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之王东吴阵容搭配最新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咸鱼之王东吴阵容搭配最新”方面的经验。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咸鱼之王东吴阵容搭配最新插图

《咸鱼之王》吕布强。

吕布肯定是咸鱼之王中当之无愧的最强红将啦!吕布最强技能还是他的第四个技能,当自身的血量过半的时候,攻击防御功能直接翻倍,而且还是会得到大量的攻击以及吸血加成,这一点真的很加分。

第二就是孙策啦!他敢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可以说和吕布并排的,只是没有吕布那个攻击防御翻倍技能而已,但是孙策有全游戏百分比的真实伤害,不管敌人有多么厉害也可以会造成实打实的伤害,这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和吕布抗衡的英雄。?

《咸鱼之王》最新阵容搭配

推荐阵容一:孙策、吕布、荀_、诸葛亮、郭嘉。资源优先给到吕布开启心魔,战斗中生命值首次低于30%即可获得100怒气,而且能获得50%的回血能力,让吕布伤害放到最大。

推荐阵容二:孙策、吕布、郭嘉、甄姬、诸葛亮。孙策是坦度最高的咸将,吕布触发心魔后可以大大提升伤害,甄姬也可以换成荀_。

推荐阵容三:孙策、吕布、司马懿、贾诩、太史慈。 这个阵容打每日咸王低练度也能打出高伤害,孙策主c,配合贾诩减怒减伤。

推荐阵容四:吕布、郭嘉、太史慈、魏延、张飞。这个阵容是推图最稳的阵容,可以快速推图,吕布主c,确保魏延最后出手。

曹操临死前为何不除掉司马懿?这其实是曹操一石三鸟之计,真高明

说到三国时期曹魏大老板,也就是曹操,或许让无数人一下子便想到了一句话, “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 ,此话乃是曹操所讲。曹操这句话虽然已经说了将近2000年了,但是从他的这句话语之中,依然能够体会到曹操当时的心胸、及魄力。非帝即王的霸气,简直要甩刘备好几条街。

曹操此话,大有 顺他者昌逆他者亡 的意思,只要是阻止他称王称霸的人,他曹操都会除掉。但是曹操,生平却并没有真正做到如他所说的这样, “只要有人对他、或者对他所创基业有危害,便拔之!” 曹操对此人却改变了想法,这个人就是司马懿。

公元219年末,刚刚打完汉中之战、历经襄樊之战的曹操,算是彻底的累了。后来于公元220年,正月曹操便去世了。在曹操临死前的大半年里,曹操对于自己王位的继承人也都是精挑细选,最后确定在曹植与曹丕之间,选择更加符合条件的曹丕来继承自己的位置。

对于曹植,曹操也会对他进行严格的测试,如果不合适,将会立马被淘汰。 《三国志》记载: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罢之。 这段 历史 记录说的就是,当年关羽北伐时,曹操打算让曹植去救援曹仁,以此来断定曹植的军事能力如何,是不是只会纸上谈兵?但结果却是曹植酗酒误事,后来曹操也就只有放弃曹植,而把王位交给曹丕。

为了让曹丕不再有后顾之忧,曹操还在临死之前把曹植手下的第一谋士杨修给处死。当时,曹操带着杨修去参加汉中之战,为的其实就是抓住杨修的把柄,好趁机除掉他。在汉中之战爆发前,杨修因为私自猜测曹操兵意而被处死。在三国 历史 上被称之为“鸡肋”事件,这里的这个鸡肋,其实有两重意思,其一是汉中这块土地,其二也是指杨修这个人。

《后汉书》,脩独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归计决矣。”遂因事杀之。 可以从这段记载之中发现,杨修这个人除了有才之外,他的情商确实不怎么样,不会包装自己。而且喜欢耍点小聪明,然而最终杨修也死在了自己多嘴,妄自猜测主帅军事行动的事情之上。

总体来说,杨修死得特别的不值得。如果,没有“鸡肋事件”,想必曹操也会找到其他办法来惩治杨修的罪。总之,只要是与曹植相关的谋士,皆会被受到处罚,或者是整治。

与杨修相比起来,司马懿就要幸运太多了。司马懿的才能,早就被曹操发现,甚至司马懿还成为曹操所顾忌者。说到这里,想必很多朋友也知道一个典故叫, “三马食槽” ,这个典故说的也就是他司马三父子,如果不及时处理,那么曹操辛辛苦苦一辈子打下来的江山,就有可能会被这三匹马给慢慢侵吞了。

况且,司马懿心底藏有巨大志向,外表也是一副狼顾之相,这让曹操很是顾忌。 《晋书·宣帝纪》: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 发现司马懿并非和一般的谋士,如贾诩、郭嘉一样。为此,曹操还专门在私下对儿子说曹丕说,要小心司马懿,这个人不简单。如果关系处理得不好,很可能会窃取我曹家的基业。

