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曹操汉中阵容搭配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刘备曹操汉中阵容搭配”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我根据〈三国志〉汉中之战的相关人物,以及〈品曹操〉〈刘备传〉两本白话传记简单的给你说一下战斗的细节以及参战人员。
建安23年春,刘备安排诸葛亮守成都,自与法正一起北伐,左右包括赵云 黄忠 魏延等。另又一路偏师,张飞 马超 吴兰等。
曹操接到战报,派心腹曹洪去武都迎战张飞,以曹休和辛毗辅佐曹洪。一笔带过,曹洪斩杀吴兰 任夔等将。
刘备主力军在阳平关和曹操的名将张合 夏侯渊 徐晃等对持,一笔带过,刘备大败,只能从成都调来诸葛亮。
定军山,黄忠杀夏侯渊,一并杀死曹操新任的益州刺史赵硕。
夏侯渊死,三军失色,督均杜袭和司马郭淮共举张合为主帅。
建安24年三月,六十五岁的曹操亲征,刘备以险据守,相持两个月,曹操退出汉中。
之后,曹操也有所安排,比如派曹真和曹洪一起退守陈仓等等,但汉中之战这个时候已经结束。
总之,刘备得到了他认为最重要的地方,曹操失去了他认为相对不重要的地方。
以上都是正史白话缩略后的内容。
刘璋集团主要文武官员
1孟达 子度 228 陕西兴平东南
2邓芝 伯苗 182-251 河南新野
2刘巴 子初 222 湖南邵东
2法正 孝直 175-220 陕西眉县
1吴懿 子远 166-237 河南开封
1张任 214 四川成都
2秦宓 子敕 226 四川绵竹
2黄权 公衡 240 四川阆中
2张裔 君嗣 230 四川成都
2周群 仲直 四川阆中
1杨怀 212
2李恢 德昂 231 云南澄江
2彭羕 永年 184-220 四川新都
1雷铜
21李严 正方 234 河南南阳
2董和 幼宰 湖北枝江
2刘璋 季玉 219 湖北潜江西北
2刘阐 湖北潜江西北
1刘循 湖北潜江西北
2王累 212 四川广汉北部
2张松 永年 212 四川成都
2孟光 孝裕 河南洛阳
1高沛 212
1吴兰 218
2费诗 公举 四川乐山
1严颜
2吕乂 季阳 251 河南南阳
2张肃 四川成都
2许靖 文休 222 河南平舆
相关说明 1为武 2为文 12为文武兼备,
再比如,孟达 子度 228 陕西兴平东南 ,子度是他的表字,228是死亡时间,兴平是出生地。
刘备政权在汉中之战中,派出的阵容有多豪华?
汉中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对刘备来说尤其如此,它是益州的东大门,北连关中东接荆襄;215年曹操平定汉中张鲁之后,刘备如鲠在喉寝食难安于217年主动进攻曹操发动了历时近两年的汉中之战;双方调兵遣将,曹操在东线要面对孙权和南线面对关羽的压力,北疆也不安稳的情形下仍然派出了不少名将参战比如张郃徐晃,夏侯渊曹洪曹休等人;刘备一方更是厉兵秣马,除了实在无法调动的比如镇守荆州的关羽诸将和随同诸葛亮留守成都的部分人员之外,刘备可以说是主力尽出,那么汉中之战刘备阵容有多强大?五大虎将,十余万兵马,该来的都来了,我们来看一下。
先看大将方面:关羽镇守荆州自然无法前来,张飞和马超在下辨之战中阻击曹洪曹休不成选择退兵(汉中之战是由一系列的大战比如下辨之战,定军山之战和汉水之战等组成)所以肯定是参战了,不过两人在汉中之战中表现一般(演义中张飞狂虐张郃的巴西之战发生在下辨之战后其实是不正确的,正史中巴西之战发生在曹操平定汉中张鲁后的215到216年初也就是汉中之战前);表现出色的是黄忠和赵云:黄忠在定军山之战中斩杀了曹操前线最高统帅征西将军夏侯渊立下大功,赵云则是在曹操亲自率军前来的汉水之战中勇救劫粮的黄忠杀出重围,并以空城计惊退曹操大军被刘备大加赞叹。
