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田阵容站位(命运冠位指定阵容搭配)
1560年5月19日午后,崎岖狭窄的山间狭道行进着一队几千人的士兵。由于地形原因,整个军队呈西北东南方向长条状排开。
陡然间天气突变,万里无云的天空下起了瓢盆大雨,士兵们顿时被淋成了落汤鸡。待到雨势稍小后,他们才听清,夹杂在大雨声中的,还有冷冽肃杀的战马声和喊杀声,然而为时已晚。
上千的武士和足轻从一旁山道下奋力冲杀上来,宛如决堤的洪水淹进了城里。
被袭击的军队中有一位身着华丽,腰肥体胖的胖子,他的周围很快聚集了大量敌军,他们是来索要他的项上人头的。显然,胖子是这支军队的首领。
胖子首领虽然有几百亲卫队拼死抵抗,但很快寡不敌众。临死之前,胖子首领余勇仍在,砍伤了两位敌军武士,最终授首。
这场震惊整个国家的战役,是日本战国三大奇袭战之一——桶狭间之战。阵亡的大名,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今川氏家督——今川义元。奇袭方以3000人胜3万人,他们的统帅,正是日后威震日本的战国枭雄,尾张国织田氏家督——织田信长。
桶狭间之战
《信长公记》记载了整个过程,以下是今川义元授首的部分:信长公下了马,混在旗本之中亲自用长枪冲杀,见状敌人纷纷逃跑。周围的诸人士气大振,也都开始奋勇拼杀,在激战中许多人的武器与铠甲都被弄碎了。经历过多次战斗,小姓们也死的死伤的伤。服部小平太在此时与义元展开了肉搏。义元抽出佩刀砍中了服部的膝盖,暂缓了攻击,但毛利新介趁机从旁边进攻。这次义元没能防住,被毛利的长枪刺倒,割取了首级。
经此一役,织田家开始在群雄逐鹿的四国地区崭露头角。为什么这场战役如此重要?交战双方究竟有多悬殊的力量对比?这场战役为何能被后世誉为三大奇袭战之一?以及,那最关键的一点,信长究竟是如何取胜的?
树池将带着大家一起走近这场出乎当时所有人意料的战役,让我们一起回顾它的前因后果。
先来说说交战双方综合实力:守方代表,尾张国织田家,石高48万石,有”尾张的大傻瓜“之称的现任家督织田信长,据统计战时总投入兵力3000人;攻方代表,坐拥远江、骏河和三河三国的今川家,石高78万石,现任家督今川义元,有“东海道第一弓”的美称,也就是东海道第一强者,日本人的许多名词有点中二,不要太在意。今川家此战投入兵力4.5万人,后世有学者分析,其名义上是为了迎奉将军上洛,实际上目的可能是为了稳固新得到的三河国地盘和叛逃过来的尾张三城,顺便敲打下这位织田家新任家督。可没曾想,乱棍打死老师傅,出兵半道自己的老大就被人阴死了,典型赔了夫人又折兵。
除了明面上摆出来的这些数,织田家也有三座城投向了今川义元,分别是鸣海城、大高城和沓掛城。这三座城位于尾张、三河两国边界,成三角形站位,毗邻河流入海口,是狙击今川军的重要滩头阵地。可惜如今成了敌人的打手。
再来看看统帅能力。织田信长,初出茅庐的愣头青一个,在此之前一直因为行为怪诞荒谬而不被人理解,被尾张国人称为“大傻瓜”,甚至他母亲和许多大臣都曾密谋造反,想将家督之位传给次子织田信行。织田信长继任家督后,一改常态,以雷厉风行的手腕平定内乱,收服家臣,得到美浓国主斋藤道三的青睐并成为亲家,正室是“战国三夫人”之一的斋藤归蝶。
