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阴真经断情七绝为什么改名(九阴真经极乐断情)

黄裳,宋南平(今福建南平)人,字冕仲,一作勉仲。神宗元丰五年进士第一。徽宗政和四年,以龙图阁学士知福州,累迁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尝上书谓三舍法宜近不宜远,宜少不宜老,宜富不宜贫,不如遵祖宗科举之制,人以为确论。喜道家玄秘之书,自号紫玄翁。卒谥忠文。

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伪托黄裳是《九阴真经》的作者,武林中的传说人物。本是北宋朝廷的文官,在编纂道家典藏时领悟了道家的绝顶武功,后来因杀死的众多明教高手中有各门各派人物,与众多门派结仇,为了报仇而研究仇家武功,最终写下震古烁今的《九阴真经》。

九阴真经断情七绝为什么改名(九阴真经极乐断情)插图

泛舟钱塘西湖 其一 北宋 · 黄裳

去留南北须看景,聚散朝昏莫问时。

但取紫玄翁兴尽,一身明月是归期。

首句不入韵,故此一二句采用对仗形式。去留南北与聚散朝昏,以对比形式说人生离合匆匆,但无须太过在意风景和看重时间。言外之意,人生本如此嘛,红尘无常。此二句看似写的随便,其实都是为第三句造势。

第三句的“但取”二字,既转又结。紫玄翁是黄裳的自称,他喜道家玄秘之书,故自号紫玄翁。只要自己兴尽,那么管他前二句的什么呢?何必在意红尘这些俗事景物。

披着一身的明月,乘兴而归,这不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吗?,末句的“一身明月是归期”真是仙气飘飘,洒脱无比。这一句是神来之笔也。以白描笔法,把前三句的说理叙述转为以景色生情,这是最高明的表达方式。情景融合而浑然无迹,故此神采飞扬。

九阴真经断情七绝为什么改名(九阴真经极乐断情)插图1

泛舟钱塘西湖 其二 北宋 · 黄裳

归鹭悠悠一带长,白蘋红蓼是家乡。

夕阳临水閒窥处,此意安知世累忙。

首句呈现写傍晚归鹭的飞过,一派悠闲安适的画面。“一带长”是对前面“悠悠”的烘托,见笔力。次句则从首句的“归”字生发,白蘋红蓼即是归鹭家乡。一二句这样的铺叙是为三四句做铺垫。

第三句写夕阳落日,在水面的閒窥之处,白蘋红蓼,归鹭安详自得。因为这就是它们的休憩之所。到此为止,已然把悠闲自在的氛围推到最高处。顺理成章,末句进行总结点评。归鹭这样的悠闲心态,怎么能知道世累忙呢?言外之意,作者也累了,很羡慕向往这种生活。

一二三句层层推进,最后感慨。这也是绝句的一种手法,脉络相对比较容易梳理而不会乱,可以借鉴学习的。

九阴真经断情七绝为什么改名(九阴真经极乐断情)插图2

泛舟钱塘西湖 其三 北宋 · 黄裳

望湖楼上与云齐,下视银河一道低。

好是水边歌舞后,绮罗人在画栏时。

一二句写地点与时间,还有天气状况。首句是望湖楼上可看见与云齐,往下看还可以俯视银河,“一道低”三字为后面留伏笔,其实真的与银河一道低吗?不一定。

第三句点明,原来望湖楼是在水边,往下看可以看见水面的银河倒影啊。第四句再进一步点明,原来是绮罗人倚靠在画栏欣赏风景呢。故此所谓的看见与云齐,还往下可以看见银河,其实都是水面倒影。

这首诗并无特殊深意,如果采用流水账式的平铺直叙描写,未免太过无味了。故此,作者采用倒挽的叙述方式来写,先写所见风景,一步步地点明这是什么风景,怎么样才能见到的。如果是正常的叙述,应该是第四句要放在第一句来写,第三句放到第二句。原来的一二句放在三四句写,但这样一来就索然无味了。

九阴真经断情七绝为什么改名(九阴真经极乐断情)插图3

泛舟钱塘西湖 其四 北宋 · 黄裳

芡出波间千颗软,蟹从秋后两螯肥。

且呼玉友来相伴,等候蟾光与夕晖。

首句不入韵,故一二句采用对仗写法。前句写植物芡的状态,次句写秋蟹的肥美。采用平起手法,无过多的文采修饰,只是说明西湖目前景色作物,为三四句作铺垫,简单明了。

三四句转为写作者本身,转移到人物身上。“且呼”“等候”互相勾连回应,既转且结的写法。“玉友”白酒的别名,亦泛指美酒,其实也有仙人的意思。

末句写傍晚时分的夕阳余晖与月亮初升对比,这种梦幻光辉交织的氛围,营造一种很神奇与幽微的感觉。本首七绝文字非常简单,但产生的境界似乎有仙气,这就是诗词的魅力,可以借鉴学习。

九阴真经断情七绝为什么改名(九阴真经极乐断情)插图4

泛舟钱塘西湖 其五 北宋 · 黄裳

俄起谷风斜撼竹,骤来时雨碎敲篷。

回头已见烟云合,点检天边失数峰。

首句不入韵,故一二句采用对仗写法。“俄起”“骤来”二虚词进行前后勾连递进。“斜撼”“碎敲”二动词生动形象,看似用字简单,实则功力深厚,才能妥帖到位。

第三句用“回头”进行转折,由一二句的眼前近处到远处所见的景物。从一二句的风雨到来,转到远处的烟云开合遮蔽山峰。“点检”二字鲜活,“失”字恰当。

虽然文字简明,但是画面营造的非常清晰而生动,能给读者留下印象,即是好诗。好诗不在于文字的亮丽,而应是耐咀嚼而回味。

#原创诗词##诗词##唐诗宋词##诗词##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