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悍将马超阵容搭配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魏蜀吴悍将马超阵容搭配的问题。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同时分享一些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希望这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魏蜀吴悍将马超阵容搭配插图

张郃三国魏国大将,原为袁绍部将,官渡之战后归曹操。曹丕称帝后,任左将军。公元228年,率军西拒诸葛亮,在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大破蜀军前锋马谡,因功升车骑将军。后在木门(在今甘肃天水境)与蜀军战斗中,中箭而死。

张郃曾在马超手下走不了二十回合,但为什么后期这么猛?

以演义来分析,个人认为有如下原因。

第一,本身实力不差

作为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之一,张郃的作战能力其实是毋庸置疑的,这里有一个后人对三国二十四名武将排名的顺口溜,可参考。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前两句大家都应该耳熟能详了,第四句二张即张辽张郃,可见张郃排名是第十四。

张郃的战斗经历十分丰富,他对战过的猛将达到八位,超一流猛将四人,一流战将也是四人。张郃曾经对阵过的敌手中,超一流猛将四人: 赵云、马超、张飞、黄忠。

蜀汉五虎将,张郃曾经对战过四个,而与张郃对阵过的一流战将也有四人:张辽、庞德、魏延、关兴。

张辽是曾经与东吴第一名将太史慈打成平手的悍将;庞德曾经与关羽八十合战成平手,还射中了关羽;魏延是后三国时代蜀汉的第一猛将,关兴是蜀汉后起之秀中战绩最好的年轻一代猛将,由此种种可见,张郃确有几分本领。

第二,前后故事背景

在后三国时代(蜀汉五虎全部去世后为节点),蜀汉将才凋零,能摆的上台面的也就魏延、姜维,超一流的高手大多死去。这时候,张郃的武力就凸现出来,能正面打败他的几乎没有多少。

加上张郃在早年就已经打出名堂来了,名气太大,那些新将都听闻过张郃的大名,哪敢随随便便与之交战,先闻其名已丧胆,战斗力也是大打折扣。

第三,张郃是聪明人,二十回合只是表面现象

一个聪明人最会审时度势,他不一定有多高的武功,也不一定有多厉害的背景。张郃就是一样,他的武力不一定最高,但却是最懂随机应变的一个。纵观他在演义中的作战,也有不少是诈退。

在潼关,张郃与马超交手,马超当时是带着一股气来攻打曹操的,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此时的马超肯定是超水平发挥,而张郃素来都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如果张郃正常和马超打的话,五、六十回合可能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张郃知道此时马超的实力,而自知自己又略有不如,所以只打了二十回合就提前败退。

纵观演义中张郃一生,败多胜少,但败多为小败,胜却是大胜,这可能里面有着他自己的取舍。

为什么一回合就死在赵云枪下的高览,却能打败许褚?

高览在三国评书是河北四庭柱之一,与颜良、文丑、张郃是齐名的,颜良20回合能打败徐晃,文丑能战平赵云,还能以一敌二战张辽、徐晃,张郃能三次战平张飞,还能战平黄忠,也算是一流武将水平,所以与他们齐名的高览,基本上也不会差多少。

但是,高览的武力却是个谜,高览首次出场是在官渡之战,当时先是张郃单挑张辽,两打了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于是许褚出马迎战,袁绍这边就是高览迎住许褚,四将分对两对,捉对厮杀,张辽与张郃不分胜负,许褚与高览也是不分胜负。

但是许褚到底和高览战了多少回合,三国演义并没有说,如果回合数少,根本不能说明两人武艺接近,那就拿张郃来做一下比较,张郃与张辽武艺相近,此外还跟徐晃武艺接近,三人都是一样的水平,徐晃可以五十回合战平许褚,那么张郃和张辽也可以。

许褚是曹营第一猛将,但有些时候武艺表现得很低迷,比如说许褚可以230回合战平马超,又50回合战平徐晃,那徐晃能跟马超武艺一样吗?当然不能。许褚的武艺很不稳定,土山之战,许褚与徐晃联手,居然被关羽打败,赤壁之战,许褚联合徐晃、张辽三人只能战平张飞。

许褚因为醉酒还被张飞打伤过,张郃又战平了张飞,所以武艺这个东西,没有绝对的标准,有时候还要看临场发挥。

赵云战高览的时候是在穰山之战,当时高览率军围攻刘备,赵云前来救主,从高览的身后杀过来,一个回合就斩杀高览,有人说赵云是偷袭的,麻烦再好好看看三国演义,这能叫偷袭吗?

