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场守门阵容(单孙策盐场阵容)
既然是农民,就要安营扎寨。晚上睡不着,老望帐顶也不是办法,布置书房,自己用毛笔录了一首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写成条幅贴在墙壁。然后在写字台上看一看书。以前在课堂里偷偷摸摸看小说,现在正二八经地看,很是惬意!
9月,母亲、弟弟妹妹赶场去了,一个人正看书起劲,李和光在山坡上叫我的名字,花狗直朝那个方向叫得响,我赶紧上去招呼狗。赶忙迎进屋,热天让他洗一下脸,李坐定:“你这里好难找哟,我问了好多人才找到呢!”,他从背的挎包里掏出一张介绍信,我接过一看:“经介绍,小吴、李和光同志前来你处办理采购一事,请接洽办理,兴隆供销社。”“也,我们参加工作了,是不是供销社将我们招为采购员了?”我不由惊喜。“哪里哟?”你爸爸我爸爸看见街上的砃巴贵,每斤卖到0.5元,现在是黄豆成熟的季节,各家各户要点豆腐,叫我们借供销社的名义到蓬莱去采购回来,卖黑市。我不由得浇了一头的冷水,之前的高兴劲一下子凉了,赶紧爬上灶头把灶壁上挂着的黑黢黢腊肉取下来一块,他烧火,我转灶,煮熟的腊肉肥的亮晶晶,瘦肉红艳艳。
吃完饭,商量到蓬莱,具体是凭介绍信到盐厂去采购,用供销社的账号将钱寄到对方的账户上,厂方再将货发到供销社。我们用钱全部买出来,再转手在市场上卖。说走就走,收拾好行李朝东观方向走。路面是滚烫的,小时候跟大人走过东观场,直接买车票到蓬莱方向赶,赶到蓬莱,已经晚上了,凭介绍信在合作旅社住下来,是供销社办的旅社。
看见我们是同行,对我们很是热情,我们一问砃巴的事,原来是盐厂熬盐的盐锅底下的一层锅巴,取名砃巴。这阵比较紧张,吃完饭在街上转一圈,蓬莱,我们读书以为蓬莱是仙景。哪知道是二条街道破破烂烂,街道上也是公路从中穿过,两边是商店、食店和居民住家户。我打听有没有砃巴卖,有一个门市说有,0.2元一斤,但是每一百斤搭一辆夹夹车,包括两个车轮子和横杆,买回去再用木料袋装。砃巴还便宜,只是夹夹车不便宜,每辆要100元。
我们赶紧合起算一算,1万斤砃巴要配100辆夹夹车,我们那里是山区,街上只有几辆夹夹车作为街道办的搬运工具用来拉货,农民根本没有,而且100元要卖一头大肥猪才买得起。问盐厂的地址,已经下班了,守门的不让进,看见电影院灯火通明,人来人往,跑去看,有人在卖着急票,一角钱一张的票,买了2张电影票,看的“三打白骨精”是过瘾了一把。
天一亮起来,到了厂里去,凭介绍信到了厂办公室负责人那里,递上介绍信,他把介绍信翻过来翻过去看,然后把我俩打量了一番,我俩毕恭毕敬的站在那里,像两个犯人听候发落。他瘦瘦高高的,穿一身蓝布中山服,从容的从包里掏出一包春城,自顾自地吸了一会儿,吐出一口烟,也吐出一句话“没有”将介绍信递给我们。我们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呆了一会儿,他起身走出办公室,我们跟上去,走到转角边,问我们要买好多?我们说1万斤,走时父亲交代好了的,5吨要装一车,方便运输。“我们厂里没有货,我介绍你到一个地方去买,砃巴要搭夹夹车。我们赶紧说明情况,告知对方我们走时单位说在厂里买砃巴,没有答应买夹夹车。“那没有了。”再也不理我们了,径直回到办公室。
我们也不好再打搅他,到街上转一圈,有二家卖砃巴的,也是一样的口气,没有商量的余地。我们俩一合计,砃巴还要夹夹车,坚决不要,只好打道回府,赶紧搭车回家,赶到东观下车。李和平将我父亲给的15元用后剩的5元交给我,我还不想走,送走李和光,到新华书店去看书,看了一会儿,有一本书吸引我,是写个女人在非洲大本营与一群狮子一起生活的经历。实在舍不得,买下来,揣着书往回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