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船阵容(碧蓝航线科研船顺序)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科学家首次“出征”南极,仅靠普通船只开启了步履维艰的极地探索。彼时,我国极地科考事业的推进一直受到船只破冰能力的制约。
如今,南极洲上,中国“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身披中国红,高昂起船首的破冰艏柱,犁开一条水道缓缓驶来。
近10年的研发设计,“雪龙2”号填补了我国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在国际领先。
而这艘乘风破浪的“雪龙2”号的总设计师,就是华中科技大学2000届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校友——吴刚,如今在许多“国之重器”的建设中,都能捕捉到他的身影。本期推送,让我们携一缕微光,走近这位优秀校友,翻阅他科研报国的精彩篇章——
吴刚,华中科技大学2000届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校友,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首席专家。作为我国科考船和极地破冰船领域的知名专家,吴刚先后担任“海洋六号”总体专业主任设计师,“科学”号副总设计师,“向阳红01”、“东方红3”号、“雪龙2”号、“中山大学”号总设计师,为我国在这一领域船型上赶超甚至引领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等荣誉。
2000年,吴刚从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毕业。求学期间,时任校长杨叔子院士所倡导的人文素质教育,倡导“家国情怀”深深感染着他,培养他养成要做“爱国与创新意识兼备”大学生的意识。于是,就业时,吴刚积极争取前往国家重点领域,立志投身祖国建设。最终,他选择了七〇八研究所,这一干就是20多年。
走上工作岗位后,吴刚在他的授业导师张炳炎院士的带领下,开启了船舶设计行业的攻关道路。我国极地科考事业的推进一直受到船只破冰能力的制约,考察一度陷入瓶颈,吴刚带领团队不断攻关,寻找突破点。最终设计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并于2019年7月交付使用。吴刚及其团队的努力,让这一国之重器成为了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能够在1.5米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填补了中国在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
放眼全局,彼时的吴刚赶上了国家大力发展科考船的机遇,十年间总共主持设计了六艘科考船。从“海洋六号”总体专业主任设计师,到“科学”号副总设计师,再到“向阳红01”“东方红3”号、“雪龙2”号、“中山大学”号总设计师,吴刚对于自己的定位逐渐清晰,“不要先说不行,要多听听别人的想法;不要因循守旧,勇敢去打破,才能创造出新的东西。”
在一次次设计科考船的过程中,他不断更新一次设计理念,那份对于“拥有我们自己的先进科考船”的热切期盼,促使他一步步攀上科考船设计的高峰。
饮水思源,不忘母校。吴刚取得如此伟大成果的同时,不忘母校对他的辛勤栽培,他从这所“与新中国共同成长”的高校中走出,秉持“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如今国家各行各业突飞猛进,再也不会有旧时的屈辱。然而国家的安全仍需有人守护,国家的事业仍需有人接力。”就像吴刚在华中科技大学2023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所说,国家的繁荣富强,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铸就大国重器,书写中国浪漫。从纸上的一笔一画,到变成一块块钢板、一间间舱室,最后终成一艘崭新的极地科考船,吴刚甘做一朵浪花,推动中国科考船畅行世界大洋,守护中国科考的每一次“乘风破浪”。未来,期待在榜样的引领下,会有更多华科大人在自己的领域不忘初心、劈波斩浪,实现自身价值,为祖国贡献青春力量!
欢迎关注“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高校——华中科技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环球网、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总会、华科校友圈、中国船舶七0八所、新京报、华中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官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