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渊试炼吴国阵容搭配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玄渊试炼吴国阵容搭配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惜往日
《惜往日》,是《九章》中的一篇。作者回顾总结往事,得出的结论是:楚王昏庸,楚国将亡,自己不可能再被起用为国效力,因此,决定投江自尽,以死守节。本诗有可能是屈原的最后一篇作品,当时秦军已经大举南下攻陷楚国南方重镇溆浦,屈原居住在附近,面临做亡国奴的威胁,所以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随时可以投江自杀。王逸《楚辞章句》考辨说:“此章言己初见信任,楚国几治于矣。而怀王不知君子小人之情状,以忠为邪,以僭为信,卒见放逐,无以自明也。”
原文
惜往日之曾信兮 ① ,
受命诏以昭诗 ② 。
奉先功以照下兮 ③ ,
明法度之嫌疑 ④ 。
国富强而法立兮,
属贞臣而日娭 ⑤ 。
秘密事之载心兮 ⑥ ,
虽过失犹弗治 ⑦ 。
心纯厖而不泄兮 ⑧ ,
遭谗人而嫉之。
君含怒而待臣兮 ⑨ ,
不清澈其然否 ⑩ 。
蔽晦君之聪明兮 ,
虚惑误又以欺 。
弗参验以考实兮 ,
远迁臣而弗思 。
信谗谀之溷浊兮 ,
盛气志而过之 。
何贞臣之无罪兮 ,
被离谤而见尤 !
惭光景之诚信兮 ,
身幽隐而备之 。
临沅湘之玄渊兮 ,
遂自忍而沉流 。
卒没身而绝名兮,
惜壅君之不昭 。
君无度而弗察兮 ,
使芳草为薮幽 。
焉舒情而抽信兮 ,
恬死亡而不聊 。
独鄣壅而蔽隐兮 ,
使贞臣为无由 。
闻百里之为虏兮 ,
伊尹烹于庖厨 。
吕望屠于朝歌兮 ,
宁戚歌而饭牛 。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 ,
世孰云而知之!
吴信谗而弗味兮 ,
子胥死而后忧 。
介子忠而立枯兮 ,
文君寤而追求 。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 ,
报大德之优游 。
思久故之亲身兮 ,
因缟素而哭之 。
或忠信而死节兮 ,
或 谩而不疑 。
弗省察而按实兮 ,
听谗人之虚辞 。
芳与泽其杂糅兮,
孰申旦而别之 ?
何芳草之早殀兮 ,
微霜降而下戒 。
谅聪不明而蔽壅兮 ,
使谗谀而日得 。
自前世之嫉贤兮 ,
谓蕙若其不可佩 。
妒佳冶之芬芳兮 ,
嫫母姣而自好 。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 ,
谗妒入以自代 。
愿陈情以白行兮 ,
得罪过之不意 。
情冤见之日明兮 ,
如列宿之错置 。
乘骐骥而驰骋兮 ,
无辔衔而自载 。
乘氾泭以下流兮 ,
无舟楫而自备 。
背法度而心治兮 ,
辟与此其无异 。
宁溘死而流亡兮 ,
恐祸殃之有再。
不毕辞而赴渊兮 ,
惜壅君之不识 。
译文
追忆往昔我曾得君王信任,
接受诏命使时世清明。
把先王的功业发扬光大啊,
使司法严明没有存疑。
国家富强建立了法治,
忠信之臣来管理天下太平。
我把国家的秘密谨记于心啊,
虽偶有过错也能得到君王从宽处理。
为人忠厚办事严谨啊,
却遭到小人的嫉妒。
君王受惑对我发怒啊,
分不清事情是真是假。
蒙蔽了君王的视听啊,
无中生有以假乱真。
没有对谗言进行考证啊,
君王不念旧情将我贬放。
受浑浊的谄媚之辞蛊惑啊,
君王盛气凌人将罪责加诸我身。
为什么没有罪过的忠臣,
却要遭到诽谤承担罪责!
阳光一视同仁普照万物啊,
我身处幽隐之地感受不到它的光芒。
来到沅水和湘江深处啊,
我将忍受痛苦投江而亡。
身死名灭都无所谓啊,
只是可惜庸君始终不能明白。
君心没有尺度也不能明察啊,
竟把香草弃之于荒野偏僻之处。
怎么能抒发倾诉表达自己的忠信啊,
宁死也不愿偷生。
只是君王受谗言蒙蔽啊,
任用忠信之臣已不再可能。
听说百里奚曾经做过俘虏啊,
伊尹曾在厨房打杂。
姜太公曾在朝歌做屠夫啊,
宁戚曾唱着歌喂牛。
如果不是遇到商汤、周武王和齐桓公、秦穆公,
有谁会知道他们!
