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太师阵容搭配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三战太师阵容搭配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志战略版太师动乱群骑阵容玩法 一、阵容搭配 主将吕布:百骑劫营+一骑当千 副将华雄:骑虎难下+西凉铁骑 副将李儒:八门金锁阵+诱敌深入 触发缘分效果:太师动乱(我军主将的武力提升25、副将的统率提升7%) 二、搭配理由 1.吕布+骑虎难下 吕布自带战法天下无双,说白了就是找对方一个武将,两人轮流砍对方三刀。 玩家对于吕布队的想法通常是无限强化吕布,通过增加吕布的突击战法提高吕布的伤害。但是除了突击战法以外,提升吕布的手段还有其他,比如矢志不移前两回合50%概率发动,100%的群攻,在吕布没有百骑截营和一骑当千的时候,我觉得是最好的选择。 而骑虎难下则有着当除自己以外的友军收到普通攻击时,有三柒三三游戏概率对敌方二人造成伤害的效果,是从另一个方面大幅提升吕布强度的战法,也是除了曹操被动战法、锋矢等BUFF型战法以外,目前唯一一个从侧面提升吕布战斗力的战法。 其实只要是个武力武将都可以带骑虎难下配合吕布,这就解决了吕布缺辅助的问题,而最好的人选自然是华雄。 2.华雄 2.39不低的武力成长,自带战法拥有伤害,增伤,减伤可以说是非常强力了,并且拥有和吕布的缘分组合太师动乱,可以说非常的肉。 而且华雄在S2是有疾战突围的,这是一个大幅提高武将自带战法性价比的兵书,非常实用。 华雄的自带战法搦战群雄的增伤效果一旦触发,骑虎难下的伤害又会上一个档次。 3.李儒 这一队的另外一个武将选择李儒,因为李儒本身谋略较高,适合携带八门金锁阵法,并且李儒也是太师动乱的缘分组合之一,可以触发缘分,再有一点就是李儒的自带战法鸩毒。 鸩毒降低敌人的武力和统率,统率的降低可以叠加,两种效果对喜欢和人单挑的吕布来说,都是非常棒的。 37级全智力李儒鸩毒一次降低45%的武力,简直可怕。数据化一下就是遇到300武力的吕布吃一口鸩毒只有165的武力了……
三国志战略版S11官渡之战许攸太师盾构建攻略
三国志战略版S11官渡之战许攸太师盾构建攻略。不少玩家可能还不太清楚官渡之战剧本下太师盾怎么玩,下面带来具体的玩法,供各位玩家们参考。
许攸太师盾构建攻略
官渡剧本2+1太师盾玩法
董卓:刚勇无前+绝地反击
许攸:锋矢阵+暂避(盾宝)
曹操:军民+草船
常规太师盾
董卓:刚勇+绝地
许攸:草船+军民(盾宝)
组受/左慈:暂避+峰矢
许攸强度分析
新武将的分析:2.0的智力加成中规中矩,1.94的统帅加成步入及格线水准,但是36的基础统帅令人堪忧,好在0.92的速度能超越大部分慢速法师,光看面板来说,新武将没有宝物加成提升S适应性,有点难登三战神坛。
弱势面板必有强势技能弥补,要不废物卡片出来干嘛,看许攸技能介绍,细思极恐,敌军全体属性降低5%叠加五次,一回合虚弱加两回合20%增伤,25%全体属性降低(大致推算),一共降低50%属性,20%增伤,一回合虚弱,百分比降低没有任何止损办法,一旦让许攸发力起来,面对任何队伍都是砍瓜切菜。
造神计划有待考量。若是1+1不能大于2,武将再强也是花瓶。许攸显然是慢热英雄,这和靠普攻吃饭的快攻菜刀队为首的太史慈夏侯渊孙尚香搭配稍微困难,当许攸发力时,友军已经打完输出血量降低进入乏力期,群阵营的限制,让三吕焕发新春无望,那么将眼光看向慢热英雄,思考能有什么奇思妙想。
两年沉寂,董太师或将崛起。作为群阵营慢热队伍代表,董卓因为缺乏好的辅助,在战场上已不见踪影多年。自带战法五到八回合发力完美契合许攸技能,假设平均在第五回合打出许攸的全部破绽,六七回合刚好享受20%加成,这对于队伍主要输出来自于董卓自带技能的友军队伍来说,相当于自带了一个弱版九宫图在和敌人战斗。再考虑此时敌军已被弱化接近50%属性,再强的队伍面对董卓的暴力输出都是回天乏力。锦上添花的是,一回合的虚弱还能很好的保证队伍后期的存活问题,只要拖到许攸和董卓发力,胜利便是囊中之物!