今川义元,”东海道の第一弓“。
日本战国时仍使用律令制来划分行政地区。那时候全国被分为“五畿七道”。五畿指的是国都及其周边的五个令制国,我们所说的“近畿”就是从这里来的,包括山城、大和、河内、和泉和摄津,大概范围就是今天的京都、奈良、大阪和兵库。而五畿之外的地区都用“道”来命名,并且每个地区都有一条通往国都的同名官道。这七道分别是东海道、东山道、北陆道、山阴道、山阳道、南海道和西海道,有点类似今天的东北地区、北陆地区、山阴地区等地区的划分。
五畿七道
今川家所统治的片区,正囊括了东海道三河、远江和骏河三国,带甲数万。带甲数万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日本国土小,论面积大约相当于中国一个省,很久之前就开始师中长技,日本的语言、制度和名字都有中国文化的影子。国土小,养的人就少,一个大名能养得起上千武士就挺了不起了,而今川义元这种带甲数万的日本大名,放到古时候的中国,也是能佣兵几十万割据一方的诸侯,还是袁绍那种级别的大佬。
今川义元本人也十分了不得。今川义元生于1519年,身为五男但生母是正房,其上还有4个哥哥。为避免争权内讧,小的时候义元和3个哥哥都被送到寺庙出家当了和尚。他的亲哥,也就是有资格继承家督的那位,24岁时病死了。结果18岁的今川义元就因祸得福当上了家督。
他上任后,先是平定了相模国大名北条氏纲在骏河国境内引起的叛乱,继而又吞并了三河国大部,加上已有的骏河远江两国,让今川家发展为如今坐拥三国的超级大名。
之后,他又以联姻的方式和武田、北条组成三国同盟,短期之内保证了今川氏南北两面的安全;公历1555年,义元又出面调解了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的第二次川中岛合战。两位老哥你们别打了,以和为贵,架打多了伤身体。
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那可是天王级的人物。“越后之龙”上山谦信,有着“北陆的守护神”的称号;“甲裴之虎”武田信玄,时人赞誉“军神”、“战国第一兵法家”,这两人从出生打到入土,打了整整几十年。“龙与虎”,不是那个龙与虎啊。你看看他两这称号起的就是很擅长统兵作战的人,这放在将星云集的乱世,那就是世人公认独一档的存在。今川义元敢在他两打架的时候调停,这分量就比如中美在打贸易战,一个第三方国家跳出来劝架,还劝成了。这实力就充分得到了两个天王的承认,不然都不会卖你的面子。由此可见,今川义元即使不是战国时最强的大名,至少也是能进几的水平。
最后摆一下武将配置。今川家镇守三个桥头堡的大将分别为冈部元信、朝比奈泰朝和浅井政敏,此外,先锋大将井伊直盛、松平元康(之后的德川家康)、鹈殿长照随时准备接应;织田家这边,佐久间信盛守善照寺、佐久间大学守丸根山、织田秀敏守鹫津山。双方的武将配比倒是差距不大,都是跟了家督很久或者之后即将大放异彩的将星。
今川氏
织田氏
然而开战前织田家还有一个劣势,那就是一直支持信长的岳父,美浓国国主斋藤道三被儿子斋藤义龙起兵杀害了,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军队数量、统帅能力和武将配置基本都处于极大劣势,这场战要怎么打?
