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灵山斗战佛(此生只认齐天圣,不识灵山斗战佛)
“只认齐天美猴王,不识灵山斗战佛”这句话反映了普罗大众对孙悟空这一形象在不同时期的情感态度:
1. 个性鲜明而真实的齐天美猴王:在《西游记》早期章节中,孙悟空以其无法无天、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以及大闹天宫的壮举,被尊称为“齐天大圣”。这个时期的孙悟空充满了叛逆精神和战斗意志,他的行为虽然有时过于任性和鲁莽,但也展现了他不屈不挠、追求自由的个性。
2. 空洞而不真实的灵山斗战佛:在取得真经后,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这标志着他从一名桀骜不驯的妖猴转变为佛教中的一位觉悟者。作为“斗战胜佛”,孙悟空在名义上达到了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意味着他已经战胜了内心的烦恼和外界的诱惑,成就了正果。
3. 公众情感:人们喜欢那个敢爱敢恨个性鲜明的美猴王,更为怀念那个无所畏惧、敢于挑战权威的齐天大圣,而对于修成正果、成为佛门护法的斗战胜佛,则感到陌生甚至有些失望。这种情感可能源于人们对于英雄人物永不妥协、永不变质的期待。
综上所述,“只认齐天美猴王,不识灵山斗战佛”揭示了普罗大众对于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英雄本色与成就之间矛盾的心理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