在《晋书·宣帝纪》有这样的记载,操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此乃是曹操最后的顾虑,司马懿相比杨修来说,他的威胁要大得多。如果,控制得不好,很有可能一切的努力都会被司马懿给窃取。但是从曹操发现司马懿这个人不简单之后,至少也有5年的时间可以找机会除掉他,但是直到公元220年正月,曹操都没有动司马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曹操临死前为何不除掉司马懿?这其实是曹操一石三鸟之计,曹操到底是打的什么算盘呢?说出来,能让你大开眼界,曹操在三国时期算是最大的成功者。他如果说想要除掉某个人,或许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然而,为何曹操把自带狼顾之相,随时会让曹操不安的司马懿给留下来了呢?答案绝非表面的那么简单,曹操其实在内心或许估算了千次、万次。之所以,留下司马懿,其实是曹操策划多年的阴谋。同时,也是曹操此生对司马懿所施的 一石三鸟之计 ,到底是哪三计?说出来让人不得不服!

其一,曹操利用司马懿高级士族的身份,帮助子孙打通自己身份的不利标签。

曹操临死之前,对帐下诸多文武说道: “假若天命在孤,孤愿为周文王” ,曹操这句话的意思也很浅显,表明他这辈子是没打算称王了。如果,天下大势归曹魏,就让他儿子做天子。(指曹丕),但在此时,曹魏集团内部大概也可以分三个派系。

其一,便是曹操自家人。例如:曹仁、曹洪、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人。其二便是外姓大将,例如:五子良将,张辽、徐晃等。其三,便是庞大的士族体系,如:颖川士族,邓志才、荀彧、荀攸、陈群等人。

除开上述派系之外,便是原来东汉王朝的官僚势力。例如:杨彪、孔融、甚至是汉献帝等人。当然,这部分人的生杀大权后来都掌握在曹操手中了,但是他们的势力仍然不能小视,而且曹操也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让自己集团内部更加和谐。

而司马懿呢?他的身份是高级士族、而且又是一号人才,因此只要把控住他,也就算是得到了天下士人的支持。同时,天下士人也会改变当初对曹操 “宦官之后” 的不雅观的称号、标签。

只有真正除掉自己子孙不利的标签之后,曹氏子孙,才会真正走上帝王之道,尊享天下人的支持与爱戴。再加上,此时司马懿已经跟随曹丕将近12年之久,如果得到司马懿的亲自支持(曹丕称帝), 相信会说服天下所有的士族。当然后来,曹操亲自指定的托孤大臣包括: 陈群、司马懿、贾诩、曹洪 。除了这个曹洪之外,其他三人也都是士族出身。

因此,可以看出,得士族支持者得天下。当然,这也是曹操一直想要做的。他对士族,需要有两面性,例如像对杨修这样,放荡的人就要杀。像司马懿、贾诩、陈群这样,用心做实事的人就要重用。

总之,第一个原因曹操就是希望留下司马懿这员大将,帮助曹丕尽快上位,尽得天下士人的支持、帮助。

其二,想彻底用尽司马懿之才,希望司马懿为曹魏的天下尽忠。

关于这第二点,相信不用多说。曹操打了一辈子的仗,他深知世事多变,他偌大的曹魏天下,就需要 “权变” 的人来操刀,而司马懿这个人,思路非常清晰,而且谋略也是,稳、准、狠!如果,把他用好,就相当于是一把利刃,可以劈金斩石!

那么,曹操是如何知道司马懿这个人的谋略远大?计谋稳准狠的呢?很简单,公元215年,也就是曹操去世前的5年,当时曹操攻占了汉中。正打算回军许昌,这个时候司马懿就建议,应该对刘备的成都进行猛烈攻击,如此便可以弥补当时放走刘备的遗憾了。

《晋书·宣帝纪》:“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 这便是当时,司马懿劝告曹操应该进攻刘备的相关记载。曹操当时大笑对司马懿道,如果进取成都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况且我们现在已经取了汉中,再打下去士兵们会累,对于我而言也是太过贪心之举。

其实,曹操当时是非常想接受司马懿的战略的。只不过,当时曹魏后方不稳,极有可能发生变故,因而才决定暂时放弃攻伐刘备。曹操的这一想法在西蜀顶尖谋士法正那里得到了验证, 《三国志》: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 通过这段 历史 资料的显示,就足以证明,曹操当时虽然是地盘大,人口多,但是治理地盘,管理人口同样需要很多时间。有些时候,一口是吃不了一个大胖子的。

再者,在关羽北伐之时,曹操吓得差点迁都。在这个紧要关头,又是他司马懿站了出来,对曹操提出建议。声称,孙权必看不惯关羽做大,只要此时与孙权腹背夹击关羽,同时许权以重利,相信一定会打败关羽。曹操,然之。果然,最终在襄樊打散了关羽的大军。

从这两次经历来看,曹操他是认定了司马懿这个人的谋略与才能。虽然其忠诚度得不到确切的肯定,但是只要此人效力于曹魏,那么他就是一匹黑马。再者,此时东吴尚有、陆逊、孙权等人。而西蜀,更有,诸葛亮、刘巴、刘备等人。如果单靠曹丕,根本玩不过、孙、刘。

