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土之滨列传阵容(率土配将思路战法搭配思路)
吾乃“神棍”小查,祖传一本记载世人灵魂记忆的禁忌之书,书中有书灵,唤为“玉”
(上一期提到吕布手下由高顺带领的并州军,接下来,“毒士”贾诩将带你认识另一军队)
“不仅仅是高顺,实在有太多太多奇才在董卓手中埋没。”贾诩叹了口气,“许多董卓势力下的将领都受到董卓被诛的牵连死于非命或者归隐田园。”
“唉,这就是选择一位明主的重要性吧。”
“贾诩你和张辽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吧,”禁忌之书一边闪烁一边翻动,“玉”在查看他们的历史,“在董卓手下你们根本没有发挥的平台,直到曹操的出现,你们才得以发挥自己真正的实力。”
“原来张辽原本也是董卓手下吗?难怪率土里会有群阵营的张辽。”小查内心暗自感叹自己书还是读得太少。
“哈哈哈哈哈哈,在那乱世,择一明主确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吾和张辽将军能遇见曹公,也是吾的幸运。”贾诩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吾现在不讲张辽将军,张辽将军的勇猛世人皆知,而吾现在要讲的是当时名动一时的徐荣!!!”
“徐荣我知道,率土中也有徐荣,而且在率土武将列传之中,对其评价颇高,”小查边说边打开《率土之滨》徐荣的列传读道,“‘他的战绩足以令人瞠目结舌,他的记载虽然很少,却足以令他跻身三国一线大将的行列’。”
“正是,还请小友听吾娓娓道来。”
徐荣·荥阳之战
公元190年,以袁绍为首的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正式成立。然而,各路诸侯都忌惮董卓手下精锐的西凉军团,没有一个人敢率先出战,纷纷拒绝打头阵。
“当时的董卓竟让各大军阀害怕至此。”小查心中默念。
作为联军副盟主的曹公为了打破僵局,劝说刘岱、张邈等人联合主动出击,但二人始终按兵不动。无奈之下,曹公只好亲自率军,计划率部攻占成皋,对董卓造成夹击之势。
同年二月,曹公率帐下千兵进军成皋。与此同时,董卓收到消息,命徐荣率军拦截曹公的大军。不过数日,双方便在在荥阳以东的汴水岸边展开激战。
“这场战役里,曹公惨败,这个结果在吾的意料之内。”
当时董卓为了对付联军,以洛阳为中心,向外布置了三道防线,而荥阳则是东部防线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据点。
徐荣想必也是看出了此地的战略价值以及易守难攻的的地形特点,才选择在这里与曹公交战。除了地形之外,徐荣胜利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的统帅才能,他了解手下西凉铁骑的优点,选择快速突击为主要策略,最大化地利用了西凉铁骑的冲锋优势。
“《率土之滨》太师乱汉中,关于徐荣玄菟军的描述也是这样的,‘必伤敌于阵前’,原来是有由来的啊!”小查不由想起了最近玩的太师乱汉剧本。
“要不是有曹洪,曹操早就死了,这也就是曹洪名言‘天下可以无洪,但不可无君’的出处。”
在曹公战败之后,各诸侯联军锐气受挫,更是忌惮董卓的实力,这才逐渐日日宴饮。
徐荣·梁东之战
徐荣的另一场成名之战就是与孙坚的“梁东之战”,孙坚也是讨董势力中的活跃势力,从荆州一路杀到洛阳。
徐荣为阻拦孙坚进攻洛阳的步伐,在梁与孙坚打了一场遭遇战。结果徐荣击败了孙坚,孙坚被打得非常惨,率领几十个亲信突围。徐荣为绝后患穷追不舍,孙坚只能被迫向东撤离。最后还是孙坚手下的近卫祖茂戴上孙坚常戴的头巾吸引了敌军,才让孙坚逃过一劫。
“梁东之战”不仅是孙坚的失败,同时也是联军的失败,惨烈程度不亚于曹操的“荥阳之战”。
这两场战役极大地打击了联盟的锐气,徐荣也正是通过这两次战役,才被后世归于三国名将之列的。
徐荣之死·长安之战
“可惜这样的一代名将,却早早地退出了三国的舞台。”贾诩再一次叹气。
“贾诩应该讲的是史书中记载的徐荣的第三战,也是最后一战——长安之战。”
“正是。”
王允联合吕布诛杀董卓后,徐荣又成了王允的部下。
“徐荣的‘长安之战’没有让人惊艳的地方,但却十分悲壮。”
董卓死后,其余党李傕、郭汜再一次反叛,率西凉兵杀到长安,王云慌忙派遣徐荣和胡珍在新丰迎战,由于朝廷内乱平息不久,实力羸弱,徐荣和胡珍节节败退,最后胡珍见西凉铁骑兵力强盛,便临阵投降,只剩徐荣殊死抵抗,最终战死新丰。
“其实,徐荣的死和吾有很大的关系,是吾教唆郭汜发起的反叛,可惜立场不同,徐荣不投降只能阵亡。”说这话时,贾诩带着一丝冷漠,“毒士”之名尽显于此,随之贾诩再没有言语,贾诩的“灵”逐渐扩散成为光点。
“合!”,小查使用咒语合上禁忌之书,“灵”逐渐消失在黑暗之中。
结语
“唉,徐荣他没能遇到明主,更是在错误的时间下,跟随了错误的人,这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啊。“
“好在历史没有埋没徐荣的光荣战绩。”
“听了贾诩讲的两大军团,我都有点怕了,这两个军团就已经让人闻风丧胆了,更何况最强的飞熊军呢,看来我得在《率土之滨》的太师乱汉剧本中更加小心才是……”
这本禁忌之书仿佛没有尽头,故事仍然在继续~
#三国##率土之滨##三国演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