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射阵容云顶(云顶之弈阵容搭配图)

(邯郸赵武灵王塑像)
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武灵王胡服骑射改变了赵国,使赵国成为当时第一个抛弃战车战法,拥有规模化骑兵队伍的国家。就是依靠他的这次改革和改革中组建起来的新式骑兵队伍,赵国逐渐强盛起来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云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赵国通过学习胡人的兵种和战法创建的骑兵部队成为克制传统战车部队和步兵的有力拳头,以此骑兵去打击敌人几乎攻无不克,所以称霸诸侯为北方之雄。因骑兵战法的凌厉,各国因此群起效仿,纷纷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把笨重的战车扔到了历史的垃圾堆里去,从此战车退出了历史舞台。

(古代战车示意图)
战车在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作战的主力,各诸侯国也以战车数量多寡定尊卑强弱,百乘之国算不了什么,千乘之国就很厉害了,万乘之国无敌于天下。战车由两匹到四匹战马在前面拉车,车前坐一御者,左右或后面载有甲士,甲士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或持长矛挑刺或执弓箭射击,加以战马跑动的强大惯性所形成的冲击力,战车在古战场上表现不俗,常常作为冲锋陷阵的首选。但是战车也有其固有的弱点,一是所耗费的资源太大,一辆战车的战力实际很有限却要准备四匹好马和数名甲士,这些都十分耗费粮食;二是战场上容易因小失大,如果一匹马受伤到底其余马就会失控栽倒或者乱跑从而导致车毁人亡,至少也会丧失战斗力;三是对地形的要求太高,仅适用于相对平坦的平原地带作战,在道路狭窄和高低不平的复杂地形作战就会十分笨重和拙劣。所以,战场在期待一种新的兵种和武器组合的出现以替代不太实用的战车。

(古战车在作战中,也许战车最大的优点就是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前进中平台供军人施展武力)

(骑兵部队出现以后从此成为冷兵器时代不朽的象征)
赵武灵王是赵国战国中后期的君主,他发现了一样新式战法并下大决心进行了改革,使赵国的军力迅速强盛起来,外可抵抗胡人内可攻伐列国。由于赵国偏居北塞与匈奴等胡人为邻,因此常常受到草原民族的侵扰,在作战中草原胡人的骑兵队伍给赵军造成了十分大的伤亡,也给武灵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惊奇地发现,中原国家的步兵和战车队伍在成群结队又灵活凶悍的草原骑兵面前实在是不堪一击,甚至是被对方摧枯拉朽,如果没有长城的话恐怕根本无法抵挡他们的进攻。于是赵武灵王下决心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其核心就是抛弃战车思维和战法全力创建新式骑兵部队,为此将不适合骑兵作战的传统长袍褪去改穿胡服。这次改革虽然遇到重大阻力但是在他的乾纲独断和强力推广下还是成功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赵国的骑兵部队建立起来了,从此横扫四方。

(图为灵活作战的骑兵部队)
骑兵有这么三个优点是传统部队无法比拟的,一是具有极其高的机动性,可以凭借机动性长途奔袭、穿插迂回、四面合围、批亢捣虚,这是步兵跑断腿也无法实现的;二是具有较高的冲锋陷阵能力,骑兵攻击步兵往往是充分利用战术和速度而进行的冲锋,使步兵无法有效施展所长或者攻击敌阵之薄弱处从而撕开口子不断扩大战果。骑射是骑兵冲锋破阵的重要手段,短时间内将黑压压的箭雨向步兵阵地倾泻过去会打倒一大片从而掩护后续部队抵近冲杀。骑手一般是多面手,既能在奔跑的马上张弓又能使用长矛和弯刀等武器拼杀,在快冲到步兵阵前时骑手会把弓挎到后背拔出弯刀奋力砍杀,在战马奔跑扬起的灰尘和惯性冲击下,在后续拿大刀、长矛、狼牙棒者的支援下,步兵阵很快就会被攻破,且由于千万匹战马冲过来时的速度奇快,步兵心理压力往往十分大,恐惧感激增,因而在后续抵抗中笨手笨脚。至于战车对骑兵的劣势也是很明显的,骑兵可以灵活地围着它转,可以快速绕到后面攻击它也可以专门射杀驾车的一匹战马,还可以利用地形“玩”它,总之就是在骑兵面前战车就是渣渣了;三是骑兵的经济性较高,同样是四匹战马,可以成为四个骑兵,其战斗力远远高于一辆战车,且骑兵的装备仅有一个马蹬等比复杂又脆弱的战车的后勤保养简便许多,骑兵由于可以充分发挥马匹自由奔跑的能力又远比战车跑得快跑的远,因此用同样的钱养骑兵的效果要比养战车好得太多。那么战车能不被历史淘汰吗?于是,各国纷纷看到了骑兵的优点和战车的不足,从此全都效仿赵国建立骑兵。