如果,想要保住曹魏江山,那必须得依靠司马懿。依靠他的权、仰仗他的谋,还有他入木三分的识人之术。这些技能,曹丕他跟司马懿相比起来都太显稚嫩…

后来,司马懿帮助曹魏抵抗诸葛亮北伐,而且又平定辽东,可以说司马懿正一步一步走进曹操所布置的陷阱之中…

其三,最大限度地剥削司马懿的有生利用价值。

说到这第三的一点,也很简单,用曹操的话来说就是只要有一个像曹丕一样的主公在,那么司马懿就不敢乱来!说白了,曹操就是想白白地剥削司马懿的有生利用价值,一来司马懿毕竟也老大不小了。

其次,司马懿在有生之年,都在尽忠职守辅佐曹丕,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对于曹操来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劳动力,只要把司马懿稳住,那就可以用其人、用其谋,这一点曹操在位期间是如此。当然,在去世之前,同样如此。因为整个曹魏都需要像司马懿这样的人来辅佐。

总之,曹操是想 最大限度地剥削司马懿的有生利用价值。 直到他死,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曹丕寿命很短,而曹睿同样不是长寿的君主,后来也就导致司马懿咸鱼翻身,最终窃夺了曹魏的政权。

倘若,曹丕、曹睿,任意一人稍微长命一点,司马懿也就无所作为了…

魏晋南北朝系列人物——把咸鱼做到极致的开国元勋羊祜

话说,这羊祜是西晋的开国元勋,人生的两次巅峰一次是与荀勖、裴秀共典机密,主持朝政;另一次就是和大多数名人一样,是在死后。羊祜也是魏晋时期少有的没污点没仇敌,出仕而明哲保身的读书人。思想深受道家影响,一生都秉持着道家的恪守无为之志,著有《老子传》,简单来说就是见谁都打哈哈的老好人。他的毕生追求,就是做一条咸鱼。

中国古代科举制之前,能识字的一般家庭出身都不是平民。即使后来科举制盛行,读得起书的人家,最起码也是养得起家仆的中产家庭,农村小老百姓要想出人头地,当兵是一条出路,但是机会也极其渺茫,另一个就是造反,这个风险系数更高。魏晋时期更不用说,以前文章提到过,九品中正制,看人品还有家世。这羊祜祖宗往上追九代都是年俸2000石的大官,换做现代的度量,大概在60多吨的粮食。当时生产力低下,又是战乱时期,这个数字的意义可想而知。所以,羊祜是个不折不扣的富家子弟。

羊祜的祖父叫做羊续,东汉末年当过南阳太守,这太守相当于当地一把手,市委书记这样子。当时生产水平低,可是中国礼尚往来的传统不能丢啊,所以官员之间还是会互相“亲近”,只是都还比较克制。他手下有个府丞给羊续送鱼,羊续没说话就留下了,还把鱼挂在家中大梁上,后来那人又来送鱼,羊续就把他之前送的鱼给他拿出来,告诉他自己不喜欢吃鱼下次改换燕窝,不不不,是教育他不要行贿。于是就有了“悬鱼拒贿”的典故。

按理说,这官N代的羊祜公子哥将来也必将官运亨通财源广进才是,但是羊祜却是个没理想没追求的咸鱼,只想在家“葛优躺”,屡次拒绝了当时魏朝最牛掰的两派势力,曹爽和司马懿的征召。不得不说,要不是这羊祜的家庭背景,换了别人估计八条命都没了。说到羊祜的家庭背景,你就不得不感叹古往今来,这有钱人只和有钱人交朋友,这当官的家里都是当官的。

羊祜的老爸是上党的太守,上党在今天的山西东南位置,也相当于市委书记。母亲是东汉的大儒蔡邕的闺女。这蔡邕可是当时东汉文坛的一哥,董卓把他胁迫过去当官,等到董卓被杀后,蔡邕说错一句话,结果被司徒王允杀死。羊祜的姐姐则更了不得了,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

羊祜十二岁,他老爸就就死了,羊祜那是伤心欲绝,左右邻居都称呼羊祜这孩子是个孝子。上帝并非给每个开了门的人都关了窗,羊祜不仅是官二代,而且还长得美,不仅长得美,还文采好。羊祜他老爸死后,家中地位确实低了一点,毕竟那时候男权主义极重。不过,咱羊祜长得帅啊,结果某天出门上街溜达的时候就被夏侯威看中了,再然后就把他老哥夏侯霸的女儿许配给了他,这其中关系我也理不清,总之就是这个结果。话说这夏侯霸来历不简单,他是夏侯渊的儿子,而夏侯渊的老婆是曹操老婆的妹妹,这关系就明白了吧。夏侯霸当时是曹爽势力下的,而且曹爽集团在和司马懿的斗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羊祜的不站队,出乎意料的带来更大的声誉。也是,能在这样的世道下,不为名利与威胁所驱使,甘于在家做一只咸鱼的公子哥是很少见的。没理想的咸鱼公子哥羊祜因为没理想反而躲过了很多浩劫。要知道,在大约十年时间,曹爽与司马懿的两方集团,先是相持,后来曹爽居上,最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兵变,诛杀曹爽,一举夺得了军政大权。简直比戏剧还要戏剧化,站谁那边都不好使。