三国志战略版五虎上将阵容搭配攻略
三国志战略版五虎上将在游戏中强不强?三国志战略版五虎上将各个将领如何选择搭配阵容?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名传千古——五虎上将
1、Q:为啥五个人?你这不是在介绍阵容么?A:五虎这个阵容配起来多样性较多,而且实际上强度也不是很高,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下五个将领的特点与优势,具体怎么配大家随心所欲,看有啥也看有没有更合适的(比如有刘备完全没必要强凑五虎)。
2、Q:你说五虎不强?你到底懂不懂这个游戏?A:我从来没有说过他不强,我说的是强度不高,原因在于五虎爆发不足且续航几乎为0,结合游戏的减伤机制(多数减伤都是前几回合有效),五虎爆发不足导致了减伤期无法结束战斗(对比菜刀),非减伤期又不能自己续航(对比爷爷队桃园队),单纯依靠控制又不太稳定,缺少能够担任主坦的将领,使得输出将血线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后续输出。所以,五虎能打赢相当的一部分队伍,但是杀敌一千自损五百,打一次就得歇一次。
3、Q:别BB了,那就说说这些将有啥用吧。A:按传统顺序吧:
关羽,作为五虎中惟一一个自带强控的,也是五虎中输出最高最稳定的,带上青龙偃月刀后进一步提高技能释放概率的关羽,结合他相对完美的面板数据,是五虎中最适合担任输出主将的角色,技能偏向于瞬发兵刃伤害技能。
张飞,由于盛气凌敌和张飞自带被动战法的高适应性,张飞在五虎中主要担任的是辅助输出的角色,他有着极度稳定的减防和第四回合爆炸输出(由于张飞的速度快,他完全可以在第四回合敌人未清除自身减防BUFF时,将第四回合的战吼伤害打出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张飞第二吼比第一吼伤害高),然而张飞智障一般的智商+限制比他慢武将第三回合必须放计穷才有提升的低概率限制条件,导致他担任主将的提升很小,技能偏向于符合自身需要的控制+输出这样的组合。
赵云,有人说他像率土的郝昭,乃是神将。但实际上这是个误解(三战中郝昭的劣化版是程普),郝昭是每回合被动清除负面状态,而赵云仅仅是洞察,这意味着赵云无法像郝昭一样免疫指挥伤害,免疫Dot伤害,他只是免疫控制,这大大降低了赵云自身的生存能力。人说率土郝昭是个陪披着盔甲的疯狗,谁都拦不住,而三战的赵云只能算一个连毛都没有的狗,拦不住是拦不住,但是能搞死。思维各加40点的技能看起来很美丽,但实际上是牺牲了一个输出技能或保命技能的情况下换来的。我们还是数据说话(觉得麻烦可以不看,直接看结论):
我们就拿关羽和赵云作对比,都是副将,两个人的基础武力值及成长几乎一致(40级估算为240,赵云被动+40相当于比关羽多16%武力),两人都携带一骑当千(按副将伤害考虑)和横扫千军两个输出技能,关羽每回合的输出期望值为:
100%×40%×8×3+72%×30%×8×3+146%×35%×4(读条技能)×3=2091.6%的兵刃技能伤害值;
而赵云则为:
(100%×40%×8×3+72%×30%×8×3)×(1+16%)=1714.9%的兵刃技能伤害值。
这还是40级水平下未加装备点数的计算方法,所以赵云这40点属性越到后期稀释的情况就越发严重,效果就越发不明显(但从伤害来说,关羽人家还有个控呢?)。至于主将,赵云多10点思维,关羽则直接多每回合期望值为35%的两回合持续36%的额外增伤,差距更明显。
