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歼20最强阵容搭配

下面,我将为大家展开关于中国歼20最强阵容搭配的讨论,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决大家的疑问。现在,让我们开始聊一聊中国歼20最强阵容搭配的问题。

中国歼20最强阵容搭配插图

7架歼-20同框

中国空军装备歼-20战机已经不是新闻了,但是每一次歼-20以一种新的风貌展示在国人面前时仍然让我们感到震撼。2019年9月3日,中国空军发布了一个励志宣传片《蓝天有我,感恩有你》,该片全面展示了中国空军飞行提高打赢能力的情怀和风采,中国新一代主力战机几乎全部亮相,最值得关注的是7架歼-20战机同框亮相。

这标志着越来越多的歼-20正在高飞远航、守卫祖国的蓝天。除了歼-20外,中国其它主力战机歼-10、歼-11B、轰6K和预警机等全部亮相。该片突出体现了中国空军在掌握自己国家的制空权方面的突出进步。

有一位老兵在参加活动时挥着手激动的表示:“中国空军发展了,没有制空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歼-20总师杨伟在片中接受采访时表示,要想实现和平,仅仅在家里守是不行的,一定要即具备守的能力、也具备攻的能力,才能守卫我们的的国家!”

杨伟的自信来自于歼-20战机优异的隐身性能和其具备的“神出鬼没”的突破敌人防空网的能力,该机在第一波的进攻中承担着“踹门”的重要作用。虽然还没有曝光歼-20装备有可以进行对地攻击的精确制导武器,但我们可以参考F-22战机投掷JDAM联合攻击弹药的例子,歼-20在中国空军的定位绝对是只承担空优作战任务。

凭借隐身性能和超音速巡肮性能等特点,歼-20可以对敌方预警机等空高价值目标进行毁灭性打击,并对敌方非隐身战机拥有“砍瓜切菜”般的碾压能力。完成夺取制空权的任务之后,歼-20完全可以对敌方高价值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为其它机型开辟进攻通道。可以说拥有了歼-20就拥有了战争的主动权,也让中国空军的主动进攻能力获得了全面提升。

有了歼-20这个“瑞门”高手,中国空军装备的其它主力机型就可以跟进行攻击比如歼-16战机可以装配大量的对地攻击武器对敌方目标进行轰炸。轰6K也可以在敌方防区外发射远程对地攻击武器进行打击。从中国空军的训练照片来看,中国歼-20与歼-16、歼-10C等机型一同进行实战训练,充分发挥歼-20“指挥员”和“尖刀”的角色。

这种搭配可以通过少量歼-20来提高以歼-16为代表的三代和三代半战机的作战效能。从宣传片来看,中国空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攻防兼备的力量。在未来可能爆发的战争中,中国空军将不会再是配角,完全可以成为打赢现代战争的决定性力量。

歼20搭配什么武器可以抵抗美国f22

要达到“抗衡”的目的的话第四代近距离空空导弹霹雳-10,还有最新的中距离空空导弹霹雳-12、远距离空空导弹霹雳-13都足以抗衡F-22,不过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例五代战斗机对抗的战例,要打五代战斗机恐怕不是单纯一架战斗机可以实现的,应该还需要其他作战体系的配合。

我们有了歼20战斗机,为什么还要雪鸮战斗机啊?

同时研制两款五代机,理论上是为了进行一个高低搭配,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个可能是为了分散研发风险,能保证按时顺利进入部队服役,还有一个可能是研制一款作为出口型号的五代机。但从目前来看歼20的消息比较多,雪鸮的消息比较少,这也有可能是一种战略欺骗对对手的一种迷惑。

歼-20数量已超美日韩五代机之和

歼-20数量已超美日韩五代机之和

随着日韩以及美国驻东亚战机,被曝出现身中俄第四次空中联合巡航的消息,西太上空复杂的空中角逐浮出水面。美国军队F-22A、F-35A/B/C、F/A-18E/F、F-15C/D、F-16,日本空中自卫队装备F-35A、F-15J、F-2,韩国空中手中的F-35A、F-15K、KF-16,甚至是俄罗斯空天军的苏-35S、苏-30,以及中国空军歼-20、歼-16、歼-11B,都在这片狭窄的海域上空活动。

