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宏图武将推荐阵容搭配

乱世宏图武将推荐阵容搭配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重要的话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我将尽力为您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

乱世宏图武将推荐阵容搭配插图

对于诸葛亮来说,为什么不辅佐曹操来成就事业?诸葛亮雄才伟略,与曹操这样的强强联手,应该可以统一天下。但诸葛亮并没有追随曹操。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是机遇,他没有机遇和曹操相遇,而刘备能枉驾三顾,能给诸葛亮以足够的面子和诚心,可曹操不仅没有这样的缘分,也不可能开出刘备对诸葛亮的高抬的身价,这使曹操和诸葛亮没有走到一起;

第二对于诸葛亮来说,选择刘备是上策,因为刘备有成事业的资本和能力,而刘备自己才学不足,诸葛亮跟随刘备不但可以大展宏图,稳操胜算,这对诸葛亮的才华能有很好的发挥空间,可以立功以传世,但跟随曹操就不一样,曹操才略过人,这时的诸葛亮如果不和曹操建立良好的信任,很可能形成一山二虎,未来杨修的命运就是一种预示,所以,对于个人立功来言,跟随刘备更有更大的空间和安全感,而跟随曹操来说,虽然对国家统一来说有益,但做徐庶的潜在可能性大,因为立功空间和安全感不足,所以,诸葛亮选择了刘备。

第三诸葛亮与刘备很对脾气。北方的曹操,枭雄,有谋略,性格大度但暴戾,喜好财色美酒,诸葛亮未必看得惯;南方的孙权,大胆果敢,却缺乏气度,这点从他先后杀掉的数位文臣武将就可看出。而相比之下,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的刘备,与诸葛亮似乎很合得来。

瓦岗双雄李世勣、单雄信,为啥下场天差地别?乱世中也得注意人设

艺术源于现实,《隋唐演义》中的各色人物,在 历史 上大多有原型。依据正史来看,出自瓦岗寨的众多豪杰中,徐茂公的原型李世勣,应当是最成功的一位。

李世勣,原名徐世勣,因功被唐高祖李渊赐姓;李治即位后,为了避唐太宗的名讳,改为李勣。

李世勣与李靖并称初唐最杰出名将,他戎马一生,历经唐王朝三帝:

唐高祖时期,跟随秦王李世民平定中原;

唐太宗时期,大破东突厥、两击薛延陀,平定漠北,跻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录;

唐高宗时期,率军灭亡高句丽,出将入相,功勋卓著,76岁高龄时完美谢幕。

可以说,李世勣已经达到了封建时代武将的极致,更何况他原本只是出自瓦岗寨的草莽。

但在演义中与其级别相等、名声相称的单雄信,却落得另一番田地:

公元621年,李世民攻下洛阳城后,一改之前纳贤如流的作风,执意要将骁勇善战的单雄信处死,即使李世勣苦苦哀求,也未能改变这一局面。

李世勣与单雄信,这对曾经誓同生死、本领不相上下的“好汉”,为啥结局如此迥异?以正史视角来看,这样的结果其实早已被两位当事人自己的作风注定。用我们当今的概念来讲,人设的差别,决定了二人的不同命运。

公元616年,由于对外连续征伐高句丽,对内同时开展了修长城、挖运河、建东都等浩大工程,曾经强盛得令人震惊的隋王朝,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国内农民起义遍地开花,瓦岗军就在这个大势下诞生。

与后来割据一方的大多数枭雄一样,瓦岗军的创始人也来自体制内。东郡人翟让,当初是东都洛阳的司法官员“法曹”,平日里为人骁勇,得到了不少人的青眼。这一年,他因为犯事被关进了大牢,按律当斩。好在一个名叫黄君汉的监狱官鼎力相助,翟让得以逃出大牢,躲到瓦岗落草为寇。

当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安分守己难以立身安命,青壮年无不蠢蠢欲动。翟让落草后,他的同乡单雄信也纠集了一批后生前来投靠。

史书称,单雄信为人“骁健,善用马槊”,成了瓦岗的得力干将。此外,队伍中还有个名为徐世勣的17岁小伙,他出身于离狐(山东菏泽),后迁居到卫南县(河南浚县),跟翟让等人也算半个同乡。

当时,单雄信、徐世勣俩人关系特别要好,史书称二人“誓同生死”,虽然没有结拜的说法,但在感情上跟兄弟也没啥区别。

起初,这伙人也就在当地干干打家劫舍的勾当,不过徐世勣认为这样不妥:“东郡本地都是乡里乡亲,抢他们太说不过去了;荥阳、梁郡,地处汴水,那里商船众多,是个打劫的好去处”。