所以结论,赵云更像是一个有输出的肉盾,或者说是很肉的输出,他这种不尴不尬的情况决定了他在团队中担任辅助输出+控制更加合适。技能也应偏向黄天(自残控制)、诈降(自残加血)及读条兵刃技能这样的功能性战法。
马超,前面菜刀队时候讲过,散弹枪,伤害不集中是他最大的毛病,如果继续堆加散伤(张飞的瞠目),是一种套路但是依旧是进一步损失单点爆发条件下进行的。所以马超还是需要张飞、李儒、诱敌、折冲这类将领或技能辅助才能打出更好的效果。技能基本绑定只有双击666这样的技能和直接加攻击的技能对马超提升更大,而是否担任主将,这个就不需要具体研究了,马超的主将效果是实打实的百分比加成(虽然不多),也就方便对比。
黄忠,作为纯输出,是五虎中最尴尬的角色,为什么?我先说四个事:
a.会心提升最大的是双击,其次是带直接伤害及溃逃的战法,因为概率会心既可以提升直接伤害的伤害,同时可以随着溃逃dot延伸,达成更高的输出;
b.直伤溃逃只有两个,左右开弓和万箭齐发;
c.左右开弓和万箭齐发都是弓箭专属技能;
d.除了黄忠,其他人的弓箭技能为BBBA。
黄忠想要牛逼,最好玩弓,但是玩弓就进不了五虎体系,所以尴尬。玩盾就要牺牲第一输出关羽的属性,玩马玩枪?本身最好的技能带不上,属性还得打个折,你指望老黄忠能有什么伤害?生不逢时是黄忠当年最大的遗憾,也是黄忠在三战中的遗憾,所以,非到万不得已黄忠这个角色的定位很难进入五虎的体系架构,最适合技能,左右开弓、万箭齐发。
4、我就是要组五虎,你推荐给我一个吧。A:马馆长是最优解,其次是赵馆长,都是关羽主将,定位为控制及核心输出,马超定位补伤害,赵云定位加强控制,张飞就是上BUFF+输出。
5、战场强度:
配置难度:★★★★★(五选三还想怎么样?)
输出能力:?不低于3,最高5,看怎么配(马馆长就是4)
稳定性能:?不低于2,最高4,看怎么配(赵馆长就是4)
续航能力:★(怎么配,都!没!续!航!但是至少比太师队自己打自己强吧,一颗星)
整体评价:一般
大反派庞太师,历史原型真的是北宋的一代名相吗?
小时候我一直认为宋朝是个神奇的朝代——一边是忠臣良将层出不穷,一边是奸臣坏蛋遍地开花,夹在中间的皇帝永远是个糊涂虫,经常被坏蛋糊弄得跟个二傻子似的。比如在评书《杨家将》中,大奸臣潘仁美与辽国相勾结害死了杨老令公,为了掩盖真相,他还杀死了杨七郎、呼延赞,又栽赃杨六郎。幸好有八贤王和寇凖联手查案才使得潘仁美阴谋败露,为杨家将沉冤昭雪。
大奸臣们的下场一般都很凄惨,被一刀砍死都算幸福的,千刀万剐那是寻常事
不过潘仁美在我儿时的宋朝奸臣榜上的排名还在陈平(评书《曹家将》中的大奸臣)、张邦昌、秦桧等人之下。当然,将上述几个坏蛋打包放一块,也比不上宋朝的终极大反派“庞太师”的分量重。
庞太师有时叫庞吉,有时叫庞集,大多数时间干脆就顶着个“庞太师”的名头闪亮登场——只要大宋朝冒出一个忠良他就陷害一个,绝对是有杀错没放过。更神奇的是,上至宋太祖赵匡胤、下至宋仁宗赵祯,庞太师横跨四朝、专注干坏事一百多年,一点不见老、半分不嫌累,其耍奸使坏的矫健身影堪称无处不在——跟杨家将作对的是庞太师(而且从杨老令公一口气陷害到他的曾孙杨文广),跟呼家将作对的还是庞太师;跟少年包青天斗的是庞太师,跟成年包青天斗的也是庞太师,跟老年包青天斗的还是永远不老而且斗志昂扬的庞太师;
当然,偶尔庞太师也会放下架子、深入基层,跟展昭、白玉堂等江湖好汉切磋几手,以体现他的亲民精神;而且庞太师也丝毫不放松对接班人的培养,比如说他的那个也不知道嫁给过几任皇帝的女儿庞妃就深得其真传,害死了呼家300余口,还成天帮着老爹斗包拯(不是庞飞燕哈)。不过庞太师的儿子就比较差劲了,基本跟《三国》中的“上将潘凤”一样都是欠宰的货,像庞昱、庞黑虎以及什么“庞氏四虎”之流的,都早早的被八贤王、包青天之类的忠良拿来祭刀。
庞太师和八贤王——有没有勾起你年少时的回忆?