到这时,羊祜已经28岁了,婚结的早,但是一直没有孩子。这儿有个野史,传说羊祜小时候风水大师给他看过祖坟,那可真是个风水宝地,帝王相,这羊家怕是要农民翻身做地主,但是羊祜可是个科学主义信仰者,更何况,羊祜还是更喜欢做咸鱼。于是羊祜就把祖坟刨了,结果风水大师说,虽然风水坏了,将来是要断子绝孙了,但是还能出个三公,后来羊祜真就做到了三公。话说,这羊祜马上就到三十而立的年纪了,却还一直在家养鹤写诗,吃老本。据说羊祜养的一只鹤,吃饱喝足就喜欢起舞,很漂亮,于是羊祜就把朋友请来,想显摆一下。没成想这仙鹤怕生,愣是给吓得没敢动,后来就有了“不舞之鹤”的典故。

这皇城内曹爽没玩过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被诛杀后,昔日曹爽那帮手下作鸟兽散,后台硬的大多逃了或者改投司马懿,没后台的大多被打死了。这羊祜的岳父夏侯霸就在其中,他掂量姓曹的干不过姓司马的,自己现在没啥靠山了,再待下去恐凶多吉少,就连夜投奔蜀国阿斗去了。他那些沾亲带故的,也是树倒猢狲散,纷纷表示不认识夏侯霸,没听说这个人。羊祜姐姐是司马懿儿子的老婆,所以羊祜不怕,对夏侯霸那些亲属很是照顾,经常过去送点小米绿豆咸鱼干什么的,这更是为羊祜赢得了名声。羊祜的不站队,也无意中成了最明智之举。这大概是做咸鱼的最高境界。

司马懿掌权后,家族权倾朝野,整个朝廷都姓司马,皇帝只是个摆设,和现在日本天皇作用差不多。按理说这个时候羊祜作为司马师的小舅子,出来做官是挺合适了。但是羊祜还是想将咸鱼进行到底。这地道,没钱不可怕,就怕这不缺钱,还没什么追求的。后来没多久,羊祜的哥哥和母亲都去世了,羊祜作为大孝子,这一服丧就是十多年。眼瞅着就奔四十年的老咸鱼了。

在这十年里,魏朝上层政治结构又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的姐夫司马师去世,司马昭掌权,接任大将军职位。司马昭又来请羊祜,羊祜一开始没答应。但是底气没那么硬了,毕竟这天下基本上算是司马家的了,自己的靠山姐夫还死了。所以没多久羊祜就踏入了仕途,彼时,他已经快四十岁了。

虽然羊祜进朝的晚,但是年纪大背景硬啊,加上自己这些年早就名声在外,升迁速度比火箭还快。魏国的傀儡皇帝从曹芳到曹髦再到曹奂,皇帝轮流换,但是羊祜官职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公元263年钟会与邓艾、诸葛绪分兵三路灭蜀,结果当时司马昭的心腹钟会在灭蜀后竟然想着自己留在蜀地当皇帝。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啊,属下兵变了,没当皇帝的命,惨死军中。这钟会是个极其聪明而且城府极深的人,带兵打仗很有谋略,深得司马昭赏识,以至钟会谋反死去后,司马昭竟然没有诛杀他全族,甚至对于给他收尸这件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钟会死后,朝廷中央一下子空缺了,于是羊祜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巅峰。羊祜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的另一个心腹荀勖掌管朝中大事。

没多久,这司马昭也得病死了。虽然司马昭想到龙椅上过过瘾的心事是路人皆知,但是奈何一直以来吴蜀都还没平定,虎视眈眈的,再加上曹氏在魏国毕竟是正统还是有群众基础的,贸然即位,风险很大。等到蜀国灭亡,司马昭可以放心大胆的做皇帝的时候,却病死了,真是没享福的命。当然,这不妨碍他的儿子司马炎当皇帝。这皇帝终究轮到他司马家了。

羊祜这开国元勋其实是捡了大便宜。在司马炎受禅称帝前,羊祜受信任被任命为中领将,统领皇宫御林军,主要是防止有人阻止这个“和平”的政权交替,其实完全没啥风险,皇宫来来往往都是司马家的人。羊祜在司马炎即位后加官进爵,拜中军将军,与当时另一位开国元勋贾充分庭抗礼。这个贾充可不是一般人,他不仅参与了刺杀曹髦以及平定叛乱得到司马昭赏识,更是将他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司马炎的弟弟以及司马炎的二儿子,嗯,这关系有点乱。总之,贾充在西晋朝野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

升官了,这羊祜反而高兴不起来,咸鱼一旦被捧上天难免不会摔下来跌个粉碎。更何况,他如今和皇亲国戚贾充地位都一般高了。于是羊祜拒绝封他的郡公头衔,几番推让,最终被进爵为侯。这也是羊祜人生的最辉煌的时期,随后没多久,他的仕途就开始下滑了。

