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之战新手阵容搭配最新

接下来,我将会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金城之战新手阵容搭配最新的知识和见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金城之战新手阵容搭配最新的话题。

金城之战新手阵容搭配最新插图

金城战役,1953年7月13日爆发,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朝鲜战争金城战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金城战役简介

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规模最大的阵地攻坚战,也是最后一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促使朝鲜停战早日实现,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于1953年5月,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起了夏季进攻战役。在5月13日~6月23日实施第一次和第二次进攻中,共歼灭?联合国军?4.5万余人,使北汉江以西,金城以南地区的伪军防御阵地更加突出,处于不利态势。在中朝人民军队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停战谈判中僵持已久的遣返战俘问题,终于达成协议,并于6月15日重新修正了停战后的双方 军事 分界线。正当朝鲜停战协定即将签订之际,南朝鲜李承晚统治集团在美国纵容下,以?就地释放?为名,强迫扣留了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约2.7万余人,企图破坏朝鲜停战。

为了打击李承晚统治集团,促进朝鲜停战的早日实现,取得停战后的有利态势,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又组织了夏季进攻战役中的第三次进攻。在金城以南地区,对伪军的坚固防御阵地进行了主要突击,即金城战役。经过激战,突破南朝鲜军约4个师的坚固防御阵地,向南扩展160余平方千米,拉直了战线,并先后击退?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总共约8个师兵力的大小反击1000余次。至7月27日,战役胜利结束。此役歼敌5万余人,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

 金城战役过程

金城以南地区,从金化东北上所里至金城川与北汉江汇合处,是?联合国军?防线的突出部。东北部山高坡陡,易守难攻;北部、西北部山势较低;金城西南地形开阔,不易隐蔽。突出部以东有北汉江,水深达5米;以西有南大川,位于双方阵地之间;金城川从金城以西折向东南与北汉江汇合,平时水深不足1米,但雨季水涨时,大部不能徒涉,成为纵深战斗的较大障碍。在这一突出部担任防御的是伪军首都师和第6、第8、第3师。其基本阵地普遍构筑了坑道、半坑道工事和大量的明暗火力点、地堡群,并以堑壕、交通壕相连接;在阵地前还设置了3一15道铁丝网,并在其间埋设有各种地雷,纵深达150?300米,是比较完整的、支撑点式的坚固环形防御体系。但其纵深阵地工事较薄弱。

志愿军集中第20兵团第67、第68、第60、第54、第21军和第9兵团第24军担负金城进攻战役任务。第20兵团5个军,编成西、中、东3个作战集团。除东集团位于北汉江以东的1个军就地钳制当面的伪军不使其西调,保障主力左翼安全外,其余部队在牙沈里至北汉江一线,采取正面突击和翼侧迂回包围相结合的战术,从几个方向向梨船洞地区实施主要突击。第9兵团1个军由上所里、杏亭一线向注字洞南山、新木洞方向实施辅助突击,保障第20兵团右翼安全。各参战部队于6月下旬开始调整部署。为有效地摧毁坚固筑城地域,保障步兵的顺利突破和战役的胜利,志愿军集中了火炮约1100门,抢运了各种炮弹70余万发,炸药12万多公斤和各种渡河器材以及充足的粮食。同时还集中约6个工兵营和先后使用13个步兵团的兵力抢修或加宽战役纵深内的道路。在前沿,除利用坑道和秘密构筑屯兵洞外,在地形开阔的中间地带,还选择了潜伏区和秘密修筑了接敌道路。经过充分准备,志愿军于7月13日21时发起金城战役。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突破防御,攻占金城以南突出部地区。13日21时,第20兵团各部及第9兵团第24军,在1000余门火炮支援下,向对方防御阵地展开猛烈突击,一小时内即全部突破其前沿阵地。

西集团突破后,迅速向纵深发展。其右翼第203师迅速歼灭522.1高地守军1个营,继之。师主力向芳通里方向发展进攻。该师渗透迂回支队于14日2时袭歼伪首都师第1团(白虎团)团部,为该师迅速完成第一步任务起了重大作用。尔后,迂回支队乘夜暗堵截溃逃之伪军,又歼灭了美第555榴炮营大部和伪首都师机甲团第2营大部。至14日6时,该师占领了芳通里、梨实洞、北亭岭、下榛岘一线以北地区。左翼第204师突破后,迅速歼灭552.8高地守军1个营,于14日4时30分进抵月峰山下。第130师一部攻占424.2高地后,因未能肃清坑道内守军,延缓了向烽火山的攻击。