从此,翟让一伙就换了目标,经常跑去荥阳、梁郡掠夺来往船只,从此富得流油,队伍规模逐渐发展到一万多人。

此时的徐世勣,已经凸显出了与瓦岗众人高出一等的境界,但真正让他与单雄信拉开人设差距的,则是接下来的李密时期。

让瓦岗草寇脱胎换骨的,是出自贵族的李密。

李密出自关陇集团,是西魏司徒李弼的曾孙,其祖父李曜、父亲李宽,先后官至太保、上柱国。大业年间,李密因父亲的关系得以担任皇宫侍卫,但被善于看相的隋炀帝判定不是个好人,惨被赶走。不久后,他参与杨玄感之乱后被抓,设计逃脱后流落到中原伺机东山再起。

在这里,李密以自己滔滔不绝的口才、吹得天花乱坠的宏图大略,成功获得了翟让、王伯当、周文举等多股起义军势力的信服。最终,李密入伙了最具发展潜力的瓦岗军,并且一出手就指挥李世勣、王伯当击败了隋朝名将张须陀,令瓦岗军声威大震。

在翟让的许可下,李密自己统帅了一支队伍,号称“蒲山公营”(李密父亲当初的爵位名)。公元617年,在李密的指点下,瓦岗军攻破兴洛仓(即洛口仓),掌握了逐鹿天下最主要的资源“粮食”。此战后,翟让主动让贤,推举李密为主。瓦岗军从此设立了完整的组织体系,队伍逐渐发展到数十万。

但中国 社会 有个规律:可以共患难,很难同富贵。随着事业的发展,李密、翟让二人,由于风格、观念的差异,矛盾越来越激化。

客观而言,出身贵族的李密比翟让水平高得多,他不仅拥有完整的发展规划,而且带队伍组织严密、令行禁止;同时他为人比较俭朴,每次抢来的财宝全都分给部下,所以很得人心。而翟让显得就像个暴发户,他为人残忍,重用的翟摩侯等亲戚也普遍贪婪猜忌;这伙人多次出言不逊,翟让甚至威胁“魏公我之所立,事未可知”,即李密是我立的,废掉他也很容易。

公元617年底,李密先下手为强,他设宴邀请翟让一伙喝酒,在席中将他们全部诛杀。此时,作为翟让的老部下,单雄信、徐世勣也在场,不过俩人的表现完全是两种风格:

翟让、翟摩侯等人被砍杀后,徐世勣起身往外跑,在门口被李密的手下砍伤了脖子,若不是王伯当及时阻止,也许他的脑袋都会被砍下;

而平日里“名冠诸军、号称飞将”的单雄信,则是另一番表现:他立即向李密下跪,鸡啄米般磕头求饶。

李密饶了单雄信一命,并让他替自己去安抚、说服翟让的部下;单雄信乖乖照办,圆满完成了任务。

李密的军师房彦藻对此很不屑,他认为单雄信“轻于去就”,即没啥忠诚度,日后如面临危险,保不住会再次翻脸投敌,因此劝说将其除掉。但李密也是爱才之人,单雄信逃过了一劫。

接下来,李密依托洛口仓,常年围攻据守洛阳的隋朝越王杨侗,后者则派王世充率军应对。双方持续鏖战,瓦岗军一度占据了优势。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弑杀隋炀帝,越王杨侗随即在洛阳称帝,史称皇泰主。其后,宇文化及率领隋军往西试图返回长安,其麾下将士都是当初隋炀帝精挑细选的骁果,战斗力相当强悍。

面对共同的威胁,洛阳与瓦岗军形成了联盟,皇泰主招降李密,并任命其为魏国公,干将李世勣被封右武侯大将军。

李密多年孜孜不倦造反,其实就是为了重返体制内。在得到任命后,他鼓足干劲,带着徐世勣等人硬刚宇文化及大军;期间,他本人甚至几乎当场战死。

瓦岗军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宇文化及被击败后,皇泰主龙颜大悦,征召李密入朝。如果得以成行,隋末的争霸格局也许从此改变。但王世充早已心怀异志,他在李密到来前发动了政变,除掉了主张接纳瓦岗军的大臣,将皇泰主变成了自己的傀儡。