总数达数千架,包括10余款四代、四代半、五代机的庞大机群中,大部分其实只能在后方呐喊助威,唯有最顶尖的第五代F-22A、F-35、歼-20隐身战机,拥有决定空战胜负的能力,这对歼-20而言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

中俄联合空中战略巡航中,双方轰炸机的活动范围、出动规模、起降模式,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对周边韩国、日本以及美国驻东亚部队,也造成了不小的威慑。在俄罗斯国防部随后发布的视频资料中,外界赫然发现监视中俄联合机队的,竟然有美国F-22A、F/A-18E/F,以及日本空自F-15J,甚至是可能来自韩国的F-35A、F-15K的身影。

如此豪华的阵容,也算是对中俄轰炸机战略巡航威慑能力的最好诠释,但F-22A和F-35A身为五代机的隐身性能优势,也是歼-16、苏-35S难以应付的对手。在俄空天军苏-57数量有限,暂时无法部署到远东的情况下,歼-20就成为应对F-22A和F-35攻势的唯一选择,这场空中角力并不容易,但必须要走下去。

东亚作为美国高度关注的前沿战略地带,自然也是美国三军部署F-35的重点。2017年1月,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21战斗飞行中队,开始在日本岩国基地长期部署,其装备的F-35B战机也是首次现身东亚的F-35。到当年11月15日,该中队全部16架F-35B部署到位,成为全球首个形成战斗力的海外部署F-35机队。

随后,美国空军第34战斗飞行中队的两架F-35A,在2017年10月末从本土飞抵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并在第二年完成全队部署。最终,随着“卡尔·文森”号航母在2021年8月搭载装备着F-35C的第147战斗机中队出现在东亚海域,F-35系列中的三款亚型都已在东亚进行了部署。

再加上2022年7月,美国空军首批6架F-35A部署到韩国,F-35全系列抵达东亚前沿机场的计划,已经基本实现。按照美国军队在日本、韩国军事基地的部署规划,其空军部署在日本的40架F-16未来将全部换装F-35A,两个中队共48架F-15C/D,则是由F-22A部分取代(以半年为期轮流部署)。

美国海军陆战队原本部署在陆地的两个F/A-18E/F中队(48架),未来将由F-35B更换。如果算上美国空军部署在韩国,日后同样将全部被F-35A替换的60架F-16,美国军队在日韩陆地固定部署的五代机总数,将达到200架左右。

除此之外,隶属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唯一一艘航母“里根”号,也开始固定搭载一个中队(航母舰载机中队编制较小,只有10架)的F-35C,未来将升级到两个中队。如果再算上美国海军陆战队编制中,部署到“美利坚”号两栖攻击舰上的16架(满编,实际部署数量会按需求调整),以日韩为基地活动的美军五代机总数接近240架。

F-35B和F-35C已实现过半部署目标,但F-35A由于规划数量太大,应期产能有限且需要供应其他国际客户,因此只交付了约40架,算上时不时会来东亚的F-22A,当下美军在东亚实际可出动五代机数量,应该在120架左右。

日韩装备F-35的动作也不慢。首先是日本,花费100亿美元购入了42架F-35A,之后又追加了第二笔105架订单,新项目中的63架F-35A和42架F-35B总价值231亿美元。

全部147架使得日本成为整个F-35海外项目中,数量最多的采购用户。相比之下,韩国购入的动作比较保守,第一批仅采购了40架F-35A(花费70.4亿美元),鉴于F-35A性能出众,随后斥资30亿美元追加了20架F-35A订单。截至2022年12月,韩国订购的首批40架F-35A已经全部交付,第二批还在排队。

比较而言,日本由于在采购F-35时,延续了F-15J项目在日本设立组装生产线的做法,因此进度比较慢,只交付到首批第34架,其中第五架(这也是日本组装生产的第一架,前四架均从美国原装进口)已经坠海粉碎,实际装备33架(韩国直接从美国整机购买)。

由于曾经引起轰动的“心神”项目早就破产,因此这也就是日本全部五代机的数量。算上韩国空军的40架,日韩作为美国盟友,理论上最多可以出动73架五代机支援美军,与上述美国军队自用五代机合计为193架(日后理论最大装备数量在450架左右)。