吴王听信谗言是非不分啊,
伍子胥被赐死吴国也被灭。
介子推忠诚却活活抱着树被烧死啊,
晋文公顿时觉悟后悔莫及。
封绵山为介山并禁止百姓上山砍柴啊,
以报答介子推割股为己充饥的大德。
思念跟随自己多年的臣下啊,
晋文公全身缟素悲哀痛哭。
有忠信之士守节而死啊,
也有欺诈之人不被怀疑。
如果不根据事实详加考察啊,
只能听信谗人说的假话。
芳香与恶臭被搅和在一起啊,
谁能清楚地分辨它们?
为什么芳草过早夭亡,
微霜来临之时就要当心。
想到君王被蒙蔽耳不聪目不明啊,
使阿谀奉承之人时时得逞。
自古贤士就容易被嫉妒啊,
人们却说惠草、杜若不能佩戴。
嫉妒佳人打扮得漂亮啊,
丑女撒娇自以为自己很美。
纵有西施般漂亮的容颜啊,
进谗妒忌之人也会将她替代。
希望陈述心志表白自己啊,
却招来意想不到的罪责。
我的冤屈真情会一天天地大白于天下啊,
就如同天上众星的位置不能改变一样。
想乘着骏马快速急行啊,
却又没有勒马的缰绳。
想泛舟顺水直下啊,
却又没有划船的船桨。
违背法度肆意而为的做法,
其结果就像以上两种情况。
宁愿突然死去而灵魂失散啊,
害怕再次遭到祸殃。
话未说完就去投江啊,
可惜君王怎么也不能觉悟。
注释
①惜:忆。曾信:深受君王信任。王逸《楚辞章句》指出:“先时见任,身亲近也。”
②命诏:君王诏令。昭诗:使时世清明。昭,明的意思。王逸《楚辞章句》考辨说:“君告屈原,明典文也。”
③奉:遵奉。先功:先王的功业。照下:普照后世。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承宣祖业,以示民也。”
④嫌疑:指法令中含糊不清的内容。本句的意思是使法度规范严明。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草创宪度,定众难也。”
⑤贞臣:忠臣。日娭(xī西):日子过得愉快。指天下太平。娭,同“嬉”。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委政忠良而游息也。”
⑥秘密事:国家机密。载心:放在心中。王逸《楚辞章句》考辨说:“天灾地变,乃存念也。”
⑦弗治:君王也不处分、不追究。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臣有过差,赦贳宽也。”
⑧厖(máng忙):厚、忠厚的意思。不泄:不随便乱说,指办事严谨。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素性敦厚,慎语言也。”
⑨待臣:对我。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上怀忿恚,欲刑残也。”
⑩清澈:搞清。清,作动词用,澈,水清的意思。然否:是与非。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内弗省察,其侵冤也。”
蔽晦:蒙蔽。聪明:视听。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专擅威恩,握主权也。”
虚惑误:造谣诬蔑的意思。
参验:比较验证。考实:考察核实。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不审穷核其端原也。”
迁:迁居、贬放的意思。弗思:不念旧情。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放逐徙我,不肯还也。”
谗谀之溷浊:即混浊之谗谀。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听用邪伪,自乱惑也。”
盛气志:盛气凌人。过之:把罪过强加于我。过,罪过。这里作动词,加罪的意思。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呵骂迁怒,妄诛戮也。”
罪:罪过。
离谤:遭到诽谤。见尤:被责罚。尤,罪过。这里做动词,责罚的意思。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虚蒙诽讪,获过愆也。”
光景:指阳光。诚信:意即阳光普照天下,对万物一视同仁。相比之下,更加凸显了楚怀王的不公。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质性谨厚,貌纯悫也。”
身幽隐:我身处幽暗之处。备之:感受不到阳光的诚信。
玄渊:深渊。
遂自忍:我将忍受痛苦。沉流:投江。王逸《楚辞章句》考辨说:“遂赴深水,自害贼也。”
壅(yōng庸)君:受蒙蔽的君王。壅,蔽塞。昭:明白。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怀王壅蔽,不觉悟也。”
无度:没有是非标准。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上无检柙,以知下也。”
薮(sǒu叟):水少而野草丛生的湖泽。幽:做动词,埋没、掩盖的意思。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贤人放窜,弃草野也。”
抽信:陈述内心的真情。抽,有条理地陈述。信,真情的意思。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安所展思,拔愁苦也。”
恬:安然。不聊:不苟且偷生。