结果,李密不仅入朝不成,与宇文化及的血战,使瓦岗军元气大伤:“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王世充则利用这一机会,乘势袭击瓦岗军,最终在邙山脚下大破李密。

而此时的徐世勣,正以右武侯大将军的身份,掌控李密“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的地盘;李密原计划投奔徐世勣,但想到当初自己几乎砍死他,心里很不踏实,最终改变了主意,往西投奔李渊。

原瓦岗军的将士,如程知节(程咬金)、罗士信、秦叔宝等人,均被王世充被俘; 单雄信,则毫不犹豫的主动向王世充投降

此时,徐世勣的部将劝他也向李渊投降,但被果断拒绝:“我管理的人口土地,都是魏公的;如果我将其献给唐朝,那等于是利用主上的失利为自己邀功,这种事我绝不会干。”

随后,他派人前去向李密汇报情况。李渊得知后,不怒反喜:“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他下诏封其为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并且赐姓李。

没多久,不甘居于人下的李密背叛唐王朝潜逃,被唐将盛彦师诛杀。李渊派人把李密的首级送到黎阳,并且说明了情况,以试探李世勣的反应。

李世勣的应对堪称教科书:他面朝李密被杀的北方,跪地行礼、嚎啕恸哭,然后向朝廷上表,请求允许自己为其收葬;李渊将李密的尸体送来后,李世勣按照君臣的礼节为李密服丧,全军披麻戴孝,将李密埋葬在黎阳山之南。

李密虽常年造反,并且在晚期一度有骄傲自大的表现,但终其一生待人处事的风格,配得上君子之名;而且他与将士同甘共苦,向来得人心,在其葬礼上,很多旧将都痛哭以至于咳血。

因此,李世勣敢于祭奠旧主李密并非莽撞,相信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首先,李渊父子四处收买人心,主张以仁义得天下,自然不会欢迎见利忘义、鲜廉寡耻之人;

其次,李密虽然是败寇,但其与李渊家族并非死敌,反而是同出自关陇的贵族;而且他人品可靠,值得尊敬。

因此,李世勣对待李密的方式,其实也是李渊希望看到的。人在乱世、身不由己,变换阵营并非罪无可赦,但重在要挑选对象,而不是有奶便是娘,所谓“良”禽“择”木而栖。

后来,黎阳被河北枭雄窦建德攻陷后,李世勣因自己父亲被俘,不得不返回投降,但私下他一直策划返回唐朝。不久后,他劝说窦建德亲征河南,试图借机将其杀死,但最终出了意外,不得不放弃原计划,带领几十人跑回唐朝。

李世勣的忠心,得到了李渊父子的赞赏。其后他跟随李世民击败宋金刚、窦建德,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击败王世充后,他在洛阳城见到了老朋友单雄信。

与老朋友李世勣相比,单雄信的择主观则更加简单粗暴:有奶便是娘。

当初,面对自己的同乡、上级翟让被当场砍头的惨状,一向以骁勇闻名的单雄信直接跪下磕头求饶,其后更是当起了带路党,替新大哥李密收服翟让旧部;

在李密被击败后,单雄信毫不犹豫的投降了王世充,并且被委以重任。

也许你会说,秦叔宝、程知节不也投降了吗?为啥只说单雄信的不是?还真的不一样,这要从王世充其人说起。

在隋末的枭雄中,王世充是风评最差的,没有之一。作为胡人,他早年以溜须拍马博取了隋炀帝的信任;随后担纲主力对抗李密瓦岗军的过程中,虽然屡战屡败,但越王杨侗一直对其无比信任;但眼见李密归降、形势一片大好之际,王世充却悍然政变,其后更是杀害了皇泰主,自立为帝;在待人处事上,王世充言而无信、狡诈多变,深受人不齿。

正是由于这些劣迹,王世充不断被人抛弃。比如秦叔宝、程咬金等人,虽然迫于形势暂时投降,但他们自认无法与王世充这样的人共事,于阵前公然告别而去;骁勇善战的青年名将罗士信,也出于同样的考虑,带领部下亲信投靠了唐朝;至于其他类似案例,更是数不胜数:“王世充将帅、州县来降者,时月相继”。

但这里有一个另类,那就是单雄信,他从不挑领导,只要对方重用自己就行。公元620年,王世充与李世民交战中,单雄信趁着李世民落单之际猛下狠手,单人匹马贴身追杀,威震天下的秦王几乎英年早逝,好在尉迟敬德及时救驾。