中集团突破后,左翼第199师因遭对方顽强抵抗,进展迟缓,右翼第200师于23时歼灭官岱里西南高地守军1个营后向纵深发展,于14日6时占领了龙渊里、东山里,割裂了伪第6师防御,使轿岩山和烽火山伪守军侧后受到威胁,发生动摇。东集团(2个军另1个团)因准备时间不足,进攻正面狭窄,又是横越山脊进攻,突破后发展缓慢,14日6时仅占领北汉江以西汝文里至472.3高地一线,未能迅速进至细岘里和控制金城通华川公路。

第9兵团第24军于14日零时歼灭了注字洞南山、杏亭西山守军2个营、4个连另1个营大部,继之向桥田里、432.8高地发展进攻。至14日拂晓,志愿军在进攻正面的西段、中段突破了伪首都师和伪第6师左翼的基本阵地。第20兵团为扩大战果,遂以西集团向月峰山进攻;中集团迅速攻下轿岩山;东集团迅速占领585.2高地和细岘里。中集团第200师向南疾进,8时,由龙渊里、东山里分路涉过金城川,于18时占领梨船洞。第199师于10时25分全部占领轿岩山,将守军大部歼灭。东集团于12时占领了585.2高地,17时,一部西渡金城川,在梨船洞与中集团会合,另一部攻占了461.9高地。西集团于17时40分先后占领了烽火山、月峰山。第9兵团第24军于13时30分占领了432.8高地及杨谷以北地区,控制了上、下九井间公路。至此,第20兵团在第9兵团一部配合下,经21小时激战,占领了伪军3个多师的防御地带,歼伪美军1.4万余人,拉直了金城以南战线,完成了战役第一阶段任务。

第二阶段,志愿军主力转入防御,一部向对方防御纵深扩张战果。14日17时,志愿军首长鉴于战役第一步发展顺利,为贯彻?稳扎稳打?的指导方针,巩固既得阵地,电令第20兵团以主力控制现占领线,准备粉碎敌之反扑,而以若干有力支队,乘敌混乱之际,分别向南发展。东集团以第二梯队第180师2个团南渡金城川,迅速向南发展。至16日,相继占领了黑云吐岭、白岩山至北汉江一线阵地,又向南推进了约8公里,对伪第2军团防区南北交通干线金城至华川公路构成严重威胁。中集团以第135师1个团另1个营继续发展进攻,15日晨占领了602.2高地以南无名高地及后洞里。西集团和第9兵团第24军在击退伪军一部兵力反扑后,亦将阵地推至新木洞、北亭岭、间榛岘公路北侧。16日,第9兵团第24军则攻占了金化以北537.7高地、葛洞北山和597.9高地。这时,第20兵团鉴于进攻任务已经完成,连日下雨河水未落,金城川上的桥梁全部被敌机炸毁,而敌正纠集兵力准备大规模反扑等情况,遂停止了战役第二阶段的进攻行动。

第三阶段,坚决抗击?联合国军?的反扑,巩固既得阵地。志愿军金城以南进攻战役的发展,对?联合国军?极为不利。侵朝军总司令克拉克和美第8集团军司令泰勒飞抵前线,召开高级军官会议,声言要发动最大反攻,夺回失地。并于当日纠集伪军4个师,美军第3师和伪军3个师的残部,全力展开反扑。17日,美伪军集中6个团的兵力,在100多架飞机和大量炮兵支援下,向志愿军东集团黑云吐岭、白岩山至867高地一线猛攻。东集团与其激战竞日,歼其3000余人,仅失守867高地。西集团和第9兵团第24军,也击退了美伪军1个团和1个营的反扑。18日,美伪军的反扑重点转向中集团正面之602.2高地、巨里室北山一线阵地,先后展开1?3个团的兵力,在480余架飞机、30多辆坦克和大量炮兵掩护下,进行连续猛攻。中集团各部顽强防御,阵地屹立未动。在东集团正面,美伪军以营以下兵力反扑,企图夺占461.9高地,未能得逞。在西集团和第9兵团第24军正面,双方仅有小的接触。至7月27日,各集团共击退美伪军反扑1000余次,美伪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仅占去巨里室北山一个阵地。27日,停战协定签字,金城战役胜利结束。