独:只是。鄣壅、蔽隐:均指君王还受谗佞蒙蔽。洪兴祖《楚辞补注》考辨说:“鄣一作彰,音如鄣。壅一作雍。远放隔塞,在裔土也。”
使贞臣:要想使君王再任用忠臣。无由:已不可能。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欲竭忠节,靡其道也。”
百里:人名,即百里奚。春秋时期秦穆公的贤相。原为虞国大夫,晋灭虞后被俘,并作为秦穆公夫人陪嫁的奴隶送给秦。后百里奚逃出秦,又被楚人抓住。秦穆公听说其贤良,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回。为虏:当过俘虏。
伊尹:人名,商汤时的贤相。原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隶,曾做过厨师。烹于庖厨:做过厨师。
吕望:人名,即姜太公、姜尚。传说他曾在朝歌屠牛为生,后遇周文王被任用为相。(注,吕望辅佐了周文王和周武王。)
宁戚:人名。春秋时卫国人。传说是一个牛贩子。他到齐国贩牛,见到齐桓公外出,就敲着牛角唱歌,倾诉自己怀才不遇,齐桓公任用他为卿。饭牛:喂牛吃饭、给牛喂食。
汤武与桓缪:指商汤、周武王、齐桓公、秦穆公。缪,同“穆”。
吴:指吴王夫差。春秋时吴国的国王。信谗:指吴王夫差听信太宰伯嚭(pǐ匹)的谗言,逼死伍子胥。弗味:不辨是非。这里是以咀嚼食物不辨其味比喻不辨是非。
子胥:人名,即伍子胥,又叫伍员,吴国忠臣,反对吴越议和,后被夫差逼死。吴国也因与越议和、放松警惕,而被越王勾践所灭。后忧:指亡国之忧。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竟为越国所诛灭也。”
介子:人名,即介子推。春秋时晋国贤者。他随晋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回国后因不争功,隐居在绵山(今山西境内)。晋文公想请他出山做官,派人去找,未找到,就放火烧山,想逼他出来,结果介子推抱着一棵树被烧死。立枯:站着被烧死。
文君:晋文公。寤(wù误):同“悟”,知道、觉悟后。追求:追悔莫及。王逸《楚辞章句》考辨说:“文君,晋文公也。寤,觉也。昔文公被骊姬之谮,出奔齐、楚,介子推从行,道乏粮,割股肉以食文公。文公得国,赏诸从行者,失忘子推。子推遂逃介山隐。文公觉寤,追而求之,子推遂不肯出。文公因烧其山,子推抱树烧而死,故言立枯也。”
封介山:把绵山赐封为介山。介子推死后,晋文公把绵山下的一些田赐为介子推的祭田,把绵山改名介山,以示纪念。禁:禁止百姓上介山砍柴。
大德:相传介子推随晋文公流亡时,路上没有吃的,他就割自己大腿上的肉给晋文公吃,这对晋文公来说恩重如山。优游:指介子推死后晋文公对他优厚的封赐。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言文公遂以介山之民封子推,使祭祀之。又禁民不得有言烧死,以报其德,优游其灵魂也。”
久故:多年的故交。亲身:身边亲近的人。
缟素:白色的丧服。哭之:指晋文公哭介子推。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言文公思子推亲自割其身,恩义尤笃。因为变服,悲而哭之也。”
或:有的人。死节:守节而死。王逸《楚辞章句》指出:“仇牧、荀息与梅伯也。”
谩(dànmàn但曼):欺诈。本句的意思是说,有的人为人奸诈却不被怀疑反被重用。
按实:根据事实。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君不参错而思虑也。”
虚辞:假话。这两句是说如果不根据事实认真考察,那只好听信他人说的假话。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谄谀毁訾,而加诬也。”
申旦:清楚明白的意思。别:辨别。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世无明智,惑贤愚也。”
殀(yāo夭):早死。这里指过早凋零。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贤臣被谗,命不久也。”
下戒:戒备。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严刑卒至,死有时也。”
聪:耳朵。王逸《楚辞章句》考辨说:“君知浅短,无所照也。”洪兴祖《楚辞补注》认为:“《易o噬嗑》夬卦皆曰:‘聪,不明也。’”考郭店楚墓竹简文《五行篇》说:“不聪不明,不圣不智,不智不仁,不仁不安,不安不乐,不乐亡德。”又说:“未尝闻君子道,谓之不聪;未尝见贤人谓之不明。‘不聪明’,古之成语也。”
日得:常常得意。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佞人位高,家富饶也。”
自前世:自古以来。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憎恶忠直,若仇怨也。”
蕙、若:均为香草。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贱弃仁智,言难用也。”
佳冶:指美人。王逸《楚辞章句》指出:“嫉害美善之婉容也。”
嫫母:传说是黄帝的妻子,容貌很丑。这里指丑人。姣:撒娇,妖媚。自好:自以为漂亮。王逸《楚辞章句》指出:“丑妪自饰以粉黛也。”