《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

这话中提到了高览后军,高览又不是一个人追杀刘备,而是率领一支军队,赵云冲过来时,是把高览的后军冲乱了,然后一直冲到高览面前,一枪杀了高览,这只能是高览技不如人的表现。

高览此外还有三个回合杀死黄巾将领刘辟,刘辟名不见经传,武艺不知道多少流,所以不能拿来做参考,以高览综合水平来看,他最多也就是个二流中下水平的武将,武艺低于张郃。赵云三十回合可以打败张郃,同样也能打败高览。

当时的赵云护主心切,赵云是个越战越勇,拼命三郎一样的武将,为了救刘备,超水平发挥,所以才能一个回合斩杀高览,至于高览为什么和许褚战平,唯一的原因就是两人回合数太短,不足以分出胜负。

举个例子,赵云在穰山之战30回合打败了张郃,但在长坂坡之战10个回合战平了张郃,就是回合数太短的原因,如果长坂坡之战两人也战了30回合,那张郃必败无疑,同样的例子还有颜良20回合打败徐晃,你让颜良十个回合打败徐晃是做不到的,必须得20回合,就是这个道理。

蜀国除了五虎上将,武将如何排名呢?

三国时期,是我国人才辈出的时期,有着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提起武将,除了?马中赤兔、人中吕布?的吕布之外,人们比较熟知的就是蜀国的?五虎上将?了,五虎上将,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但是,蜀国除了?五虎上将?之外,还是有很多不错的将领的,那么,他们应该怎么排名呢?

第十名?托孤之臣李严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后改名李平,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李严先随刘表,后曹操攻入荆州,李严入属投奔刘璋,任成都县令。刘备攻益州时,李严率军归降刘备,任裨将军。刘备入主益州之后,李严任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建安二十三年,盗贼马秦、高胜等在郪县起兵,队伍数万人,刘备大军在汉中,路途遥远,李严只率本郡士兵五千人前往讨伐,斩杀马秦、高胜等人,流民四散。后,越巂郡夷帅高定率军围攻新道县,李严依旧以少胜多,击败叛军。因此,刘备是加封李严为辅汉将军,兼任原郡郡守。

章武二年,李严任尚书令。章武三年,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一道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以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刘禅登基后封李严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

建兴九年,诸葛亮出兵祁山,李平负责督运粮草。因督运粮草有误,被废为民,流放梓潼郡。被流放之后,李严常企望诸葛亮会再次起用他。建兴十二年,李严听说诸葛亮去世,觉得无出头之日,故此激愤发病而死。

第九名?平北将军马岱

马岱,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五虎上将西凉锦马超的从弟,英勇善战。早年追随马超东征西讨,先随马超大战曹操,后随马超归顺张鲁、刘备,参与了反攻陇上,围攻成都,汉中之战等大战,是马超的左膀右臂。马超临死时留下遗言:?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

在马超死后,马岱跟随诸葛亮南征北讨。马岱最著名的战绩,就是在诸葛亮病逝后受杨仪派遣斩杀了蜀国大将魏延。在马岱斩杀魏延之后,被封为平北将军、陈仓侯。姜维北伐时,马岱曾率领军队随其北伐,但被魏将牛金击败而退还。从此消失于史书之中。

第八名?螟蛉之子刘封

刘封,蜀汉昭烈帝刘备义子,原名寇封。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建安十六年,刘备受刘璋之邀入蜀抵御张鲁,后刘备与刘璋决裂,于是召诸葛亮等入蜀。刘封时年虽仅二十余岁,但亦可带兵征战,率军随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进攻益州时,所过之地战无不克。刘封也因军功封为副军中郎将。

建安二十四年,六封统领孟达攻上庸,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占领上庸后,刘封迁为副军将军。深为刘备信任。后关羽北伐曹魏,但兵败被围樊城,关羽要求刘封起兵相助,但刘封考虑自己情况,并未派兵。之后,孟达因小事与刘封闹矛盾而降魏。孟达降魏后,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降,刘封不降,又遭部下叛变,败归成都。诸葛亮考虑到刘封刚烈勇猛,已有战功,而刘备已有嫡子刘禅,为以后计,诸葛亮建议赐死刘封,刘备接受了诸葛亮的建议。刘封在发出:?悔不听孟子度之言?的感概后,自尽而死。

第七名?讨贼抚夷张嶷

张嶷,字伯岐,巴西郡南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弱冠便担任县功曹,刘备攻益州时,益州大乱,山贼四起,有山贼围攻张嶷所在的县城,张嶷带着县长夫人,在山贼中杀出一条血路,县长夫人得救。张嶷因此被征召为州从事。

