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蒂0星阵容搭配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温蒂0星阵容搭配”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原神中魈的平民阵容搭配推荐是:主c:魈,辅助/副c:温蒂/砂糖(回能,聚怪),奶妈:dio娜/七七(回血,首选dio娜,给盾有霸体),副c:重云(最好两命)/甘雨(无需反应绝佳副c)。
下面详细分析:
1、魈作为风系,反应伤害低得离谱,而其它元素对反应伤害要求比较低又能扩散的就是冰系了,另外两命重云的减CD配合双风能达到20%减CD,让魈的e技能在释放完大招后能马上回满,就零命而言,2个e20秒CD,减去20%CD总CD就只有16秒了,刚好够大招打完15s桩再次释放俩次e。
2、重云带冰套宗室2+2或者冰4打副c,可以不带祭礼,因为祭礼会少很多输出,而且就算不带祭礼魈大招输出完重云CD也差不多好了。副c另一个位置可选甘雨,功能性差点,但输出肯定高一些。
3、dio娜带宗室套四件套提供全队攻击加成,考虑到回转问题,有温蒂的自然没问题,dio娜没一命就来个充能沙漏。另外武器方面也可以选择西风猎弓,在这个阵容里dio娜对祭礼弓的要求不高,e长按CD是15s和魈大招持续是一样的。保证大招的回转是第一选择。另外e技能护盾覆盖在6级已经有11.5秒,最高是12秒,把dio娜生命堆高点,能够在魈打桩期间维持良好输出空间,这一点和钟离比就是盾薄了点。
4、温蒂和砂糖,温蒂带绝弦/西风,砂糖带祭礼/西风,都带风四件套。就充能而言,砂糖带高精祭礼的充能效果是比温蒂要强的,虽然e技能CD较长15秒但也能在魈打完桩后回一次技能,配合高精祭礼就是连续两次。
扩展资料
《原神》魈培养建议:
作为原神的年货角色,魈自身的强度是非常在线的,由于自身倍率高且有高额加伤,使得魈本身的下限很高,但是受制于风元素的特性,魈的上限尚不明朗。
一、定位
5星风元素长柄武器角色,定位主C,开启大招持续战场输出。由于是风元素角色,所以魈是一名非常强力的万金油角色。
二、技能
E技能具有404%的优秀倍率(8级天赋),可以在空中释放,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应用范围还是比较广的,比如:
1、主要输出手段是开启大招后不断进行下落攻击,下落攻击有280%/349%的极致倍率(8级天赋)
2、魈的大招可以将普通攻击、重击、下落攻击转化为风元素伤害,并提高86.1%造成的伤害(8级天赋)
三、劣势
1、没有增伤反应,上限比较受限
0命的5星角色里只有钟离可以减风抗,0命的琴、温迪都无法提供减风抗的效果;满命主角可以减风抗;风套不能减风抗。
2、0命对单充能慢
魈的大招需要70点能量,比60点能量高10点,10点能量难死英雄汉。魈每次E技能可以获得3个元素微粒,E技能可以充能2次,也就是6个元素微粒、18点能量。自身又不自带元素充能效率,从这个点来说较差。所以魈非常依赖队友进行充能,或者——高命座。
《原神》五星角色排名是什么?
一、T0
第一名:魈
第二名:香菱
二、T1
第三名:丽莎
第四名:可莉
第五名:菲谢尔
第六名:空/荧(岩
第七名:温迪
第八名:班尼特
第九名:琴
第十名:迪卢克
三、T2
第十一名:凝光
第十二名:空/荧(风)
第十三名:诺艾尔
第十四名:雷泽
第十五名:北斗
四、T3
第十六名:凯亚
第十七名:安柏
第十八名:行秋
第十九名:芭芭拉
原神阵容搭配攻略:
一、输出角色
迪卢克,可莉,刻晴,魈
其中可莉和刻晴基本没得跑,因为ch大概率强推骗氪,迪卢克据说加强不少,也变为铁人权,魈由于三测没放消息,所以不清楚具体改动,但根据人设ch还是大概率强推。
迪卢克(卢老爷),五星,火属性,大剑,强度是有的,不过比较吃命,搭配魔女输出非常可观,0命属于下水道,6命就起飞,需要队伍配合来打高输出,比较吃手法。
二、强力辅助
温迪:聚怪工具人但是铁人权,砂糖虽有聚怪效果但综合来说还是不如温迪。
温蒂,五星,风属性,弓箭,范围聚怪,6命的时候减20%对应的元素抗性,配合风套也可以减40%对应的元素抗性。
0命温迪武器四星圣遗物搭配
《原神》温蒂武器最好使用「天空之翼」,没有「天空之翼」的可以用绝弦过度。如果温蒂只用作聚怪、辅助的队伍,可以给温蒂用「祭礼弓」或「西风猎弓」,元素充能效率提高。
温蒂的遗物佩戴「翠绿之影」或者「昔日宗室之仪」,没有「翠绿之影」的用「教官」过度,词条选风元素伤害加成、暴击率、攻击力、暴击伤害、元素精通、元素充能效率这几条。
相关评析:
温迪作为副C/功能辅助,推荐所有玩家抽取,无论你是强度党,还是只玩大世界探索,温迪都能给玩家带来极大的游戏体验。
由于具有独特的风场,聚怪,染色返能量机制,温迪也是最保值的一类角色,可以说,在排除XP之后,温迪是获取优先度最高的角色,跟钟离相同。
好了,关于“温蒂0星阵容搭配”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温蒂0星阵容搭配”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