 金城战役结果

截至7月27日,志愿军20兵团基本全歼南朝鲜首都师,给予其他3个师以毁灭性的打击,共歼敌52783人,其中俘敌2836人,击落敌机85架,缴获飞机一架,坦克34辆, 汽车 231台,各种火炮245门和大量弹药等战利品。

志愿军通过抗美援朝中的这最后一战,向前推进了192.6公里,给南朝鲜军以致命的一击。此役历时15天,志愿军第20兵团迅速突破南朝鲜军4个师防守的宽达25公里的坚固阵地,向南扩展阵地140多平方公里,将战线拉直,毙伤俘敌5.2万余人,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作战中,第20兵团伤亡2.3万余人。

金城战役是什么时候发起的?

势如雷霆的金城大捷开始了,其战果之大,进展之顺,连中国志愿军统帅都出乎意料,只准备消灭万余联合国军的中国军队,短短几天内竟一口气吃掉了美国和南朝鲜军7万余人。

7月13日夜9时,浓云低垂,天地间一片昏暗,天气闷热得让人窒息。

志愿军1094门火炮在一片沉寂中突然齐声怒吼。东起北汉江,西至下甘岭,几十里的联合国军阵地上浓烟滚滚,铅色的阴云被映成一片紫红。

短短28分钟内,1900吨炮弹被倾斜到南朝鲜首都师、三师、六师、八师阵地上。

28分钟内发射1900吨炮弹,这是战争初期中国军队根本不敢想象的事。这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炮击,也是志愿军第一次占据了战役地面的火力优势。

此次炮击的重点方向,志愿军火炮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20门左右,密度达到了二战中打得最激烈的苏德战场上的一般标准。

24日,志愿军司令部电告,以5个军的强大兵力,在金城以南实施进攻,并以拉直金城以南战线,歼灭南朝鲜首都师、六、八、三师为战役目的。

7月上旬完成战役准备,7月10日前后发起进攻。

此时,杨勇亲临视察前沿阵地。他看到,志愿军正分成多路纵队向南挺进。公路、山沟和弯曲的山道上,到处都拥挤着长长行列,汽车、坦克和各种口径的大炮,风驰电掣般地向南飞奔。

大白天有这样雄壮的进军场面,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想到的,那时候几乎大大小小的战斗都是在夜间进行,如果在外面谁想点支烟,都要先听听有没有飞机的声音。

特别令他振奋的是,志愿军的坦克从山谷中浩浩荡荡地开上公路,编成纵队急速地驶向前方。隆隆的响声,震荡着山岗和原野。

天黑下来,坦克放出了强烈的灯光,从远处看去,颇为壮观。在炮塔里站着防空哨兵,警惕地监视着夜空。敌机的封锁已不能阻挡住这股钢铁的洪流。

东方泛出一片灰白色,这支强大的坦克队,在轰轰的炮声中进入了待命阵地,无数门威风凛凛的坦克炮对准了敌人阵地。

附近的步兵跑来亲切地和坦克手们说:敌人在谈判桌上常常大叫,要用他们的大炮、飞机来争辩,这一回,该咱们用坦克好好回答他们一下了。

杨勇还看到,一辆辆炮车紧急驶向前方。仅卡秋莎火箭部队就有两个师。步兵非常欢迎卡秋莎炮兵师,称之为炮兵之王。他们的车号是84,部队一见84车号就主动让路。

7月13日,兵团指挥所,杨勇觉得这一天格外漫长。整整一天,杨勇对桌上摆着的烙饼和红烧肉罐头无动于衷,焦虑地来回踱步,一会儿举手看看表,一会儿抬头望望天,他牵挂着从昨晚开始就潜伏在联合国军鼻子底下的突击部队3000多名官兵。

