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逐霸天下(三国之雄霸天下的故事简介)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您的支持是小编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丨贺绪云

编辑丨贺绪云

前言

刘禅作为刘备的嫡长子,在刘备去世后,成为蜀汉后主,但是其在面临魏国的攻伐时,选择了亡国投降、乐不思蜀,可以说蜀汉的灭亡刘禅为第一责任人

三国之逐霸天下(三国之雄霸天下的故事简介)插图

后世也因此称刘禅为“扶不起的阿斗”,但不可否认的是,刘禅在诸葛亮去世,面临强魏的威胁时,还延续了近30年的统治。而且其在位大部分时间里,蜀国都是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那么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刘禅又凭什么能在诸葛亮去世后,将蜀汉政权牢牢掌控在手中?

白帝城托孤三国之逐霸天下(三国之雄霸天下的故事简介)插图1

东汉末年,皇室衰微,天下大乱,各路诸侯都想在群雄逐鹿的中原分一杯羹,先是董卓,又是袁绍袁术两兄弟,先后执掌天下,皇室成为傀儡,然而他们都没有完成霸业的一统,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灰飞烟灭

反而是后起之秀纷纷建立政权,先是曹丕继承为魏王,依靠曹操打下的基础,权倾朝野,逼迫汉帝禅让,建立曹魏政权。之后汉皇后裔刘备,打着兴复汉室的口号,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

三国之逐霸天下(三国之雄霸天下的故事简介)插图2

坐镇东吴的孙权看到曹丕刘备纷纷称帝,而他自己还只是个吴王,内心十分不甘,便在刘备称帝没几年后,也选择称帝,建立孙吴政权。至此天下局势已定,魏蜀吴三国鼎立,逐霸天下。

在蜀汉政权建立之前,关羽由于一时冒进,被东吴偷袭,惨遭杀害。在蜀汉建立之后,张飞又惨死在部下手中,昔日桃园三兄弟只剩刘备一人,他再也无法忍受内心的悲痛,便举兵要攻伐孙吴

三国之逐霸天下(三国之雄霸天下的故事简介)插图3

当时天下曹魏实力最强,刘备还需要与孙吴政权保持良好关系,以便共同对抗曹操。因此刘备攻吴的决定,蜀汉群臣大部分都持反对态度,就连蜀汉的智囊诸葛亮也极其不赞同这一决定。

一向对诸葛亮言听计从的刘备在面对杀弟之仇时,也失去了最后一丝理智,对诸葛亮劝阻自己的行为十分不满,执意要攻伐孙吴。初期蜀军节节胜利,孙吴政权已经危在旦夕,但公元222年,吴将陆逊火烧连营,在夷陵大败刘备,刘备带领残兵败将逃至白帝城

三国之逐霸天下(三国之雄霸天下的故事简介)插图4

这时孙吴也派出使臣前来求和,刘备知道在夷陵大战之后,自己已经没有覆灭孙吴的能力,继续下去只会自取灭亡,便答应了孙吴的求和。无法为弟报仇,让刘备的病情愈发严重,只得在白帝城养病。

公元223年,刘备的病情不断恶化,他知道自己所剩无几,便赶紧派人将蜀汉重臣都叫到身边。诸葛亮、李严等人过来后,刘备就对着众大臣一阵诉说,要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为此还引发一些争议。

三国之逐霸天下(三国之雄霸天下的故事简介)插图5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这句话表面是确立诸葛亮在蜀汉绝对的政治地位,但同时也算是考量诸葛亮的忠心,都知道诸葛亮以忠臣自居,他是断不然选择取代刘禅的,刘备虽然知道这一点,但在汉室政权的存亡之际,还是对诸葛亮心存一丝猜忌

三国之逐霸天下(三国之雄霸天下的故事简介)插图6

诸葛亮面临刘备的临终托孤,称一定会好好辅佐刘禅的,他永远是蜀汉的臣子,这番表忠心也让刘备十分欣慰,他终于可以放心的离去。白帝城托孤一个月后,刘备就驾鹤西去,刘禅继位成为蜀汉后主

而诸葛亮也真正做到了当时说的话,他尽心尽力维护刘禅的君主地位,虽然他手握朝政大权,但绝对的权利还是交由刘禅,并没有架空君主,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奉献着生命最后一丝光彩。数次北伐,虽未取得最终胜利,但也让蜀汉的国力越来越强大