司马炎称帝后,想着功劳都是爷爷和老爸打下来的,自己没啥作为,这可不行,得把那吴国打下来。这皇帝一思考,聪明人就知道怎么利用,有个官员就说了,这当今朝野评分最高最能体现晋国实力的就是羊祜了。司马炎一听,嗯,有道理,就派羊祜作为荆州诸军都督,假节,前去镇守,伺机攻打吴国。调离皇城,虽然官职头衔不变,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明升暗降,荆州可是弄不好会丢小命的前沿征地,况且羊祜在领兵打仗方面没啥经验,但是羊祜作为一个咸鱼对普通人关心的还都不关心,反而省得在朝廷每天都提心吊胆的。

到了荆州之后,羊祜发现这荆州很穷,毕竟两边军队没事就到对方家门口敲个门。大家天天心惊胆战的,哪有心思安居乐业。这不行啊,没人就没粮草也没军队,自然也就打不赢仗,更重要的是出去钓个鱼,晚上吃完饭散散步后面都得跟着几十号保镖,关键还搞宵禁。羊祜这辈子就想做咸鱼,这地儿不舒服,连个可以“葛优躺”的地儿都没有,那哪行啊。于是羊祜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咸鱼梦想事业。

当时,这荆州另一半在吴国手里,虽然灭了蜀国之后,西晋那是占据了当时正统的中原地带,长江以北基本上都在西晋手里。两家挨着长江都是战线。羊祜所镇守的荆州属于中上游位置,顺流而下可以直达当时吴国的首都建邺,也就是南京。

羊祜到了荆州之后,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啊,所以就广积粮高筑墙,我就和你耗着,反正你也不敢打过来。后来,羊祜唯一打的一次西陵之战还败了。这个我们随后就说。话说这羊祜在荆州办起了学校,兼任教育局局长;很是亲民,没事搞个军民大联欢,对其他地方过来的客人也是很照顾;“我家大门常打开”,不仅对自己人开放,对吴国叛逃的人也开放;而且,羊祜还将破除封建迷信进行到底,不允许把风水不好的房子拆掉。

这些做法果然深得民心。其实这些事情都是小事,但是只有羊祜这样的以咸鱼为梦想的人才能做到极致。羊祜还设计把靠近西晋的一个吴国城池给废掉了,这样一来,荆州就安全了。于是乎,就把一半的军队都安排去种地了。相当于新疆建设兵团一样,只留有必要的守备军。不得不说,咸鱼的老子思想很适合安民。司马炎听说这事之后还专门嘉奖了羊祜,所以说嘛,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

这儿就要说到羊祜一辈子中最重要的基友了。这人就是陆抗,是不是觉得有点熟悉?没错,他老爸就是赫赫有名的东吴名将当朝宰相陆逊。当年就是在荆州火烧连营七百里,一举搓了蜀国的国力,三国鼎立局面也是从那时被打破。赤壁之战后魏国国力大损,无力南下。孙刘联盟被打破,关羽被杀,荆州被夺,刘备一气之下举全国之力复仇,结果被陆逊设计,火烧连营,张飞被杀,自己最后也一命呜呼,白帝城托孤。可以说,几十年的积累毁于一旦。

陆抗作为陆逊儿子,在吴国也是权倾朝野,没人敢动。即使是吴国的皇帝孙皓,残忍暴虐,却也对陆抗言听计从。陆抗在羊祜到荆州第二年也到了吴国的荆州,也就是江陵一带,历史总是如此的巧合。陆抗很明显也继承了父亲的才智,在与羊祜的西陵之战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西陵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这一战,陆抗名载史册,羊祜的开国元勋头衔却大打折扣。但是,却造就了这一对基友。

史书记载,当时西陵督步阐收到孙皓诏书,要求他回建邺。这步阐心里就泛起了嘀咕,一想坏了,怕是凶多吉少,为什么呢?我们前文提到孙皓那是很残暴的君主,喜欢乱杀人,经常大臣都不知道犯什么错就被拉出去砍了。所以他害怕这孙皓是想收拾他。他这么一想,就派人给司马炎送信了,表示要归顺西晋。司马炎很高心。

要知道西陵就在荆州西边,顺着长江向上一点。这个地方要是拿下来了,直接在西陵就可以屯兵,顺流而下直奔建邺。另一方面,这西岭靠近西南地接,朝南去就是蛮夷之地,收了西陵,这部分部落自然就投靠过来。不用费力去攻打。这么重要的位置吴国自然也知道啊,加上以孙皓的性格,可不能忍受卖国贼。于是就让在江陵的陆抗攻打西陵,除掉步阐。

司马炎听说后,马上派羊祜打江陵,又让徐胤打建平。这两处分别在西陵的东西两边,以此牵制兵力,荆州刺史杨肇则直接去西陵援助,这计划看起来也很缜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就考虑到战场指挥者的能力了。