金城以南突出部山峦起伏,河水湍急,对方第一防御地带为一座横断山,山势陡峭,居高临下,整个地形宜守而不利于攻。对方的防御工事由堑壕、交通壕相连接,阵地前沿设有十几道铁丝网。

杨勇为保证战役进攻的突然性,出其不意地进攻,利用夜幕秘密潜伏了一支突击部队。

他们潜伏的这条山沟三面环山,周围都是联合国军士兵。沟底是一条小溪,流淌着清澈的涧水。小溪两旁,稀疏地长着一些小松树、灌木丛和弯弯曲曲的藤条。

现在,突击队员就隐蔽在这些树丛的下面,从枝叶的空隙中,两眼凝神地仰视着山顶联合国军的阵地。

四周寂静得很,听不到往日的封锁炮声和枪声,只有浙沥沥的雨点声和眼前小溪的流水声在不紧不慢地作响着。

每当有一点风吹草动,杨勇的心就紧缩起来。士兵们隐蔽在稀疏的灌木丛中。

天明以后,对方俯视这里,就像看它的脚面一样清楚。因此,他知道士兵们就要经受严重的考验,身体麻木了不能翻身,炮弹落在身上不能吭声,必须一动不动地埋伏18个小时,才能瞒过头顶上联合国军的眼睛。

这一天突然下起雨来,雨点忽大忽小,浇湿了我军潜伏战士的全身,从山上流下来的泥水,又从他们身子下边悄悄地淌过。

湿淋淋的衣服紧绷绷地沾贴在身上,人们的身上早已一点热气都没有了,两排牙齿冻得不住地打架。但士兵们始终一动不动地紧贴着地面。

夜色渐渐退去了,地面上腾起一片白茫茫的晨雾。对方开始施行火力警戒。子弹掠过突击队员的头顶,炮弹在潜伏区内不时地爆炸。考验的时刻来到了。

杨勇后来得知,一阵爆炸的烟雾消逝之后,士兵张湘元脚部挂花了。他忍着疼痛一声不吭,又一排炮弹爆炸过后,炮弹片击中了士兵严德贤的腹部。

杨勇的脸色一会变得苍白,一会变得铁青,头上的汗珠像豆粒似的往下滚,眉毛也一蹙一蹙地颤动着。他咬着牙,双手紧紧掐住腹部的伤口,忍受着可怕的疼痛,直至牺牲。

指挥所山洞里,摇曳的烛光,不时把杨勇那魁武的身影缩短又拉长,杨勇不停地来回踱步。这些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战士是完全可以战胜困难的,他们一定能够坚持到底。想到这些,他焦虑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

杨勇在桌子旁边坐下来,在偶尔传来的稀疏的枪炮声和临战前的相对宁静中,拿起毛笔,写下了一篇战地日记:今天是7月13日,我离开北京已经两个月了。两个月前,我由可爱的祖国跨过鸭绿江,来到了被敌人破坏的朝鲜。城市变成了废墟,顽强的朝鲜人民在敌机炮火下,满怀仇恨和信心在劳动,在斗争,憧憬着光明幸福的未来而生活着,战斗着。朝鲜本是一个青山绿水的美好地方,可是由于敌人的破坏和轰炸,使这美好的河山已破碎不堪。

此乃正激起吾人之勇敢,为国际主义,为捍卫自己祖国免遭蹂躏而战斗下去,直到完全胜利为止。

在洞外,浓云密布,欲雨未雨,大地笼罩着沉闷的空气,使人憋闷得喘不过气来。

时针指向21时,杨勇一声令下,信号弹冲上夜空。分布在纵深几十里以内的各个山头上的上千个炮口,同时喷出火柱。

辽阔而又宁静的夜空回荡着滚雷般的炮声,炮弹往对方阵地上倾泻,像疾风骤雨,像瀑布飞流。开始还能听出连续的浑厚的巨响,后来就像刮起台风一样,什么也分辨不出来了。

卡秋莎火箭炮也发了言,只见炮弹拖着长长的火尾呼啸着飞过去,对方阵地上立刻腾起团团浓烟,烧起熊熊大火,把黑色的天幕映成赤红色。

炮手们挥汗如雨,一发紧跟一发地把炮弹送进炮膛,又一发紧跟一发地发射出去。炮手们的脸上大汗淋漓,好像被大雨湿透了,可是他们谁也没去管它,只是用冷水浸透的棉衣,一次又一次地盖在打得发红的炮膛上。