建兴五年,山贼张慕在广汉、绵竹一代作乱,张嶷当时担任郡都尉,用计谋将张慕和附近的一些山贼一网打尽。

建兴九年,汶山郡羌人作乱,当时张嶷被拜为牙门将,属将军马忠,张嶷时有士兵三百人,随马忠讨伐叛乱,马忠又以张嶷为先锋,别督数营先行,张嶷率自己的三百士兵又用计分散了叛羌,攻心让一部分人投降,并打败了未投降的那些人。

建兴十一年,南夷刘胄作乱造反,张嶷跟随马忠一起前往平叛。张嶷作战勇猛,一马当先,将刘胄斩杀,南土获安。不久之后,牂牁郡、兴古郡獠种又造反作乱,马忠令张嶷率领诸营前往讨伐。张嶷不但将其平定,又招降两千余人,全部送往汉中,加入蜀汉的北伐军队。南中四郡就此安定。

越巂蛮夷多次造反,张嶷在平定南蛮上颇有战功,因此以张嶷为越巂太守,镇守越巂。张嶷在越巂太守任上,多次平定叛乱,又软硬兼施,将越巂治理的井井有条,后被加封为怃戎将军。

因北伐战事吃紧,张嶷被召回成都,拜为荡寇将军,准备随军北伐。延熙十七年,姜维率军北伐,张嶷此时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已经需要柱双拐站立,但张嶷上书强烈要求随军出征。在随后的战争中,张嶷与魏将徐质交战,因寡不敌众,最终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但仍以一己之力,杀敌无数。

第六名?无当飞军王平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国时蜀汉后期大将。王平最开始属曹操,曹操与刘备争汉中时,投降刘备。

王平进入一流武将的一战是与马谡同守街亭之时,当时王平为马谡军先锋。马谡舍水上山,举动失宜,王平连连规劝马谡,马谡不听,被魏将张郃断了水源,随后马谡军惨遭大败,士卒离散。但王平所领的千余人士兵鸣鼓自持,张郃怀疑王平有伏兵,不敢进攻。于是王平将诸营军士统一起来,率领他们平安归还。王平因为表现突出,被诸葛亮拜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建兴九年,诸葛亮北伐,王平驻守南围。张郃进攻王平,王平坚守不动,张郃不能胜。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死五丈原,魏延因与长史杨仪不合,于军中作乱,王平率兵进攻魏延,魏延引兵来战,手下士兵却被王平遣散,魏延兵败,后被马岱所斩。同年,王平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懿驻守汉中,兼任汉中太守。

建兴十五年,王平进封安汉侯,代替吴懿督汉中。延熙六年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延熙七年,魏帝命曹爽率领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皆曰不可敌。但王平觉得有计可施,护军刘敏赞成王平的意见,按王平的计策行事,魏军果被击退。延熙十一年,王平去世,其子王训继承了爵位。

陈寿评价他:是时,王平在北,马忠在南,邓芝在东,咸著威绩。王平忠勇而严整。生长于戎旅,手不能书,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不戏谑。然性狭侵疑,为人自轻,以此为损焉。

第五名?老骥伏枥廖化

廖化,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人,三国时蜀汉将领,世代为沔南的豪门世族,以果敢刚直著称。廖化初任刘备属下前将军关羽的主簿,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兵败身死,廖化随归入孙吴,但因思念汉主刘备,于是诈死,带着母亲昼夜西行,奔赴蜀汉。

章武二年,刘备与廖化于秭归,极为高兴,任命廖化为宜都郡太守,东征东吴时,任廖化为别督。章武三年,廖化升任丞相参军,后迁广武都督,阴平郡太守。

延熙元年,廖化率兵攻打魏国守善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魏雍州刺史郭淮派遣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率兵救援,廖化抓住机会进攻,击败游奕,王赟亦在交战中箭身亡。

延熙十一年,凉州羌胡叛魏来降,廖化随姜维率军西迎,于成重山筑城留守,抵抗郭淮进攻,帮助姜维迎回胡王治无戴等部落。

景耀二年,廖化升任右车骑将军,授予节符,兼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

景耀五年秋,姜维率众出狄道北伐曹魏,廖化预估此战不胜。果不其然,同年十月姜维在侯和被邓艾击败,退军驻扎于沓中。

景耀六年廖化率军退守剑阁,抵御钟会的进攻,后随刘禅一起投降曹魏。三年后,廖化在向内迁移前往洛阳途中病逝。

廖化最为著名的应该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了。姜维北伐时,蜀之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能让年近八十的廖化做先锋,由此也证明了廖化的能力。

第四名?建兴鞍辔吴懿

吴懿,一作吴壹,字子远,兖州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外戚,蜀汉穆皇后吴苋的兄长。

