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盘西游师徒四人阵容搭配(西游除妖最强阵容搭配)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棋盘西游师徒四人阵容搭配(西游除妖最强阵容搭配)插图

棋盘西游师徒四人阵容搭配(西游除妖最强阵容搭配)插图1

《西游记》里的职场哲学

棋盘西游师徒四人阵容搭配(西游除妖最强阵容搭配)插图2

文/晏凌羊

01

年少时候,我一直把《西游记》当成鬼怪小说来看。

参加工作之后,我发现它讲的完全就是官场啊。

小人物犯了个小错就遭惩罚,看看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莫不如此。

特别是沙僧,就打碎了一个琉璃盏就被开除公职,被贬下界,每日接受酷刑,还得护送唐僧历经磨难去取经。

可那些做神仙的高级公务员呢?每日在天庭寻欢作乐,放纵一些畜孽下凡祸害人间,最后跑到凡间把自己养的宠物收了,还能领功。

按理说,你管不好自己的宠物,让自己的宠物下界危害百姓,不应该要受罚嘛。

很多人应该都听过这个段子:《西游记》里的那些妖怪,有关系的都被带走了,没关系的才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死了。

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很多的。比如,浙大那个强奸犯,所作所为都可以入刑了,但校方对他的处分却很轻,只是“留校察看”。与此同时,哈工大两个同学因为帮同学替考被抓到,直接被开除了学籍。

看到这条新闻,我当时的第一反应便是:浙大强奸犯的家里应该比较有背景,不然校方不大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尽力保他。往深里里查一查,说不定当初他就不是完全凭自己本事考上的。

社会上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普通人犯事,上面铁面无私;有背景的人犯事,总能被网开一面。

唐僧师徒几人,若是放到官场上,也可以代表四种不同类型的人。

唐僧:一个信念坚定但有点昏庸的高层领导,但有其独特的管理和平衡艺术。

孙悟空:能者多劳、吃力不讨好的中层干部,官场必须得有几个能干活的人。

八戒:好吃馋懒的官场混混,但因为会拍马屁,也混了个中层。

沙和尚和小白龙:老实本份的中国式基层办事员。

官场结构就是这么个结构,但官场氛围取决于唐僧。他若心气正,整个团队就正。他若是心术不正,则万民遭殃。

唐僧最喜欢哪个徒弟?我觉得肯定不是孙悟空,搞不好反而是猪八戒。

唐僧对孙悟空是好,又是帮他补衣服又是关心他安全的。但那种好,更多是因为他需要他,依赖他。唐僧对孙悟空是矛盾的,他不大喜欢这个徒弟,却不得不用他。

孙悟空为何不能博得领导唐僧的喜欢?因为他的自主意识太强大。他的心是赤诚的,一心为师傅好,但这也导致他在处理问题时不得唐僧欢心。

孙悟空的思维,是问题导向思维,着力于解决问题,为唐僧扫平障碍;而猪八戒的思维,是“唯上思维”,只要唐僧高兴,让他做啥都行。

职场上这两种人若是竞争、交锋,谁能胜出主要就看领导的心量了。猪八戒胜出的企业文化,这个企业迟早玩完。孙悟空胜出的职场,领导又过得比较憋屈。

所以,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领导都是唐僧,让孙悟空和猪八戒一起成佛。

就拿乾隆来说,和珅是巨贪他焉能不知,王杰是和珅的死对头,乾隆再宠信和珅,也不会弄丢王杰这张制衡和珅的牌。对他来说,可能这也是一种为官智慧,让正邪双方在官场中形成一种制衡力量,以防大家价值观太过一致反而把矛头转过来对准自己。

乾隆不杀和珅,但会把这个大礼送给儿子嘉庆。嘉庆一上台,把和珅搞倒,一来树立了威信,二来充盈了国库,一举两得。

02

不谈《西游记》讽刺的官场现象,我们单纯就从“团队凝聚力”的角度,来看看唐僧师徒四人,也挺有意思。

唐僧能力有限,但有着慈悲的胸怀和笃定的信念,懂得把优越感让渡给别人。取经路上,他一手抓制度,一手抓人情,有智慧、有手腕把一个看起来一盘散沙的团队糅合在一起。

虽然迂腐了点,但的确有高僧的修养。

虽然才干一般,却是团队的主心骨。

他是最有信念的领导,能带着大家乘风破浪、劈荆斩棘。没有唐僧,整个队伍就没了目标和方向。

孙悟空呢?猛一看,他很有本事,但行事鲁莽,缺乏明确的目标。倘若没点工作责任心,其对企业、对他人、对自己产生的价值,远比不上一个方向清晰,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甚至有点迂腐的唐僧——因为唐僧只锁定一件事情,却做得很成功。

