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五虎上将(三国五虎vs东吴五虎)

曹魏有五子良将,蜀汉有五虎上将,东吴有四大都督和江表十二虎臣。

《 三国志 张乐于张徐传》: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

曹操建立这样的功业,在曹操手下的良将中,这五个人是首要的,所以称为五子良将。

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于禁最是刚毅文中,但没有能坚持始终。张郃以机巧灵变著称,乐进凭借骁勇果敢闻名,但观察他们的行事作风,和听闻的不相符。也许是记录有遗漏,不像张辽、徐晃的事迹那么完备周详。

东吴五虎上将(三国五虎vs东吴五虎)插图

五子良将

这是五子良将的由来。

《三国志 关张马黄赵传》: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总有人说刘备只封了前后左右四方将军,所以没有五虎上将,其实还是有的。

在《三国志》中,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人共列一传,陈寿写史有个特点,他喜欢把同类型的人物传说放在一起描述,蜀汉这五将其实与曹魏五子良将是类似的。

也可以说刘备建立这样的功业,这五个人是首要的,所以称为五虎上将。

关羽张飞都被称为有万夫不挡之勇,是当世的猛将。关羽报效曹操,张飞讲求道义释放严颜,都有国士的风范。但关羽刚强而自骄自傲,张飞粗暴而没有恩德,都因为短处而失败,这也是常理。

东吴五虎上将(三国五虎vs东吴五虎)插图1

五虎上将

马超阻挡少数民族,却导致自己的家族覆灭,可惜呀!能从穷困走向康泰,对家族不也很好吗?黄忠、赵云,勇猛强壮,做为蜀国的辅助之人,难道不是灌婴、腾公这样的人吗?

陈寿都把黄忠和赵云比作汉朝的灌婴和夏侯婴,说明这是刘备的最亲近的大将。

这是五虎上将的由来。

再来看东吴,首先是四大都督。

在《三国志》中,周瑜、鲁肃、吕蒙是共列一传的,而陆逊独自一人列传,整个《三国志》中,只有诸葛亮和陆逊是以大臣身份独自列为一传、

《三国志 周瑜鲁肃吕蒙传》: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

赤壁之战时,孙权以周瑜和程普为左右督,各率领万余人,与刘备一同进攻,与曹操在赤壁相遇,大破曹操的军队。

东吴五虎上将(三国五虎vs东吴五虎)插图2

四大都督

事实上,赤壁之战是以周瑜为主将,两人在名义是平等的,实际上都是周瑜在决策。

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结束后,周瑜被任命偏将军兼南郡太守,屯兵江陵(今湖北荆州),这成为一项传统,后来接周瑜班的鲁肃、吕蒙、陆逊都有类似的任命。

《三国志 周瑜鲁肃吕蒙传》: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瑜士众四千馀人,奉邑四县,皆属焉。令程普领南郡太守。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馀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

周瑜临死前,推荐鲁肃接班,孙权同意了,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率领周瑜的部将四千余人,周瑜的封地也被鲁肃继承,孙权大概有点不放心鲁肃,同时让程普担任南郡太守协助鲁肃。

东吴五虎上将(三国五虎vs东吴五虎)插图3

周瑜和鲁肃

鲁肃最初住在江陵,后南屯兵陆口,其部众增加到万余人,被任命为汉昌太守、偏将军。

《三国志 周瑜鲁肃吕蒙传》:鲁肃卒,蒙西屯陆口,肃军人马万馀尽以属蒙。又拜汉昌太守,食下隽、刘阳、汉昌、州陵。

鲁肃死后,吕蒙西向驻军陆口,鲁肃军马万余人全归吕蒙统管。又被任命为汉昌太守,以下隽、刘阳、汉昌、州陵为食邑。

鲁肃去世后,吕蒙又接了鲁肃的班,又继承当初鲁肃的军队、官职和封地。

《三国志 陆逊传》:权乃召逊,拜偏将车右部督代蒙。

吕蒙临死前推荐陆逊接班,孙权同意了,就召见陆逊,任命他为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

东吴五虎上将(三国五虎vs东吴五虎)插图4

陆逊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是一脉相承的,后面的人是前面的人的接班人,因为他们都曾都督在与荆州的边境地区,是东吴政权最重要的辖地,因此后来四人被合称为四大都督。

《三国志 陆逊传》: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刘备亲自率领大军来到吴国西部边界,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督率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所部五万人马抗击刘备。

四大都督中,也只有陆逊真正担任过大都督一职,周瑜、鲁肃、吕蒙都没有担任过大都督。

陆逊一个人列为一传,是因为陆逊后来当了丞相,是东吴的社稷之臣,既在夷陵之战中击败刘备,又在石亭之战击败曹休,他为东吴作出的贡献最大。

东吴还有江表十二虎臣,同样是因为《三国志》将这十二人共列一传。

东吴五虎上将(三国五虎vs东吴五虎)插图5

东吴十二虎臣

这十二人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淩徐潘丁传》: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脩,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陈表将家支庶,而与胄子名人比翼齐衡,拔萃出类,不亦美乎!

这些将领,都是江表地区的猛将,孙氏一族厚待之人。

以潘璋这样不修德政,孙权也能不记过失追述功劳,他能占有东南地区,实在是应该啊!陈表出身将领世家的旁支,却能和名门世家子弟齐名比肩,出类拔萃,不也是美谈吗!

这些将领是协助孙权父子两代三人(孙坚、孙策、孙权)创业的骨干之臣,是孙氏赖以成功的基础,与曹魏五子良将和蜀汉五虎上将对应,江表十二虎臣不比五子良将和五虎上将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