吴懿因其父亲与刘焉交情很好,因而带着全家随刘焉入蜀。后刘焉心怀自立为帝的想法,善于面相的人又说吴懿妹妹吴氏日后将有极尊贵的地位,于是让跟随自己入蜀的儿子刘瑁迎娶了吴氏。

建安十七年,刘备率众进攻刘璋,占据广汉郡的涪城。建安十八年,刘璋派遣时任中郎将的吴懿与刘璋手下将领张任、刘璝、冷苞、邓贤等率兵在涪县一带与刘备军交战,但皆被刘备击败,诸军退守绵竹。吴懿率军向刘备投降,受任为讨逆将军。

建安十九年夏,刘备平定益州,拜吴懿为护军,并迎娶吴懿当时身为寡妇的妹妹吴氏为夫人。

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吴懿升任关中都督。建兴八年,吴懿和魏延在诸葛亮命令下引军西入羌中,攻击曹魏凉州地区,汉军行至阳溪一带,遭遇曹魏后将军费曜、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两军会战,吴懿和魏延大破费曜和郭淮。吴懿因功受封徙亭侯,进封高阳乡侯,并升任左将军。

诸葛亮逝世后,吴懿领汉中都督,迁任车骑将军,授予节符,领雍州刺史,进封济阳侯,镇守汉中,防御曹魏进攻。建兴十五年,吴懿去世。

杨戏称其为:车骑高劲,惟其泛爱,以弱制强,不陷危坠。

第三名?棘途壮志夏侯霸

夏侯霸,字仲权,魏国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其堂妹为张飞的夫人,张飞与夏侯氏之女后嫁刘禅,成为了蜀汉的皇后,夏侯霸由此成为张飞的小舅子、刘禅的舅舅。

夏侯霸原本在魏国任职,担任偏将军 ,赐爵关内侯。太和四年,魏国大举讨伐蜀汉,曹真率军进入子午道,任命夏侯霸为先锋、驻守兴势围。夏侯霸在蜀汉的大举进攻中积极防御从而等到援军到来。景初三年,魏明帝曹睿托孤于曹爽和司马懿,夏侯霸受到曹爽的重用。正始五年,魏帝曹芳任命夏侯霸为讨蜀护军、右将军,进封博昌亭侯 ,屯军陇西。 同年,夏侯霸代替夏侯儒担任征蜀护军,属于征西将军所统率。

正始八年,魏国的羌人反叛魏国,包围城镇,并投降蜀汉,蜀汉将领姜维出兵陇右来接应他们,凉州胡人首领治无戴也呼应反叛。夏侯霸当时率诸军屯兵在为翅,而与夏侯霸不和的雍州刺史、前将军郭淮料定姜维必然攻打夏侯霸,于是先进入沨中再转兵向南,借机让夏侯霸做挡箭牌,去抵挡姜维的进攻,姜维也恰如郭淮所料率军猛攻在为翅的夏侯霸所部。交战不久后,郭淮才率部南下接应夏侯霸,与夏侯霸在洮西和姜维展开战斗 ,将姜维击退。

正始九年,姜维为接应治无戴再次出军北侵,郭淮为了不使蜀军和胡兵合拢一处,于是派谴夏侯霸率军追击姜维于沓中,夏侯霸成功地阻碍了蜀胡合兵。

嘉平元年,司马懿发动政变,杀死大将军曹爽,曹爽的表弟、夏侯霸堂侄征西将军夏侯玄被司马懿从前线召回京城,让郭淮代替他的职位。 夏侯霸平素与郭淮不和,切自己姓夏侯,乃是曹氏亲戚,司马一族势必会对自己不利,于是逃入蜀汉 。因夏侯霸和蜀汉高层那一串特殊的关系,夏侯霸在蜀汉得到了重用 ,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此后夏侯霸曾多次参与姜维对魏国的战事。

延熙十八年,夏侯霸在洮西大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王经部众阵亡数万人。四年后,夏侯霸病逝于蜀汉。

第二名?护国麒麟姜维

姜维,字伯约,诸葛亮钦定的接班人,有?幼麟?之称。姜维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出仕任本郡上计掾,州里征召他为州从事。姜维的父亲姜囧曾是天水郡功曹,时逢羌、戎叛乱,姜囧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故此姜维受赐官为中郎,天水郡参军。

建兴六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军出祁山,当时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马遵得知蜀汉大军到来,各县都响应蜀军,怀疑姜维等人异心,于是扔下姜维等人,连夜随郭淮逃往上邽。姜维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时城门已闭,于是率领所部前往冀县,而冀县也不放姜维入城,姜维不得已,投降诸葛亮。