演义中魏延是参与了汉中之战,但是《三国志-魏延传》中并没有明确记载,那么魏延是否有参战?这个可能性相当大,因为汉中之战对刘备来说是不容有失,为此刘备几乎动用了他所能动员的力量,以至于战役后期刘备还要求诸葛亮调兵支援,甚至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所以即便魏延可能前期和诸葛亮一样留守成都后期肯定也被派上了战场,之所以没提到他可能是魏延参战较晚,或者和他当时名气不大地位不高有一定关系。
再看谋臣方面,诸葛亮长处在于内政和后勤,刘备身边参赞军务的先有庞统后有法正,而且如此大规模的战役也需要有人镇守后方,所以诸葛亮留在成都没有参战;提议刘备早日夺取汉中和提出汉中攻略的有两个人,一个是法正,另外一个是黄权,法正全程参与了汉中之战而且还是刘备赢得胜利的第一功臣,至于黄权汉中之战不见身影有可能是没有参战。
那么刘备在汉中之战中投入的兵力有多少呢?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十余万人肯定是有的,为什么这么说?第一,曹操一方先有夏侯渊张郃等人原先驻守汉中的部队,战役打响后曹操又派了曹洪支援,夏侯渊被杀后曹操又亲自率军前来,曹操先后投入的兵力二十万只少不多(打汉中张鲁都要十万),刘备实力不如曹操,但是兵力相差太过悬殊那就不用打了,不说多超过十万兵马是一定有的。
第二,刘备当时实力并不弱:入川时已有几万人,拿下益州后又吞并了刘璋部属,镇守荆州的关羽属下也有几万人,抽调部分支援汉中并非难事;马超投效后又带来了不少兵马,几方面加起来总兵力十多万是有的。第三,诸葛亮留守成都肯定也留有少部分兵力,但是战役关键阶段刘备要诸葛亮派兵支援前线,?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可见益州上下都动员起来了,该派出的都派出了,该来的也都来了,这样算下来刘备在汉中前线投入了十余万兵力肯定是有的,以十余万对二十万又占据天时地利刘备总体实力和曹操比起来也不逊色多少。
曹操和刘备在汉中之战的时候分别派出过哪些大将?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当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仅次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交战双方是曹操和刘备,双方目的都是为了争夺汉中。
这场战役,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开始打,一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长达两年多。
刘备和曹操为了夺取汉中,都不惜一切代价,下了血本,双方共投入十五位大将,其中,曹操出动了七位名将,全部是一流的,而刘备出动了八位大将,包含了“五虎上将”中的四位,双方都可以说是全明星阵容了,精彩程度爆棚。
曹操方出动的名将,主要有:夏侯渊、曹洪、张郃、徐晃、曹休、曹真、郭淮等。
刘备方出动的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黄权、吴兰、雷铜、任夔等。
这里面,可以看出,曹操方曹氏宗族大将有四位夏侯渊、曹洪、曹休、曹真,五子良将有两位,张郃、徐晃,当然,郭淮也是名将,仅次于五子良将。
而刘备方,“五虎上将”出动了四位,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除了关羽没来,都来了,另外,黄权也是名将,后来,夷陵之战时,刘备兵败,黄权的归路被吴军切断,黄权被迫投降了曹丕。
只有吴兰、雷铜、任夔是不太出名的将领,当然,打仗方面也是可以的,否则,不可以为将。
在这场战役中,曹操大将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中阵亡,这是曹操最大的损失,犹如折去曹操一臂,夏侯渊是曹操西部军事战线的统帅,能独当一面,是曹操的得力助手,夏侯渊战死,曹操赔大本了。
此役,曹操方表现最出色的大将,不是曹氏宗族大将,也不是五子良将中的张郃和徐晃,反而是名不见经传的郭淮。为什么这么说呢?