因此,到了公元621年,当攻下洛阳后,李世民一改以往广收人才的作风,将王世充麾下的十多位部下在洛水旁斩首示众,其中就包括单雄信。当时,李世勣曾找到李世民求情,他声称自己的老友骁健绝伦,愿意以自己的官爵换取单雄信一条生路。但即使李世勣功劳显赫,此时更是痛哭流涕、态度诚恳,但李世民仍不松口。

李世勣无奈之下,只好去刑场送行,迎来的却是单雄信的抱怨:“我固知汝不办事。”明明是自己做的孽,却怪别人不给力。

按照史书中的记载,李世民诛杀单雄信等人的理由是“王世充之党罪尤大者”;战胜对手后大肆诛杀,李氏父子其实很少有这种举动,但王世充是个特殊案例,问题的关键处在这里:

李渊与杨广同气连枝,不仅同出关陇贵族,甚至还是亲表兄弟;唐朝取代隋朝,其实是贵族内部的权力更迭。这就像当初杨坚篡夺女婿宇文赟的北周一样,属于他们的“内部矛盾”。

因此,为了心照不宣的收服隋王朝的遗老遗少,让大家都能名正言顺的抛弃杨氏、团结在自己麾下,在面子上李渊还是要做足功夫的。比如在攻下长安后作势扶杨侑为帝,直到表弟杨广被宇文化及弑杀后,才装模作样的苦痛流涕、其后逼迫杨侑“禅让”;

王世充,则是继宇文化及后,又一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枭雄,身为隋臣,竟然公然弑君。这种有违天理人伦的恶行,必须要加以惩罚,这样才能让隋朝的君臣们在心理上稍微自我安慰。

而李世民在洛阳诛杀的那些人,确实罪有应得,他们基本上都是王世充的铁杆粉丝,或者本身就臭名昭著、恶行累累,比如以吃人为乐的魔王朱璨。单雄信若能力稀松平常些还好,但他偏偏是王世充麾下的头号悍将,这种情况下,他哪里有活的可能?

隋末大乱,其实是中国古代屡见不鲜的大戏,“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但乱世也有乱世的规则,各方枭雄,既希望能获得其他阵营的得力干将,同时又担心自己的手下在危难时轻易地抛弃自己。在这种矛盾局面下,如何“良禽折木而栖”,就成了一门学问;死心塌地忠于旧主、坚决不投降,或者对于投降丝毫没有心理障碍,这两种人的下场都会很悲惨。

出自瓦岗军的两位猛将,刚好呈上了两个极端的案例。李世勣成功为自己打造了既忠于旧主、又能识时务的最受欢迎式“人设”;而有奶便是娘的单雄信,空有一身本领,却成功让自己成为了令人嗤之以鼻的小人。

能打城池招降武将的三国游戏

2022能打城池招降武将的三国游戏有以下几种:

1、《权御三国》。

《权御三国》是一款沙盘战略手游,在这个乱世中玩家需要通过自己的策略来逐渐发展宏图。这个游戏中可以通过招领名将,以及军事布置来获得神器稳定江山。

快来游戏体验志勇与权谋不断交锋的三国之战吧!

2、《三国志·战略版》。

《三国志·战略版》是一款以三国为题材的手游,通过考据三国历史和传神的人物肖像,重现三国战争,将真实战争规则融入策略游戏模式中。

玩家将变成三国豪杰,在超过百万的沙盘之上指挥万人团战。

这款游戏注重于战争规则,指挥部队行军可以改变前进的方向,利用各种战术体现三国的智慧!

3、《三国战纪2》。

《三国战纪2》是IGS正版授权的手游,赤壁的战火逐渐宣告三国争霸开幕。

各位名将都等待玩家差遣操控。还有各种经典道具可以随意释放,快来与好友一同组队来实战切磋,一同在这三国乱世中闯出一片天下吧!

4、《正统三国》。

《正统三国》是一款以三国为背景的SLG游戏,在游戏中玩家会扮演三国时期的主公,拥有属于自己的主城。

以自己的主城为中心,逐渐发展经济,积累资源,强化国家战力,最终在游戏中称霸。游戏中还有各种资源和额外道具等待玩家来探索~

5、《三国战纪》。

《三国战纪》是一款经典的策略手游,这款游戏中各类天书道具都可以使用,可以实时对战三国激情互动。来一起找回曾经的热血回忆吧!

