通过各种方法捕杀苍蝇,消灭这种令人深恶痛绝的昆虫,但苍蝇强大的繁殖能力(一对苍蝇一年可繁殖10~12代,约可产卵1.2亿个)和环境适应力,以及完美的病毒抗性,使得它的种族至今依然繁盛。
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这场旷日持久、耗费惊人的“人蝇之战”中,丝毫未能占得上风。但苍蝇却凭借其自身的种种特性,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医务工作者,以及为人类寻找全新粮食代用品的科学家的青睐。
真的能吃!
苍蝇除了具有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外,其蛋白质含量也远远高于谷物类作物,营养成分极为丰富。仅凭这一点,它就足以跻身于人类未来粮食的最佳选择之列。
据专家测定,在蝇蛆干粉中
,23%是粗脂肪,61.2%是粗蛋白质,此外还有丰富的钙、镁、磷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当然,饲养苍蝇的成本也非常低,腐败的动植物体和动物粪便就是它们的食物,1千克的猪粪可饲养18000条蝇蛆。
早在几年前,美国就有人开始兴办苍蝇养殖场,他们直接从蝇蛆体内提取纯蛋白和脂肪,制成高级食品。而不少学者也在致力于将蝇蛆制成浓缩蛋白,并去掉蛆体所特有的怪味,用于食品加工。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市场上会出现许多以蝇蛆为原料的美味食品。而在我国某些地区,有一种传统的儿童食品,就是将用动物肉培育的蝇蛆反复漂洗干净,拌以糯米粉和白糖,经高温加工而制成的。由此可见,以苍蝇为食,并非真的那么难以接受。
此外,科学家还发现,苍蝇极强的抗病能力来源于其体内免疫系统制造的两种抗菌球蛋白
——BF64和BD2,它们的杀菌能力比青霉素强千百倍。现在,人们正试图从蝇体内分离出这两种抗菌球蛋白,并将它们用于人类抗菌。而东京大学的一位教授,已从大麻蝇体内提取出了一种名为“外源性凝集素”的物质,并将它试用于哺乳动物。目前,这种物质已经可以让某些哺乳动物体内的恶性肿瘤细胞萎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成果就能应用于临床治疗,为人类攻克癌症难题了。
苍蝇,这个曾经让人极其厌恶的昆虫,正伴随着粮食危机的加剧,逐渐改变着人们对它固有的看法。除了可能成为未来的粮食资源外,它也将在生产新型高效抗菌素和高效治癌新药等方面,为人类做出贡献。科技水平的发展,改善的不仅是人类的生活,也颠覆着一些动物的命运,能否从“有害”向“有益”转变,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它们的宝贵价值了。
为什么苍蝇会搓脚?
原因一:苍蝇没有鼻子,但是它有另外的味觉器官,并且还不在头上或脸上,而是在脚上。不过,在食物上停留多次后,苍蝇的脚上就会沾有很多残留物,这既不利于苍蝇飞行,也阻碍了它的信息接收。所以苍蝇搓脚,是为了去除脚上沾的食物。
原因二:苍蝇和细菌属共生关系,为了给细菌创造有利的生存条件,它们会在食物上搓脚,将大量细菌留在食物表面。当动物吃下这些食物后,细菌就会进入其体内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