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
以自代:取而代之。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众恶推远,不附近也。”
白行:表白自己的行为。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列己忠心,所趋务也。”
不意:出乎我的意料。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谴怒横异,无宿戒也。”
情冤:冤情,我的冤情。日明:越来越清楚。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行度清白,皎如素也。”
列宿(xiù秀):众星。列,各。宿,星宿。错置:罗列。错,同“措”。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皇天罗宿,有度数也。”
骐骥:骏马。王逸《楚辞章句》指出:“如驾驽马而长驱也。”
辔(pèi佩):缰绳。衔:勒马。载:备置。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不能制御,乘车将仆。”
氾:同泛。泭(fū夫):木筏。王逸《楚辞章句》考辨说:“乘舟泛船而涉渡也。编竹木曰泭。楚人曰柎,秦人曰拨也。”
楫:船桨。王逸《楚辞章句》指出:“身将沈没而危殆也。”
法度:指客观规律。心治:凭主观意志办事。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背弃圣制,用愚意也。”
辟:透彻、完全。其:指上文无辔衔骑马,无舟楫泛泭的情况。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若乘船车,无辔棹也。”
溘(kè客):突然。流亡:指魂魄离散。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意欲淹没,随水去也。”
毕辞:话未说完。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陈言未终,遂自投也。”
不识:不懂、不了解。本句的意思是说可惜至死昏君还不了解我的苦衷。王逸《楚辞章句》指出:“哀上愚蔽,心不照也。”
三国志战略版孙权阵容怎样搭配
作为三国中吴国的建立者,想必大家都对孙权并不陌生。在《三国志·战略版》中,孙权是一位强力的物攻输出武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孙权的使用攻略吧。
在《三国志·战略版》中,孙权是一位强力的物攻输出武将。在属性成长上,孙权拥有不错的武力、智力、统率属性成长,战斗时可以依靠多种状态增益提升输出能力。在兵种上孙权有一种S级和两种A级兵种适性,推荐使用骑兵、弓兵、枪兵兵种出战。
一、孙权战法推荐与可拆战法
指挥战法坐断东南:
自身及友军单体成功发动普通攻击后,自身有几率随机获得连击、洞察、先攻、必中、破阵状态的一种持续2回合,自身为主将时,优先获得不同的状态。
分析:孙权的自带战法可以借助普通攻击来获得大部份的实用状态,连击、洞察、先攻、必中、破阵没一个是鸡肋状态,当连击和破阵叠加时更是可以打出高额输出。不过要注意如果获得相同状态时,是无法刷新和叠加状态的回合数的噢的。当孙权担任主将时,会优先获得不同的状态,这会使孙权更容易累积多种不同的状态于一身。
学习战法推荐:
卧薪尝胆:对敌军2人造成兵刃伤害,并有几率使其陷入震慑状态持续1回合(根据自身连击、洞察、先攻、必中、破阵的状态数提高震慑几率)。(配合自带战法会变得非常强。战法发动率45%,震慑几率最高达到75%的群控还不需要准备,可谓是最强控制组合)
一骑当千:普通攻击后,对敌军全体造成一次兵刃伤害,自身为主将时伤害更高。(配合自带战法获得连击状态发挥极佳)
手起刀落:普通攻击后,对目标额外造成兵刃伤害(配合自带战法获得连击状态发挥极佳)
除了这些还可以选择“百骑劫营”、“暗藏玄机”、“_目横矛”等战法。
可拆战法主动战法卧薪尝胆:
对敌军2人造成兵刃伤害,并有几率使其陷入震慑状态持续1回合(根据自身连击、洞察、先攻、必中、破阵的状态数提高震慑几率)。
二、孙权搭配组合推荐
1.前期组合:孙权+颜良+黄月英(统御15)
组合由孙权和颜良作为核心输出,黄月英为其增加伤害,提升2人的爆发能力,打出爆炸伤害以兵力压制取胜。并且组合还具备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如果能搭配一些控制类的突击战法就可以大大的提升控制的稳定性。
2.后期组合:孙权+吕布+太史慈(统御19)
组合具备一定的爆发性,吕布与太史慈一个三连击,一个二连击可以同时发挥突击战法和群攻状态的效果。孙权则可以依靠稳定的多次普通攻击来获得多种状态,当获得破阵和必中状态时就能打出高额的伤害。
3.缘分组合:孙权+孙策+孙坚(统御17)
组合可以激活缘分战法“东吴传予”,使全体统率、速度属性提升,并且在首回合受到伤害降低50%。在进攻端方面,组合可以依靠孙权和孙策的双破阵状态打出高额的破防输出,伤害非常可观。在孙坚的保护下孙权、孙策可以尽力的去输出。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想获得更多游戏攻略,请多多关注哦!
