邗江张阵容(sp马超白板阵容)
1956年3月,原江都县划分为江都、邗江两县。当时,江苏省人民委员会以苏民辛字第27697号文件通知:“关于江都县划分县治一案,业经本委员会报经国务院批准,将原江都县划分为江都、邗江两县。其分界线邵伯湖向南至六闸,沿邵仙引河从七闸西边接芒稻河到八江口,向东南至三江营止,划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江都县,县址驻仙女庙镇……西部为邗江县,县址驻扬州市区。”
江都县因何要分县?分县前后的江都县又有多大?
江都自西汉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建县,历代建制均有变更,比较大的是清雍正九年(1731)析江都县西、北境置甘泉县,到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时,扬州光复,废扬州府,原甘泉县并入江都县。据民国元年(1912)统计,江都县分为10个区,下辖旧15市、36乡,南临长江,东至泰兴、泰县,北接高邮,西至六合移民集,与安徽省天长县交界,可谓“幅员辽阔,事务殷繁”,为江苏省少有的大县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经过数次区划调整,至1956年分县前夕,江都县共有22个区,257个乡镇,近30万户,121万人,土地220万亩。中共江都县委面对如此众多的区乡镇及人口土地,加之地形复杂,既有北部里下河水网地带,又有南部沿江高沙土地区和西部丘陵山区,更主要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任务繁重,难以实施全面有效的领导,于是萌生分县的想法。据《往事悠悠》(陈谦泰)一书记述:1955年3月,时任中共中央委员(笔者注:应为国务院第一办公室主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来江都视察农业合作化情况,县委副书记吴泰向他汇报,当谈到全县人口有120多万时,罗瑞卿插话说:“这么多人口的大县在全国少有。”吴泰接着说:“为了便于领导,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最好能划分成两个县。”罗瑞卿当即回答:“这个意见可以考虑,你们县委研究一下,打个报告嘛。”此后,县委作了认真研究,于1955年7月11日以县人民委员会名义正式报告,请求划分县治。同年10月26日,扬州专署基本同意江都县人委的报告,并向省人委请示报告。
分县时,原江都县划出南洲、北洲、施桥、汊河、湾头、甘泉、槐泗、黄珏等8个区,91个乡(天吉乡撤销)和瓜洲镇,106793户,446018人,土地799821亩,归邗江县管辖。新江都县辖嘶马、吴桥、大桥、张纲、宜陵、郭村、丁沟、小纪、纪北、樊川、真武、邵伯、露筋、砖桥等14个区,164个乡(包括新建的艾菱乡)和仙女直属镇,189971户,765354人,土地1395315亩(以上区乡数字系并区并乡前的数字)。原江都县党政机关领导人员也相应有所调配,如原江都县委书记郑铎调任邗江县委书记,原江都县委委员、县委秘书处政治秘书张阵容调任邗江县人委县长,新建邗江县党政领导机关4月1日正式办公。关于邗江县名的确定,江都县人委报告中建议西部为甘泉县,扬州专署的报告中建议西部定为扬州县,而最后国务院批准的却是西部为邗江县。
自1956年江都、邗江分县后,新江都境域再未发生大的变化。
来源:扬州市江都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江都区委党史办 朱华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