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田搭配什么阵容最好(最新版本斗士配什么阵容)
今天这一期我们来讲甲斐之虎身死前最后一战-三方原合战,首先我们讲一下这场战争的背景,1572年,作为这场战役的三个主人公之一的织田信长,这个时候的织田信长已经从尾张的大傻瓜往第六天魔王的角色上转变,在三方原合战的前一年火烧比叡山,相当于成为了全岛信佛人的公敌,也又一次激起全岛的民忿,从1571年开始到1573年对于信长的第二次包围网开始了,彼时因为信长陷入四面围困,致使其只派出三千人由佐久间信盛和平手泛秀率领,而他的盟友德川家康此时只有29岁,远没有以后的沉稳,不过此时他的整个家臣团基本是配齐的,比如德川双壁东国无双战国猛张飞的本多忠胜和神原康政,德川二之重臣石川数正和酒井忠次,而在得到今川家远江国后,实力也大大提升,在三方原会战之际,德川家能动员的兵力已达一万以上,再说说织田德川联军的对手号称甲斐之虎的武田信玄,经历了三十年的征伐,与村上义清、上杉宪政、小笠原长时、长野业正、上杉谦信、北条氏政等一众战国名将较量过,且赢多输少,武田的风林火山军旗也震慑了信浓、越后、关中、美浓、骏河、远江诸国,那么武田信玄好端端的在甲斐为什么要进攻三河、远江的德川呢?因为上洛,这只是其中的一个理由,毕竟这位五十岁的大老虎,可还没有去过京城,当然第二个理由是他也加入了信长的包围网,并且同盟们都寄希望于武田家(那个时候朝仓、浅井、本愿寺等都不是织田的对手),况且武田信玄信佛,与佛敌织田信长当然存在矛盾,而攻打信长是要先经过德川领地的,德川也是信长最重要的盟友之一,所以德川家康便成为了武田家首当其冲的障碍。
当然在武田信玄起兵上洛之前还是做了许多准备,让关东的佐竹家牵制北条家,本愿寺在能登牵制上杉家,做好这些准备后,武田信玄于元龟三年起兵22000浩浩荡荡的杀向了远江,一路上的抵抗是较弱的,毕竟这么大的军力当时还是没有几个人的,德川家康收到城池接连陷落,武田信玄也终于出面,随即派出本多忠胜、大久保忠世等带了三千人去刺探敌情,结果走到半道,直接撞上了武田的前锋部队,双方一交战,德川军明显不敌,最后靠着开挂的本多忠胜才与武田军脱离了接触,就跟当年张三爷当阳桥头一样,靠吼功输出武力值,一下子吓退了曹操十万大军。
为什么说这是武田信玄的高光时刻呢,首先是军力,巅峰时期的武田家应该就是与越后上杉的五次川中岛合战时候,武田家动员的兵力也就是两万余人,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赌到了北信浓,光第四次川中岛合战武田家战死重臣五六个,战死士兵近五千,伤者近万人,通过以战养战及十年的修养,才慢慢恢复元气,兵力总数比联军多出七八千人,而且当时的武田拥有全岛战力最强的骑兵-武田赤备,其次我们看一下参战双方武将,信长德川联军能叫得上的武将:佐久间信盛、平手泛秀、本多忠胜、神原康政、大久保忠世、石川数正、酒井忠次,而武田家这边马场信春、内藤昌丰、小山田信茂、山县昌景、穴山信君及武田胜赖,武田四名臣来了三个,除了武田胜赖这位未来接班人,其余参战的几人全部位列武田二十四将之列,无论是从战斗经验还是武力值来说,基本上是碾压对面的联军,再说说双方的布阵,武田信玄选用了鱼鳞阵型,这个阵型是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武田家摆这个阵型个人觉得属于中规中矩的表现,而对面的联军却摆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阵型-鹤翼阵,鹤翼阵这个阵型属于包围型阵法,通过两翼配合进行包围,包围战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数上要比对方多才能包围,要么有足够的地形优势居高临下才能合围,显然三方原这个决战地点是不符合的,毕竟这个决战地点是武田信玄选的,一片平原利于骑兵展开,至于如何破鹤翼阵,可以采用一种方式,便是成吉思汗善用的掏心战法,让大部分军队牵制对方两翼再集中精锐骑兵直取对方中军,作为日本战国时期的兵法大家做到了,而且他还派出部队绕后对联军的后方进行袭扰,最终联军兵败如山倒,就连老乌龟也仅带着自己的谱代家臣逃了回来,逃回来的时候甚至大小便还失禁了。
我认为武田信玄的高光不仅仅是战场上的,他更利用了人性,在他带着部队从滨松城(家康当时的居城)大摇大摆的过去时,他就料定了这个当时还不到三十岁的三河守一定会追过来,毕竟作为三河和远江的守护,面对来犯之敌一直龟缩在城里,在那个时期是会失去人心的也会失去武家的面子,甚至多地会不战而降直接投诚于武田家,而他则选择了三方原这个有着明显优势地型的地方等着这个未来的天下人掉进他的口袋,就像去年的大河剧怎么办家康中武田信玄在三方原对德川家康说的一句话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仗要打得赢才去打,武田信玄也不愧是深得孙子兵法精髓的日本战国兵法家,当然如果不是武田信玄病情的恶化,恐怕德川家康很快就会找他父亲报到去了,也就不会有日后的江户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