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拔寨弓箭手对比阵容(攻城三国平民最强阵容)

1359年,衙州城外,随着一阵尘土飞扬,一个三层楼高的庞然大物缓缓而至,停于衙州城墙脚下,城墙上的士兵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被从庞然大物里出来的弓箭手干掉了。

这个庞然大物就是古代攻城的大杀器之一——吕公车。

攻城拔寨弓箭手对比阵容(攻城三国平民最强阵容)插图

吕公车

古代城池防守严密,易守难攻,古人为了攻克城池,减轻丧亡,发明了很多攻城利器,每一件都威力无比,给攻打城池带来了很多便利。那么这些攻城利器都有哪些呢?

1、体型最庞大的杀器

古代攻城杀器中体型最庞大的当属吕公车了。

攻城拔寨弓箭手对比阵容(攻城三国平民最强阵容)插图1

吕公车

据记载,的顶部比10多米的城墙还要高出一截,整个车表面用坚厚的皮革覆盖,底部安有八个车轮,车内分上下五层,每层内有梯子可供士兵上下,最下层装推动车前进的士兵,整个车中可载数百名武士,并且车内配有机弩毒矢,枪戟刀矛等兵器。车外有时还安装破坏城墙设施的器械。

攻城时众人将车推到城脚,与城墙并齐,里边的士兵择机冲到城墙上与敌人拼杀。

攻城拔寨弓箭手对比阵容(攻城三国平民最强阵容)插图2

吕公车

621年,明熹宗派朱燮元守护成都,平息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的叛乱。

当时,叛军将成都团团围住,昼夜攻打,战争持续了一年之后,突然有一天,城外忽然喊声大起,尘土满天飞,守城的士兵向外眺望,发现不远处,有许多牛拉着一个庞然大物缓缓向城边驶来,车顶上还有站着一个人披散着头发,手里拿着宝剑,装神弄鬼的人,守城的士兵心中惊恐不已,不知道这个庞然大物是什么,匆忙向主帅汇报。

攻城拔寨弓箭手对比阵容(攻城三国平民最强阵容)插图3

战场上的吕公车

而车中的武士则在车内伺机待发,当战车靠近城墙时,车内弓箭手齐齐向守城士兵发射毒箭,令城上守兵惊慌失措。主帅朱燮元见状,大吃一惊,“此乃古书所记载的吕公车。”随命将士沉着应战。

由于吕公车体型巨大,制造复杂,耗时耗材,在攻城战中一般很少出现,大多数士兵没见过这种物件,所以这种庞然大物的突然出现,往往对守城士兵有一种巨大的威慑力,使其自乱阵脚,不战而退,让攻城者达到快速占领城池的目的。

2、远程攻击的两种杀器

攻城拔寨弓箭手对比阵容(攻城三国平民最强阵容)插图4

古代床弩

1004年,辽国大军南下侵宋,宋辽两军主力在澶州对峙。

十一月的一天,辽军主帅萧挞凛带领亲兵巡视战场地形,为了安全起见,萧挞凛选择站在离澶州城500米开外的地方进行观察,虽然他知道站在澶州城城墙上的宋军正在看着他,但在萧挞凛的认知中,不可能存在有射程超出500米的远程武器能伤害到他。

此时,澶州城上的宋军也注意到了这群辽国人,在当时有种叫做“三弓床弩”的远程弓箭刚被制造出来,宋军就想试一下这种“三弓床弩”的威力,于是瞄准这群辽国人开弓射击。

三弓床弩的标枪击中了一个辽国人,没想到这个辽国人正好是辽军主帅萧挞凛,标枪射穿了萧挞凛的身体,导致他当场死亡。

攻城拔寨弓箭手对比阵容(攻城三国平民最强阵容)插图5

萧挞凛死后,辽国人无心恋战,遂与北宋达成和平协定,而此后签订的澶渊之盟,则确定了北宋和辽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划定了双方的边界,辽国承认关南之地属于北宋,恢复战前状态,北宋每年向辽赠送银十万两,马绢二十万匹,双方在边境设立榷场,开展贸易。

这次澶渊之盟维持了此后将近120年的和平。

三弓床弩的初次出现就避免了一场大规模战争,避免了流血伤亡,功不可没。

由于射程远、威力大,三弓床弩经常被用于攻城战中,其威力堪比大炮。

另一个威力巨大的远程大杀器是投石车。

攻城拔寨弓箭手对比阵容(攻城三国平民最强阵容)插图6

投石车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两万兵力击败了袁绍十万大军,其中投石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历史记载在官渡之战中,一开始袁绍方占优势。袁绍在官渡安下营寨,准备一举拿下官渡,他选派精壮士兵在曹操驻守的寨前,堆砌土山建设高地用于监视控制曹军,曹操看到后派兵前去出去阻止,均被袁绍的士兵打了回来。