夏侯渊战死,最主要的原因,不仅是夏侯渊轻敌,也有张郃的原因,当时,刘备率领一万多精兵,分为十部,趁夜猛攻张郃部,张郃作战不利,向夏侯渊求救,夏侯渊当即分兵一半救援张郃,导致兵力削弱,被刘备大将黄忠斩杀。
夏侯渊死后,群龙无首,在郭淮的建议下,推荐张郃代替夏侯渊主持残局,这才稳定了当时的局势,如果不是郭淮力主张郃代帅,曹军肯定大乱,被各个击破。
后来,刘备打算乘胜追击,渡过汉水,进攻郭淮,郭淮部下害怕了,建议郭淮依汉水结阵,但郭淮认为,不该向敌人示弱,力主趁刘备军渡河渡到一半时,突然袭击。最终,刘备见郭淮布阵有方,起了疑心,放弃了渡河。
可以说,郭淮的表现非常出彩,判断精确。当然,徐晃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在马鸣阁道击败了陈式部。
而刘备方,表现最出彩的是黄忠和赵云,张飞和马超表现倒很一般。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张飞屯兵固山,准备截断曹洪后方,此事被曹休看破。曹洪在曹休的建议下,趁张飞和马超兵力尚未集结之时,突然袭击,雷铜和吴兰战死,随即,马超和张飞退走。
而黄忠和赵云表现非常厉害,众所周知,定军山一战,黄忠老当益壮,斩杀了曹魏名将夏侯渊,这是最精彩的,不用细说。
而赵云在汉水,空营示敌,也是很经典的,当时,曹军追来,张翼要求关闭营门死守,而赵云则下令打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怀疑有埋伏,随即退走,赵云率军追击,曹军自相践踏,落入汉水中,死伤无数。
汉中之战打了两年多,经过拉锯战,最终,以曹操败走,刘备占据汉中结束,刘备成了最大赢家。
刘备在汉中之战中阵容究竟有多强大?
汉中之战打了两年多,刘曹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战力,事实上这是一场消耗战,刘备的胜利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后勤比曹操靠谱的多,而且曹操占领区又频出二五仔,刘备才得取胜。
一、武将方面。
刘备方面的张飞、赵云、黄忠和马超一帮顶级将领全部出战,还有吴兰、陈式、雷同等副将相随,可谓是倾一国之最佳战力与曹操在汉中决一死战。
向刘备建议进攻汉中的人是黄权,此人原本是益州牧刘璋的主薄,刘璋与刘备反目成仇之后,黄权归顺刘备,此人虽在三国中不太显眼,但他却是汉中之战的第一把推手。我一直觉得黄权是有大智慧的人,他后来在吴蜀之战中被迫降魏,竟也不卑不亢,最后在魏国混到了车骑将军寿终正寝,在乱世中降来降去还能混到这个结果,实属不易。
在战争初期,曹操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的,曹洪趁张飞未至而斩杀吴兰,刘备派陈式去攻打马鸣阁道,准备从北侧包围曹军,但被徐晃发现意图并击败陈式。
战役进行到第二年,刘备还在跟夏候渊对持,在狭窄的金牛道上刘备进不得,夏候渊也不可能退,要不是刘备渡过汉水,冒险翻米仓山,再登定军山,他能不能摸到汉中平原的边都是问题。
刘备自登上定军山开始,整个战役的优势才开始向刘备方倾斜,定军山这个位置太好了,登山扎营的刘备惊喜的发现,他们已经成功的出现在曹军的背后,之前在金牛道上堵路的夏候渊也感到后背发凉,以高打低,很快曹军就被拦腰截断,夏候渊也被黄忠斩杀。
当刘备乘胜追击,将战线推至汉水北岸之后,此时的曹军已经陷入完全被动状态。
而战争打到这一地步的时候,曹操本人才出现在汉中之战的战场上,有时候我就很服曹操,他会给人一种莫名的自信,一个人坐镇许都,一个人在汉中折腾,简直就是高下立现,不怪现在备黑这么多,实在是可黑的地方太多了。
曹操一来,刘备马上退守定军山,由主动进攻状态,转为骚扰对方粮道后勤的消耗战,这也是后来备黑说,你备赢了汉中之战,全靠会苟!但是,刘备如果不是退回定军山,可能就被曹操干掉了,因为曹操来到汉中之后,马上让徐晃去断蜀军粮道,所以消耗战不是一个人发起的,是双方共同的选择。
那为什么曹操输了?难道曹操打不起消耗战?
曹操要把武都总共6万户百姓,约30多万人,迁徙到扶风和天水一带,把汉中西的8万多百姓迁到洛阳,总行程超过1000公里。
关于曹操为何要迁民,说法大概有两种:
1、在三国人口是最重要的资源,没人说啥也白瞎,曹操一看仗打成这样,不想打了,准备把人要迁走,留给刘备一个没人的汉中,让他玩去吧。占了也白占,还得派人来守,累不死他。
2、汉中太敏感了,刘备想要,东吴也想要,自己再掺和一脚没必要,不如把人迁走,然后回到许都看吴蜀大乱斗,岂不乐哉?
