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陆逊阵容搭配
对于国士无双陆逊阵容搭配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
因为韩信是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他协助刘邦,打败了旧主项羽,为刘氏家族建立了先秦之后的,大汉王朝,为我们的汉文化奠定了基础,说他是国士无双,并不为过。
1.《史记·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2.韩信此人在建立西汉证券的过程中居功至伟,可以说如果没有韩信的军事贡献,就不可能有大汉王朝的建立。韩信的军事能力在其时代是无人出其右的。
3.此言是萧何月下追韩信事件中所述,乃是萧何眼力过人,看出了韩信的价值所在。
国士无双是什么意思?历史上能被称国士无双的人有谁?
说起国士无双这个成语,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称号是非常有实力的人的象征。话说第一次被称之为国士无双的人就是汉初时期的韩信了。国士无双的意思就是指国家中独一无二的人才了,那么在我国的历史上除了韩信以外,还有谁能够被称得上是国士无双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时期称得上国士无双的人
1、管仲
功绩:辅佐齐桓公取得春秋第一霸,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奠定齐国几个世纪的强大国力。而且,齐桓公其实并不是什么特别英明的君主,这更体现了管仲的能力。
2、范蠡
功绩: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后干翻死对头吴国成功称霸,而且传说归隐后成为CEO(经商)迎娶白富美(西施)登上人生巅峰,实在是人生赢家羡煞我等diaosi必须入榜。
说明:春秋七霸只选两个,因为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自己本身就非常贤能,以致他们手下的功绩并不突出,宋襄公在史书上就是个笑话不提也罢,吴王夫差虽然霸过但最后败了,连累伍子胥也无法入榜,虽然个人很喜欢伍子胥,但此人无法做到君臣相得也是悲剧
战国时期称得上国士无双的人
3、乐毅
功绩:辅佐燕国,使小国逆袭,成功干翻齐国,占领七十余城几乎令其灭国,忒牛了。小时候读书就觉得乐毅实在太强悍。后来虽中离间计,但能最终脱困且和燕王冰释前嫌,不枉一代贤才。
4、蔺相如
功绩:不说了,小学课文都背过……一代贤相,和廉颇搭档使强秦头疼很多年。这舌头上的功夫和脖子的硬度,古往今来估计没几个文臣可以和他相比的。
5、信陵君魏无忌
功绩:战国四君子,人格、功绩,当以信陵君为首。两度纠结犹如乌合之众的六国军队击败开了挂的秦军,也是醉了。
战国牛人很多,所以很难选,这里可能也不全。说下几个人被拿掉的原因:
商鞅:还是有点缺乏政治头脑,导致国君死后自己马上遭到旧贵族的反扑而死;
吴起:战功卓著,但评价同商鞅;
荆轲:一介武夫,而且他即使杀了秦始皇燕国也一样会被灭;
战国其他三君子:品行都不如信陵君有魅力,而且感觉信陵君长得比较帅……
孙膑:齐国在齐威王时期就算没有孙膑本来也是挺强的,所以孙膑对齐国功绩有多大很难讲。
秦到汉初称得上国士无双的人
抱歉对于我们强大的秦国我实在想不出啥特牛掰的人物,估计都被国家的制度优势把光辉埋没了,比如白起、王翦之类的……
6、韩信
功绩:改变刘邦命运的牛人,可惜鸟尽弓藏。
7、周亚夫
功绩:周家是牛人世家啊,在劣势下使朝廷战胜叛乱的诸王。
张良、萧何都挺不错,但和韩信比起来差了那么点。简言之韩信是刘邦能够逆转争霸形势的关键。项羽大悲剧一个而且是领袖不算。陈平是大阴谋家,虽然我喜欢腹黑的人,但还是别算进去吧。
西汉中期以后称得上国士无双的人
8、卫青
功绩:卫大将军击破匈奴劳苦功高,虽然没能当上CEO,但也是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好汉子~
霍去病是个将领和大将军比起来还差了那么点,虽然很多人可能感觉霍更猛。张骞?还是算了吧……司马迁么~~我国骂政府骂出文采的公知鼻祖啊
东汉到黄巾起义前称得上国士无双的人
9、班超
功绩:超级牛人,个人认为中国史书论传奇程度属他第一。率领三十六骑降西域三十六国,驱逐匈奴势力,经营三十余年。具体过程融入各种心理战外交战,威逼、胁迫、感化各种手段拿捏自如。凭一己之力收复西汉末年丧失的大片西域土地,重建西域都护府,政治、军事水平已臻化境。