诸葛亮对姜维极其重视,姜维刚投降不久就对他委以重任,写信给朝廷推荐姜维,还表示愿将平生所学授予姜维。姜维感激诸葛亮的知遇之恩,自此忠心追随,终生不渝。姜维投降诸葛亮的时候,怡逢马谡兵败街亭,诸葛亮率领大军撤退,而姜维母亲尚在冀县,所以姜维不得不与母亲分开。后来姜维母亲给姜维写信让他回去,姜维却回信说: "良田百顷, 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遗命姜维次于魏延断后。回到成都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诸葛亮去世后,继任的两位丞相蒋琬和费讳并不热衷北伐,姜维主要同羌人胡人在战场周旋,他认为自己熟知西方风俗,所以想拉拢羌、胡为蜀汉所用,这样就可以控制陇西。但费讳一直对姜维 予以压制,允许他率领的军队从不超过万人,姜维难以施展抱负。

延熙十六年,大将军费祎遇刺身亡,蜀汉的军事重担落在了卫将军姜维一人肩上。此时距诸葛丞相逝世,已然过去了近二十年。昔时英姿勃发的天水麒麟儿,如今历经了岁月的洗礼,两鬓飘散着耀眼的银丝。这一天,天色刚蒙蒙亮,一支几万人的部队就已悄悄的从蜀汉的石营出发,向魏国的南安行进。兵士们行军井然有序,-看便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旗号上赫然写着?卫将军姜"字样。这支部队行动迅疾,不日便迫近南安城下。南安守将得知蜀军骤然而至,大惊失色,急忙向雍州刺史陈泰求援。眼看蜀军攻至,南安众将登上城头,观看蜀军阵势。只见数万蜀军扎寨列阵,进退自如,攻守有序,深得兵法要旨。众人不由惊叹:蜀军统率必是久经战阵的宿将!有几个年长的守城将领说:?看这兵法阵势,像极了当年出祁山、伐中原的诸葛亮!?

此后,姜维得以承袭诸葛亮的遗志,多次兴兵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但后来朝中大臣多反对北伐,宦官黄皓弄权,姜维除不了黄皓,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姜维囤田之后,邓艾一看无人防己,便出兵阴平,一路无阻,刘禅投降,姜维等众人无奈投降,但是姜维仍然没有放弃,他看出了钟会的野心,于是趁着司马昭猜忌邓艾,对钟会说"邓艾有功无罪,反被怀疑,你觉得你会无事么?"成功策反了钟会,并趁机和钟会诬陷邓艾,并成功除掉了邓艾和他的儿子,然后对钟会说,可以宴请众将,不从者坑之。不过,就算这样,也没有得到土卒的支持,因为连年征战,士卒们并不想继续打下去,自然姜会谋反失败,军队哗变两人皆被害。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心存谋略何人胜,古今英雄唯是君。?

第一名?嗜血独狼魏延

魏延,字文长,义阳平氏(今南阳桐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

魏延初于黄忠共同在长沙太守韩玄手下任职,关羽破长沙后,与黄忠一起投降刘备。

建安十七年黄忠、魏延等分统军队平定广汉郡,数有战功,迁升为牙门将军。建安十九年,魏延随刘备攻克重镇雒城,并与诸葛亮、张飞等人一起包围成都。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向曹军把守的汉中发起进攻已有两年之久,他率领的队伍已先后斩灭夏侯渊、大败张邰等人,汉中岌岌可危。曹操率大军亲自前来意图要夺回失地并为夏侯渊报仇,但又被诸葛亮的计策打败退至到了阳平关。兵败的曹操不甘失败,他在退守后的第二天便统兵从小路斜谷道出发想要绕道袭击刘备后方,但刘备军对此早有准备,并派遣了魏延把守在此。两军相对,曹操想要招降魏延:?你因有?反骨?军中孔明早看你不顺眼对你处处打压又何必还在刘备手下呢?我是爱才之人你归顺我保证高官厚禄。"魏延听后非常生气大骂曹操,并和前来对阵的庞德进行单挑。这时马超趁乱从后袭击了曹操,身经百战的曹操非常冷静,此时绝对不能后退,不如向前进攻还可能获胜。所以他拔剑在手号令:?退后者斩!? 于是魏军都拼命进攻,魏延见状也毫不恋战直接下令"撤退?,曹操以为危机解除这才下令回身迎战马超。就在曹操登上高起的土山准备指挥战斗时,魏延突然攻出,并搭弓射箭正中曹操,曹操翻身落马魏军大乱,魏延趁势和马超前后包围灭敌,在庞德等人的死战之下曹军得以退回营寨,经过军医检查发现魏延只是射中曹操人中这断了两颗门牙,未伤及生命。