说到“八贤王”,这也是个神奇的人物——只要有庞太师出现的地方,必有八贤王与其作对的正义身影,戏份比包青天还足,论寿命起码得活到150……
“庞太师”当然是个虚构的人物,小说家言也不必当真。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中,庞太师确有其原型,而且说起来也是一笔糊涂账。
“庞太师”的原型,不是名相也是能吏,反正都算不上坏蛋。
现在总有人说“庞太师”的原型人物是张尧佐,其实这事委实是有些冤枉老张了。
张尧佐倒霉就倒霉在外戚这个身份上,其实他也没干过啥太坏的事
人家张尧佐可是正牌子的进士出身,早年在州县做官,也是“破案小能手”一枚,治理地方算得上政绩卓著,堪称小有名望:
“举进士,历宪州、筠州推官。吉州有道士与商人夜饮,商人暴死,道士惧而遁……转运使命尧佐覆治,尽得其冤……知犀浦县,犀浦地狭民繁,多田讼。尧佐正其疆界,条众敝以晓之,讼遂简。”(《宋史·卷四百六十三·列传第二百二十二》)
老张的名声变差是在他的侄女、也就是后来温成皇后得宋仁宗赵祯宠爱以后的事情。赵祯爱屋及乌,便给老张火箭式升官,遂引起对外戚势力十分反感的士大夫们的警惕(或者说嫉妒)。于是像余靖、陈升之、包拯等名臣就成天拿张尧佐当棉花弹,弹劾得老张浑身是窟窿,以至于赵祯也经常护不住他。于是在仁宗一朝老张的官职忽高忽低、在中央和地方间来回流窜,直到死后才被追赠为太师。
弹劾外戚这种事,不管能不能成、是否冤枉了好人,对言官来说都是有利无弊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张尧佐是个能吏,至于人品嘛,捞钱争权、任用私人之类的污点肯定是有的。但跟北宋的大部分官员相比,不见得比他们好,但也坏不到哪儿去,跟作恶多端的“庞太师”相比绝对称得上善良正直……比如说老张跟那些闲着没事就上表弹他几章的“名臣”们关系肯定不会很融洽,但要说他陷害过谁,那纯属是子虚乌有。至于说老张跟他那位身为宠妃的大侄女相互勾结、谋害忠良的事迹,我找了半天也没发现一桩——话说这位温成皇后的口碑还是不错的。
除了被冤枉的张尧佐,“庞太师”的原型人物还能跟谁扯上关系?