其他想不出来乐,帮刘秀复兴汉室的貌似没有特别出彩的,关键刘秀自己也很优秀,东汉一朝外戚宦官倾轧,豪族兴起,也鲜有称得上国士的。
三国到西晋称得上国士无双的人
这段貌似会很多,但如果按照以上标准,其实选择也有限……
首当其冲当然是:
10、诸葛大妖怪
功绩:鲁迅读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不说笑话,隆中对三分天下,这是非常经典的战略决策实例。诸葛出山,刘备最终有了落脚点。诸葛某人政治力如何、军事力如何、选贤任能如何不论,光这个战略判断,足以使其名垂青史。
11、贾诩老妖怪
功绩:帮弱小的张绣两次逆袭干翻曹操,实在是太犀利,最后又奇迹般地安排张绣投靠曹操。而且这个人一点野心没有,投靠了明主后安安淡淡终老一生,又实在是才智过人,拿得起放得下。
12、周瑜大帅锅
功绩:赤壁之战主要是他打的,和诸葛亮没太大关系,酱紫……所以够牛了吧?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人家也迎娶了白富美小乔……
三国部分肯定有很多人不服,不过这是我个人清单,大家迁就则个。
关羽……二爷您去好好守庙就行了,荆州都丢了我就不追究了;
陆逊……小哥萌萌哒但是和公瑾感觉还是有差距,周瑜是吴国草创期的,陆逊那时吴国根基已固。
郭嘉……同理,不是郭某不牛掰,实在是主子太开挂,而且死得太早,功绩显不出;
司马懿……这哥们儿野心太大了;
姜维……不提也罢,姜武夫搞政治眼光实在不行。
五胡十六国——西晋——南北朝称得上国士无双的人
这段时间比较乱……不过好在出挑的就一个:
13、王猛
功绩:出身贫寒,苦读成才。年轻时一语道破南朝权臣桓温的小算盘,并拒绝其南下邀请,懂的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后来辅佐前秦君主苻坚统一北方。可惜也是死得早,临死前提醒苻坚别急着攻晋而要小心鲜卑人,苻坚也没在意,后来局势基本按其所言发展,淝水之战前秦大败,鲜卑人谋反分裂,前秦帝国崩溃……一代大战略家的过早凋零失去的也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这不得不说是悲剧。
隋代称得上国士无双的人
没想到合适的……
瓦岗军李密算个人才,可惜机关算尽,人品也有问题。
唐代称得上国士无双的人
我想说: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韩愈……
——不行!不能坏了自己的规矩……
太宗手下名臣很多但称得上无双的实在难讲。李家刚崛起的时候综合国力就一枝独秀了,而且太宗也很贤明。国士无双的情况一般在王朝的衰落期比较显眼些。
比如中唐安史之乱后就涌现出:
14、郭子仪
功绩:平定安史之乱之中诸多功勋,比如收复长安。对抗吐蕃战争中诸多功勋,比如收复长安长安你到底失守了多少次……。他儿子也迎娶了白富美谜之声:这是对白富美有执念吗?还搞出了“醉打金枝”的曲艺名篇。
五代十国称得上国士无双的人
一群乱臣贼子抱歉想不太起来。五代十国时期唯一有点好感的就是吴越国钱氏,一心保境安民,都是好国王。周世宗柴荣也算个好皇帝吧,可惜这些人都不是“士”。
北宋称得上国士无双的人
宋代还真是中国积弊的年岁,政治军事方面没什么真正出彩的人物。武将基本全废了,因为受制于重文轻武的体制,即使有点战功,也都没啥好下场。下面列几个差一口气就可以国士无双的:
范仲淹:先忧后忧的话很熟了吧?此公经营对西夏的边防卓有成效,后来又推新政,可惜卷入党争一年就失败了,可见政治力不足。
杨家将:打得挺猛,而且只有老令公杨业是战死的,其他几个战功都没那么大,而且各个善终。
狄青:号称武曲星下凡,南征立过大功,但后期也是一直被文官阴,没有发挥的机会。
寇准:力促宋真宗上前线,签订檀渊之盟,可惜人品有点问题,后期党争不过别人被贬谪,政治里看起来也不足。
王安石:这人历史上毁誉参半,不提也罢。
李纲:金兵第一次南侵时负责组织守城一战成名,可惜后来陷入主战主和的党派纷争再无多大作为。
看宋史的确比较憋屈,即使知道宋朝并不如想象中的弱。
南宋称得上国士无双的人
15、岳飞
功绩:虽然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了,但岳飞魅力就是在这里。能让老百姓把他的政敌铸成铁像在他庙前跪近千年的,也就这一个主了。岳飞功绩除了抗金,还有剿杀著名的洞庭湖钟相-杨么起义,这一节《剑侠情缘》的玩家都应该晓得。
貌似也就岳飞了。南宋晚期,钓鱼城击杀蒙哥大汗虽然是大功一件,但没听说涌现了什么牛人出来……岳飞同期的韩世忠也不错,但和岳飞比名气总差了点。文天祥不说了,那是苦情戏……
元代称得上国士无双的人
蒙古人战力爆表自带攻击buff,而且游牧民族在草原上打仗不用造人口建筑实在bug,没啥好说的……谜之音:你确定这不是在玩《帝国时代》?