同年,刘备于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定治所于成都,于是当留大将以镇汉中,当时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认为张飞应当担任汉中太守,张飞也觉得这个位置非自己莫属,但是刘备却意外的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全军上下听闻此事一片震惊。一日,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道:"委任你这个重任,你打算说点什么吗?"魏延朗声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刘备听后感到十分满意,群臣也为魏延这番话而称赞其雄豪。

章武元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魏延进封为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刘备去世,太子刘禅登基,魏延被封为都亭侯。建兴五年,诸葛亮为预备北伐,进驻汉中,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建兴八年,魏延大破费瑶和郭淮,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获甲首三千级。

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前汉将领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所以魏延经常说诸葛亮胆怯,恨自己之才不能尽用。

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唯独杨仪不屑魏延,与他势成水火,甚至有数次魏延拿刀作势要杀杨仪的举动;诸葛亮爱惜二人,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之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魏延断后,如果延或不从命,就随他的便。但魏延道:"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 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诸葛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安敢如此!?"大军知道错在魏延,不听魏延命令,都鸟兽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儿子数人逃亡,逃到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于是诛灭魏延三族。

杨戏评价其: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

陈寿《三国志》中写到: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其实,蜀国还有很多不错的武将,比如陈到、孟获、关兴、关平、张苞、严颜、马忠等等,但是他们因为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名声不是很显赫或很少独自带兵出征,但是他们也是很不错的优秀人才。

如果太史慈和许褚单挑,谁更厉害一些呢?

在《三国演义》中太史慈素有东吴第一猛将之称。他刚出场就在北海从万军之中突围,为孔融去平原求救兵。虽然围城的是黄巾军,并非什么强兵悍将,但是太史慈的表现也是非常不错了。

当然太史慈最出名的两战还是神亭岭与小霸王孙策大战百余合不分胜负、合肥之战和张辽恶斗七八十合难分高下。孙策、张辽在演义中也是属于一流武将之列,可见太史慈这东吴第一猛将的名号不虚。

张辽在演义中有着不错的表现,除了太史慈外,他还和夏侯惇、张郃、凌统等名将战平过,击败、斩杀了蒋奇、袁尚、沮皓、蹋顿等将,武艺不错。不过夏侯惇、张郃、凌统等人距离顶尖高手还有不小的差距。

像夏侯惇曾经败在吕布手下,而张郃更是被赵云、马超、张飞、黄忠等人击败过。许褚能和吕布斗上二十合不分胜负,和赵云交手数十合未分高下,和马超更是恶斗了两百多合不分胜负。

很明显许褚要比夏侯惇、张郃的武艺要强得多。太史慈的武艺和他相比也有着不小的差距。

喜爱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一个不争的事实:在魏蜀吴鼎立三方中,东吴的武将普遍武力值偏低,能在两军阵前拿得出手的擅长厮杀的猛将真没有几个:?小霸王?孙策算一个,?锦帆贼?甘宁算一个,东莱太史慈也算一个。

太史慈的经历比较多,在北海城为孔融解过围,在曲阿城刘繇帐下效过力,后来被俘,归降于江东孙策麾下。

太史慈戎马生涯中比较体现其实力的有以下几场战斗:

孙策率十三骑在神亭岭拜光武庙,太史慈闻讯与曲阿小将前去截杀。太史慈搦战与孙策单挑,两人?战五十合,不分胜负?,太史慈诈败,将孙策诱入山后,?兜回马再战,又到五十合?,两人弃枪下马再战,短兵相接,仍然难分胜负。

营寨前战程普

次日孙策引军到刘繇大寨前搦战,太史慈出阵迎敌,东吴军中程普挺铁脊蛇矛来斗,?两马相交,战到三十合?,刘繇鸣金收兵。

许褚怎么死的 历史上曹魏虎将许褚是怎么死的

许褚是病死的。

211年,曹操征讨韩遂、马超,许褚更是多次救了曹操的性命,尤其是当马超问曹操虎侯在哪里曹操指了指许褚,许褚只是怒目而视马超,就让他不敢动。

而后来,曹仁想找许褚说话,许褚却认为,曹仁是镇守外藩之将,自己是负责内部守备的,有话在公开场合讲就可以了,没必要去私下里说,曹操知道之后,对于许褚更是喜爱,升任中坚将军。曹操逝世之后,许褚痛哭到吐血。