面对这种情况要取得胜利一般有三个办法:奇袭、开挂、奇袭加开挂。历史上,在海的那边也有许多人杰名将遇到了这种难题。曹操官渡败袁绍,用许攸计奇袭乌巢烧毁袁绍辎重占了很大分量;光武中兴时,昆阳之战刘秀开挂召唤陨石狠砸敌军,对方说我不玩了你开挂;秦汉之际,韩信背水一战、项羽破釜沉舟,都有着奇袭的影子。毕竟,正面军事力量悬殊太大,必须要走巧计才能出奇制胜。
而信长,用了第三个方法。
自从鸣海、大高和沓掛三城投降今川氏后,织田信长就围绕鸣海大高两城修筑了5处堡垒。西南处,筑鹫津砦以拒大高,同时在不远处起丸根砦正对大高道;对于河流入海口的鸣海城,则在北、东、南三个方向修了丹下、善照寺、中岛三砦堵死了鸣海城与今川氏的联系,“砦”在日本是堡垒的意思。除此之外,织田军还断其粮道,使得鸣海和大高成了两座孤城。这种做法,使得今川义元必须出兵来救,否则假以时日城内弹尽粮绝,两座城池就会拱手让人。
公历1560年5月10日,今川义元亲自点兵3万人出骏府经三河藤枝驰援前线。5月12日,先锋抵达沓掛城。5月18日,义元本队抵达沓掛城。加上早前驻扎在此的常备军,今川氏合兵4万有余。自此,疾风骤雨的桶狭间之战,主角悉数登场。
一般来说,桶狭间之战的起因是今川氏上洛,因为尾张国正处在上洛必经之路,这一仗是今川义元谋划已久的。但根据后世学者分析,这只是今川义元的表面说辞。
“上洛”主要是用于形容实力最强的地方大名集结大军开往京都表明地位的过程,有些类似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会盟”。洛特指京都,因为京都别称‘洛阳“。
为了上洛,今川军不仅需要面对尾张国织田家,更重要的是织田家旁边占据了美浓国的斋藤家。此时的斋藤义龙刚刚发动兵变杀死父亲斋藤道三成为美浓国主,今川家和斋藤家没有国土接壤,彼此也没有什么联盟,今川家只能靠拳头说话。
而除了斋藤家,今川军还要面对浅井家、六角家以及常年盘踞在近畿附近的三好家。可以说,这4万人吞下一个尾张国就有点够呛,上洛八成是得被噎死。
日本战国势力图
上洛这事其实性质等同于东汉末年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只不过曹操那时还没有多少人看出汉献帝的政治价值。但此时的日本战国则恰恰相反,武田氏、上杉氏都有上洛的想法。武田氏和今川氏情况类似,都隔着斋藤浅井六角一帮豺狼虎豹,上杉氏就更远了,过了武田才到他上杉,哥两当了半辈子的一时瑜亮;三好家、六角家围着将军已经互殴了好几年的架了,谁都没能把将军牢牢抓在手中。斋藤往左这几家,单独拎出来可能最多和今川氏五五开,但人家属于窝里斗。一旦有其他大名上洛,就有可能国共合作一致对外。今川氏这4万人的队伍,从事后来看,更有可能是去拔除织田信长设置在大高鸣海两城附近的5处堡垒。
5月18日,松平元康率领先锋队千余人向大高城进发。不久织田信长就收到鹫津、丸根两个堡垒被攻击的消息。当天夜里,织田信长和家臣们召开紧急会议。据《信长公记》记载:在那个夜晚,信长公并没有特别派出军队,只是与家臣闲谈后散会。家老们嘲笑说「运数终时,智慧之镜也会蒙尘啊」便返回了。显然信长和家臣们没有形成统一意见。
19日拂晓,松平元康将军粮运进大高城,随后率军猛攻鹫津和丸根,不久,鹫津和丸根两座堡垒陷落,织田军大将佐久间大学、织田秀敏战死。
当日早上,鸣海城也爆发战斗。织田军将领佐佐隼人正战死。此时的今川义元接连收到捷报,觉得自己已经稳操胜券,遂决定带领本队自沓掛城出发前往大高城,他要把司令部驻扎在最前线。
所以说有的时候人真的不能飘。像这种看起来稳操胜券的时候,往往更容易隐藏着致命危机。要不哪来的那句:越是最关键的时刻越要慎重。这一次,今川义元就缺这临门一哆嗦,结果脚步迈大了点,直接把自己哆嗦没了。
沓掛城到大高城需要走东浦街道绕行田乐狭间,也就是在这里,今川义元迎来了人生终点。桶狭间之战,严格来说是叫“田乐狭间之战”,本视频我们依然叫它“桶狭间之战”。日本地理上并没有叫桶狭间的山,只有一个叫桶狭间的村。而事发地点则位于远离桶狭间村的田乐狭间狭道,只不过由于后世误传成了如今的桶狭间之战。
田乐狭间地形狭窄细长,军队在其中战斗十分困难。整个今川义元本队呈西北、东南方向被挤成一条长长的细绳,义元本人正处于这条绳子的中间。当天中午十二点左右,当地僧侣和神职人员闻讯来向今川义元献上酒肴犒劳三军。
此时的今川义元大概是飘了,他命令军队就地扎营,享用美食。这个元大胖啊,他但凡往前走几步出了这狭道再吃都好。
当日下午2点左右,老天爷开始变脸。田乐狭间一带突然变天,狂风暴雨倾盆而至,砸得今川军抱头鼠窜。就在元大胖被这老天爷唬得一愣一愣的时候,织田信长在哪呢?