明代称得上国士无双的人
16、徐达
功绩:帮朱某人开了国的还能活下来的这个幸运值你懂的……
17、郑和
功绩:下西洋。我去,中国几千年就这么个海军大臣比较牛逼好不好……郑成功?那是海贼……不,海军君主!国姓爷:请叫我海贼王!
18、王守仁
功绩:私心觉得是明代第一牛人啊,文人将领而且还是哲学家,这是要有多招女孩子喜欢,真是羡慕~~
于谦没有入选,也是他做人太老实了,即使人品没得说,但最后君主和自己都惨遭不测,他不得不说要负一定责任。张居正没有入选,因为私节有亏,贪得太厉害了些。
清代称得上国士无双的人
入关时基本上一堆铁帽子王在分地皮……多尔衮功劳大但野心也大就skip吧……清前期君强臣弱趋势很明显,汉族大臣更是谨小慎微,这种条件下难出什么“国士”。
清代最牛还是师徒两人:
19、曾国藩
功绩:平定太平天国,促成同光中兴第一人。养气功夫天下第一,善于相面,选拨了一批人才,自身人品修养也为当世所称道,除了湘军的战时纪律问题,各方面都没得说。
20、李鸿章
功绩:洋务运动,签订N个不平等条约。不要鄙视李大人,在那种谁都不愿去签条约的情况下李大人是非常敢于挑担子的。没他去签这些条约中国如今只会被瓜分得更惨。就是稍微贪了点儿。
如何获胜 大三国时代兵种搭配攻略详解
前期的武将
肉盾型武将:曹仁、许诸、孙策
控制型武将:贾诩、祝融
回复型武将:王元姬
输出型武将:小乔、姜维
还需要注意一点,司马懿前期大家都有,可以根据自己阵容需求培养。以上武将在精英关卡中均有掉落,玩家在初期如果没有更好的武将的话,可以适当培养使用。
中后期的武将
肉盾型武将:马超、夏侯惇、关羽
控制型武将:貂蝉、曹操、郭嘉、诸葛亮
回复型武将:周瑜、大乔
输出型武将:司马懿、黄忠
PVE的武将阵容是肉盾*1、加血*2、控制*1、输出*1;
PVP的武将阵容则倾向肉盾*1、加血*1、控制*1、输出*2较为合适;
而且马超、貂蝉、司马懿可以稳定从副本中产出,保证你的后续发展;
针对大R玩家的武将
壕看过来,如果撇开成本几率不算,对于大R来说最优的阵型是:
前排肉盾:马超(夏侯惇、关羽)
控制/输出:诸葛亮(陆逊)、周瑜(大乔)、郭嘉(司马懿、孙尚香)、貂蝉(黄忠)
PS:在不熟悉羁绊系统和确认最终阵型前,别随便分解消耗紫色武将。因为你除了需要上阵的5名将领外,也需要消耗其他的武将卡去激活上阵武将的羁绊。
主流武将的羁绊信息
国士无双
羁绊效果:攻击增加14%,兵力增加14%
羁绊阵容:
赵云—夏侯惇—周瑜—郭嘉—大乔
赵云—关羽—孙尚香—曹操—黄忠
诸葛亮—关羽—马超—周瑜—黄忠
赵云—陆逊—司马懿—貂蝉—马超
特点:这个羁绊组合目前属于最高组合,但是要求也很高。由于游戏初期赵云很稀缺的原因,估计能成的就第3条了。同时属性加成很高,如果这个阵刚好这5个将,那么每个将的属性都能得到不少提升。
不动如山
羁绊效果:物防增加12%,法防增加12%
羁绊阵容:
大乔—貂蝉
黄忠—陆逊
诸葛亮—赵云
周瑜—孙尚香
马超—张飞
郭嘉—司马懿
曹操—黄月英
夏侯惇—张飞
特点:羁绊组合加成也很高,要求相对低,只需要两个将领便可达成,属于防御型羁绊。
驰骤烈风
驰骤烈风
羁绊效果:攻击增加10%
羁绊阵容:
郭嘉—太史慈
大乔—许褚
周瑜—甄姬
曹操—孙策
夏侯惇—祝融
关羽—曹仁
黄忠—周泰
孙尚香—甘宁
马超—贾诩
司马懿、诸葛亮—姜维
特点:羁绊需求低,容易凑齐搭配且加不少的攻击。
东吴四英杰之一的陆逊为什么得不到孙权的信任?
