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桶螃蟹阵容(土蜘蛛猛火阵容)
小石头想要咥螃蟹,他妈给娃到市面上逮回几只。两路军团回到家解开绳子,阳澄湖的可能被绑久了,松开也在四肢麻木中就乖乖熟被蒸了。但绝对是活体,而本地黄河畔的的这支就拚命闹腾,被山石强入蒸锅,不料出来竞成了断胳膊掉腿的“烈蟹”。
出锅后两蟹同盘雷比,人家阳澄湖的外观体形总体大很多,钳子最为明显粗壮,揭开盖子后,阳澄湖的肉更白黄多得多!但据说前者是完全人工饲养,后者是半野生放养,到底哪路蟹好,不得而知!。
为啥?山石的答案是:都不咋底,一个个公开实地售价,基本都近乎我们一个大荔带把肘子,熟重熟轻自然在心中!
不过让小石头母子们最称道是这几条:山石身怀赤手疾速捕蟹的绝技,比警察逮小偷麻利多了;还有一套自成体系的“螃蟹论”;也有几天几夜讲不完的“螃蟹故事”;有终生永远难忘的“螃蟹经历”。
亲友们都知山石家住水莲古村史家河,那里洛河及其支流共六水环绕,至今是洛河里常呈现鲶鱼漫步与王八翻滚景像,其它五条河各自以史家河的螃蟹,麻子沟河的泥鳅、敬水渠河的小河蚌、苇子沟河的小河虾和田家河的小鲤鱼数量多而各有千秋。20年前的一个周末夏夜,山石与夫人在渭南东风大街前进路什字国贸楼下闲逛,一个蹬三轮卖烤河蟹的流动商贩挡种了我们的去路,看着串串上的“烤蟹”与水桶里待宰的众蟹特别“面熟”,山石悄悄告诉夫人:“这螃蟹咋看像我们史家河的?!夫人不屑撂了一句:“你成天史家河、史家河的,你们村咋啥都有!”山石上前打问情况,那人讲他的蟹源如何天然有机,如何藏深山野谷,通过他描述的“路线图”与“时间表”,山石夫人也笑了,果真是“史家沟那个烂怂碎窝窝的!”我家小石头那时尚未孕育,所以此处不能称她“石头妈”!
说起螃蟹,水莲村除了外来娶向是旱塬的新媳妇,男娃与外嫁女,谁没捉过蟹,没被蟹夹过是绝对不可能的。主动被夹是“成人礼”,那年月也没啥玩,尤其是漫长炎阳高照的暑假,男孩都嫌弃自己嫩而不勇敢,宁跟大点的哥哥当“跟屁虫”,也不给小一些的弟弟妹妹们当排头兵,毕竟出了岔子后被问责的是“领导”,这方面尤其是山石更突出,如果哥哥们发现跟“女子娃”们玩,被那种鄙视眼神掠过,浑身酸胀脸红心跳耳热“只差楼沟”一步,当然那时无楼,“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比梦想还要远的传说。
言归正传,为了大队伍收纳,必过“蟹夹手中指”关口,十几个甚至更多包括自己在内,大家群策群力,形成合力,全力以赴,集中优势兵力,逮个一大木铁盆或者半铁桶螃蟹,然后“民主生活会”中挑选出最大背最黑最灵活最好斗的一只,接下来在“小族长”的亲自主持下,已经入列资历最浅的那位上手把“蟹王”举起,蟹钳开涨,预备队员自觉把中指伸入,如果哭了就当场淘汰,但整个活动必须内循环,若有一个内部奸细回家告密,“小族长”一声令下,叛徒就被“双开”啦!至今清楚记得,山石当年是含着眼泪,在泪汪汪状态下“入队”,但那时山石也比较坚强,嘴里大喊“我不哭,我不哭......,”南山与方山作证,水莲沟壑里的小子娃(男孩)们坚硬的性格是这样子炼成的,他们的团队精神是生存环境逼出来的!
在水莲山乡里,螃蟹是男孩的玩具也是鸡蛋诱饵。因为那年代没有玩具,逮螃蟹,肢解螃蟹的过程就是消磨时间,这个过程的副产品是可以喂鸡,用“剩余价值”换取老娘煮鸡蛋奖赏,那时的农养鸡也是家家有却家家不喂,只靠其野生吃草咥虫子,所以鸡群也是喜欢男孩子们,因为他们是“蟹食伙伴”。
在水莲村那年月里,绝对是男耕女织,男主外包括干重活女主内并下厨做饭,记得村里有一对爷奶成天吵架,老头向外嫁回嫁家的闺女“告状”,声称“菜里有螃蟹腿”,可见螃蟹是没人待见的烂货,不可能上大雅之堂。
往事如烟,青春已逝,望着小石头母子俩同时品蟹,还评头论足,津津乐道,山石遛到书房,用手机一口气就写了这么多!也没校对,句子通不通,有没有错别字,不知道,但还是必须把灵感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