篇幅有限,只能说在武将方面刘备已经倾巢而出了,如果这波被团灭,蜀国还有谁能带兵?但是曹操就算把这些人搭进去,后备武将储备绝对比刘备强,这对于刘备是生死之战,对于曹操来说可未必,毕竟曹操的修养生息的政策推行的相当不错,比刘备情况好太多了。
二、后勤方面。
消耗战开始,曹军的供应线,从河东、长安再到汉中,行程1500余里,这个数据跟蜀国差不多,问题就出在,承担军需消耗的河东根本负担不起曹操的实际需求,他要迁走的四十万百姓也是要吃饭的,不管饭饿死了,岂不是白费蜡,再加上曹操来带的十万援军,曹操以汉中之战中的实际军需只新增就有50万。
而刘备方面,坐镇军需的是诸葛亮,诸葛亮打仗不一流,但是在保证后勤和治国方面,绝对是顶级玩家,凡诸葛亮负后面军需调配的,从来不掉链子。
所以说,有人说刘备不重要诸葛亮,其实不准确,只是他知道再没有人可以像诸葛亮一样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不饱饭,还打毛线的仗。
诸葛亮为了确保后勤保障不掉链子,积极的联络蜀地名士,争取到了蜀人的支持,当时的蜀部从事杨洪诸葛亮表示,刘备的存亡就是蜀之存亡,蜀之存亡即蜀人家之存亡,如汉中败则无蜀,无蜀则无家,则蜀人该全员参战。
诸葛亮一看这兄弟是个明白人,马上奏任他为蜀郡太守,果然杨洪砸锅卖铁筹措粮草,全力助战,再加上刘备在抵达定军山前,就命令高翔扎在阳平关外,死守金牛道。曹操派曹真去袭击金牛粮道,然而曹真没办法翻越走马岭,这一局限于让他无法完成包抄,也就无法断绝粮道,而曹操的后勤供应日渐艰难,不得不退出汉中。
汉中之战,刘备和曹操打得难舍难分时,东吴孙权在干嘛呢?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虽然汉中之战的影响力比不上三国三大战役,也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但是,在这场战役中,刘备和曹操两大诸侯,可谓主力尽出,名将云集。在汉中之战中,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
并且,对于汉中之战来说,持续了两年左右,这在汉末三国时期,无疑是一场历时较长的战役了。而这,自然给刘备的盟友孙权提供了可乘之机,比如趁机偷袭曹魏等。那么,问题来了,汉中之战时,刘备和曹操巅峰对决,那么孙权当时在什么呢?
首先,在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之地的时候,孙权作为刘备的盟友,不仅没有趁机偷袭曹操,反而向曹操归降,并做好偷袭荆州的准备。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中记载: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脩好,誓重结婚。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孙权与和吕蒙商议,准备伺机收回荆州,于是积极备战。又命都尉徐详拜访曹操,请求归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结为姻亲。对此,在笔者看来,孙权之所以向曹操请求归降,目的自然是避免自己两面树敌。因为接下来偷袭荆州的行为,无疑会导致孙刘联盟的破裂。在孙刘联盟破裂的基础上,孙权不希望在和刘备交战的时候,又遭到曹操的进攻。于是,孙权选择提前向曹操归降,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这一局面的出现,也有望在偷袭荆州时,获得曹操一方的帮助和支持。
当然,孙权之所以选择向曹操归降,也可能是因为其感受到了前者的巨大压力。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在汉中之战爆发前,魏王曹操治兵完毕,遂再次兴师伐吴,进至居巢(今安徽巢县东北)。孙权即在濡须口筑城据守,以扼控濡须水与长江交汇处。在这场战役中,由于吕蒙、蒋钦节度诸军奋勇抵抗,曹军久攻濡须坞不克。也即东吴一方的实力比不上曹操,是凭借着吕蒙等人的全力抵抗,这才化险为夷的。
为此,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三月,孙权派遣都尉徐详前往曹公营里请降。在接受孙权的请降后,曹操引军撤退。在曹操退兵后,孙权任命吕蒙为左护军,并从偏将军升任到虎威将军。
等到鲁肃去世,吕蒙代替鲁肃为都督,吕蒙初到陆口,便对关羽加倍殷勤,广施恩义,和关羽结下友好关系。对此,在笔者看来,在鲁肃去世后,吕蒙无疑在推进偷袭荆州这一计划。
好了,关于“刘备曹操汉中阵容搭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刘备曹操汉中阵容搭配”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