最近在翻阅《三国志·吴书》时,无意之中发现陈寿对周瑜鲁肃吕蒙等人只草草做了个合传,却浓墨重笔的替陆逊单独做传。作为一名出色的史学家,陈寿是没有偏爱的,此中的蹊跷告诉我:我应该重新审视陆逊的历史地位了。认真读罢《陆逊传》,掩卷暇思,颇有感慨。于三国中后期,陆逊出将为相,军事政治才略堪称国士无双,无奈时运不济,致使长期被人忽视,其历史地位与功绩始终得不到相应公正的评价。 不妨先来把陆逊同周瑜做一番比较,这样可以更好的认识陆逊卓越军事才干和彪炳战功。他们各自导演的两场大战役赤壁之战与夷陵之战乃是三国时的重头戏,在《三国志》里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详述这两次战役,这就为比较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陆逊破刘备比周瑜破曹操难度要大的多。赤壁之战前,诚如周瑜所言,孙权方面拥有众多优势,赤壁之战于孙刘联盟是一场占据地利人和有准备的防御战,于曹操方面则是一场凶险遭遇战。曹军内部隐患重重:远来疲敝不习水战,西北马超韩遂未平;荆州人心未归;隆冬补给不利,士兵多得疫病。反观联盟方,因强敌当前而空前团结,君臣上下用命;为保卫家国,士气旺盛。而最重要的同时也是被大多数人忽略一点是:于大江之中水战,曹方军力的优势根本无从发挥。曹军虽谋士云集猛将如雨,无奈多为北人,对此也一筹莫展。难怪周瑜能胸有成竹的说“精兵五万,自足制之”。 而在夷陵之战时,陆逊不但没有周瑜在赤壁时拥有的优势,反而面临周瑜所不曾有的诸多困难:首先,陆逊书生拜将,孙权虽力排众议,但这并不能使那些骄横的功臣宿将们心服,众将“各自矜恃,不相听从”。其次,刘备用兵的确成少负多,然而势变则事变,此时的刘备定益州夺汉中,即帝位大统,以汉室正统自居,人心皆思归附;倾全国之兵以九五之尊兴兵亲征。虽然在战略上明显是错误的,但于情于理于势,刘备都占据了上风。再次,此战于双方而言都是一场艰难的持久战,双方对峙数月之久,蜀军深入吴境扼守要害。陆逊无地利无天时,水军优势也无从发挥。此外,陆逊随吕蒙袭取荆州时不可避免的进行了杀掠,被荆州人视为残暴入侵者。闻刘备亲征,荆州人纷纷箪壶食饮相迎而附。一时间孙吴于荆州并不稳定的统治有土崩瓦解之势。被孙吴压制的武陵等诸蛮夷部落也乘机与刘备联合,形势更加严峻。 陆逊凭借的是他个人杰出的智慧与军事才干克服了如此多的困难,先是按剑而起慷慨呈辞弹压了不听节制的将领。接着强令不得出战,逐渐消磨蜀军高亢的士气。在驻军半年多的时间里,军令严明,与百姓秋毫无犯,逐渐赢回了丧失的民心。最后终于抓住破绽,一举而大破刘备,蜀军“土崩瓦解,死者万数”,“ 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取得了一场重要而辉煌的胜利,挽救了东吴的危亡。对胜利之后局势依然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明智地停止了追击转而防备曹魏的进犯,如孙桓所说“调度自有方耳”,也难怪吕蒙慧眼识才说他“意思深长,才堪负重。”于蜀汉方面而言,这场巨大的惨败让国力大损,从此完全失去了光复中原的实力。同时,刘备将辛苦一生积攒的本钱输得精光,再也无颜再回成都,于羞愧之中病逝在白帝城。 尤其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赤壁火攻之策,并非出自周瑜,而是黄盖所献之计。《三国志.周瑜传》里记得清清楚楚: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而夷陵火烧连营之策,则是陆逊亲力亲为。如此看来,陆逊的智略比起周瑜来还要略胜一筹。 于战役本身的意义来说,两者都是极其重要并且影响到了历史进程的重大战役。周瑜于赤壁之战开创了三国鼎立之初步格局,而陆逊于夷陵之战最终奠定这一鼎立之势,并由此确立了魏,蜀,吴三国之最终疆域范围。此后几十年,直至晋灭蜀吴,三国虽兵戎不断实力此消彼长,疆界却再也无重大变化。 由此可见,陆逊的战功与周瑜相较,实不惶多让,孙权曾与陆逊论周瑜时说:“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肯定了这一点。孙权也的确对陆逊加以信任与依仗,相当长的时间里这对君臣保持着和睦亲密的关系,孙权对陆逊信赖与恩荣在石亭之战后达到了顶峰。 然而孙权日趋昏聩,在统治晚期不断残害忠良之士,陆逊也难逃厄运,被孙权屡遣使问责羞愤而死。 