作为咸鱼的羊祜,有战略思想,但是兵法不可能只靠纸上谈兵,战略不等于战场。陆抗把江陵北面的道路破坏掉,又修了一道坝,只能从水路才能到江陵。羊祜心想,我这军队都是旱鸭子,没准备在水上作战啊,不过,不如将计就计,来个出其不意,急忙调船,发布消息说要把大坝破坏了,从陆地行军打江陵。陆抗毕竟正统名将后裔,识破羊祜的心思。自个儿把辛辛苦苦筑起来的大坝挖了。这边船都调好了,粮草都装上船了。羊祜 一下子傻眼了,五万大军这一折腾,到了江陵还没打,西陵就被打下来了。

另一边,杨肇只领了八千人,抄小道去西陵。没想到陆抗在西陵城外又建了一座城,杨肇根本进不去,而里面的步阐也出不来,最后杨肇被打散了,步阐被熬死了。西陵之战,陆抗3万对抗8万,完胜。不过,这也是吴国打的最后一场胜仗了。

羊祜因为西陵之战被降职,仍然留在荆州。陆抗也还是镇守荆州一带。后来这近十年时间,双方基本上没再干过架。一方面确实是羊祜打不过陆抗,另一方面,打架这事不符合咸鱼理想。

羊祜咸鱼梦想的实现,也是在这随后的近十年中。

羊祜和吴国每年的例行军事切磋,都会提前和对方打好招呼,双方定好时间地点;后来有两个吴国将领的公子哥野营被抓了,羊祜也是好吃好喝给送回去;接着就有看清吴国不行了的将领过来投降,其中就包括两个孩子的父亲;对于那些过来打野被收了人头的将领,羊祜也是厚葬,家属过来认尸,羊祜也是礼貌相待;团战被晕住没跑掉的,还主动给放了,后来人家也叛变了。

到了后来,羊祜看这士兵种地辛苦秋收也结束了,就带着军队出去秋游。结果路过吴国的境内时,看到稻子熟了没人敢来收,就让这些平时种地的士兵把稻子都收了,说好的秋游呢?不过,羊祜不白收,会留下等价的布匹,秋游还带着布匹?打猎的时候,还不让士兵越过边界线,这兔子机灵扎窝在那线外。如果这兔子先是被吴国人打中了,结果被西晋的人抓住了,还得送还人家。这亲的跟一家人似的。

于是乎,这吴国的人给羊祜起了个名号,叫“羊公”。这和叫有学问的女性先生一样,都是极其尊敬的。两方明明是死对头,却能赢得这个名声,这羊祜的咸鱼梦,终于在这“羊公"的称呼中,实现了。

而陆抗对羊祜的所作所为,心里明白,但是他不说。但是吴国国情不一样,他的性格也不是想做一条咸鱼。不过,这不影响两方交好。陆抗有一回生病了,就派人给羊祜送信,问羊祜有没有特效药。羊祜随即就派人送了药回去,还有一封信。信里写着,这药是他常吃的,效果不错,自己刚买来,还没吃,听说陆抗病了,赶紧给陆抗送来了。陆抗对于羊祜送来的药也是放心,都不用验一下,煎完就喝了。这感情还真是深厚。难不成这羊祜没有子嗣,也和他性取向有关系?

这吴国的孙皓看的是目瞪口呆,写信责问陆抗把战争当儿戏,不知道为国尽忠。陆抗回答:“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孙皓无言以对。

羊祜后来生病被调回国都,这让羊祜很难受,一度要求回去荆州,都没被允许。也就同陆抗断了联系。没几年,陆抗竟然病死在荆州任上了。

陆抗死后,羊祜这才又写折子给司马炎,陈述这吴国已经没有能人了。加上孙皓当政的残暴,国内怨声载道。可以说,吴国已经是在风雨飘摇的时候。这时候,肯定能打败。司马炎很赞同,但是大臣却一致反对,并且又将当年羊祜的西陵之战拿出来,要求羊祜吸取教训。最终放弃攻打吴国,羊祜的耻辱没能在活着的时候被洗刷掉。

羊祜死后第二年,被羊祜举荐的杜预,按照羊祜当年的计策,成功灭吴,完成统一大业。当满朝文武欢聚庆贺的时候,司马炎手举酒杯,流着眼泪说:“此羊太傅之功也。

羊祜死后许多受羊祜咸鱼恩惠的人都在他的墓碑前痛哭流涕,杜预将其称为”堕泪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年轻人,不要心急,四十岁出仕的咸鱼照旧可以名垂史册。什么?羊祜是个有钱人,要这么想就没办法了,日本天皇和英国女王还是世袭的呢。

你是如何看待“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

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无知人之明。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却失尽人心。更为突出的表现是在用人方面。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与刘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来三国时代的东吴被灭也从侧面说明当天下大定只剩江东的时候,江东是无法抵挡的。按河南大学王立群先生的话讲“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兵上天才,政治蠢材。 但政治上的失败,无法遮掩项羽在军事上的才华。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分封十八路诸侯的西楚霸王,三十岁自刎乌江。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 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但如项羽这样铁血柔情的汉子却很少。万军包围,四面楚歌也打不倒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可虞姬的离去,却让他选择了死。战场上的纵横吟啸,面对伊人却柔情刻骨,像项羽这样的英雄,当之无愧的受后人景仰。 纵观历史长河之内,英雄无数风流无尽,项羽的慷慨赴死报江东父兄,从容舍身慰男儿之身,如此气节,在他英雄之躯訇然倒地之时,腾空而起,凌云直上,流传千里,催人至今。宁可无愧而死,不肯惭愧而生。

