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语青精饭阵容搭配(食物语平民队伍搭配)

读一读

大自然经历了春天的滋养,终于迎来了花木繁盛的初夏时节。立夏过后,天气逐渐炎热,人们食欲减退,容易疲乏。怎样开启一个元气满满的夏天呢?古人很早就想出了诸多应对之策,其中最为讲究且充满生活智慧的,莫过于那些食俗了。在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安徽等地,一进入农历四月,乌黑油亮、清香可口的乌米饭便开始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饭桌上,成为人们在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浴佛节和立夏等节日享用的一道美食。关于吃乌米饭习俗的来历,民间流传着多种传说。

食物语青精饭阵容搭配(食物语平民队伍搭配)插图

传说中,犯了天规的神仙,总是被压在山底下。压在大山下面的除了白蛇和孙悟空,还有《宝莲灯》里的三圣母,她因下凡嫁给人间书生而触犯“天律”,后来被天神压在华山下的黑云洞中。她的儿子沉香是个孝顺的孩子,天天为母亲送饭,可是三圣母依然终日挨饿,原来沉香送的饭都被看门鬼吃了。沉香在好心人的指点下,将乌饭树的叶子揉碎挤汁,浸泡大米,然后再用浸黑的大米煮饭。看门鬼一看饭食黑乎乎,再也不敢吃了。三圣母吃了乌米饭,不但维持了生命,身体还逐渐强健起来。沉香逐渐长大,在大仙的指导下,刻苦学习本领,渐渐学会了百般武艺,并用大仙赠送的劈山神斧救出了母亲。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沉香劈山救母的事迹,每年在乌饭树的汁液最香的时节,家家户户就煮乌米饭吃。于是,“吃乌饭”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食物语青精饭阵容搭配(食物语平民队伍搭配)插图1

乌米饭又称“立夏饭”,立夏这天,江南一带人人都要吃乌米饭。立夏吃乌米饭的习俗据说源于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

孙膑和庞涓都拜师鬼谷子学习兵法。两个人都是军事奇才,但是性情却迥然不同。孙膑为人诚实厚道,庞涓阴险毒辣。二人在学艺时听到魏国正在招贤纳士,庞涓觉得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自己学的东西足可以得到高官厚禄。

果然,庞涓的所学有了用武之地,魏国上下都知道他是个善于用兵的人。但是他心里总有一种不安感,因为他知道孙膑一旦去了别的国家,自己肯定不是他的对手。于是他便设计将孙膑骗来,挖掉孙膑的膝盖骨,并把他扔进了猪圈,用饥饿法逼他交出兵书。正值立夏时节,猪圈里蚊蝇成群,恶臭冲天。孙膑在这样的环境里悲愤交加,一天天消瘦下去。善良的老狱卒非常同情孙膑的不幸遭遇,就悄悄地告诉孙膑:“我老伴用乌树叶子浸拌糯米,煮成饭后捏成小团子,跟猪粪的形状、颜色差不多。吃这个能帮您祛风败毒,加快伤口愈合,连蚊虫也不会叮咬您了,最重要的是能瞒过庞涓,可以救您的性命哪。”

孙膑立刻领会了老狱卒的好意,他开始装疯卖傻,蓬头垢面,还大口吃着“猪粪”。果真,庞涓以为他疯了,渐渐放松了对他的监视和看管。后来,孙膑被人救出并报了仇。

孙膑非常感激老狱卒,每到立夏时节,他就要吃乌米饭。人们钦佩孙膑的气节和才华,也随他在立夏时吃乌米饭。就这样,立夏吃乌米饭的习俗慢慢延续了下来。

食物语青精饭阵容搭配(食物语平民队伍搭配)插图2

学一学

从现代营养学和中医药学的角度来看,立夏时节吃乌米饭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乌饭树(学名南烛)叶里的乌油有一股特殊的香味,被乌油浸泡过的糯米经过蒸煮,清香四溢,诱人胃口。夏天人们由于天气炎热,食欲减退,这时吃上一碗乌米饭,不仅胃口大开,快速补充体力,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对安然度过盛夏酷暑是非常有利的。尤其是对于肠胃虚弱的人,乌米饭是非常有益的食物,在五代时期的本草书《日华子本草》中记载南烛叶能“益肠胃,捣汁浸蒸,晒干服。”

虽说乌米饭的名字里带了个“乌”字,但较真的来说,乌米饭其实是“蓝米饭”,因为它的色素来源是南烛树叶里的花青素,所以乌米饭又叫做“青精饭”。杜甫的一首赠给李白的诗里曾写道:“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很多文人墨客和杜甫一样,都把青精饭看作养生的佳品,认为吃青精饭可以健身壮体,延年益寿。