联想到在周瑜死时,孙权痛哭流涕的感叹“孤何赖哉?”,更说出了“孤念公瑾,岂有已乎?”这种感人的话,对陆逊的悲剧结局不能不感叹。没有周瑜,孙权诚然不能保有江东而南面称孤;但如果没了陆逊,孙权不但不能据有荆洲,江东六郡也不可保,更称不了帝。同为战功显赫的忠臣良将死后的境遇却有着天壤之别。陆逊不得善终,是陆逊个人之悲剧,也是孙吴政权之悲剧。 陆逊杰出的政治才能是被忽视的另一方面,他是少有的文能安邦武可定国的全才。相较之下,吕蒙与周瑜长于军事而短于政治,鲁肃则长于民政而短于军事,都不及陆逊全面。 顾雍死后,陆逊接任丞相,完成了由“出将”到“入相”的角色转换,人生价值得到了一次质的提升。孙权在诏书中评价陆逊的政治才干“昔伊尹隆汤,吕尚翼周,内外之任,君实兼之”,“君其茂昭明德,脩乃懿绩,敬服王命,绥靖四方。”陆逊与孙权的治国理念相左,能得到孙权如此评价,殊为不易。 陆逊虽以武事著名,但他更是一位儒生,他每每称自己为书生,所以他的行为与政见完全合乎儒学伦理。这是因为。吴郡陆氏是江东儒学大族,为“吴郡四姓”(顾、陆、朱、张)之一,自东汉初便登上了政治舞台,到“孙吴时期家族势力达于极盛,历经两晋南朝维系不坠,数百年间,十数代人仕宦不绝,可谓江东第一盛门”。作为江东土著文化士族的代表,陆氏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主要崇尚儒家学说。早在汉代,陆氏已接受了比较系统的儒学熏习,其代表人物多有良好的学养,陆逊的叔父陆康就曾为汉末针砭时弊的“清流”代表。 深受儒学影响的陆逊秉持正统的“仁”政观念,对孙权推行的申韩之术态度鲜明的表示反对,他指出“夫峻法严刑,非帝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也”,极力主张“以民为本,强由民力,财由民出。夫民殷国弱,民瘠国强者,未之有也。故为国者,得民则治,失之则乱,若不受利,而令尽用立效,亦为难也。” 陆逊治国理念的核心乃是劝农固本,惜养民力,在人才的选拔上要求重视品德,选拔忠良。联系三国中后期的形势,陆逊的主张是正确而有远见的。自东汉末年以来,军阀割据战乱不休,百姓困苦不堪,曹操诗中所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乃是当时社会底层的真实写照 。在此种情况下,国家推行儒家的“仁”政,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是符合实际并且也是最为正确的选择。陆逊将这种理念贯彻到了领军作战之中,他以宽仁为本,对士兵爱护有加。对俘虏亦给予儒家特有的人道主义关怀,受到了边境人民的广泛拥戴,以致于敌境都多“有感慕相携而归者”。陆逊深知曹魏强大不可急图,制定的军事政策亦以保境安民为主,这于两国百姓而言都是莫大的福音。 然而孙权一意孤行,刚愎自用,不纳陆逊之良言,意图以严刑峻法治国,以“术”御臣民,统治后期重用酷吏残害大臣,相继引发了暨艳案与吕壹案。使得以陆逊为领袖的江东世族同孙权的矛盾日益激烈,双方不可避免的在“两宫”案中彻底决裂,其结果是江东儒学世族朝臣或被诛杀,或见流徙,而作为江东世族政治领袖的陆逊也被切责而死,江东的儒学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遭到彻底的失败。随着陆逊的离世,江东儒学世族所要求的“仁”政最后的希望也宣告破灭,从此与孙氏离心离德。孙权虽然加强了君主专制,但是他的短视使得孙吴政权失去了支持其统治的基础,也使得孙吴政权长治久安的希望丧失殆尽。“吴不待皓而亡”的观念已是普遍接受的共识。宋人叶适对此有一段评论“由今观之,权不能如陆逊所言,享国久近,在其人心量广狭。权有地数千里,立国数十年,以力战为强,以独任为能,残民以逞,终无毫发爱利之意。身死而其后不复振,操术使之然也。”可谓一语中的。 事实上,陆逊对孙权的屡次坚决抗争违背了他一贯隐忍谦逊的性格。以他的智慧,不会不明白屡次犯颜直谏并不会有多大效果。他的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维护儒家政治理念和正统观念。在真正的儒者心目中,这种传统精神理念是超越了一切功利现实的。正是这样的理念支配下,陆逊以自己的生命和家族的兴衰为代价,与其所不认同的皇权进行较量。这正是汉魏之际儒学之士忠义的本质所在。 