但是,孙悟空这样的人才,对团队非常重要。没了他,团队可能会处于半瘫痪状态。

他代表的,是一个团队的“执行力”,他才华横溢、劳苦功高、鞠躬尽瘁,但因为勇于指出领导的错误,做事情往往事倍功半。

一朋友看《西游记》,总觉得孙悟空多事。

他说,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途中,遇到妖怪,孙悟空若是不打死他,而是找到他的主人,那么,菩萨和唐僧皆大欢喜。一开始悟空不懂,打死了强盗,打死了白骨精,自己还得挨紧箍咒,累死痛死心寒死。经过这番折腾,他才深深悟了这趟西游的精髓:取经就是取经,你见义勇为、替天行道天天打妖怪干啥,领导只会骂你不务正业。

仔细想想,好像也对。孙悟空是个极悲剧的人物,孙悟空式的职场人也活得最苦逼。唐僧师徒四个人当中,可能最早因积劳成疾去世的人是他。

猪八戒,是团队里的混混,负责阿谀奉承、插科打诨搞气氛,能为团队成员提供非常高的情绪价值,谁跟他相处久了都会对他产生感情。或许,也正是因为个性鲜明,他特别适合做团队里的吉祥物。

如果唐僧师徒四人面临着裁员,最先裁掉的必然是沙僧。他只会搞后勤、跑腿、挑担子、传递消息,日复一日做着最重复的活儿,无功也无过,形象不鲜明,存在感低。别说裁员了,就是死了,领导也最多就感慨一句“啊?他死了?”,然后就该干嘛干嘛去了。

当然,以上都只是我的“歪解”。

实际上,《西游记》这本书,不能完全从官场、职场的角度来解读的。

03

《西游记》其实是一部大悲剧,也是一部大空剧。

以前,我无法理解《西游记》怎么也能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不就是讲述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路上打怪升级,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么?

全书情节雷同,唐僧不是要被妖怪吃,就是要被妖怪垂涎“男色”,最后孙悟空要不就是直接斩妖除魔,要么就是上天庭搬救兵把妖怪给收伏了.....唐僧师徒四人的整个西游之路,就是被设计的。师徒四人就是棋盘上的棋子,下棋的人是统治阶级。

再者,唐僧师徒就算是修成正果又能怎样?所谓修成正果、享尽清福,不过也和观音之流一样无所事事吧?可叹的是,孙悟空那只敢于反抗天庭腐朽统治者的猴子变为既得利益者,这是一种悲哀,更是一种无奈。这紧箍咒从孙悟空的头上除了下来,却在他心里扎了根。一趟西游,说不定是唐僧师徒四人最大的悲剧,他们终于被体制化了。

那时,我当真是年少,不懂得吴承恩写西游的境界。

如果你把《西游记》当成是四个人的成长史,就会发现作者的用心。

《西游记》里的第一主角不是唐僧,而是孙悟空。整部《西游记》里,孙悟空的转变是最大的,成长也是最快的。

起初的孙悟空,大闹天宫、上天入地,做任何事都只凭自己的性子。起初,他有朦胧的平等意识,见不得统治阶级可以不死而普通猴子却要进入六道轮回,所以要跑去消了生死簿。

后来,他发现这世上真的有阶级这回事,就生出了野心,见别人当了官,他自己也要当官。对猴王这个身份,他是自卑的,所以到处称自己是“齐天大圣孙悟空”。

没曾想,他后来发现,自己本事再大,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五百年的牢饭,吃得他开始怀疑人生,随后,他学会了妥协,并在遇到唐僧、踏上西游之路后,一路学着处理自己内心和外界的关系。

我们所说的心猿意马中的“心猿”,意指人心中躁动不安的一切情绪。对孙悟空而言,西游一趟抚平了他的“心猿”,使这只无父无母的石猴孤儿达成大“道”。他已修炼成佛,达到内心平和,这是他的成长。

以前的孙悟空,能悟到的只是“众生平等”;西游归来后,他明白了什么是“众生皆苦”。

一部西游,与其说他是在鞭笞社会的不公平、教人们如何向封建势力妥协,不如说是在教人们如何自我修行。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吴承恩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大家”。

孙悟空本人的成长经历,与吴承恩也颇为契合。

吴承恩小的时候就聪慧过人,他读书经常是一目十行,过目就可以成诵。十分擅长画画,还擅长书法,他最喜欢的就是填写词曲,因此,他在少年的时候就在乡里头十分的有名。

可是成年以后,他的仕途却一点都不顺,每次科举考试都屡屡遭受挫折,到了40多岁才考了一个贡生。五十多岁的时候才当上了浙江一个小县城的县令,后来他又担任过荆王府的记录官。

三十岁时,他已经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为一些事情就中断了多年。到了晚年的时候,他干脆辞了官,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样他才最终完成了《西游记》的创作。