这样的许褚,深受曹氏家族的信任,曹丕、曹叡时期,许褚都得重用,但人固有一死,许褚最终病逝,曹叡思念他的忠心,又将他的两个子孙封为关内侯。

扩展资料:

许褚自认为很厉害,潼关之战,和马超打了几百回合不分胜负,汉中之战,听说张飞劫粮,许褚要去抵挡张飞,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不听部下劝解,痛痛快快地喝酒,大醉。

张飞杀来时,许褚吃了亏,被张飞刺于马下,差点丧命,幸亏部下救了他。粮草全部被张飞夺走,许褚回去,曹操不但不杀许褚,还下令军医给许褚治伤。

从这可以看出许褚因为曹操喜欢他,所以他走运了,要换别人,丢了粮草,曹操早就下令斩首了。奇怪地是,许褚这次受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在战场或前线上了,一般都是在曹操或者曹丕身边护卫。

许褚丢了粮草之后,曹操大怒,亲自提兵和刘备决战,但出战的是徐晃,后来出战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彰,全然不见许褚踪影。

玄德引军出迎。两阵对圆,玄德令刘封出马。操骂曰:卖履小儿,常使假子拒敌,吾若唤黄须儿来,汝假子为肉泥矣,刘封大怒,挺枪骤马,径取曹操。操令徐晃来迎,封诈败而走。操引兵追赶。蜀兵营中,四下炮响,鼓角齐鸣。

操恐有伏兵,急教退军。曹兵自相践踏,死者极多,奔回阳平关,方才歇定。蜀兵赶到城下:东门放火,西门呐喊;南门放火,北门擂鼓。

操大惧,弃关而走。蜀兵从后追袭。操正走之间,前面张飞引一枝兵截住,赵云引一枝兵从背后杀来,黄忠又引兵从褒州杀来。

操大败诸将保护曹操,夺路而走。许褚之所以后来不找张飞报仇我个人推测,其一,是对张飞产生了阴影,毕竟吃了大亏,知道了张飞不好惹,能避开就避开。

其二,曹操爱护许褚,怕许褚再上战场,万一有什么闪失,自己就没这么忠心的保镖了。其三,此后作战,战场上没有遇到张飞,所以,无法再次交手。

百度百科—许褚

如果马超进攻东吴,谁能抵抗马超?有没有对手?

马超进军东吴,若孙坚还在可挡马超,孙坚为小霸王孙策之父,皆出吴中。吴中何地?西楚霸王项羽出身地。霸王项羽力能扛鼎,手裂猛虎,又孙策人号江东猛虎也。孙坚当年出兵讨董卓时,为18路诸候先锋,攻营拨塞,战无不胜,力斩西凉悍将华雄。(三国演义中华雄为关羽所斩,实为孙坚所斩)。孙坚死,孙策立,与太史慈大战不分胜负。二将马上打到地面,各有勇力。太史慈转投东吴。太史慈何许人,山东东阿人。山东历来出猛将雄杰。隋唐之秦叔宝日夺三关,夜抢三塞,穿州过府,几无敌手。马超西凉人,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善使长枪,骑白马,曾力战许褚,挑灯换马激战不疲,实为猛将。

与东吴太史慈有得一拼。两人相合,有一场好战。东吴另一猛将为甘宁,重庆人,善水上作战,人称锦帆贼。陆战则能率十几骑夜劫魏营,杀伤甚众,艺高胆大。与马超也能战百合。若论水战,马超将为东吴所擒,东吴水战能将有丁奉、徐盛、蒋钦、黄盖、韩当、周泰凌统等名将。程普、甘茂等老将随孙坚在中原作战,亦有武力,但皆非马超之敌。很确切的说,如果马超进攻东吴的话,东吴方面的将领当中是没有什么人能和马超走100回合的。马超是三国西蜀五虎上将之一,就其武功来说,马超在当时属于超一流的水准。能干过马超的战将在当时没有几个。

当时超一流的战将主要集中在曹魏集团和刘备军中,东吴方面没有超一流的战将,都是一些一流的战将。单单从水准方面就可以看出答案来了。东吴方面战斗力最强的也就是太史慈,甘宁,徐盛等人。这些人和马超相比战斗力差了一个级别,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和马超战斗上100回合的。除非马超让着他们,或者马超感冒发烧了。如果说在水战当中进行比武,倒是马超的弱项,毕竟马超来自西北,陆战是其长项。东吴方面和马超水战的话甘宁,甘兴霸倒是有可能战马超和100回合。甘宁水战经验要比马超丰富的多得多。所以东吴方面也只有甘宁,甘兴霸倒可以在水战方面干马超个100回合。其他的就不要再奢望了。