三国志战略版武将汇总详解
曹魏武将曹操曹丕典韦许褚夏侯渊曹仁荀_夏侯_张_郭嘉庞德钟会于禁乐进程昱李典曹彰甄姬文聘臧霸
群雄武将董卓袁绍张角吕布马腾公孙瓒华佗左慈孟获兀突骨张宝张梁皇甫嵩朱_华雄纪灵
蜀汉武将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诸葛亮黄忠黄月英
法正糜竺关平
孙武武将孙权孙坚孙策周瑜陆逊吕蒙太史慈甘宁
小乔
日本和服真的和三国时期吴国的服装是一样的吗
不是,和服是从中国吴地的服装演化而来,已经和三国时期的吴服有所差别。
和服(着物--きもの,kimono) ,是日本的民族服饰。 江户时代以前称吴服,语出《古事记》、《日本书纪》、《松窗梦语》,源自日本本土弥生服饰结合古代中国吴地服饰、唐代服饰、西洋传教士服饰的混血产物,德川家康时期正式称为和服 。在此之前,日本的服装被称为“着物”,而日本古代所称的“吴服”是“着物”的一种。和服可分为公家着物和武家着物。现今所谓和服实即古时之小袖, 小袖的表着化始自室町时代 ,贵族的下着白小袖逐渐成为庶民的表衣。 “着物”除了包括“吴服"之外还包括肩衣袴、源自平安时代的狩衣等等,这些都非源自吴服,而是源自本土的传统服饰。十二单则是由奈良时代的裳唐衣加以改良而成,之后又有变化和创新。
和服起源可追溯至公元3世纪。到了奈良时代,日本遣使来中国,获赠大量光彩夺目的朝服。次年,日本效仿隋唐服饰,至室町时代,和服在沿承唐朝服饰基础上改进,而和服腰包则是受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影响而创造 。
日本人将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和服上。在日本,出席冠礼(成人式)、婚礼、葬礼、祭礼、剑道、弓道、棋道、茶道、花道、卒业式、宴会、雅乐、文艺演出以及庆祝传统节日的时候,日本人都会穿上端庄的和服去参加。和服的穿着文化及礼法被称为装道。和服承载了近30项关于染织技艺的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以及50多项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指定传统工艺品。制作和服的越后上布、小千谷缩以及结城紬更是录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吕蒙是三国吴国大将,他的生平是怎样的?
吕蒙:三国时期孙吴名将
吕蒙
178~220 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境)人。少依姐夫、孙策部将邓当。邓当死后,代领其众,任别部司马。因治军严整,为孙权赏识,增其兵。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从孙权攻江夏太守黄祖获胜,升横野中郎将。继随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迫曹仁离南郡,升偏将军。十七年,随孙权拒曹操于濡须水,并建议孙权夹水口立坞,坞成后吴军在防御作战中多次获益。十九年,建议攻皖城(今安徽潜山),破坏曹魏屯田,并速决获胜,俘数万人。随即任庐江太守,还屯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次年,率兵2万拒蜀将关羽,夺回长沙、桂阳郡,又智降零陵郡守郝普,引军赴益阳助鲁肃,迫刘备求和撤军。继从孙权攻合肥,被曹将张辽等袭击,与凌统等奋力死战,使孙权幸免于难。二十二年,奉命为督,以强弩万张守濡须坞,击退曹操,升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亡后,率军西屯陆口(今嘉鱼陆溪口),领其军万余人,兼汉昌太守。二十四年,乘关羽离江陵北围襄阳、樊城(今襄樊)之机,率军袭取江陵,于十二月遣将追斩关羽(见吕蒙袭取江陵)。转任南郡太守,封孱陵侯,不久病卒。吕蒙征战20余年,少时果敢有胆识,为将后好学,文武兼备。荐用人才,不计私怨。
孙权简介
东吴太祖大皇帝孙权(182-252),字仲谋,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第22世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并于赤壁击败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孙权自刘备手中夺得荆州,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东吴大帝孙权东吴大帝·孙权(182-252)
生于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生于徐州下邳(今江苏邳州),卒于太元二年(公元252年)。[1]中国兵法家孙武二十二世后裔。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兄孙策病死,孙权继位吴侯、讨逆将军,领会稽太守,开始统领江东。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208年),三伐江夏太守黄祖,并于其间收得大将甘宁。同年,汉丞相曹操南征,大败宜城亭侯、左将军、豫州牧刘备。曹操占领江陵(南郡治所)后,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鲁肃、周瑜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与曹操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与曹操决战。周瑜用黄盖谋,以三万人于赤壁大破曹操。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