其他人对项羽的评价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本纪》

电视剧神话里的项羽,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陈丞相世家》 “项王...於人之功无所记,於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郦生陆贾列传》 韩信曰:“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淮阴侯列传》 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僄悍滑贼,诸所过无不残灭。”(《高祖本纪》)

失败原因

司马路在《汉朝的密码》一书中有《霸王别姬:英雄末路之咏叹调》一节评价项羽: 项羽、刘邦、韩信、张良,楚汉之际这几个人,都可以说是旷古的英雄,但气质性格截然不同。韩信可以说是抑郁质的英雄,能忍,能咸鱼翻身,但是遇事有时难免优柔寡断;张良可以说是粘液质的英雄,善于在幕后出谋划策,事后也不居功自傲,为人处事低调,淡泊名利;刘邦则可以说是多血质的英雄,擅长交际,拉拢、吹拍是拿手绝活,政治手腕一流。至于项羽,恐怕就是胆汁质的英雄了,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有时还有点儿女情长。传说中的“性情中人”,就是这种类型。项羽这种英雄,讲究个气势。闯郡守府,杀殷通,凭的是一把力气。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凭的是一股锐气。彭城之战,以3万西楚铁骑大破56万人的多国部队,杀得汉军血流成河,凭的是一腔怒气。但是在中原的成皋、广武,长期的僵持与疲于奔命的两线作战,最后是粮道的断绝,慢慢地耗尽了西楚霸王的勇气和威势,等到鸿沟协议签定,人人想着和平、回家乡,项羽大军的斗气就泄了,而这种斗气一旦泄了再想提起来,就很有些难度。项羽的失败,正在于此。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假如赤壁之战曹操成功灭掉了东吴,能否一统天下吗?

最近豹眼在学习、品读赤壁之战的故事,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就说几句吧。

不是假如,比较可能的是,如果没有那场疫疾的话,三国游戏恐怕就GAME OVER 。

赤壁之战,如果没有那场疫疾,孙吴恐怕凶多吉少,不会速战速决,但经过苦战,曹操会像战胜袁绍那样,最终取得胜利。灭掉了孙吴,一统天下也就指日可待。

有人说还有刘备等诸侯存在,豹眼看来,那都不是曹操的菜。

受演义的影响,曹操就是个大奸雄,人人想得而诛之。

但只要看一眼,赤壁之战前曹操的人脉,就会清楚,汉末三国时期,那些有想法的人绝非如此认为。

这里就不引经据典啦,直接说一些观点,有兴趣的友友去看豹眼的赤壁之战,在那里一起交流吧。

建安四年(199年),就在官渡之战前夕,第一毒士贾诩劝张绣归附曹操。

当时袁绍势力远远大于曹操,如果张绣从背后给曹操一下,提着曹操的人头给袁绍做投名状,估计也会混得不错。但贾诩没有,这就说明曹操有两下子哦。

与之相反,刘备却趁火打劫,但被曹操整得很惨。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胶着时刻,刘表准备答应袁绍的请求,带领荆州全部人马进攻曹操,这可是要命的时刻。

在刘表集团内部,韩嵩、刘向、蒯越等人都劝刘表与曹操结好,一起对付袁绍;在外,桓阶得知刘表要进攻曹操,就游说长沙太守张羡带动荆州南三郡反叛,驰援曹操,拖住了刘表的后腿。

这些看似是偶然的因素,但与曹操的雄才大略、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

不管这些人出于何种目的,但在关键时刻主动支持曹操,不能就把曹操视为汉贼奸臣那么简单吧。

裴松之注《武帝纪》引皇甫谧逸士传曰:

汝南王鉨,字子文,公之为布衣,特爱鉨;鉨亦称公有治世之具。及袁绍与弟术丧母,归葬汝南,鉨与公会之,会者三万人。公于外密语鉨曰:"天下将乱,为乱魁者必此二人也。欲济天下,为百姓请命,不先诛此二子,乱今作矣。"鉨曰:"如卿之言,济天下者,舍卿复谁?"

汝南王鉨,在曹操还是布衣的时候,就是好基友。袁绍和袁术的母亲去世,三万人参加了追悼会,王鉨和曹操也去了。曹操在外面偷偷跟王鉨说:?天下将乱,为头作乱的就是这二人。想要匡扶社稷,拯救黎民百姓,不先除掉这二人是不行的。?

王鉨说:?正如您所言,拯救天下的,除了您还有谁呢??