分布在两个国家,由三个指挥系统指挥的190多架五代机,平心而论是一支非常强悍的空中力量,但放在被称为“怪物房”的东亚,又面对中国空军这个发展速度前所未有的对手,其实仍然是处于下风。我国官方媒体早在2016年就报道了国产歼-20开始小批量装备的消息,随后其装备规模一路壮大,并在2021年7月出现了15架集体现身的盛况。

外界以此推断,歼-20当时装备数量应该在150架左右,但这只是推测,并没有得到官方证实。直到今年夏季,空军在对外宣传时,给出了“歼-20遍布东南西北中”的描述,舆论才有更进一步的认知。

空军战斗机部队在改制后,一个作战旅的理论最大编制是36架战斗机,按照“遍布东南西北中”,即五个战区各有一个作战旅的规模推测,总数就能达到180架。

再加上空军新体制下,还有两个训练基地装备歼-20,提供训练和战术测试等支持保障,因此外界猜测当下歼-20服役总数在200架左右,也是比较合理的。这个数字意味着,在初始装备歼-20战机6年之后,中国空军的五代机装备规模,已经超过了东面美国、日本、韩国驻东亚五代机总和。这是数十年来从未发生过的事情,也是中国空军在东亚奠定空中霸权的关键一役。

美国空军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五代机发展理念,最终发展出跨时代的F-22A隐身战斗机。这款重型五代机最初规划了750架的量产规模,原本将成为美国空军在新世纪的霸权基石。但受到冷战后对手消失、压力骤减等因素影响,最终仅装备了187架,经过几次事故折损和使用消耗后,现在实际可用数量已不足180架。

最重要的是,美国空军除了大幅削减F-22A产量、并最终关停其生产线外,还将中型F-35作为核心来发展,这是其数十年来第一次将性能偏弱的单发中型机当作主力。对于号称世界第一的美国空军而言,这将成为今后数十年都难以弥补的战略失误,也是中国空军在东亚崛起的绝佳时机。

同代战斗机里面轻重不同型号的性能差距非常显著,尤其是对战斗力至关重要的航程、载弹量,更是由于发动机数量导致的内部容积差距,单纯外观就能看出性能差别。美国军队作为远渡重洋而来的域外军事力量,在东亚驻扎本来就需要面对一些因素制约,尤其是前沿军事基地可用数量有限,使得其在日本、韩国机场长期部署的战斗机规模严重不足。

当F-35取代F-22A成为主力,也是美国军队的唯一选择时,面对以逸待劳的重型歼-20机群,就出现性能和数量的双重劣势。在下一代战斗机问世并量产之前,美国各军种必须以中型F-35,在东亚上空应对重型歼-20,这对中国空军而言,意味着获得了未来约10年的战略机遇窗口。

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期间的军事对抗非常激烈,但决定胜负的依然是双方的军事力量。之前我军在陆基反舰弹道导弹的加持下,成功逼迫美国海军航母不敢在东海方向肆意行动,但这只是一种防御手段。以空基远程战斗机为核心,攻势压制并抢占东亚上空制空权,为友方作战单位提供提供空中遮蔽,才是更具进攻性的作战方式。即使在和平时期,基于歼-20出众的单机性能,也足以在双方甚至多方接触中占据优势。

特别是在国产空警-500、霹雳-15这两款尖端武器的加持下,美制F-35实际上很难与之抗衡,进行退让是必然结果。这一点在2021年3月美国空军高级将领的对外汇报中,已经表现得很明显。F-22A取代F-15C/D开始常驻日本,其实也就是为了应对这种尴尬的局势。

F-22A即使放在现在,也能凭借重型机身勉强与歼-20抗衡。但数量始终是个难以解决的难题,在首批F-22A开始陆续退役,又必须以本土防卫为首要任务的情况下,东亚方向的F-22A规模,注定无法满足美国空军与歼-20全面对抗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歼-20已经建设了多条脉动生产线,并且生产规模还有进一步升级的潜力,当下约200架的装备数字不过是开胃小菜,最终超越美日韩三者450架五代机的装备数量并不多难。而且搭配无人机群提高信息化作战水平,战斗力还有很大提升的双座歼-20S,预计也将在不久后问世,届时美国以及其盟友在东亚部署的五代机群,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中国歼20最快时速