将陆逊的政治思想同当时的其他政治家做一番比较,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孙权最为推崇的曹操,亦用申韩之术,刑法苛刻,使得曹魏渐失民心。在选用人才时高举实用主义旗帜。他在世时尚能御众。身死后,司马氏篡魏,士大夫纷纷弃曹氏如敝履。曹操于此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另一重要人物诸葛亮也是如此,《三国志》对他的民政才能颇多溢美之言辞,不足全信。诸葛亮重法轻仁,集大权于一身,事无巨细都躬身亲为,导致国家人才凋零,出现了“蜀中无大将”的局面,居偏僻弱国,不保境安民反而连年征战。加速了蜀国的衰微。相较之下,更能凸显陆逊的卓越之处。 大多数人对三国时期人物的印象都是由《三国演义》而来,这部小说逐渐发展为历史的普及启蒙读物,这于真实的历史和历史人物并非是幸事,书中掺和着大量的作者不客观的历史态度和强烈的情感取向,并且有许多虚构的内容。作者罗贯中于《三国演义》中处处扬蜀贬魏。最为突出表现是蜀汉集团中的两位核心人物刘备与诸葛亮的形象被无限拔高。作者很自然的将刘备的夷陵惨败尽量淡化处理,将战役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客观而非主观,换言之,尽可能的替刘备开脱责任和避免谈及失败的恶果。很显然,这样做直接导致了陆逊的功绩与才干在《三国演义》里被无情抹杀。但历史毕竟是严肃的,她不是由人随意打扮小姑娘,我们应当还原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本来面目并给予中肯公称的评价。 因此,对陆逊的历史地位也应当有个重新的审视。无论于军事还是政治,陆逊都是非常杰出的。金圣叹评价陆逊乃是三国第一人,并非妄言回答:2006-09-15 22:19
关于成语“国士无双”?
国士,顾名思义,国家级士人。士,乃古时候对介于大夫和庶民之间的一个阶层的称谓,士往往是读书人。辞书上的“国士”解释是:古时指国中才能或勇力出众的人,举例为司马迁说到淮阴侯时即发过如许感慨:“诸将易得耳,至如信(韩信)者,国士无双。”我理解的国士,当是一国之中通天接地的栋梁之材,而不是只在某一领域有所造诣的“专业技术人才”;国士乃见解超前、韬略过人的时代的先驱,他首先是思想家和政治家,其次才是文学家或别的什么家
麻将中的国士无双是13张麻将的一种牌型,是日本的说法, 在香港麻将则称为十三幺,国士无双牌型的的组成为东,西,南,北,中,发,白,一万,九万,一索,九索,一筒,九筒,,若持有这13张牌, 则听的牌为这13张的任何一张,该牌型除了胡牌状态外,没有任何成双的对子,所以也叫“国士无双”。
萧何用了四个字来评价韩信,叫做“国士无双”。什么叫国士呢?国士就是一国当中最优秀的人才,如果加上无双呢,那就是独一无二的最优秀的人才.
士”,,它就是贵族的成年男子。贵族分四个等级:最高一级就是王,就是天子,第二级就是诸侯,第三级是大夫,第四级是士。天子、诸侯、大夫都有资格加冕,士加冠不加冕。所以,天子、诸侯、大夫是有冕之士,士是无冕之王.
国士在古代是不可以乱叫的,除了韩信以外,按《史记》和《汉书》记载,当时的汉朝还有很多的“士”,其中有一些很受人尊敬的,叫做“国士”。当时社会上的“士”都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那就是绅士风度和侠肝义胆。一个真正的士,如果他是绅士的话,他就有侠肝义胆;如果他是一个侠士的话,他就会有绅士风度。誉为国之栋梁的汉方儒生有一些也被叫做“国士”
春秋战国时代人才辈出的“士”阶层经过“文武分途”以后,各自向专门他的方向发展。按春秋战国以前的说法,国士也有对武者的尊称,当时在武士中间,十分重视和提倡“拳勇”、“技击”。每当春秋两季,各地的武士经过长期的刻苦练功后,常常云集在一起进行竞技活动,切磋武艺。《管子·七法》记述了当时比武的盛况:“春秋角试,以练精锐为右。……