三国魏蜀吴各国武力排名前10大将(一共30位),主公不算

魏国:

1、典韦,这个毫无争议,这恶汉是三国力气最大的人,其打铁战法就算是后来的裸奔狂许褚也无法战胜他。而且能撵着老虎跑,可见其凶悍。

2、许褚,也无争议,和上面那位堪称是曹操的哼哈二将,被曹操喻为樊哙。乌巢夜袭战他一人力斩13将,和赵云的长坂坡关羽的五关斩六将不同,这是明确有正史记载的。

3、张辽,能跟着吕布那么多年,其武力确实是值得肯定的。合肥一战,箭射太史慈,太史慈回营不治而亡。而且合肥之战中46岁的他愣是和26岁的凌统打了个平手,排大魏第三把交椅还是坐的稳得。

4、庞德,跟马超时就已经是西凉军中仅次马超的悍将了,樊城一战还败了关羽(于禁鸣金收兵,但是关羽的败势已露了。)虽说关羽老了,可那时候的庞德也不小了,可谓一战成名了。

(之后的确实不好排了,只能排出2个层次来,魏国的将领猛将级能定下来的夜就只有上面几位了,其余的并没有什么和其他猛将交手的胜绩,确实不好排,其余的就都只列出来。)

夏侯敦、夏侯渊。这兄弟两演义中分别有和黄忠关羽交手的记录,虽然都败了,但是其在曹营中坐武力值前十还是没问题的。

张合。原是河北四庭柱之一,能和颜良文丑起名,武力值不会差到哪里去。

徐晃。和颜良对砍了20回合。虽然败了,但是武力值确实很不错。

曹彰。跟随张辽平乌桓,后镇守北方防备外族,在军中威望很高,曹丕对其甚为忌惮。

阎行。前期是韩遂的部下,同时还是韩遂的女婿。曾经差点干掉了马超,虽然那时马超年少,但同样显示了他的凶悍。

蜀国

1、马超,葭萌关下和三爷挑灯夜战,渭水边又和许褚斗了个不分胜负,三国中更是有前表吕布后表马超的赞语。

2、张飞,虽然三国演义里将关羽赵云过于神化但是刘备早期集团中最猛的还是三爷。长板桥喝退虎豹骑吓死夏侯杰更是正史记载。将他排在马超后面是因为葭萌关一战从表面上看是平了,其实他还是输了点,马超在关下叫阵从早上叫到了下午刘备才准他出战,酒饱饭足的他和已经消耗了不少体力打到晚上还不分胜败,确实不能算赢了。

3、关羽,都成神了,不解释。

4、黄忠,演义中夏侯渊便是死在他手里,正史里是死在乱军中。可是这老儿的武力值确实是很高的。入川时和魏延两人可谓是居功至伟的。

5、赵云,龙哥再不出估计要有人骂了。但是从正史来看他确实没什么和成名猛将对阵的情况,一直都是亲卫队,只能排第五了。

6、魏延,这是五虎以下第一的人物,魏国的王双就是让他砍了的。曹操的门牙也是他射了的。牛逼的很。

7、姜维,麒麟儿。曾和赵云不分胜败,但是那时的赵云不再年轻了,只能打点折扣了。

8、马岱。魏延就是让他砍了的,虽然是没防备,但是就算没防备,魏延也不是谁都能砍的。

9、关平。一直跟在关羽身边,颇得关于真传。

10、关兴、张苞。正史里这两个都死得早,但是演义中却又猛的很,并列第十了。

吴国

从孙坚那代算起的话就还要加上孙坚孙策了,尤其孙策,应该是放第一的了,夹死一人,喝死一人,能和三爷比了。这里就不把他两列出来了。

1、甘宁,百骑劫魏营,带着1000多人守岳阳,唬的关羽不敢过江。早年更是带着手下一帮汉子纵横长江,朝廷都拿他没办法。夏口之战射杀凌操。排第一当之无愧。

2、太史慈,10万黄巾围北海,他只身杀出求援。神亭岭一战和孙策不分胜败。

3、周泰,孙权的金牌打手,救了孙权N次命,一身除了伤还是伤。纯属玩命的主。

4、黄盖,早期孙坚时代的人,江东悍将。

5、凌统,合肥之战,一条长枪连战张辽乐进,还常常和甘宁死磕。

6、程普,一样是孙氏老人,不管是统兵还是武力,在江东都算是个角色了。

其余的确实算不得猛将了,江东多统兵之才,猛将还是蜀汉强```五虎联手,绝对打遍天下无敌手。

好了,今天关于“魏蜀吴悍将马超阵容搭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魏蜀吴悍将马超阵容搭配”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