歼20战机的最大飞行速度是2.5马赫,即2.5倍音速。

通常海平面的音速是340米/秒,所以其飞行速度最大可达:340*2.5=850米/秒=0.85公里/小时。一小时是3100公里。

目前歼20的最快飞行速度、最大航程并未公开,但是媒体依然透露了一些可以参考的数据,比如曾经在节目中透露歼20能够在1分钟之内飞行52千米,这应该是歼20的最快飞行速度。

通过计算可以得知歼20最快飞行速度达到866米每秒,相当于2.6马赫,这个飞行速度已经超过F22、苏35等先进战机,只比米格31稍微慢一些。

而在2020年7月17日,歼20获得了第21届外观设计金奖,在宣传海报中首次提及“歼20连散步都是以1马赫以上的速度”可以推断出歼20的巡航速度大约是1.3马赫,比F22的1.5马赫略微慢一些。

相关报道:

2021年10月,在刚刚结束的第13届中国航展上备受瞩目的歼-20战斗机多次进行飞行表演相关视频获赞无数。

2021年11月,媒体报道,歼-16D电子战飞机投入实战化训练,可与歼-20无缝伴随作战。专家称,歼-16D与歼-20联手,一定是一加一大于二、甚至大于三的效益,在未来的战场上,这样的搭配我们一定会用得上。

2022年8月26日,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暨长春航空展在吉林长春开幕,空军多支飞行表演队进行了精彩的特技飞行,歼-20空军主力战机亮相。

2022年9月16日,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空军歼20“威龙”战斗机在中国领空为执行接迎任务的运20“鲲鹏”飞机护航,“双20”列阵长空告慰革命先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歼-20

中国新型隐形战斗力歼-31和美国的F-35各有什么特点

美国的F-35主要特点是分为3种具体型号:

美国采用传统跑道起降的F-35A型,短距离起降/垂直起降机种F-35B型,与作为航空母舰舰载机的F-35C型。F-35在战机世代上属于第五代战斗机,具备较高的隐身设计、先进的电子系统以及一定的超音速巡航能力。F-35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发单座舰载战斗机和世界上唯一一种已服役的舰载第五代战斗机。

中国歼-31采用三轴四余度数字电传并集成驾驶仪功能。总体空优性能略高于F-35,但多用途能力则有所不如 。歼-31战斗机从总体上来讲,在气动、隐身设计等方面不落后与美国的F-35.目前主要是喷气式发动机的水平落后于F-35。

中国歼-20、歼-35轻重搭配

中国歼-20、歼-35轻重搭配

日本防卫省发布了最新的《2022年防卫白皮书》,其中非常罕见地展示了,日本对中国海空军战斗机型号、规模估算的情况。总的来说,在我国海空军部队中服役的战斗机,仍然以引进/仿制的重型“侧卫”系列,和国产中型歼-10为绝对主力。而这种“轻重搭配”的格局,如今正逐步从三代机过渡到第四代隐身战斗机。未来由重型歼-20和中型歼-35,来接替歼-11/15/16和歼-10作战使命的模式,早就被外界所认可。而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未来歼-20、歼-35的总规模究竟会达到什么高度?

日本估算的我国海空军先进战斗机数量

此次日本防卫省公布的资料中,其估算我国海空军装备了约1220架第三代/三代半战斗机,以及50架歼-20。鉴于日本防卫省公开展示的这份数据,并没有可靠的信息来源,因此其“50架歼-20”的估算数据,在网络上引起了较大争议。不过,这份清单还是大体展示了,我国海空军装备三代机的型号以及装备用途,从最基础的战斗机型号更新换代模式出发,其实是可以对未来我国装备隐身战斗机总规模,进行简单的估算。

只有50架歼-20是不太可能的

在国内空军的战斗机装备序列中,重型机的型号比较繁杂,按照装备时间顺序,分别有苏-27UBK、歼-11A、苏-30MKK、歼-11B/BS、苏-35SK、歼-16等型号(最早引进的苏-27SK基本都已退役)。具体装备规模官方并未公开,但一般认为空军装备的引进/仿制“侧卫”总规模不会低于600架。特别是苏-30MKK和歼-16这两款型号,拥有卓越的航程、载弹量以及对海/对地打击能力,是空军最强悍的战术打击力量。而在这两者之外的歼-11A、歼-11B、苏-35SK,则更多地是承担对空作战任务。