在他脚下,不过很快就到他头上了。
雨势稍小后,本以为松一口气的今川军忽闻耳边杀声震天,由织田信长本人带领的军队犹如神兵天降,直接从山脚杀了上来。前面我说了,义元本队受制于地形,被迫摆出了一字长蛇阵,而信长的奇袭队正向一把插入绳结处的尖刀,直接仰攻了上来。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战国日本》、《信长公记》和《日本通史》关于这段记载大差不差,选一段放出来:这种阵势为织田信长破敌创造了天赐良机。于是,织田信长在今川义元本队前卫正面展开,发动决死突击。正在此时,风雨大作。这场暴风雨似乎真是天意,不仅突如其来,而且持续时间仅10分钟左右,倏来倏去。织田信长冒雨突进,敌军阵营顷刻崩溃。前卫奔溃,今川义元主力的士气急剧低落,与兵力仅为自己半数的织田军杀得难解难分。随后,今川义元舍弃乘轿,在旗本的保护下骑马后撤。然而,由于下雨道路泥泞,行动迟缓,加上今川军呈一字排开,无法集结有生力量阻遏织田信长突进,遂被织田信长近臣毛利新介追上割下首级。
一代枭雄,殒命世间。
今川义元死时享年四十二。义元本队大概兵力在5000人,前来奇袭的信长本队大概有3000人,也就是说,织田军这次几乎倾巢而来。今川军除去这5000人,还有4万左右的有生力量,如果及时组织反扑,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但此时今川义元嫡子今川氏真正远在骏府替他爸镇守大后方,根本赶不到前线。群龙无首的4万大军被3000人左右的军队撵着撒丫子乱跑全线溃败。
在今川军大溃败的时候,有两人十分引人瞩目——镇守鸣海城的今川大将冈部元信和从大高城撤退的松平元康。
冈部元信其人,忠诚勇敢,是一员深受今川义元器重的猛将。在今川军大溃败的时候,冈部元信是唯一一位拒城而守,坚持抗战的将军。信长派人多次劝降屡遭拒绝,最后是今川氏真下令才让冈部元信撤走。走之前冈部元信甚至派人向信长讨要义元的头颅,感动于冈部元信的忠勇,信长送回了义元头颅。而元信在撤退途中还袭杀了刈谷城城主水野信近,为今川氏挽回了一点颜面。回到骏河城后元信受到今川氏真的褒奖。元信这人,忠勇的定位类似于关羽,但境遇却没有关羽那么好。先后历仕今川义元、今川氏真,氏真被武田氏撵走后又投降了武田信玄,最后在长筱之战中与织田德川联军奋战而亡。
松平元康,也就是之后鼎鼎有名的德川家康。只不过这个阶段他还依附于今川氏麾下,名字里的“元”就是今川义元给他赐的。桶狭间之战当晚,接到今川义元的死讯时,年仅19岁的松平元康表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他没有立刻相信义元战死的消息,而是派出亲信,再探,再报。在得到准确消息后,他没有顺着家臣的劝谏赶紧跑路,而是等到月亮出来后再出发,这样可以避免抹黑迷路。
元康一行人于20日抵达冈崎城时,面对这座曾隶属于松平家的故城,他先在附近的大树寺静观其变,等到23日今川氏军队从城中撤出后立刻接收弃城。自此,曾是俘虏的他翻身农奴把歌唱,成为了冈崎城城主。
这一整个过程中,松平元康表现出的稳重、务实和面对机遇的果断,已经显示了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才,也难怪他会成为最后一个战国三英杰,而混乱的战国时代也将在这人手中彻底终结,不过这是后话。
在我讲述元大胖消亡史的时候,有的人已经发现,诶不对啊这说的都是今川军这边的事,那桶狭间之战前后织田军,准确的说,织田信长都在干什么呢?