体制内的林林总总,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们都在体制内待过,自然明白吴承恩到底在讽喻什么,明白他究竟想通过《西游记》传达给读者什么。

年纪小的人适合写诗,上了年纪、阅历多一点的人适合写小说——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五十多岁的吴承恩写《西游记》,正当好年龄。

那就愿你和孙悟空一样,先经历一些世事沧桑,最终活得平和安然吧。

“那个死老太婆也不看看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原创2022-08-10 20:28·晏凌羊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棋盘西游师徒四人阵容搭配(西游除妖最强阵容搭配)插图3

棋盘西游师徒四人阵容搭配(西游除妖最强阵容搭配)插图1

“那个死老太婆也不看看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棋盘西游师徒四人阵容搭配(西游除妖最强阵容搭配)插图2

文/晏凌羊

01

最近,有这样一张截图在网络上流传。

说的是一个投资圈的大佬朋友,被人加了微信要名片,他就回了一句「你好」,然后就被怒删微信。

来者自称瑞银投行部的前员工。一句话之内,对方不按照自己的意思做,立刻就没有耐心了。

问题是这位暴躁同学也没有给人家名片,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没说。

棋盘西游师徒四人阵容搭配(西游除妖最强阵容搭配)插图4

职场中这种人,我见得还蛮多的。

他们说话,特别硬邦邦的,一言不合就怼别人。

比如,某次,我找一个商务公司的人沟通事情时,对他们处理某个问题的方式提出了异议,本意是友好探讨,可对方直接来了一句:你是来解决问题的,还是来找我理论的?

一句话,就能噎死你。

我在很多篇文章里讲过“愚者争对错,智者争朝夕;弱者纠结情绪,强者解决问题”,但这只是我在做内容输出时用的口吻,目的只是阐明清楚这个道理,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人。

现实生活中,我跟人点对点沟通时,从来没有反问过人家“你是来解决问题的,还是来找我理论的”。

生意场上,正式谈事情之前,总会有个寒暄,算是一个谈话过渡期。

有时候去拜访客户,我可能也会先讲“哎呀,你们这楼下好堵车”或是“你这有点热啊,是空调坏了吗?”。

正常人应该听得懂这句“人话”,不会轻易觉得别人是在针对自己或攻击自己,顺嘴接一句“有时候是有点堵”或“空调好像确实有点问题”,这事儿也就过去了,大家切入正题聊事。

只有SB会来一句:“你是来抱怨的?还是来谈生意的?”

与人沟通时,慎用反问句。

这是职场人最基本的素质。

不愿意提升这种素质的,可能都家里有矿。

02

职场不相信眼泪,不欢迎玻璃心,也没人会一直照顾你的情绪,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不管跟人沟通个什么事情,说话方式都要硬邦邦的呢,就要暴躁对待他人呢?
我认为不是。
职场人,虽然在职场,虽然是执行工作的主体,但是,本质上TA还是“人”。
既然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忧喜荣辱。
既然是“人”,就需要有多一点的正向反馈。

说话做事时,懂得照顾对方的感受,是职场人,不,是作为“人”的基本修养。
能让人家带着愉悦的心态跟你合作、为你干活,就没必要让人家带着气去做事情。
以前我在体制内当“甲方代表”,商业地位天然要高一点,但对待乙方代表,向来都是和和气气的。
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了瓶颈,能鼓励就不苛责。
比如,乙方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配合不太给力,那么,我的“三板斧”是这样的:
第一、先讲这项工作不能按时完成的话,我的难处(比如,领导会批评,我自己也加班很久了),增加对方的内疚感。
第二、肯定对方之前的工作、肯定对方目前所做的努力(虽然无效),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以及改进意见,和对方一起想办法把问题给解决。
第三、如果前“两板斧”使出去了还是不行,那就只能使杀手锏:按照合同或口头约定办事。如果你们还是不行,那真的很抱歉,我这边只能换人合作了。
现在当了老板,更不敢随便批评同事。
本来就给人家发不起太高的工资,你再不控制下自己的情绪、管束下自己的言行,人家直接甩手不干了。

到时候,你再请人,也得付出成本。
所以,除非对方实在过分,一般情况下,都是和和气气沟通的。
我的原则是,不让任何人,带着因为你言行不当产生的“气”帮你工作。
对待保姆、钟点工、各大营业场所的服务员,更得这样。
不然,你钱也花了,时间也花了,最终很有可能得不到好的服务。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哪怕你只是去商场买一只口红,也要尊重销售人员。哪怕表达不同意见,也尽量和和气气地跟人家说话。
如果你对人家营业员态度不好,人家也可以在卖你这只口红的时候,不拿最新批次、保质期更长的产品给你。
当甲方、当老板、当消费者,我都是这么怂的。
可是,我发现,很多人不是这样。
有的上司,面对下属的时候,常常因为自己是职场上的资源强势方而傲慢霸道、颐指气使,动不动就PUA下属。
有的甲方,因为自己占据了更有利的商业地位,就没办法把乙方代表当平等的“人”来看待,永远觉得自己是大爷,拿个肉骨头把乙方当狗来逗。
有的消费者,拿着“顾客就是上帝”的信条,在不付出额外花费的前提下,恨不能别人都给自己提供跪式服务。
他们不知道,别人不是为你卑躬屈膝,而是为了钱卑躬屈膝。要是你兜里没有那点让别人稀罕的“利”,你在别人眼里屁都不是。