(骑兵如果集中起来使用才会有巨大的战争潜力和价值)
从古代中国到外国,几乎都是草原游牧民族凭借骑兵优势而不断“欺负”农耕民族的历史,凡是骑兵强大的政权对打骑兵较弱或者很少有骑兵的政权都会取得压倒性的胜利,从匈奴、突厥、契丹、蒙古攻击汉族的历史就可以知道,骑兵是多么优势的存在。如果没有那么多、那么长的长城和坚固的城池,中国历史早就断代了而不会延续五千年的文明不倒。所以,一个先进兵种和战法真的是可以扭转乾坤、决定国运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这样的道理。

(当今的陆军作战利器:坦克)
时代发展到今天,战争的形式和内涵、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纵横疆场称霸世界几千年的血肉之躯的骑兵队伍也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除了在特定的场合执行一些礼仪性和巡逻性的行动外,传统的骑兵几乎在世界绝迹了,代之以新的作战利器:坦克。坦克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和强大的打击、抗打击能力,是当今世界冲锋陷阵、攻城略地的首选兵器。虽然当代战争已经是立体战争,空中力量对战局会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也并不能取代坦克等装甲车辆在陆地的决定性作用,坦克在没有空中忧虑的情况下,即在己方取得制空权或者与对方具有同等制空权的情况下,坦克是现代战场神一般的存在,没有坦克的地面战争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而血肉之躯的人们在坦克面前简直就是鸡蛋。

(陆军高机动性摩托化步兵)
然而,从历史的辩证思维来看,坦克这种东西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悄然退出历史舞台的,会有一种全新的军种和武器组合来取代它的地位,因为坦克和古代的战车一样,毛病实在是太多了,主要有三项:一是坦克实在太笨重了,一辆坦克动辄几十吨乃至上百吨,这既影响到其机动速度,又影响到其通行效率,因为很多道路和桥梁是无法承受坦克重压的。而且坦克体积庞大,作战起来容易受很多地形限制,即使是仅仅行军也十分容易造成道路拥堵,如果一支坦克部队行进中受到袭击有一辆被打坏在路上,那在它后面的坦克往往难以再前进而成为敌人的活靶子。二是坦克所耗费的资源实在太高了,对后勤补给是一个考验,这是硬伤。坦克因为其重量和作战需要,不仅要耗费大量的燃油而且要耗费大量的炮弹和水等资源,如果成千上万辆坦克远出活动,后勤补给是一个天文数字,日费千金是太小了,日费数十万、数百万、数亿恐怕是常事,这还不算坦克日常的保养维护以及被击伤后的修理费用,所以养大量的坦克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的负担,苏联那时候有几万辆坦克还大搞核武器,穷兵黩武没几天还不是完蛋了?三是坦克的打击费效比并不高而其受损率却高的离谱,成了“铁棺材”的代名词。坦克攻击的主要手段是发射炮弹,但是要完成这一步骤需要耗费太多的资源和牺牲,而这些攻击效果是步兵用火箭筒、直升飞机的火箭弹等可以代替的,但坦克因为目标太大战场存活率就变得很低,对地攻击战斗机、强击机、直升机太喜欢打坦克了,一个高爆弹、汽油弹、子母弹就扫一大片坦克,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几千辆坦克被炸成了一堆堆燃烧的废铁。所以,坦克这个东西也到了淘汰的时候了,需要一种更灵活、更高效、更强科技的武器来取代它,是什么呢?

(这是二战时德军设计的装甲步兵冲锋摩托但是我认为有太多缺陷不适应现代战争需要)
我认为取代坦克的利器将是加装了装甲的窄小轻便的单个或双人步兵摩托车,它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具有类似车辆一样的稳定性和动力,即由单人或双人驾驶其快速冲锋但是不会像普通的自行车和摩托车那样没有支撑就十分容易跌倒,应该是四轮或三轮的但却非常窄(可以仅比普通摩托车略宽一点)的一种车辆,这样才能满足快速行进中的瞄准射击以及灵巧通过各种道路的需求。二是车上主要装备冲锋枪或机枪和大量子弹但也保留少量小型炮弹或导弹以便攻坚克难冲锋陷阵摧毁敌人坚固据点。三是需要坚固耐用维护简便的,必须装有重甲,即使在前面和左右两侧装备一点也是十分有效的。其轮胎可以采用无气弹簧轮胎而不必常因扎破胎而不能行动从而丧失战机,其动力必须十分强劲可以满足爬山越岭等各种地形的需要,最主要是冲击速度要比坦克快上几倍乃至十几倍,这样如果大规模地向前冲锋时给予敌人的反应时间会非常少,而由于目标小被敌人重火力捕捉和打击的风险大大降低。这种武器就像古代的骑兵部队一样会具有坦克望尘莫及的机动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必然成为未来陆地战争的重要利器,以强大的威力再次横扫全世界,并把新时代的战车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臃肿巨兽终难敌群狼战术)
让我们拭目以待这种新武器、新军种、新战法的出现吧!当这种武器一旦实战化运用之后,坦克将成为它们的配角,不信我们等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