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2阵容(周瑜t0阵容搭配)
《浪姐1》以女性三十岁之后砥砺前行的百万级文案似乎还历历在目,三十而励、三十而立、三十而骊,跨越世俗固定印象的勇气仍影响着很多女性观众。
似乎人生正与舞台上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慢慢重合,打破偏见、摆脱固态、敢于踏足时代每一次更新。
然而《浪姐1》结束时的拒绝态度、成团后的敷衍应对以及短短几个月就宣布解散的热度还未消散,《浪姐2》就已经急匆匆上线了。
在拥挤的热搜道路上,硬生生靠着强大豪华的阵容挤进热门话题前几名,甚至几位姐姐如"张柏芝状态""董璇腿长1米1"等词条还单独占据热搜的一席之地。
其实随着两性话题与社会意识的慢慢觉醒,关于女性成长的作品越来越多,从一开始局限于影视剧作品如《欢乐颂》《北京女子图鉴》《三十而已》等等,到现在衍生出了综艺作品《乘风破浪的姐姐》。
《浪姐1》可谓是未播先火,而《浪姐2》也丝毫不逊色,第一轮首发阵容就引起了巨大的讨论。
从一开始惊艳大咖云集如那英、张柏芝、金巧巧、董璇等人,到后期粉丝纷纷制作标志性海报,一生成就、各种奖项以及经典语录清清楚楚。
当然在惊喜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争议,《浪姐2》的官宣文案相比于第一季精简很多同时方向迷离。
"三十而弈 落子无悔 乘风破浪 爱无反顾"
这次文案既坚持了乘风破浪的老传统,将姐姐的舞台理念定义为三十岁仍可博弈,无论前生如何后生怎选,做过就绝对不再后悔。但是"爱无反顾"却非常拉垮,对比官宣阵容中的一些姐姐来说似乎另有深意,恐怕又是老宣传技巧了。
乘风已过,凡尔赛的阵容如何破浪?
虽然这档节目没有明说,但是无论从节目初衷还是观众理解,《浪姐》无疑是想给一些拥有固定标签、事业遭遇阻碍或者过气而有才华的姐姐们一个新的舞台机会,通过热度十足的竞选增加资源。
从第一季的吴昕摆脱佛系人设、蓝盈莹大秀"争第一"理念、阿朵展示全新的音乐人生等等可知,《浪姐1》爆红是理所应当的,很多观众似乎从这个舞台上重新认识了这些姐姐甚至看见了以往错过的发光之处。
反而《浪姐2》更像是大型的凡尔赛现场,那英的名气丝毫不弱于宁静,并且论歌手阅历和舞台经验更是老前辈,虽然那英早年就说过非常希望登上选秀的舞台尝试一次竞争与压力,但是以那英的地位无论是评分、分组还是乘风之说都很难成立。
第一季是宁静经典一句:我还需要介绍自己,那我这么多年不是白混了?彻底火出圈。然而这一次节目尚未播出,粉丝们早已做好了姐姐们的生平履历海报,内容从最高成就、经典话语到性格特点都一一列举出来。
乘风?不如说是踩着浪花想看看更广阔的大海风景。
其实很多观众不是不看好《浪姐2》的豪华阵容,而是由第一季衍生了很多担忧。
虽然第一季看着姐姐们轻松怼评委拥有很强的自主权,但是后续参与成团练习机会、抱团拒绝成团以及干涉节目组计划,似乎节目效果慢慢从搞笑变成了尴尬。
而第二季的咖位更大,第一期官宣就有多次出任选秀综艺导师那英、电影美人张柏芝、甜歌皇后杨钰莹、公主专业户金巧巧、体操冠军左晓卿、古装女神董璇、正能量女神李慧珍以及幸福家庭导师程莉莎,这些姐姐成就之多、荣誉之盛让人难以小觑。甚至后续还可能有王鸥、容祖儿、江映蓉、周笔畅等女明星。
而每一位姐姐官宣时目标也完全脱离了节目的内核,如那英表示这一次要征服自己、杨钰莹要丰富KTV必点歌单、金巧巧刷新假期回忆,相比于乘风破浪,不如说每个人的目标都是走入姐姐圈重新增加热度。
其实乘风之说还有待考究,虽然大家早已熟知姐姐们的能力,但至于如何改变与创新还是得看节目组的能力。更为担心的是芒果的老操作,从《偶像来了》与《花儿与少年》作为前车之鉴。
《偶像来了》第一季火了之后,更多大牌明星纷纷应约,随后这档深入偶像生活的节目就硬生生变成了大牌偶像接应机器。而《花儿与少年》更是如此,第一季靠着姐姐话题登上无数热搜,于是第二季就被剪辑成了撕逼节目。
这种节目火了就改变初衷以及热度剪辑的老操作,对《乘风破浪的姐姐》是否会手下留情?
全新舞台挑战是登山梯还是崩溃点?
虽然很多粉丝列举了《浪姐2》中姐姐们的实力,并且相比于第一季来说,《浪姐2》的姐姐显然更有实力与经验,无论唱歌跳舞还是对舞台的把控能力都得到了全新的升级。
如那英近几年通过各种音乐节目慢慢脱离了传统的音乐前辈人设,反而走向了更像年轻的姿态,与肖战唱歌掉鱼逗乐观众,《别在问我什么是迪斯科》诠释新音乐形象。
如张柏芝关于"40岁"的全新理念以及完美的状态唤起了粉丝的电影记忆,她不仅是镜头前风采动人的电影女王,还是拥有多张热度十足的歌曲如《星语星愿》《爱上你了》的知名歌手。
但是《浪姐2》的舞台显然有更多的不可控性,就像张柏芝打趣《浪姐2》,参加了这档节目之后感觉姐姐们无所不能。
从高强度的舞台训练到严苛的评选要求,再到放下身段学习成团,以及《浪姐2》会引进新的赛制让vacol和dance分开甚至让上一季的姐姐们推荐车轮战等比赛形式。
《浪姐》的舞台其实不仅仅象征着女星翻红的机会,更像是一个集中女性年龄、事业以及人生方向的讨论的平台。因此在娱乐化的同时,更应该专注"蜕变"而非"八卦",更应该看重"实力"而非"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