当然就只有庞籍了——只要看到“庞吉”或是“庞集”这样的名字,就知道其中的暗示是多么的赤裸裸了。
不过相比张尧佐,庞籍就更冤枉了。他既没有女儿或是侄女嫁给皇帝,自然跟外戚扯不上关系,而且生前死后都没上过太师。更重要的是,庞籍非但不是个大奸臣,而且在北宋星光熠熠的文官队伍中,无论才具、作为还是品德都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
我认为庞籍是北宋最称职的宰相之一,善于协调矛盾、举拔人才,安定局势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人,出身官宦家庭。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庞籍进士及第,官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司理参军,正式进入仕途。
庞籍很快就在黄州显示出他出众的才能,深受时任知州、后来也当上了宰相的夏竦的赏识,“以为(庞籍)有宰相器”(《宋史·卷三百一十一·列传第七十》)。于是,庞籍很快就因为夏竦的举荐得以入京为官,任开封府兵曹参军事。此后,才华横溢的庞籍又受到时任权知开封府的名臣薛奎的青睐,升任大理寺丞、知襄邑县,从此踏上了仕途的快车道,成为北宋文官队伍中又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话说夏竦跟薛奎虽然都是大人物,但在政见、德行、品性等方面并非一途,甚至颇有隔阂。庞籍能同时得到这两人的赏识,除了出众得令人无法忽视的才华以外,也证明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有着独到的智慧,而这其实才是这真正的“宰相器”。
当宰相须协理阴阳、调理万物,帮皇帝把握大政方针、理顺人事关系,对情商的要求甚于智商
不过,很多智商与情商出众的人最终都混成了官场老油条,甚至是佞臣。而庞籍却并非这样的人,在必须坚守的原则与大义面前,他甘冒风险也寸步不让,表现出了一名士大夫应有的操守。
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宋真宗赵恒驾崩,年仅13岁的太子赵祯即位。但这位后来的宋仁宗尚未成年,所以由太后刘娥临朝称制。这位刘太后在真宗执政末年就借后者多病之机逐步接管朝权,成为太后之后更是权势滔天,无人能制。她不仅在朝会上与小皇帝同坐(赵祯坐左边,刘娥坐右边),还给自己上尊号、公然穿上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穿着的兖服去祭祀宗庙。同时她还打算给自己立家庙、处处以武则天自比,简直离一脚踢掉赵祯、自立为女帝仅一步之遥。
可惜刘娥的自立之举遭到了整个文官集团的坚决抵制,她也很快因病郁郁而终。不过在临死前刘娥还不死心,遗诏由章惠太后杨氏参议军国大事,就是不让赵祯亲政。在这关键的时刻,时任侍御史的庞籍站了出来,要求阁门(北宋负责官员朝参、礼仪等事宜的机构)将太后临朝称制的礼仪制度全部烧掉,坚决主张让赵祯亲政。庞籍此举让他名声大噪,获赞“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
其实刘太后在民间故事中跟庞太师一样,也是个大反派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已经24岁了的赵祯终于亲政。可以说他能够最终真正掌权,并创下后来的“仁宗盛治”,包括庞籍在内的文官集团居功至伟:
“富弼上疏曰:昔庄献(刘娥)临朝,陛下受制,事体太弱,而庄献不敢行武后故事者,葢赖一二忠臣救护之,使庄献不得纵其欲,陛下可以保其位,实忠臣之力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十三·明道二年》)
此后庞籍一直在中枢任职,官至刑部员外郎、知杂事,判大理寺、天章阁待制。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李元昊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北宋的西北边疆形势骤然紧张。尤其是宋军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连续三战惨败之后,宋夏之间的矛盾已然超越宋辽,成为北宋最大的外患。
北宋与辽、金间的战争持续的时间不长,唯与西夏,一打就是将近百年
赵祯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启用庞籍来安定西北。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庞籍授任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不久又兼任鄜延都总管、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成为西北方面的封疆大吏。庞籍到任后,并不急于反攻,而是重在整军治民:针对宋军军纪败坏、畏敌如虎而残民之害不亚于西贼的现状,他在军中行酷法,“军中有犯,或断斩刳磔,或累笞至死”(《宋史·卷三百一十一·列传第七十》)——貌似北宋文官治军都喜欢玩这一手,韩琦、夏竦等人都这么干过,不过效果还不错,“故士卒畏服”;同时他采取了精兵简政、减轻百姓负担等措施,获得了很高的声望。
庞籍在西北任职5年,政绩斐然,使得北宋在连续大败之后渐渐稳定了局面,与西夏恢复了对峙的态势。因此在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庞籍被召回中枢,先后出任参知政事和枢密使,6年后,赵祯拜庞籍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也就是说庞籍终于当上了宰相。
但庞籍这个宰相可不一般!