杨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痛快过。

《美国第八集团军简史》中是这样描述这场战斗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炮火在头上呼啸,在呼啸声中他们前赴后继攻击这个地区的大韩民国防线。在共军的猛攻下,前哨阵地一个接一个地被打跨了。

南朝鲜方面的记载是:21时,敌人的大炮突然开火,向全师,即此处指的是韩国首都师整修防线轰击,简直无法弄清有多少种、多少门,威力之大,若雷霆万钧,震天撼地,从而拉开了713攻势的序幕战。

中国军队的所有官兵,包括那些身经百战的师长、军长、兵团司令、总部首长们,谁也没有见过这么壮观的炮火,谁也没有用这么阔气的炮火打过仗。

那份阔气从来都是对手的,现在看到这个场面,全都欢呼雀跃,好多人是一面跳着脚叫好,一面哗哗地淌着眼泪。

东、中、西3个突击集团和第九兵团第十四军在经过猛烈的炮火准备之后,同时展开了更为猛烈的突击。抗美援朝战争的压台戏--金城反击战开始了。

震天撼地的炮击刚一结束,二十兵团新任司令员杨勇、政委王平统一指挥5个军向金城地区4个南朝鲜师发起了排山倒海的地猛攻。

杨勇面对前任郑维山司令员的辉煌战绩,自然也不甘心屈居下风。这位中国第二高级步校校长一出手就势如奔雷。

杨勇将二十兵团5个军分成3个作战集团,具体部署是:六十七军及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六十八军二〇二师为中央集团;六十八军及五十四军一三〇师组成西集团;六十军、二十一军及六十八军六〇五团组成东集团。

中央集团在官岱里、轿岩山地段实施突击。西集团由外也洞、灰占介地段实施突击。东集团北汉江西岸之六十军由松室里、龙虎洞地段实施突击,北汉江以东之二十一军巩固现有阵地并以积极行动牵制当面之敌不使西调。

3个集团突破后,首先集中力量攻击金城西南梨实洞、北亭岭、梨船至金城川以北之敌,拉直金城以南战线,并坚守阵地,抗击敌三至四个师规模的反扑,示后再视情况继续向南发展。

3个集团还各组织一个有力支队,准备于突破后插向敌之纵深,截断敌之退路,歼灭敌之炮兵,抢占有利地形,以利于第二步作战。

二十兵团只用一个小时就全线突破了对方阵地,整个战场已被志愿军主宰了。

金城战役的介绍

1953年7月的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也是志愿军在阵地战阶段最成功的一次进攻战役,从而使得志愿军在胜利中结束战争,使得中朝方面在谈判中赢得了先机,那么这场战役为什么要以韩军为目标?为什么能在阵地战中取得这样辉煌的胜利?无论经济政治战争是打出来的打是基础,谈要有基础做依靠!

历史上著名的金城战役,作为抗美援朝的中最后一场也是最重要的一场战役,对整个战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朝鲜的未来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如此有名的一场战争,金城战役的结果究竟如何?从金城战役结果可以看出未来的趋势走向如何?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金城战役结果如此?首先,金城战役结果是以中国人民志愿军获得巨大胜利,联合国军含南朝鲜、美国溃不成军为最终结局。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后一场战役,也是阵地战期间一次成功的进攻战役。

志愿军在金城战役中的炮火准备是整个朝鲜战争中最猛烈的一次,对于中朝方来说,通过金城战役,不但沉重打击了坚决反对停战的韩国李承晚政权,而且占领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金城地区180平方公里,在最终达成停战协议上赢得了主动。直至今天,朝鲜控制下的金城地区对于韩国的首尔地区依然具有相当大的威胁,部署在金城地区的远程火炮射程可以覆盖首尔地区,而且金城地区也是地面部队向首尔突击的最理想的出发阵地。

金城战役是志愿军转入阵地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志愿军对坚固设防之敌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役,不但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上,而且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提供了进行大规模攻坚战役的宝贵经验。