战后,孙权与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须一带对峙,各有胜负。其间孙权联合刘备,将妹妹嫁入荆州。又从鲁肃之计,将所据荆州部分的南郡暂与刘备。215年五月,征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同年刘备取蜀成功,孙权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亦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将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然曹操于此时拔汉中,刘备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与孙权议和,归还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土地。
219年,刘备荆州守将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这时的孙权看着刘备逐渐做大,并以相当的兵力对自己构成威胁,旋即改变战略,向曹操称臣联盟,拔掉门口这颗定时炸弹。以吕蒙为都督取下刘备所据荆州地,潘璋、朱然擒杀关羽。
220年,曹丕取代汉称帝,建国号大魏,史称曹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并随即兴兵问罪讨伐东吴。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于彝陵之战大破蜀军。
222年,曹丕赐给孙权九锡,册封其为吴王、大将军、领荆州牧,使其节督荆扬交3州诸军事。同年,曹魏三路伐吴,其中两路各有胜败,魏军整体局面占优,然朱桓重创曹仁军,扭转了整个战局,魏军不如预期,只得引退。(曹丕时代,对孙权四次用兵,皆不如意)
223年,刘备病逝,蜀、吴互通使臣,关系缓和。226年,曹丕病逝,孙权乘机攻江夏,不克而还。
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正式登基为皇帝,建国号大吴,孙吴王朝正式成立,旋即迁都建业(今南京市)。
234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淝,却败于扬州都督满宠。229年后,孙权多次出兵北伐,战役较多,各有胜负。
孙权称帝后曾大规模派人航海,加强对夷州(今台湾)的联系。又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并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晚年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赋役繁重、刑罚残酷。立嗣之争,孙权也犯下极大错误,多数名臣死于非命。自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幼子孙亮,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
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谥号大皇帝,史称东吴大帝。庙号太祖,在位24年 (注:若从孙权称吴王在位算起,则在位为32年)。
孙权自200年继位吴侯统领江东到逝世为止,前后共52年,长达半个世纪左右,是三国时代在位最久、最长寿的帝王。
屈原临死前写下了那首诗?怎么念?
屈原临死前写下了《怀沙》。
原诗: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杳杳,孔静幽默。结纡轸兮,离愍而长鞠。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内厚质正兮,大人所晟。巧倕不斵兮,孰察其揆正?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谓之不明。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惟党人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重华不可遻兮,孰知余之从容!古固有不并兮,岂知何其故!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离闵而不迁兮,原志之有像。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乱曰:浩浩沅湘,分流汨兮。脩路幽蔽,道远忽兮。曾唫恒悲兮,永慨叹兮。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怀质抱青,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原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郭沫若先生作译:初夏的天气盛阳,百草万木茂畅。我独不息地悲伤,远远走向南方。眼前一片苍茫,听不出丝毫声响。心里的忧思难忘,何能恢复健康?反省我的志向,
遭受委屈何妨?我坚持我的故常,不能圆滑而不方。随流俗而易转移,有志者之所卑鄙。
守绳墨而不变易,照旧地按着规矩。内心充实而端正,有志者之所赞美。工垂巧而不动斧头,谁知他合乎正轨?五彩而被人暗藏,瞎子说它不漂亮。离娄微闭着眼睛,盲者说他的目盲。白的要说成黑,高的要说成低。凤凰关进罩里,鸡鸭说是会飞。玉与石混在一道,好与坏不分多少。是那些人们的无聊,不知道我所爱好。责任大,担子重。使我担任不起。
掌握着一些珍宝。不知向谁表示。村里的狗子成群,不常见的便要狂吠。把豪杰说成怪物,是庸人们的口胃。我文质彬彬,表里通达,谁都不知道我的出众。我鸿才博学,可为栋梁,谁都不知道我的内容。我仁之又仁,义之又义,忠诚老实以充实自己。舜帝已死,不可再生,谁都不知道我雍容的气度。自古来,贤圣不必同时,这到底是什么道理?夏禹和商汤已经远隔,就追慕也不能再世。抑制着心中的愤恨,须求得自己的坚强。就遭祸我也不悔改,要为后人留下榜样。像贪路赶掉了站口,已到了日落黄昏时候。姑且吐出我的悲哀,生命已经到了尽头。
尾声:
浩荡的沅水湘水呵,咕咕地翻波涌浪。长远的路程阴晦,前途是渺渺茫茫。不断地呕吟悲伤,永远地叹息凄凉。世间上既没有知己,有何人可以商量。我为人诚心诚意,但有谁为我佐证。伯乐呵已经死了,千里马有谁品评?各人的禀赋有一定,各人的生命有所凭。我要坚定我的志趣,决不会怕死贪生。无休无止的悲哀,令人深长叹息。世间混浊无人了解我,和别人没什么可说。死就死吧,不可回避,我不想爱惜身体。光明磊落的先贤呵,你们是我的楷式!
