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场刨土阵容(俱乐部boss最高输出阵容)
江苏启海一带地处长江之滨,临近大海,历史文明源远流长。启海人的精明创新,吃苦耐劳是远近出了名的。他们来到大丰垦植,革除了本场人的不思进取、因循守旧的老思想、老套套。譬如,许多生产农具都能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要,重新进行了设计、改进,运用起来更科学、更合手。诸如破垡用的孱锄、刨土用的铁塔、开行用的拉锹,在本地一亮相,就受到了青睐和仿效推广,连挖土用的土锹,也并非本场人所惯用的平板锹,而一律改用碗儿锹。两者虽都是锹,但使用起来工效大不一样:前者短而平直,挖的浅,土块易碎,不拿土,不开工,工效低下;后者锹头长而带弧形,挖土深,泥块不易碎,既省力,工效又高出双倍。两相比较,优劣明显,很快本场人就改用上了。不仅东部垦区不见板锹踪影,西部农具的传统板锹也因此荡然无存。
启海人讲究耕作技术,注重改良土壤。大丰垦区前身是盐场,土壤盐分高,碱气重。移民来后通过开沟爽碱,挖泥铺生,盖草防晒,大长绿肥增加有机质等多种措施去除盐碱成分,增加土壤肥力,以利棉花生长。同时在栽培技术上也着眼于种后的田间管理和收割收获的方便,带来了启海一带的免耕、条播 、间作等方式,一改本地人粗耕粗放,撒种耙地的老陈式。
本场人感叹:启海移民种田区划合里,条田化规范,作物幅宽统一,通行到头笔直,犹如画画绣花。我们想都想不出来,别谈做得出来了。
启海人不仅是种田的好把式,还是经商的大能手,他们大搞家庭副业,养鸡养鱼养羊,栽培瓜果、蔬菜,不仅自给自足供家食用,还有多余部分当作商品出售。他们承租的土地多了,有时也常雇工,但不像本地人习惯于雇长工,而是用的临时工,不管饭食,但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当场兑现。
启海人的出行,也较本地人便当。他们赖以生产、劳作的独轮车(俗称狗头车),既可下田头,又能跑运输,载人载物,一车多用,不像本地人肩挑背扛,靠腿步行,各自的效率自然分明。
启海人的思想也很开放,观念比较先进,舍得在教育上投资,肯花钱送子女上学,一般应送尽送,有几个送几个,不分男女。不像本场人重男轻女,只让男孩子上学,读书学文化没有女孩子的份。
半个多世纪以来,启海移民对大丰的废灶兴垦,对推动全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付出了极大的辛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历史上,大丰成为全国著名的优质棉产区,闻名遐迩的皮棉总产百万担的全国棉花大县。而今,大丰的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主要指标大幅增长。202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0亿元,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16亿元,增长12.2%,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1610亿元,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争先进位势头良好,不断攀升,早已跨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成为江苏沿海的一颗耀眼新星。所有这一切,既是党的英明领导、全区人民拼搏奋斗的结果,亦与启海移民、启海因素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者江苏盐城朱子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