北宋的相权被皇帝分得稀碎,所以看上去人人说了算又人人都说了不算,效率极其低下
北宋宰相的相权被皇帝削得厉害,不但有“两府三司制”分权,而且实行多相制导致称相者多如牛毛(即便不算参政知事、门下侍郎之类的副相,北宋165年间仅正相就搞出了93个)。同时北宋的皇帝还特别喜欢玩一个叫“闲着没事换宰相”的游戏,宰相新官上任屁股还没坐热就被撵下台的情况司空见惯,能在相位上坐满一年的,都堪称老资格。
而且宋沿唐制设昭文馆、史馆和集贤殿书院,称之为“三馆”,通常以兼昭文馆大学士者为首相,监修国史(执史馆)者为次相,兼集贤殿大学士者为末相——庞籍身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意味着什么?那就是独相,而且这一“独”就是3年之久。
在北宋能够享受这一待遇的宰相不过十一之数,而且都是赵普、吕夷简、王安石、章惇、蔡京、王黼这种无论忠奸、皆为大名鼎鼎之辈。更何况赵祯在位42年换了23个宰相,享受到这一待遇的仅庞籍一人而已。
北宋的皇帝被晚唐、五代吓破了胆,所以根本不敢让任何人长期为相
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赵祯换宰相的瘾又犯了,于是授意韩绛等人揪住老庞的小辫子猛弹一气。然后赵祯顺势罢相,将庞籍贬为郓州知州,仍兼观文殿大学士。不久后又授职昭德军节度使、知永兴军,改任并州知州——先贬后褒、出任地方大员,这是北宋处理前任宰相的常规操作。
此后庞籍一直在地方蹉跎,直到嘉祐五年(1060年)被召还京时,以老病为由上书致仕,晋太子太保,封颖国公。3年后,庞籍病逝,享年76岁,追赠司空、加侍中,谥号庄敏。
东西魏第三战:河桥之战,襄州、广州以西的城镇重新归属西魏
沙苑之战结束后不久,东魏的侯景、高敖曹等人率重兵在金墉城外包围了西魏的独孤信,太师高欢率领大军跟在后面。侯景放火焚烧了洛阳城内外所有的官衙与居民住宅,只有十分之二三的房子得以幸存。
西魏文帝正准备去洛阳拜祭列祖列宗的园陵,刚好收到独孤信等人的告急文书,就和丞相宇文泰一道东行。临行前,文帝命周惠达辅佐太子元钦守卫长安,又令李弼、达奚武率领一千骑兵作为先头部队。
宇文泰到达谷城时,侯景等人准备排列好军阵等到他前来,莫多娄贷文请求带领自己的部属去袭击宇文泰的先头部队,侯景坚决阻止了他。
莫多娄贷文生性勇猛而强悍,不肯接受上司的命令,他和可朱浑道元两人领着一千骑兵向前方进发。夜间,他们在孝水遇见了李弼和达奚武。
李弼命令士兵们擂鼓呐喊,在地上拖树枝扬起尘土,莫多娄贷文以为对方是大部队,转身就跑,李弼追上去杀掉了他。可朱浑道元单人匹马逃了回去,手下的人都被俘虏,被送往恒农。宇文泰进军到瀍水东边,侯景等人连夜解除了金镛之围离去。
宇文泰统率轻骑兵追击侯景直到黄河边上,侯景布置长阵,北据河桥,南接邙山,与宇文泰大军交战。
混战之中,宇文泰的战马中了流箭,受了惊,胡乱地狂奔起来,把宇文泰从马上摔了下来。此时东魏的士兵已经追到跟前,而他身边的人全都逃散了。
都督李穆见此情景,跳下马来,用手上的鞭子抽打宇文泰的后背,骂道:“你这个糊涂兵,你们的王爷在哪里,怎么你一个人呆在这里!”
