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电视剧老版95(94版三国演义1080p蓝光下载)
“空城计”非真实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武侯弹琴退仲达”,写诸葛亮用“空城计”退司马懿大军的故事。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引兵五千退到西城搬运粮草,忽然得报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杀向西城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队,已分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两千五百人在城中。诸葛亮下令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城上坚守岗位,不得妄行出入,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诸葛亮自己则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此状,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司马懿飞马远远望之,看毕大疑,认为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大开城门,必有埋伏,不能中计。于是下令退军,叫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往北山路而退。诸葛亮手下众官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当司马懿得知真相后,悔之不及,仰天叹曰:“吾不如孔明也!”
其实这一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故事,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太和)二年春正月,宣王(司马懿)攻破新城,斩(孟)达,传其首。……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遣大将曹真都督关右,并进兵,右将军张郃击亮于街亭,大破之。……五年(公元231年)……大司马曹真薨。诸葛亮寇天水,诏大将军司马宣王拒之。
《晋书·宣帝纪》:
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六月,天子诏帝(司马懿)屯于宛,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四年,迁大将军,加大督都、假黄钺(赐以帝王专用的黄金为饰的斧),与曹真伐蜀。……明年(太和五年),诸葛亮寇天水,……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乃使帝(司马懿)西屯长安,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统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讨亮。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
显而易见:
第一,司马懿在太和二年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之后,除与曹真伐蜀未取得成功,一直在荆州镇守,从未到西线指挥战事,至太和五年为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才自荆州入朝,西屯长安,开始迎击诸葛亮。这期间不可能有“武侯弹琴退仲达”之事发生。
第二,司马懿“都督雍凉”之前,在西线“讨亮”的是大将军曹真,他“都督关右”,命张郃等同蜀军交锋。到太和五年,曹真有病,司马懿才接替他督张郃等作战。宛城与西线相隔数千里,即或司马懿临时去与诸葛亮接战,也是不现实的。
第三,司马懿深通兵法,很有智谋,率领十五万大军,未经仔细观察,未采取任何试探性军事行动,竟被只有两千五百人的诸葛亮吓得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急忙往山路而退,白白放走了诸葛亮。这是与情理不通的。
这一“空城计”的故事,凸显了诸葛亮的机智勇敢,“神鬼莫测”,反衬了司马懿的胆小多疑。在双方的这次直接交锋中,司马懿自愧“不如”,甘拜下风。
#聊聊三国典故# #谈谈三国故事# #三国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