5月18日晚,织田氏紧急会议结束后,织田信长进入屋内,侍童奏乐,信长起舞。一曲《敦盛》奏毕,信长穿上铠甲,直奔热田神宫而去。19日早上8点左右,信长一行到达热田神宫,追随而来的织田家将连同士兵1000余人。神宫场地宽广,方便信长点兵。
《敦盛》
此时远方火焰冲天,表示丸根、鹫津陷落,织田家两员大将战死。
织田军从热田内陆前进,经丹下到达善照寺,兵力增至3000人,差不多是织田的全部主力。
眼见主将亲临,善照寺守将佐佐隼人正出击鸣海城,不克,佐佐隼人正战死。信长咬牙切齿誓报此仇。
正午过后,信长本队到达中岛,并得到大量今川军在田乐狭间的消息。后世学者在此处有了分歧,一说信长没有得到今川义元的确切消息,另一说梁田政纲派人向信长汇报了义元所在。
但可以确定的是,信长在中岛附近不顾部下反对明确下达突袭田乐狭间的命令。
就在信长决定突袭时,只听天上一声巨响,老天爷及时的给信长开挂了。后世人普遍认为信长是战国时代的位面之子,主要就是因为每次遇到强敌都有莫名其妙的神迹:和武田信玄会战,信玄刚好就病死军中;和上杉谦信会战,上杉谦信准时因病领了盒饭,而面对今川义元,信长第一次开了雨挂。
瓢泼大雨直接迎面痛击田乐狭间的义元本队。好家伙,别人打仗先锋队是人,你打仗是天兵。
大雨不仅掩盖了织田军行进的马蹄声,而且是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刮。这意味着对信长是顺风,对今川军是逆风。想象一下你和朋友露天羽毛球时,你背光他逆光你两的感受。
接近义元本队的时候,雨势奇迹般变小,这方便信长看清今川军中义元的旗帜。
此刻看到义元本队的织田军就像饿了许久的狼看到了羊,别管这只羊还有多少战斗力,这一波干成了绝对高地翻盘有望。
于是信长一声令下,身先士卒带队杀了过去,手下一看老大都不要命了,个个都以一当百扑了上去。如果要做对比的话,此刻的信长犹如火烧乌巢时的曹操。
先遇天兵后遇奇兵的义元本队瞬间溃败,书载“触之即溃”。信长的手下服部小平太率先找到今川义元,不料被后者击伤。毛利秀高趁机从旁斩杀义元,成功摘得桃子。
义元一死,义元本队呈鸟兽散去,而后是今川全军开始溃败撤退。至此,织田信长成功渡过人生又一次大危机。
回溯历史,桶狭间之战的发生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今川义元率军行走田乐狭间不方便排兵布阵,中间放松警惕原地休息,老天爷恰到好处的雨神助我,信长准时准点出现在田乐狭间的打卡,这一切的一切,但凡错了一步,日本战国乃至整个日本的近现代史就可能改写。
但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凑巧,巧到一切的发生都像是一本小说,还是主角开挂的爽文。不管怎么说,时也命也,织田信长战胜了今川义元,这个崛起于日本中部沿海的小国尾张,被织田信秀在几百年前交到了嫡子织田信长的手中。而织田信长,则用了几十年时间将一把烂牌越打越好,服家臣、破今川、合德川、拥兵上洛、扫平近畿,而后再三破包围网,退本愿寺、垮武田、击上杉、征讨中国四方,在他手中,群雄割据的日本战国逐渐走上统一之路。虽然英雄末路命丧本能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织田信长,这乱世不知道还会持续多久。也正是他的挥鞭,为日本战国三英杰后两位彻底平定乱世夯实了百年之基。
这样的一位绝代英杰,他的早年又是怎样一副光景呢?下一篇,我将带着大家走进——织田兴起。
参考资料:
《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八卷:安土桃山时代》 渡边世祐
《国盗物语:织田信长》 司马辽太郎
《战国日本》 茂吕美耶
《信长公记》 译者:_慎由戎_
《日本通史》 冯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