追赶的东魏士兵不知道那就是他们要找的主将,丢下他狂奔而过,李穆把自己的马让给宇文泰骑上,两个人一起逃掉了。
西魏又重新整顿兵马,向东魏的部队发起了进攻,大败东魏军队,东魏军纷纷逃往北方。
高敖曹心高气傲,一向轻视宇文泰,他命令手下竖起旌旗、伞盖以显示军队的威风。西魏调动了最精锐的部队向他发起了迅猛地攻击,打得他全军覆没,高敖曹单人匹马跑去投奔河阳南城。该城的守将高永乐跟高敖曹有怨仇,关紧城门不放高敖曹进去。
高敖曹仰头大喊要求上面放一根绳子下来,见不被理睬,就拔出腰刀凿门,可是门还没有凿开,追兵就赶到了,高敖曹只好趴到桥的下面。
追赶的西魏士兵看见他的奴仆手里拿着一条金带,就追问高敖曹的下落,奴仆指出了主人藏身的地方。高敖曹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便昂起头对追兵说:“来吧,送给你一个当开国公的机会!”追兵砍下他的脑袋离去了。
高欢听到这个噩耗,如丧肝胆,他打了高永乐二百大棍,又追封高敖曹为太师、大司马、太尉。
宇文泰奖赏杀死高敖曹的人一万段布匹与绢帛,每年给他一部分,一直到宇文泰奠定的北周都灭亡了,赏赐还没有给足。
西魏的军队又杀死了东魏的西兖州刺史宋显等人,俘虏士兵一万五千人,至于淹死了黄河里的东魏兵更是数以万计。
当初,西魏的万俟普投奔东魏以后,高欢因为他爵位高年龄大,所以特别厚待他,曾经亲自扶他上马。万俟普的儿子万俟洛摘下帽子向高欢叩头,说:“我愿意牺牲性命战死沙场来报答这份深厚的恩宠。”
在邙山战役中,其他部队都跨过河桥向北方逃跑,只有万俟洛命令自己的部属留在原地,他对西魏的将士们喊道:“我万俟洛在此,你们能过来的就来吧!”西魏的将士都感到害怕,就离开了。后来,高欢将万俟洛安营扎寨的地方命名为回洛。
这一天,东、西魏布置的军阵都非常庞大,头尾相距很远,从早晨到晚上,双方一共交战了几十次,直打得烟雾尘土四处弥漫,相互都看不清楚。
西魏的独孤信、李远居于右侧,赵贵、怡峰处在左面,交战过程中都失利了,他们又不知道文帝与宇文泰在哪里,于是都扔下了自己率领的士兵先跑回来。李虎、念贤等人属于后续部队,看到独孤信等人退却,就和他们一道离开了战场。宇文泰见大军瓦解,只好烧掉营帐返回,留下长孙子彦镇守金镛。
西魏将军王思政举起长矟左右出击,一抬手就倒下几个人。慢慢的,他陷入敌阵越来越深,跟随他的人全都战死,他自己也身受重伤,昏迷过去。此刻已临近夜晚,敌人也开始收兵了。
王思政每一次打仗都穿着破旧的衣服与盔甲,敌人看不出他是将帅,因此才幸免于难。他的帐下都督雷五安在战场上哭着寻找他,刚好他也苏醒过来,雷五安就从衣服上割下一块布,为他包扎好伤口,然后扶他上马。入夜很久了,他们才返回营地。
平东将军蔡佑跳下马徒步格斗,身边的部属都劝他上马,以便遇上紧急情况时赶紧离开,蔡佑生气地说:“丞相待我就像亲生的儿子一样,今天我怎么能在乎自己的性命!”说罢,他带着身边的十几个人齐声大喊,向东魏的将士冲击,又杀伤了很多人。
西魏文帝和宇文泰来到恒农时,守将已经放弃该城逃跑了,城里原来被西魏俘虏的东魏兵乘机关闭城门进行抵抗,宇文泰攻下了该城,杀掉了几百名领头的人。
到处寻找宇文泰的蔡佑一直追到了恒农,在晚上终于见到了宇文泰。宇文泰大喜,叫着他的名字说:“承先,你来了,我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宇文泰由于受到惊吓一直无法入睡,枕着蔡佑的大腿后才平静地进入梦乡。