中国历史战争:金城战役

中国历史战争:金城战役

1953年6月8日,朝鲜停战谈判关于战俘问题达成协议。至此,朝鲜停战谈判各项议程已全部达成协议。6月中旬重新校订军事分界线的工作基本完成,谈判双方即将签订停战协定。但南朝鲜李承晚集团竟以“就地释放”为名,强行扣留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2.7万余名(含志愿军被俘人员50名),并且宣称南朝鲜准备单方面继续打下去,企图破坏停战的实现。

为实现稳定可靠的停战,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于6月20日建议,推迟停战协定签字时间,再给南朝鲜军一次打击;毛主席于21日指示:停战签字必须推迟。再给南朝鲜军以打击,极为必要。志愿军决定,以金城以南地区的南朝鲜军部队为主要攻击目标,发起金城战役,狠狠打击南朝鲜军,确保停战的顺利实施和停战协定的落实。 ?

金城以南地区西起金化,东至北汉江,由南朝鲜军首都师和第6、第8、第3师防守。其基本阵地构筑了坑道工事和大量明暗火力点、地堡群,并以堑壕、交通壕相连接,形成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体系。志愿军以第20兵团指挥5个军在第9兵团第24军配合下,担任金城以南地区的进攻任务。

第20兵团司令员郑维山、政治委员王平指挥的5个军,组成3个作战集团:以第68军(欠第202师)、第54军第130师为西集团;第67军、第54军第135师、第68军第202师(欠第605团)为中集团;第60军(附第605团)、第21军(欠第62师、另配属第33师)为东集团;第54军第134师担任兵团预备队。

根据志愿军首长关于放手作战,情况有利时向敌纵深作有限度扩张的指示精神,第20兵团决心在牙沈里至北汉江间22千米地段上,采取正面进攻、两翼钳击、多路突破的战法,首先攻占梨实洞、北亭岭、梨船洞一线以北及金城川以北地区,歼灭当面南朝鲜军4个师的8个团另1个营,拉直金城以南战线,而后视情况向三天峰、赤根山、黑云吐岭、白岩山一线发展进攻,并准备在打敌反扑中大量歼灭南朝鲜军有生力量。东集团第21军在北汉江以东就地牵制当面的南朝鲜军使其不能西调。 ?另第9兵团第24军在第20兵团发起进攻时,由阳地至杏亭3千米地段向注字洞南山、新木洞方向实施突击,控制金化通往金城公路,阻止金化方向美军和南朝鲜军东援,保证第20兵团右翼安全。志愿军参战各部队经过前一阶段反击作战,军事素质明显提高,士气更加旺盛,已取得对营、团坚固阵地进攻的经验,并查明了金城以南地区南朝鲜军防御纵深工事的情况。 ?为保证战役胜利,从6月下旬开始,进行了各种准备。参战部队在作战双方中间地带秘密构筑大量屯兵洞,选择潜伏区,演练了对坑道工事连续爆破和攻击的战术、技术动作;在金城正面集中各种火炮1100余门、坦克20辆;第20兵团组织6个工兵营和11个步兵团抢修公路、桥梁;动用2000辆汽车昼夜抢运物资1.5万吨,并为参战部队配发了渡河器材。为了迷惑和消耗敌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在战役发起前,第60、67军继续向原定的南朝鲜军营以下目标实施进攻,先后攻占529.3高地、938.2高地、广石洞以西高地、690.1高地、轿岩山北山腿,并在新占阵地上同南朝鲜军展开反复争夺,击退其反扑200余次,毙伤俘敌1.2万余人。同时,其他兵团所属部队也向当面敌人发动了小规模的进攻,掩护了金城战役准备工作的实施,隐蔽了战役企图。7月13日21时,第20兵团及第24军突然发起进攻。