怀沙是楚国家、诗人屈原作为临终前的所作绝命词,大概意指怀抱沙石以自沉,内容为作者在讲述遭遇的不幸与感伤上始终同理想抱负的实现与否相联系,希冀以自身肉体的死亡来最后震撼民心、激励君主,唤起国民、国君精神上的觉醒,以及作者发抒临终前的浩叹与歌唱。由于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以宗亲而任重臣,还是战国时期黄老之学的传播者楚国重要家。因而怀沙等文学作品成就都与活动有关,其作品(怀沙等)都是以长篇诗歌词为主要形式,句法内容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
屈原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以字行;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河南西峡或湖北秭归),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人物简介
屈原(公元前340—公元前278),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原姓芈(mǐ),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屈原的身世记载屈原身世的材料,以《史记·屈原列传》较早而具体。司马迁之前,贾谊在贬谪长沙途经湘水时,曾作赋以吊屈原。文中引用了屈原《离骚》及《九章》中的一些篇章,转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与《史记》所载完全契合。和司马迁同时代而年辈稍早的有东方朔作《七谏》,庄(东汉人避讳作严)忌作《哀时命》,都是摹仿屈原的作品,文中所述屈原的思想和遭遇,也与《史记》所述相接近,所以《史记》所载屈原事迹是基本可信的。当然,传中也有偶然失叙或史实错记之处。
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 现在定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以此纪念屈原。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入溆浦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屈原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尘埃。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沉浮。至于“深思高举”,落得个被放逐,则是大可不必。屈原和渔父的谈话,表现出了两种处世哲学。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了楚国国都郢都。当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端午节,据说就是因此而来的。
家族成员
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和楚王一样,芈(mǐ)姓;楚武王熊通之子瑕被封在屈地,屈原是他的后代以地名屈为氏,即芈姓屈氏,有别于国君一族芈姓熊氏。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境内)。这就是屈原的故乡。春秋初期,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后代就以屈为氏了。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
屈原是楚王的本家,当时叫作“公族”或“公室”,所以他和楚国的关系,当然也就不同一般。屈氏子孙如屈重、屈完、屈到、屈建等,在楚国都曾担任过要职。屈原的父亲叫伯庸。到了屈原这一代,屈氏当大官的人不多,只有屈原和后来被秦国俘虏的大将屈丐。屈原楚辞《九章·惜诵》:“忽忘身之贱贫”。屈原这个爱国诗人有可能当时的贵族已经衰落!