歼-16的对海、对地打击能力非常出色

未来接任这些因特殊情况进入我国空军服役的“侧卫”的最佳型号,当然是中航工业最引以为傲的作品——歼-20。并且歼-20是由国内自主设计,如今已完成全部零部件国产化的先进型号,未来能够达到的高度,自然也会比引进仿制的苏-27更加理想。事实上,歼-20已经是国内空战性能最出色的战斗机,并已承担起最前沿的战术巡逻任务。随着歼-20生产规模的增加,以及歼-11A、歼-11B、苏-35SK的老化,歼-20全面接过后三者的对空备战任务,其实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歼-20在对空作战领域表现优异

而苏-30MKK和歼-16这两款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的接替者,还存在一定争议。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歼-20作为重型隐身战斗机,必须要做到全部机载武器内置,才能保证隐身能力。而偏偏对海、对地攻击武器的尺寸非常可观,根本无法纳入歼-20的隐身弹仓中,凸显了当下隐身机载武器并未跟上隐身战斗机发展的现实。当然,网络上一直有流传歼-20正发展双座型的传闻,官方媒体以及歼-20设计单位也都公开过相关宣传资料。一般认为,这种设计可以实现由歼-20改进型控制多架无人机,并使用无人机内置的机载弹药攻击地面、海上目标的模式,以成为新一代隐身战术攻击力量。

饱受期待的一幕

相比于重型机令人眼花缭乱的型号和作战目标,国产歼-10的发展道路和定位一直非常清晰。其中,最基础的歼-10A是彻底的空优型号,后续发展的歼-10B、歼-10C虽然扩展了多用途性能,具备一定的对海/对地打击能力,但更多的也只是执行辅助清扫任务,对空作战才是歼-10系列的绝对核心。无独有偶,被认为将接替歼-10的国产中型歼-35隐身战斗机,其定位与歼-10非常相似。这也是外界认为歼-35将直接取代歼-10,成为新一代低成本中型战斗机的直接原因。只不过,与只搭载一台大推力发动机的歼-10不同,应用两台中推力发动机的歼-35,其使用领域更加广泛,甚至可以说是国产战斗机有史以来,应用领域最广泛的型号。

歼-10的基础性能限制了后期发展

在歼-11B机体基础上,应用引进技术发展的歼-15重型舰载机,是海军装备的唯一舰载战斗机,而海军为下一代航母准备的隐身舰载机,则是中型体格的歼-35。更重要的是,舰载型号只是歼-35发展的第一个型号,中航工业为其规划的发展道路,其实是从海军舰载机开始,然后由海上开始,甚至还能会发展出口型、双座型的演变轨迹。这是美国F-35隐身战斗机正在实践的道路,也是之前美制F-4、F/A-18战斗机完成过的经历。

歼-15是国内唯一现役舰载战斗机

总结性的来说,我国海空军装备了大量“侧卫”系列重型机,其规模甚至超越了原本应该以数量称雄的歼-10系列。这是因为当年国产歼-10发展速度偏慢,海空军又面临极大的防空压力,以至于不得不将引进/仿制的“侧卫”作为主力,经济效费比并不算理想。歼-20的发展速度虽然比歼-35快很多,但后者有FC-31的技术积累,进展也非常顺利,真正实现重型机保证性能,中型机保证规模的理想状态,并不是太大的问题。此外,随着未来歼-35取代歼-15成为新一代舰载机,海军陆基航空兵战斗机部队的任务,大概率会逐渐移交给空军,进一步完善了歼-20、歼-35战斗机的应用范围。

从FC-31基础上衍生的歼-35意义非凡

一般认为,日本防卫省估计我国海空军装备约1220架三代机,属于典型的偏少估计。但即使如此,以歼-35未来占据比例高于目前歼-10的态势,我国海空军以后的隐身战斗机总装备规模,大概率将高于现有三代机规模。再考虑到海空军向更远交战区域发展的现状,1600-2000架的歼-20、歼-35总装备数量,是比较理想而且国内经济水平能够支撑的规模。最重要的是,这也是中航工业第一次实现两款主力战斗机,完全由国内自主设计生产,并且实现完全国产化,这是中航工业新的辉煌,也是我国海空军战斗机装备新的起点。

好了,今天关于“中国歼20最强阵容搭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中国歼20最强阵容搭配”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