1100余门火炮实施7~28分钟火力准备,发射炮弹1900吨,在主要突破地段上摧毁南朝鲜军地面工事30%、障碍物80%~90%。在强大炮火支援下,步兵1小时内即全部突破南朝鲜军前沿阵地。西集团右翼第203师攻占522.1高地后,主力向芳通里方向发展进攻。 ?该师执行穿插任务的1个加强营,沿522.1高地以东公路向纵深猛插,14日2时左右进至二青洞附近,先后歼灭南朝鲜军1个营大部及美军炮兵1个营;其先头分队1个班化装成南朝鲜军,以极小代价歼灭南朝鲜军首都师第1团团部。左翼第204师攻占552.8高地后,于14日4时30分进抵月峰山下,在战斗中生俘南朝鲜军首都师副师长。第130师攻击424.2高地后,向烽火山发展进攻。至17时40分,西集团先后占领烽火山、月峰山;中集团右翼第200师攻占官里西南高地后,以一部兵力沿金城至华川公路向纵深穿插,于14日6时占领龙渊里、东山里地区,将南朝鲜军第6师防御部署割裂,使其轿岩山,烽火山阵地侧后受到威胁;主力则乘胜渡过金城川,向梨船洞发展进攻。

左翼第199师经一夜激战,于14日10时占领轿岩山后,继续发展进攻。东集团第181师(附第605团)突破后,一部西渡金城川,进抵梨船洞东与中集团会合;另一部攻占461.9高地。第9兵团第24军以1个师的兵力,向南朝鲜军首都师第26团阵地发起进攻,于14日零时攻占注字洞南山、杏亭西山,13时30分攻占432.8高地及杨谷以北地区,控制上九井、下九井间公路,保证了第20兵团右翼的安全。

至14日18时,第20兵团和第24军经21小时激战,占领西起新木洞经芳通里、梨实洞、北亭岭、间榛岘、豆栗洞、巨里室,沿金城川至461.9高地一线以北地区,拉直了金城以南战线, 完成战役第一步任务。第20兵团和第24军贯彻“稳扎狠打”的指导方针,在巩固占领上述地区既得阵地同时,各以一部兵力扩大战果。

自14日夜起,东集团第180师南渡金城川,于16日攻占黑云吐岭、1118高地、白岩山、949.5高地至北汉江一线阵地;中集团第135师一部于15日晨攻占后洞里;西集团和第24军在击退南朝鲜军反扑后,全部控制了新木洞、北亭岭、间榛岘公路北侧地区,第24军攻占金化以北537.7高地及597.9高地以南各无名高地。这时,由于连日降雨,河水上涨,金城川上的桥梁全部被美机炸毁,新修道路泥泞难行,炮兵机动、通信联络和前线运输均发生困难,加之“联合国军”战役预备队已调近战场,第20兵团和第24军遂转入防御,准备抗击反扑。16日,“联合国军”总司令M.W.克拉克和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M.D.泰勒飞抵前线,召开高级军官会议,决定夺回失地。从当日下午开始,先后以美军第3师和南朝鲜军第5、第7、第9、第11师及第3、第6、第8师余部进行反扑。

17日,以6个团的兵力,重点向黑云吐岭、白岩山至867高地一线阵地猛攻。东集团第180师在无坚固工事依托和无纵深炮火支援的情况下,激战竟日,守住了除867高地以外的各阵地。鉴于东集团新占阵地过于突出,且背水作战,炮兵支援与物资补给难以保障,第20兵团遂决定该集团除以一部兵力控制金城川与北汉江汇合处的461.9高地外,主力转移至金城川以北地区防御。

中、西集团和第24军也适当向北收缩,主要固守432.8高地、梨实洞、北亭岭、间榛岘、602.2高地、巨里室北山一线;18日后,“联合国军”反扑重点转向志愿军中集团正面的602.2高地、巨里室北山一线阵地,先后展开1~3个团的兵力连续猛攻。第200师凭借有利地形,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顽强抗击,除巨里室北山阵地失守外,固守了已占阵地。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金城战役胜利结束。 ?

此役历时15天,志愿军第20兵团及第9兵团第24军突破南朝鲜军4个师防守的正面宽达25千米的坚固阵地,向南扩展阵地160多平方千米,拉直了金城以南地区战线,重创南朝鲜军4个师,毙伤俘敌5.3万余人,有力地促进了朝鲜停战的实现。作战中,第20兵团及第9兵团第24军伤亡2.5万余人。

金城战役是志愿军转入阵地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志愿军对坚固设防之敌实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役,不但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上,而且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提供了进行大规模攻坚战役的宝贵经验。?

今天关于“金城之战新手阵容搭配最新”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