就这样过了十日不到,袁军就建成了几十多座土山,并分别安排弓箭手在土山上对着曹营射箭,攻击曹军,曹军没有办法,只能顶着盾牌防御。

袁军射箭时以梆子声作为信号,当梆子声一响,几十多个土山上的袁兵就同时朝曹营射箭,箭雨呼啸而下,曹军士兵只好顶着盾牌趴在地上,这时袁军就在远处呐喊嘲笑,一时导致曹军军心混乱。

攻城拔寨弓箭手对比阵容(攻城三国平民最强阵容)插图7

曹操急忙向众谋士商讨解决办法,谋士刘晔说用投石车可以破除,于是连夜画出图纸交与曹操。曹操派人日夜赶制投石车数百辆,放在营内正对着袁军所建土山。

等到袁军弓箭手再次准备射箭时,曹营内守在抛石车旁的士兵就一起拽动石车上的绳索,石头飞向土山,乱石之下,袁军弓箭手无处可躲,被砸伤无数,后来再也不敢登高射箭了,由此战局逆转,曹操以少胜多取得战争胜利。

投石车是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的大型人力远射兵器,不仅用于攻守城之战,还能用于野战。

最初的投石车结构非常简单,只是用一根巨大的杠杆,长的一端用皮套或木筐装载上石块,短的一端系根据十块的轻重系上数量不等的绳索,指挥官一声令下,拽着绳索的人同时拉动,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块抛出。

攻城拔寨弓箭手对比阵容(攻城三国平民最强阵容)插图8

投石车攻城

中国战争史上投石车首次大规模使用,据说是李信攻打楚国的时候。

为了防御秦军,楚军提前准备了大批的投石车,在秦军渡河时同时发射,无数石块铺天盖地而来,砸向秦军,李信领导的二十万秦军伤亡无数,大败而逃。

可见当时投石车的威力,堪称古代远攻武器之王。

随着技术的发展,投石车也越来越先进,并且种类繁多,据说有八种常用投石车,其中最大的投石车长达8.76米,需要拽手250人,,发射的石弹45公斤,可射140多米。

后来又经过不断改进,将石头外边包裹桐油,发射时点燃,大大增加了攻击的威力,投石车制作工艺简单,威力巨大,射程远,是古代攻城拔寨的必选装备。

3、使用频率最高的攻城利器

有一种攻城拔寨的利器使用频度最高,使用历史最长,甚至在现代战争中还时常浮现它的身影,这个利器就是云梯。

攻城拔寨弓箭手对比阵容(攻城三国平民最强阵容)插图9

济南城旧照

济南城城墙历史悠久,它修建于明朝洪武初年,为守护济南城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它用每块重约15公斤的青砖砌成,并且经历了五代大规模修缮,城围6160米,城墙高10.7米,宽16.7米,城墙表面光滑,固若金汤。

据说1931年的时候,将城墙辟为环城马路,汽车和人力车可沿斜坡登上城头,绕城一周。当时还特意改装了一辆客运汽车作为公交车,在城墙上运行,“旅游车空中运客犹如腾云驾雾”。

解放战争时期,这个城墙给我军攻城带来了很多困难,成了解放济南最大的阻碍,尽管使用了大炮和火药,都没有损伤它分毫,为了攻下济南城,我军决定使用古代攻城拔寨之利器-----云梯,攀爬进城。

经过周密的配合,我军终于借助云梯爬上了济南城墙,顺利进入了济南城,取得了济南战役的胜利。

攻城拔寨弓箭手对比阵容(攻城三国平民最强阵容)插图10

云梯不只是在解放济南战役中使用过,一些有坚固城墙的地方,都能看到云梯的身影。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云梯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解决了大炮、火药不能解决的问题,不得不说它的用处一点也不比现在的大炮差。

云梯作为古代攻城拔寨的主要利器之一,古人为了提高其效能,发明了多种款式。

古代云梯梯顶端有钩,钩子可以钩住城缘防止溜滑,梯身下装有轱辘,可以移动。

到了唐代,用木板做成底拖,下面安置六个轮子,主梯身以一定角度固定于底拖上,并在主梯之外还增设了一具可以活动的“副梯”,登城时,云梯可以被轻松拉起,不用人抬肩扛了。

这种固定式装置,简化了架梯程序,缩短了架梯时间,军队在攻城时,只需将主梯停靠城下,如果主题高度不够,就再在主梯上架副梯,便可以“枕城而上”,这样减少了敌前架梯的危险和艰难。

攻城拔寨弓箭手对比阵容(攻城三国平民最强阵容)插图11

架云梯攻城

另外,由于云梯在登城前不过早地与城缘接触,还可以避免守军的破坏。

到了宋代,云梯的结构又有了更大改进。

据说宋代云梯的主梯分为两段,并采用了折叠式结构,中间以转轴连接。

同时为保障推梯人的安全,宋代云梯吸取了唐末云梯的改进经验,将云梯底部设计为四面有屏蔽的车型,用生牛皮覆盖在车外面,人员在棚内推车,接近敌城墙时,可有效地抵御敌人矢石的伤害。

攻城拔寨弓箭手对比阵容(攻城三国平民最强阵容)插图12

古代云梯

古代攻城的大杀器你还知道哪些?不妨在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