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趴阵容(超犀利趴7全程回顾)
听说关注我的都发财了!想体验躺赢人生吗?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个关注点个赞,一起走向人生巅峰!\r
超犀利趴13”最强音乐能量爆发GLAY邀阿信、怪兽重现《诱惑》
当“情怀杀”成为演唱会标配,我们到底在狂欢什么?
这个夏天,被五月天演唱会刷屏了吗?抢到票了吗?朋友圈又被演唱会live刷屏了吗?
近年来,线下演出市场复苏,演唱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周杰伦到五月天,从“超犀利趴”到草莓音乐节,每一场演出都人山人海,一票难求。演唱会经济火爆,背后是大众对音乐的渴望,对线下体验的追求,更是对“情怀”的集体买单。
当“回忆杀”、 “嘉宾重现”成为演唱会标配,当我们一次又一次为同样的歌曲、同样的嘉宾阵容而疯狂,是否也应该思考:在这场狂欢背后,我们究竟在追寻什么?是纯粹的音乐享受,还是被精心设计的“情怀”所裹挟?
2023年的“超犀利趴13”上,五月天再度回归,带着他们成团25年的故事和音乐,在“大鸡腿录音室”里,与歌迷重温青春。熟悉的旋律,熟悉的场景,将人们拉回到那个充满梦想和激情的年代。
同样,日本摇滚乐团GLAY的首次海外音乐节之旅,也选择了用“情怀”来拉近与歌迷的距离。他们邀请五月天阿信和怪兽重现2018年合作的歌曲《诱惑》,经典画面重现,瞬间点燃全场。
不可否认,“情怀”是演唱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像一条纽带,将歌手与歌迷连接在一起,共同编织美好的回忆。当“情怀杀”成为一种套路,当演唱会的内容越来越依赖于对过去的复制,我们是否也应该警惕,这种过度消费“情怀”的行为,是否会让音乐本身黯然失色?
试想一下,如果一场演唱会,只是机械地重复过去的辉煌,而缺乏新的创作和突破,观众是否会感到审美疲劳?如果歌手只是将演唱会变成“回忆录”的演绎,而忽略了与当下观众的互动和共鸣,这样的音乐,还能否打动人心?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举办演唱会、音乐节超1.1万场,演出票房收入突破240亿元。火爆的数据背后,也隐藏着危机。过度依赖“情怀”,缺乏创新和突破,或许会成为演唱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
回归音乐本身,或许才是演唱会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如何将“情怀”与创新相结合,如何用音乐打动人心,而不是用“回忆”来消费情怀,是每一个音乐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演唱会,不只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我们期待着,未来的演唱会,能带给我们更多惊喜,更多感动,更多关于音乐的纯粹和美好。
你认为呢?在“情怀”与“创新”之间,演唱会该如何找到平衡点?
本文致力于传播正能量,不涉及任何违规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协商处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