蔡佑每次跟随宇文泰作战,总是身先士卒,打仗回来,其他将领都争着邀功请赏,而蔡佑从不说一句表现自己的话。宇文泰常常感慨地说:“承先嘴里不提自己的功劳,可是我应当替他把一切谈明白。”
西魏这次东伐,在关中地区留守的兵员很少,之前俘虏的东魏士兵都被分散在民间,他们一听说西魏的部队遭到了失败,纷纷图谋作乱。
李虎等人来到长安,想不出好的对策,便和太尉王盟、仆射周惠达等人奉太子元钦出城,到渭北地区驻防。百姓们相互掠夺,关中地区惊扰得非常厉害。
在沙苑之战中被俘的东魏都督赵青雀、雍州百姓于伏德等人趁机造反,占据了长安所属的小城。于伏德又占据了咸阳,与咸阳太守慕容思庆各自召集东魏的降兵,以便抵抗从战场上返回的西魏将士。
长安主城中的百姓互相组织起来,共同抵抗赵青雀,每天同他交战。大都督侯莫陈顺袭击了东魏的那些降兵,多次打败他们,吓得他们不敢出城。
镇守河东的扶风公王罴大开城门,叫来所有将士,对他们说:“今天我听说咱们的大部队在前线作战失利,赵青雀乘机在京城作乱,许多人已经丧失了信心。而我王罴受命守卫河东,决心以死来报答皇上与宇文丞相的恩德。你们中间有能够跟我同心协力的人可以和我一道坚守此城,实在害怕本城陷落的可以随便出城。”大家都被他的话感动了,就一心与他守城。
西魏文帝留在阌乡,丞相宇文泰考虑到士兵与马匹都已经疲惫不堪,不能再快速前进,并且认为赵青雀等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会成为大的祸患,就说道:“我到达长安,让轻骑兵直冲进去,赵青雀这些人肯定会自缚而降,向我当面请罪。”
陆通劝告他说:“那些奸贼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图谋叛乱,一定没有改恶从善的心意。蜂、蝎是有毒的,怎么可以轻视!况且那些贼寇欺骗百姓,说东魏人将要到达,我们现在如果派轻骑兵冲进城去,百姓就会觉得情况真的和那些贼寇说的相同,就会更加惊慌不安。眼下我们的部队虽然已经很疲劳,但是精锐的兵马还是比较多,凭着您的威望,带着大部队进长安城,哪里用得着忧虑打不败敌人呢?”
宇文泰听从了陆通的意见,带领部队向西进城。城里的父老乡亲们看见宇文泰回来了,没有一个不是悲喜交加,男男女女都互相庆贺。宇文导带领人马攻进咸阳,杀掉了慕容思庆,捉住了于伏德,又南渡渭河,与宇文泰汇合,然后向赵青雀发起了进攻,挫败了对方。
高欢带领七千名骑兵从晋阳赶到孟津,还没有开始渡黄河,就听说西魏的部队已经逃走,于是立即渡过黄河,又派遣其他将领追击西魏的兵马,一直追到崤县还没有赶上,这才返回。
高欢随即向金墉城发起了进攻,长孙子彦放弃该城逃跑,临行前把城里的房屋烧得干干净净,高欢拆毁了金墉城之后回到东魏。
当年十二月,西魏将领是云宝反攻洛阳,王元轨弃城逃跑,都督赵刚袭击广州并攻克,于是,襄州、广州以西的城镇重新归属西魏。
好了,关于“三战太师阵容搭配”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三战太师阵容搭配”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