主要作品
共有25篇,篇目为: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渔父为司马迁所记.同时,屈原又开创了我国的浪漫主义诗词。他的大多数作品收录在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中。
《九章·惜往日》:何芳草之早夭兮,微霜降而下戒
《九章·惜往日》是屈原临终前的作品,似乎没什么争议,但是否是绝笔并无定论。在诗人对君王失去信心,对其作用奸佞痛心疾首,同时痛惜自己往日坎坷的境遇,悲从中来。此篇和《惜诵》、《思美人》一样,也受到不少人的质疑,认为是后人的仿作,但没有确凿的证据。
《九章·惜往日》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娱。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命诏,诏命。昭时,使时世清明。奉,继承。先功,祖先的功业。照下,昭示下民。嫌疑,不清晰的地方,指对法令有怀疑的地方。贞臣,忠贞之臣,屈原自指。娱,通嬉,游戏。玩乐。载心,放在心上。
心纯庬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
纯(dūn)庬(máng,淳厚。庬,朴实。谗人,指上官大夫。清澈,明查。然否:是非。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蔽晦,掩盖。虚惑,把无说成有叫虚,把假说成真叫惑。参验,比较验证。远迁,远远地放逐。谗谀,惯进谗言谀辞的人。溷(hùn)浊,糊涂。
盛气志,大怒。过,责罚。
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而见尤。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离谤,遭毁谤。尤,责备。景,通影。身幽隐,指被放逐。玄渊,深渊。壅(yōng)君,被蒙蔽的国君。
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独鄣壅而蔽隐兮,使贞臣为无由。
薮(sǒu)幽,大泽的深幽处。抽,抽绎。信,诚心。恬,安。聊,苟且偷生。鄣(zhāng)壅,与“蔽隐”同义。鄣壅而蔽隐,指重重障碍。
无由,无路自达。
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百里奚逢秦穆公百里:百里奚, 是春秋时秦穆公的贤相,原为虞国大夫,晋灭虞后被晋国俘虏,秦穆公闻其贤,用五张羊皮赎回,授之国政,加以重用,号曰五羖大夫,终成霸业。
伊尹逢商汤王伊尹: 原来是有莘氏的陪嫁奴隶,曾经当过厨师。后来任商汤的相,辅助汤攻灭夏桀。
吕望逢周文王吕望 :本姓姜,即姜尚,姜太公是也。他的先代封邑在吕,所以又姓吕。传说他本来在朝歌以屠牛为生,老年钓于渭水之滨,后遇周文王受到重用,辅佐周武王灭了殷商。朝歌,殷商的都城。
宁戚逢齐桓公宁戚: 春秋时卫国人,养牛为业,他在喂牛时爱唱歌。齐桓公慧眼识贤人,受到重用。
此处引用百里奚、伊尹、吕望、宁戚四人的故事,国君重用贤臣而国强的典型例子,屈原是那么渴望他能和楚王也能传为佳话,可惜事与愿违,屈原的政治愿望没能实现,楚国陷于危难之中。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是导致屈原自绝的重要原因。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如雷贯耳,很有意韵,诗人轻飘飘写来,表白了自己的渴望而不得
汤:商汤。武:周武王。桓:齐桓公。缪:同“穆”,秦穆公。吴:指吴王夫差。信谗:指听信太宰伯嚭的谗言。弗味:不能理解伍子胥的忠言。
子胥: 伍子胥,吴国的大将,晋文公的贤臣,可惜,唉!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之后,曾两次兴兵伐齐,伍子胥认为越是吴的心腹之患,应该灭越,不要伐齐。夫差不听,反而听信太宰伯嚭的谗言,逼他自杀。不久吴国就被越国灭亡。
介子:介子推。春秋时晋文公的臣子。晋文公未做晋国国君时,被父妾骊姬谗毁,流亡在外十九年,介子推等从行。文公回国即位后,大家争功求赏,介子推不屑与争,独奉母逃隐到绵山中。后来文公想起他的功劳,派人去找他不着,令人烧山,希望他能够出来。介子推坚决不下山,结果抱树被烧死。立枯,抱着树被烧死。太惨了。
文君:晋文公。寤:觉悟。禁:封山,禁止上山打柴。介山,即绵山,晋文公改名为介山,将山下一些田地当作介子推的封地。
大德:指介子推在跟从晋文公流亡的途中,缺乏粮食,他割了自己的股肉给文公吃。
优游,形容大德宽广的样子。久故,故旧。缟(gǎo)素:白色的丧服。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詑谩而不疑。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而别之?
死节,守气节而死。 詑 (tuó)谩,欺诈。申旦:申明。
何芳草之早夭兮,微霜降而下戒。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
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谅,诚然。蕙若,蕙草和杜若,都是香草。佳冶,美丽。嫫(mó)母,传说是黄帝的妃子,容貌极丑陋。自好,自以为美好。这句是说嫫母作出娇媚的样子,自以为十分美好。西施,春秋时越国著名的美女。
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情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白行:表白行为。见(xiàn),同”现“,显现。错置,排、陈列,罗列。错,同“措”。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乘氾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
骐(qí)骥(jì),骏马,良马。辔(pèi),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衔,勒马口的铁链。氾(fàn),同“泛”,浮起。泭(fú),同“桴”,即筏子。辟,通“譬”,譬如。此,前面的例子。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溘(kè)死,忽然死去。流亡,流而亡去,指投魂飞魄散。毕辞,说完话。赴渊,投水。
诗人在自己平生,自己的高节,无人赏识,被谗人所诬遭流放,痛惜自己的政治理想破灭,希望以死来唤醒君王,这是一种幻灭,也是一种绝望。
今日读它,无比痛心。再不到一个月,一年一度端午节又到来了,去年今日,人在何处,心在何处,全然不同了。或许这便是我的幻灭,也是我的绝望。
好了,关于“玄渊试炼吴国阵容搭配”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玄渊试炼吴国阵容搭配”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