真正有实力、有涵养的人,不需要靠手中握有的那点资源虚张声势,何况它未必就是属于你的,你只是它的使用者、租用者而已。

03

行走江湖,总会遇到几个鬼。

如果被这类人粗暴对待了,怎么办?

我也想分享几个小故事。

曾经,有个博主朋友说他发了个训狗的视频,一个粉丝很嘴贱地跑来说:你说话的声音好可怕啊。
他本来想直接把这个粉丝拉黑,后来一看对方在自己店铺里买过东西,忍了。
末了,他还回复了一句:你说得对。
十几年前,一个乙方代表(二十刚出头的一个小姑娘,我跟她还比较熟)来到我供职的单位汇报方案。
在会议上,她被我们一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女)Diss态度不好、业务不熟,后来甚至被人身攻击,但她自始至终带着微笑面容,对人家提出来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开完会,我去厕所,看到她站在洗手台边痛哭。
我问她怎么了,她大概实在憋不住了,边哭边骂:“我现在也不管你们会不会去传话,我只想说那个死老太婆也不看看自己是个什么东西!她凭什么那么说我?”
接着,她又加了一句:“我这是代表我自己骂,不是代表公司。就你们这笔业务,我们公司还不稀罕做呢!我们的单多得都排不过来,公司只是不想丢掉你们这个客户而已。”
那一瞬间,我又觉心酸,又感钦佩。
什么是职业素养?这也算。
我是带着任务来的,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要把我的任务完成。你没涵养那是你的事,但是,我,在会议这种公开场合,代表的是我公司的形象。

到了厕所里,我就是我自己,我就是想骂你个王八蛋。
我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气到我扭曲的甲方经办人。
大家根本没有私人恩怨,也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就是对方的说话口吻让你感觉到自己很不被尊重,甚至感觉一阵气血上涌。
这种时候,我真实的心理活动是:妈蛋,老子好歹也是个公司老板,就你这么说话的人,在我这里都过不了面试。可因为你是甲方代表,老子只能忍了,不跟你计较。
如果手里有一张忍牌,估计都要被我捏碎了,但我面上还会带微笑地回答:“好的。就按你说的办。”
《史记》里讲到了韩信能受胯下之辱。
小时候,我理解不了这个,我觉得胯下之辱是很大的辱。
现在,当我成为一个被社会和生活毒打过很多次的中年人,我开始有点理解了。
韩信忍了,才有了后来(至于他位高权重后为何又忍不了辱了,可能是因为有了和对方叫板的资本)。
《水浒传》中的杨志,遭遇了无赖缠男,忍无可忍把对方剁了,只能上梁山。
之前我们讨论过“如果应酬桌上有权势的男人讲荤段子,姑娘们要不要掀桌子”的问题.....

有很多姑娘一听到这种情形,就开始“云愤怒”,说是换她的话,一定会掀翻桌子、愤然离席。
可是,姑娘啊,在键盘上掀桌子和在真实的应酬桌上掀桌子,是两回事啊。
你都已经混到了要陪有权势的男人应酬的份上了,还能怎么掀桌子?
你要是武则天或董明珠,这些男人敢在你面前讲荤段子吗?
除非你不想干了,不然,你只能先在言语上旁敲侧击一下他们或是用更柔和一点的方式去反击,不然真没多少人有掀翻桌子、愤然离席的资本。
有时候,我们忍下来,也是为了积累“想掀桌子就掀桌子”甚至是“别人不敢在你面前讲荤段子”的底气。
如何在受辱、受骗、受伤害中成长成为一个更不容易受辱、更不容易受骗、更不容易受伤害的人,才是正经事。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END--

作者:晏凌羊,80后,情感专栏作者,新女性主义作者,中国作协会员。著有畅销书《那些让你痛苦的,终有一天你会笑着说出来》《愿你放得下过往,配得起将来》《愿你有征途,也有退路》《我离婚了》《有你的江湖不寂寞——金庸武侠小说的另类解读》以及儿童绘本《妈妈家,爸爸家》。拥有13年金融从业(管理)经验,现为广州某文化信息咨询公司创始人、某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创始人。出生于云南丽江,现居广州。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晏凌羊 微博:晏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