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故举之如飞鸟,动之如雷电,发之如风雨。莫当其前,莫害其后,独出独入,莫敢禁困。”这种竞技盛况已有点后世打擂比武的意味了。武术的专门化,便在武士群体中涌现一批武艺超群、勇力过人的英雄好汉。《国语·赵语》述吴、越两国决战晚,“吴王帅其贤良,与其重禄,以上姑苏。”这里所说的“贤良”,便是指的民间武士中的伎伎者。在战乱频繁的春秋时期,他们被专门选拔出来,充作精兵,社会地位也有所改变,这便是所谓的“国士”。“国士”,按字面的意思就是指国中的战斗之士,实际上它最初是用来专门称呼被各级统治者从武士中精选出来的勇士的。《左传·成公十六年》载晋、楚鄢陵之战,晋军将领深患楚军“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这里所说的“国士”,便是指的楚军中精选出来的武士。他们如集结起来,便是一支不可小看的力量。《管子·小匡》中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的话:“君有此教士三万人,以横行天下。”可见其在军事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先秦典籍中出现的“教士”、“贤良”、“俊士”、“材士”“桀杰”,其实指的都是“国士”。
在“众暴寡,强劫弱”的春秋时期,他们格外为权势者所看重。
统治者从武士中选拔“国士”,是带有强制性质的。当时诸侯各国都有一整套严厉的推荐和选拔武士的法律制度。齐国的统治者就规定:民间武土“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于众者,有则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贤,其罪五”。
挑选武士要经过严格的测试,要通过这种测试是十分不易的。《荀子·议兵》记载了晋国的贵族魏氏选拔武士的测试方法:“(先)以度(合适的身材)取之。衣三属(上身、髀股、腿足)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优秀的武士入选后,“则复其户(免徭役)、利其田宅(不征税)”,并由国家“为异舍”收养,同时“食其父母妻子以为质”。所以武土成为“国士”后,生活条件虽有所改善,但人身并不完全自由。虽然国士的选拔并不是“士”阶层中的武士自由选择的结果,但它毕竟使武士离开了世代定居的故土,逐渐成为社会上的活跃力量。武士们聚集在一起,打破了以前相互隔绝的状态,便于他们凝聚为一个社会群体。国士的选拔,也促使了各种武术的发展,这种种都为侠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春秋之时,天子微弱,诸侯力政”。以五强称霸为高峰的激烈的兼并战争造成了社会的大动荡。政治地图的频繁变更,使得“国士”与国君的固定关系发生了动摇,出现了一种“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局面。过去身为“有职之人”的“国士”。
如今处于“士之失位”的自由流动状态,于是“国士”也就成为了“游士”的一个重要成份。
郑玄注《周礼·地官·师氏》时说:“游,无官司者。”可见所谓“游士”,实际上就是当时民间社会的一种具有自由身份的特殊平民,他们具有一般平民所未能有的特殊技艺——或是专门化的文化知识,或是超群的武艺剑术,因此脱离农耕而具有周游列国、自由流动的特征。其中的“儒士”,有的通过“游说”的方式以致仕,有的通过“游学”的方式以成名。身为“游士”的武士,他们更为看重的是超越实利的个人荣誉与气节。他们在列国间与同类交游,并通过“游侠”的方式为人解难济困,从而成为活跃于民间社会的“急难足以先后”的“国之豪士”.这便是初始形态的侠。
“国士”这个词是在唐朝以后流传到了日本,后来日本比较崇尚武力,因此武士也可以称呼为“国士”,如果能够战胜敌人,战无不胜的,叫做“无双”,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国士无双”“士”本身就是一个很独特的概念。小时候读“二桃杀三士”,受点评的影响,总是读出晏子之诈。后来总算明白点古冶子死前的话“二子死之。冶独生之。不仁。耻人以言。而夸其声。不义。恨乎所行。不死,无勇。”古昔慷慨者无数,所以如此,其实就是在于“自律”。不以环境所动,不为私欲所困,独守其心,往往逆流而行,不能昌顺时势,因之生死无虑,这便是我们这个民族最独特的理想“士”。
国士无双,也可以理解为“ 无双国士” ,除了韩信以外,《三国志*周瑜吕蒙陆逊传》,《后汉书*汲黯传》,《汉书*袁盎传》 ,《清史稿*梁启超传》等等都有“国士无双”的说法。而在日本,更多的用在了武士身上。
横扫千军最强阵容怎么搭配
横扫千军,想了解到关于横扫千军的更多攻略及相关信息吗,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带来横扫千军的分享!