三国之逐霸天下(三国之雄霸天下的故事简介)插图7

刘禅的手段

在刘备去世后,刘禅就将诸葛亮视为相父“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朝中大事都由诸葛亮做主,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武侯辅政。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刘禅并不是真的昏庸无道,在诸葛亮掌控朝野之时,他并没有半分惧怕

正常的君主在面对这样的局面,一定都会想方设法收拢权力,加强皇权,削弱大臣权利。刘禅并没有这样做,甘心做蜀汉明面上的君主,丝毫不惧诸葛亮因为夺权而谋害自己。任用贤臣,相信贤臣,刘禅在这一点就要比许多皇帝做的要好

三国之逐霸天下(三国之雄霸天下的故事简介)插图8

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听从诸葛亮《出师表》中所言,亲贤臣,远小人,重用诸葛亮认为贤良的大臣,费祎、董允等贤臣被重用,都为蜀汉政权的延续做出了巨大贡献。刘禅废除丞相制,将行政、军事等大权分割开来

这样一来,刘禅得以加强皇权,独掌朝政。之后的几十年间,蜀汉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力在不断增强,直到后期,宦官黄皓才逐渐得权,干扰政事。

三国之逐霸天下(三国之雄霸天下的故事简介)插图9

而同一时期的另外两国,魏国司马家族夺权,架空曹氏,政局混乱,孙吴君主更换频繁,且都是碌碌无为之辈,唯有蜀汉国家运转正常。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刘禅作为君主,在治理国家这方面还是有一套的。

公元263年,魏国司马家族已完成夺权,派遣大军攻伐蜀汉,势要一统天下。魏国的实力本就比蜀汉要强盛许多,再加上蜀汉内部黄皓等宦官乱政,导致蜀国的军队在抵抗的过程中节节败退,已经面临生死之境

三国之逐霸天下(三国之雄霸天下的故事简介)插图10

蜀汉安居乐业了几十年,先帝刘备留下的托孤大臣也大多都去世,于是在面临亡国之危时,诸多大臣都主张投降,以保全性命。朝中也有主战派,比如北地王刘谌,但最终刘禅还是决定开国投降,至此蜀汉灭亡。

司马家族也没有选择赶尽杀绝,刘禅还被封为安乐县公,一直在洛阳居住,得以安享晚年,也因此有了“乐不思蜀”的说法,斥责刘禅作为亡国君,在魏国快乐的一点都不思念蜀国。刘禅也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饱受后代诟病。

三国之逐霸天下(三国之雄霸天下的故事简介)插图11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刘禅的行为也有一定道理。在蜀汉末期的时候,蜀汉的实力已经远远无法与魏国相提并论,眼看魏国就要攻破蜀汉,做最后的负隅顽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刘禅作为一名爱民的君主,他选择了背负骂名,换取百姓的安居乐业是一种明智的决定

司马家族也因刘禅的主动投降,没有理由赶尽杀绝,而是将刘禅软禁在洛阳。只要刘禅不死,蜀汉就不算彻底灭亡,兴复汉室就还有希望,先帝刘备也曾蜗居过曹操手下,忍辱负重,最终才建立蜀汉的。

三国之逐霸天下(三国之雄霸天下的故事简介)插图12

刘禅这样做,也是想要留得青山在,为将来兴复汉室创造机会。司马家族虽然将刘禅软禁在洛阳,但对于这位蜀汉后主是一点也不放心,时刻派人盯着他,谨防刘禅有复国之心。刘禅知道司马家族不会放过自己,才故意说出乐不思蜀,让司马家族放松警惕

在洛阳的那段时间里,刘禅表面装得傻呵呵的,但心思极其细腻,做什么事都格外小心,不让司马家族抓到把柄,司马家族始终没有理由对刘禅下手,只能秘密监控。

三国之逐霸天下(三国之雄霸天下的故事简介)插图13

直到公元271年,刘禅去世,司马家族才放松警惕。能让司马家族这般重视,几年的时间里从未被抓到把柄,刘禅的手段非同寻常,绝不是后人所称“扶不起的阿斗”。

结语

白帝城托孤后,刘禅尊诸葛亮为相父,一切听从诸葛亮的号令,任用贤臣。在诸葛亮去世后,又废除丞相制,重用诸葛亮推荐的人才,保证了蜀汉政权的清明与百姓的安居乐业

三国之逐霸天下(三国之雄霸天下的故事简介)插图14

而且刘禅在位多年,身为国家最高君主,没有荒淫无道,也没有荒废朝政,这点比历史上许多帝王都要强。虽然刘禅在位并没有突出的政绩,但他在古代众多皇帝中,绝对能处于中游水平,绝不是“扶不起的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