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由此可见,曹操的人脉和格局绝不是挂的。

刘表见绍强,阴与绍通,鉨谓表曰:"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兴霸道,继桓、文之功者也。今乃释近而就远,如有一朝之急,遥望漠北之救,不亦难乎!"表不从。

刘表看到袁绍势力强大,就暗地里与之交通。王鉨就对刘表说:?曹公,天下之英雄,一定能够成就霸业,继续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现在你舍近求远,将来有一天情势危机,想再补救犹如去漠北沙漠之地寻求水源解渴一样,那就困难啦。?

虽然刘表不服,没有听从其意见,但也看出曹操的影响力有多大。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曹操的软实力非常强大。如果他就是一个汉贼那么简单的话,还能有这么大的人格魅力吗?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逝,曹操抵达江陵。益州牧刘璋开始接受朝廷征召,派遣军队支持曹操。可知道,刘璋其父刘焉在益州经营二十年,斩杀朝廷使者,断绝与中原往来。

虽然刘璋并没有真心归顺,但起码感觉到了压力。如果曹操灭掉了孙吴,刘璋还会接纳刘备吗?

应该说,刘备也是一代枭雄,他利用赤壁之战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成功脱贫,而且一夜暴富,的确很厉害。

但是,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孙吴,刘备几乎就没有咸鱼翻身的机会。最大可能,刘备将会继续南逃交州,也就没啥大的作为。

至于马超、韩遂等人,在孙权、刘备存在的情况下,都不是曹操的对手。如果孙吴被灭掉,他们更不会有任何作为。

刘备收服了诸葛亮,收服了天下人心,为何却始终得不到一个女人的心?

一个老头娶了一个花季少女,要说这个少女对老头儿是真爱,也许有奇迹,但我肯定是不信的。

刘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蜀汉开国皇帝,年轻的时候很落魄,但在一群忠心耿耿的文臣武将的辅佐下,刘备成功完成了咸鱼的翻身,是为当代无数穷人之楷模榜样

刘备能得到那么多人拥护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刘备自身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又有背景,妥妥的四有新人,所以才能在众多英雄人物中脱颖而出。

当然了,作为开国之君,刘备必然遵循古训“自古成大事者,无一不是冷血理性,抛弃儿女情长之人”,反面例子请参考西楚霸王项羽

再看看刘备收服不了的那个女人,姓孙,据说叫尚香(不可考),东吴之主孙权的亲妹妹。自幼生长在军营之中,别看年纪轻轻,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什么带尖儿,带刺儿的,带棱的,带刃的,带绒绳的,带锁链儿的,带倒齿钩的,带峨嵋刺儿的,十八般兵刃那是样样精通 ,就连结婚时的嫁妆都是一堆兵器。

刘备娶孙尚香的时候,已经48岁高龄,而孙小妹呢,才18岁啊!多好的一颗新鲜白菜呀。在那个十五六岁就已经结婚生子的年代里,刘备都可以当孙尚香的爷爷了。

虽然孙尚香是个女中豪杰,但毕竟是女人,心里肯定做着一个白马王子的梦,而现实是残酷的,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有可能是刘备这个老头子

孙尚香看到刘备的第一眼,估计心就死了。一个心都死了的人,又怎么能让人把心给收走了呢

三国演义 刘备在赤壁之战前为什么敢对抗曹操,是曹操把刘备给逼急了?

首先,刘备有雄心,这种雄心一方面来自对自身能力的信任。一方面来自想要兴复汉室,而不计较个人成败的决心。也就是说,即使刘备战败被杀,他是为兴复汉室而死,自己也无怨无悔。

其次,曹操虽然打过很多胜仗,但是在成名以前,经历过三连败。三国演义上都有写。第一次,就是18路诸侯伐董,结果诸侯坐观成败,曹操独自进军,败给了董卓手下徐荣。如果你对这段没印象,也许曹洪让马一段,大家的印象就会比较深。第二次,就是曹操为报父仇,攻打陶谦。刘备救徐州,演义上仅仅写了刘备书信退曹兵,实际上,刘备和陶谦手下的曹豹,率领丹阳兵击败了曹操。第三次就是吕布偷袭兖州。刘备也曾经击败过曹操,如果加上打败了刘岱那次,曹操和刘备前期是打了个2:2.后期则有赤壁、汉中两仗,曹操确实打不过刘备了。所以,刘备还是敢于和曹操打这一仗。

再次,刘备还有自信,就在于,如果说打仗,刘备未必是天下第一。如果说逃跑,除了刘备自称的祖宗刘邦以外,中国历史上都少有比刘备厉害的。所以,刘备即使战败,也可以再跑去投孙权或者刘璋,怕什么?演义上写得虽然不算清楚,但也有写刘备让关羽带领水军先走。实际上,这是刘备为了夺得渡口,好让自己逃命的绝招。可见,刘备对于当阳大败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已经为自己找好了退路。

最后,刘备不可能投降曹操。因为刘备以前投降曹操,已经闹翻。投降曹操,死的可能性极大,如果不投降,凭借刘备的逃生绝技,曹操还真逮不住他。如果刘备活在今天,那么探索栏目的荒野求生,就可以不用请贝尔了,请刘备即可。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咸鱼之王东吴阵容搭配最新”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