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高冠阵容(关羽主C最佳阵容)
现今,肯定不会有人说自己爱戴高帽。而古今第一位且是唯一位声称自己喜欢戴高帽子的是屈原,他在《涉江》中说:“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后一句“冠切云”这“冠”不高?高帽是帽子的一种款式,古称高冠。只是,那时“爱戴高帽子”这俗语还未形成。
传说,三国时期的关羽爱戴高帽子,不但诸葛亮知道。说是关羽闻马超前来投奔刘备,关羽写信向诸葛亮询问马超,诸葛亮明白关羽想与马超比试且不能输只能赢。于是,诸葛亮回信称赞马超是当时期最杰出的人才,但与美髯公相比他还比不上。一天,关公带周仓要进南天门被拦,门神指着门旁的一堆高帽子说:请带一顶高帽子进。关羽火了说:我偏不戴高帽,谁敢阻挡我进去,除非赢了我这把青龙偃月刀!门神见势陪笑说:君侯当年温酒斩华雄 ,过五关,斩六将,哪个不知,哪个不晓?谁敢跟您比呀!关羽一听,怒气顿消,哈哈大笑。周仓忍不住说:高帽子已经戴上了,赶快进城吧!
不过,“爱戴高帽子”这俗语,有文字的可据北魏《北史熊安生》载:“道晖好着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虚张声势、自我标榜,亦图引得称赞。
爱戴高帽子,喜欢别人吹捧。《何典•序》:“吃马屁者”叫“喜戴高帽子”。
《镜花缘》第二七回:“老父闻説此处最喜奉承,北边俗语叫作爱戴高帽子;今日也戴,明日也戴,满头尽是高帽子。”
清代《一笑》有:一位京官将被派到外地任职,去告别恩师。恩师叮嘱他说:“外地的官不容易做,应当谨慎一些。”学生答:“我已经准备好一百顶高帽子,逢人就送他一顶。”老师生气地说:“我们是正直无私的人,为什么要给人戴高帽子呢?”学生答:“天下不喜欢戴高帽子的像恩师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呢?”老师听了很舒服,点点头说:“我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学生告别恩师出来,便对人说:“我的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戴炭篓子”,也称戴高帽子。指受人吹捧。炭篓子细而高,形似高帽子,所以被借喻。如《官场现形记》第八回:“他原是最坏不过的,看见陶子尧官派薰天,官腔十足,晓得是喜欢拍马屁,戴炭篓子的一流人。”
其实,贵人也爱戴高帽子。汉代的季布“一诺千金”,是个诚实守信的贤良君子,他曾劝朋友窦长君不要接近曹丘,说这个人很势利,很俗。有一次窦长君邀到季布来做客,曹丘也在。季布对曹丘十分冷淡。曹丘见了季布便上前作揖施礼道:“楚人有个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你的名声为什么能响遍楚梁大地?你是楚地人,我也是楚地人,咱们是老乡,我的足迹遍历全国各地,走到哪里,就宣扬到哪里!因此才有如此显赫的名声。怎么现在竟嫌弃我了?”这让季布感动不已。
呵呵,煮茶奉茶,制茶品茶,说茶论道……德艺双馨,当然会有人捧场,恰如其份、恰到好处的称赞,是一种应有的敬重,可以笑纳,不飘也不过谦,权当共享一口好茶,热情、热络、热闹,茶和天下嘛!放大到人与人相处而言,亦是如此。
《中国茶历》读书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