横扫千军什么阵容最厉害,横扫千军最强阵容推荐:
其实以前周秋荷也说过,这里我只简单把我的阵型变化情况说一下。
因为玩过二测,所以知道黄月英是很强力的将。
除了几个玩AOE的,那时几乎人人都带的。
A0刚开服时,我本来是打算培养如下阵型:
主T:夏侯
副T兼输出:关羽
主力输出:黄月英
控制兼输出:郭嘉
奶妈:周瑜
还打算后期赵云卡够多的话把夏侯换赵云,让关羽做主T。
但是开服抽将运气不好居然很久没抽到黄月英和关羽甚至郭嘉的卡。
只好零时凑了一个AOE阵容:
主T:马超
AOE:司马懿,貂蝉,陆逊
奶妈:王元姬过渡,随即换周瑜
因为二测玩过,知道羁绊的重要性,所以孙尚香等羁绊要用的紫将卡都保留着。
其他用不到的将都分解换升星丹和碎片。
不得不说AOE前期推图还是很有效率。
然后开国战了,这是出赵云碎片的主途径。
经过2-3周国战,终于攒够1个赵云。
于是好好体验了以下最省资源的固定国士无双羁绊组合:
马超,赵云,司马懿,貂蝉,陆逊
但是发现问题了:
马超扛不住
貂蝉出手慢
陆逊经常射空
整体输出不给力
于是马上换阵容:
夏侯换马超,黄月英换陆逊,郭嘉换貂蝉,周瑜换赵云,司马懿换大乔
大体也就是我最开始规划的阵容。(这时还没上关羽)
其实以目前的进度,根据我的理解看游戏的三个时期可以按下面三个界限划分:
前期--普及蓝3(或者有2个紫1就算进入中前期)
中期--普及紫3(或者有2个橙1就算进入中后期)
后期--普及橙3
后来出神将系统,这个时候战力榜前50都应该基本进入中后期了。
大家都优先把主力输出(黄月英、司马懿和孙尚香)和主T升级到神将。
对于普遍黄月英阵容,我觉得前排不够肉,周瑜加大乔两个一起上阵,缺少输出
于是攒够3张关羽,重新启用了关羽作为副T,基本就是我开始设想的阵容。
但是后来一次更新,孙尚香异军突起,表现异常强力。
魏国一个据说是V2的玩家居然跨越20w战力,用孙尚香阵容吊打V10的国王。
原因:资源有限,后排防御跟前排差距太大
一般黄月英一轮很难干掉主T,如果守方采用双T两轮都很难干倒前排。
但是孙尚香的一轮技能后排基本全灭,两轮后排绝无活口。
就算黄月英能撑过第一轮干掉对方前排也会被孙尚香先出手灭掉。
经过分析后,觉得防孙尚香要弄后排3-4个将,
不如培养1个攻击孙尚香,以群攻对付群攻。
由于之前羁绊和保留有三张孙尚香卡,所以我就下了上孙尚香。
阵容一度如下:
夏侯,关羽,孙尚香,周瑜,黄月英
黄月英的卡保留着以防万一。
但是用着发现不对劲连,打前排不行,打后排也不行,练普通黄月英阵容都打不过
于是干脆下黄月英上郭嘉,勉强算两个AOE。
这样的阵容基本可以了,一般的二品都能打过。
然后一个魏国的玩家极限培养了,只上三个将,
关羽和黄月英加个周瑜,居然也能13w越战力挑战。
思前想后,双T能打过的单T也能打过,双T打不过的还是打不过。
当前阵容,如果对面带夏侯我赢面大,如果带马超我的赢面小(马超的格挡不容小视)
干脆下了夏侯,上大乔,然后极限培养关羽到橙1,极限培养孙尚香到橙1。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主T和主力输出弄好了,一品也有一席之地。
所以我目前的阵容如下:(不完美,不一定普遍适用,输出不够)
主T兼输出:关羽
主力输出:孙尚香
双奶妈:周瑜加大乔
控制兼输出:郭嘉
其实不推荐双奶妈:但是1没卡,2再培养其他神将很麻烦,不如继续培养郭嘉。
近一段时间我无聊弄了一个小号,其阵容更值得借鉴参考一下。
阵容如下:
主T兼控制:马超优先紫1
主力输出:孙尚香紫2,优先升级神将
奶妈:周瑜
控制兼输出:郭嘉第3优先,过图抗投石车,要血和防
输出:司马懿
以下是个人的经验和看法,不一定适合大家,仅供参考。
1.有没必要搞双T
双T对群攻没优势,只是对黄月英阵容有用
建议把双T的资源给优先给主T和主力输出
2.注意资源合理搭配
正确方法是主T和主输出优
3.注意战马和战马技能
战马攻速对PVP有很大影响
战马技能也很重要
对面先出手,先清了己方后排2-3个也输定了
4.注意主公技能和阵型
如果对面阵型把己方控到死,孙尚香等主力没法放技能,还是被玩死
5.注意续航
像周瑜和大乔一般要上1-2个,当然如果能先出手保证一轮清,不要奶妈也行
高手进!三国群侠传把刑天打完后,剧情和打董卓的一样吗?
各位似乎都很累,本人40级就通关了~~~
很简单,按阁下的阵容,主角、周瑜、关羽、吕布、貂蝉、孙尚香(两个女的我基本不用,纯粹为了结局),主角学习幻灵技“霸王项羽”,这样一来打十魔将时对方无法攻击,打刑天我忘了是否有效,反正我用冰雪术+熔岩术+海啸术+剑11,几个回合就搞定了。
好了,今天关于“国士无双陆逊阵容搭配”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国士无双陆逊阵容搭配”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