吃乌米饭的另一个养生传说是有利于让白发变黑。明代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疏》中对此是这么解释的:“发者,血之余也,颜色者,血之华也,血热则鬓发早白而颜枯槁;脾弱则困倦嗜卧而气力不长;肾虚则筋骨软弱而行步不前。入心凉血,入脾益气,入肾添精,其云却老,非虚语矣。凡变白之药,多是气味苦寒,有妨脾胃,惟南烛气味和平,兼能益脾。”这段话简单地理解就是血热、脾弱、肾虚都会导致须发早白,南烛叶却可以“入心凉血,入脾益气,入肾添精”,因此有助于让须发变得乌黑发亮。

不仅乌米饭如此,其他黑色的食物如黑芝麻、黑木耳、黑豆、黑麦、黑枣等,也都具有补肾、益气、乌发的独特功效。经大量研究表明,黑色的食物大多数都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有利于体内的抗氧化,或者排除有害的自由基。在花青素的含量比较多的时候,是可以起到一定的抗衰老作用的。

这种美食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据一些史料记载,古代的做法与今天的做法是不一样的。比如人称“山中宰相”的南朝梁代药物学家陶弘景,在他所著的《登真隐诀》一书中就已经介绍了这种食物的制作流程:将南烛草木叶与茎皮合煮后,取其汁浸米并上锅蒸,令饭作青色,晒干,再浸南烛叶汁,复蒸复晒多次后,成品米粒坚硬,可久贮远携,用沸水泡食。而今天的江南人,讲究的是不时不食,一般都是当天做,当天吃。人们品尝时令食物,品尝的不仅是初夏的独特滋味,还隐含着对传统节日食俗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做一做

清香可口的乌米饭,这么诱人,赶快动手试做一次吧。

步骤:

1.新鲜南烛叶挑拣洗净。最好到菜市场去买叶子,春末夏初的南烛,没有特别显著的可以辨识的特征,叶形不一,有的椭圆形,有的披针形;颜色多样,有的红,有的绿,有的黄。

食物语青精饭阵容搭配(食物语平民队伍搭配)插图3

2. 用刀把叶子切碎,放入盆中,带上手套用力揉,直至搓出乌青色的汁液。这一步也可以用料理机,但是香味没有揉搓出来的浓郁。

3.往搓烂的叶子中放入适量水浸泡。浸泡的时间依据气温的高低而不同,气温越低,所需浸泡的时间越长。若气温在30度以上,浸泡2小时就可以了;若气温低于15度,则要浸泡5个小时以上才行。若天气热,将之放到冰箱保存。

4.用滤网将碎叶等叶渣过滤干净。

5.把糯米淘洗干净,放入乌汁水中浸泡,浸泡时间同浸泡叶子。

6.将浸泡好的糯米蒸熟。

7.加工成自己喜欢的口味。

食物语青精饭阵容搭配(食物语平民队伍搭配)插图4

可蘸白糖吃;可做成乌米饭饼,用油将正反两面煎一下;还可以放些桂花、葡萄干、杏仁等做成甜口味的特色糕点。还可以加入豌豆、蚕豆、笋片等时令食材,做出咸口味的乌米饭,同样清香扑鼻。

食物语青精饭阵容搭配(食物语平民队伍搭配)插图5

制作乌米饭的过程是不是很奇妙?染色,别的植物也可以做到,比如放个紫薯应该也可以使米粒变色,但让糯米变得劲道,这其中有什么玄机呢?

认一认

我们在认识植物的路上,总会遇见一些长相或名字相似的植物。南烛就曾长时间地与另一种植物南天竹相混淆,就连大名鼎鼎的《梦溪笔谈》和《本草纲目》在介绍南烛时都犯了错。其实,它们的外观差别很大,可能由于两种植物名字太相似,加上没有实地考察,才弄错的吧。好在后来逐渐被修正,不然,真的将南天竹错当南烛来做乌米饭,那麻烦可就大了,因为南天竹有小毒,不宜食用。让我们看看南烛的外观吧,记住它的样子,以后若遇见它,就可以采来煮一锅香喷喷的乌米饭了。

食物语青精饭阵容搭配(食物语平民队伍搭配)插图6

南烛是杜鹃花科,越橘属,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因为是做乌米饭的原料,因此有着许多与之相关的别名:乌饭草、黑饭草、染菽、米饭树、饭筒树等。因为南烛花开的时候,像一串串晶莹洁白的米粒,所以也有的地方叫它米饭花或者米饭树。南烛作为蓝莓的近亲,它的果子长得和蓝莓非常相似,所以又被称为野蓝莓或者假蓝莓,但无论是大小还是味道,都不能与蓝莓媲美。

食物语青精饭阵容搭配(食物语平民队伍搭配)插图7

浙江省社科联社科普及课题成果

课题编号:21KPD16YB

课题名称:中医药文化健康启蒙教育亲子读本

负责人:孙亚敏

推荐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