6、《三国志2017》。

《三国志2017》这是一款官方授权的三国策略手游。这款游戏是经典改编,不仅保留了原作磅礴的写实画面,同时引入竞技新模式,打造不一样的游戏体验。

玩家可以通过招募武将来巩固自己的城池,攻下属于自己的天下。

7、《三国战争》。

《三国战争》是一款策略手游,玩家通过经典特色的攻城战斗。

这款游戏还结合了兵种、布阵、补给和器械等多种元素,颠覆了传统策略游戏,可以通过掠地捉拿将领,招降武将,共同谋略争天地!

《乱世宏图》是什么类型小说作品?

《乱世宏图》是酒徒所著的一部历史军事类小说,于17k小说网首发。

摘要:

公元九百零七年,朱温逼十六岁的大唐末帝李祝禅让。于开封登上皇帝宝座,国号梁。

同年,凤翔节度使、岐王李茂贞联合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西川节度使、蜀王王建,一同举兵伐梁,誓为唐末帝讨还公道。

岭南、湖广、两淮、吴越、福建、交趾、陕西等地的各族领兵武将,或趁机造反立国,或者表面臣服于朱温,暗中拥兵自重。而朱温因为自己得国不正,兼能力有限,竟不能制止。

自隋朝起已经统一了三百余年的中国,被武夫们再度推入了分裂和战乱的深渊。

公元九百二十三年,沙陀武将,晋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梁,宣布重建大唐,定都洛阳,史称后唐。

公元九二六年,李存勖的义兄,大将李嗣源领兵攻入洛阳,于废墟中收敛李存勖尸骨,受百官“劝进”为帝,改元天成。

李嗣源志向高远,有意结束已经持续了二十年的乱世,励精图治。然而,他却不识汉字,不能批阅各地送来的奏章,只能将政务交给权臣和地方武将之手。

后唐短暂的繁荣,迅速在其手里终结。已经宣布臣服于后唐的各方势力,再度相继相继脱离。手握重兵的节度使们,彼此攻伐不休。同一势力的不同派系武将,动辄兵戎相见。地方上,豪强大户们只手遮天,杀百姓如杀羊。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啼......

于此同时,塞外的契丹各部,却迅速开始了统一与整合,一个全新的草原帝国渐渐露出了轮廓。

耶律阿保机之子,不到二十岁的耶律德光头角峥嵘。领兵先掠蓟北,再攻回纥,随即挥师东进,灭掉了与大唐一样历史悠久的渤海古国。

面对混乱残破的中原,耶律德光忽然发现,有一个天赐良机摆在自己面前。

长城万里,无一人值守。烽火台上,长满了蓬蒿。中原群雄们,像红了眼睛的疯狗般,为了一块骨头,而彼此之间撕咬不休。浑然不知,在长城之外,有一匹苍狼已经再度崛起,朝着所有人的喉咙露出了雪亮的牙齿。

四分五裂的三国乱世曹操为何能轻易收服匈奴?

自西汉高祖刘邦“白登山之围”以后两汉都有与匈奴和亲的传统,当然军事打击是最重要,由汉武帝开始一直到东汉末年都乃至疑似穿越者王莽的新朝都没有放弃过对匈奴用兵,当然这个过程中也有和亲,总之就是相爱相杀。

在一系列的军事打击之下,匈奴元气大伤。

西元48年匈奴单于逐王比率部众南下归附东汉,被安置在河套地区而浦奴单于及其部众则留居漠北。匈奴正式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附汉之后民族融合更加平凡,许多匈奴人都具有汉人的血统,而且南匈奴与东汉朝廷一起不断的对北匈奴发起军事进攻,导致北匈奴损失惨重,许多北匈奴也南下臣服于汉朝。

虽然在河套的南匈奴接受了众多的北匈奴降人实力大增,但是由于成分复杂彼此不服而发生内讧,消耗巨大,因此汉朝政府对南匈奴的管理更加严厉。西元187年黄巾起义,南匈奴又发生内乱,但此时汉政府已无力顾及。西元195年南匈奴参加了中原的内乱并且掳走了大文豪蔡邕的女儿大才女蔡文姬,不过由于自身连年的内耗,此时的南匈奴已是强弩之末。

而曹操所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弱鸡的南匈奴。西元202年曹操赎回蔡文姬,207年北征乌桓大败之,天下大震,南匈奴归附曹操。西元216年曹操采取分而治之的方法,将其分为五部,安置在山西、陕西、河北一带,各部首领称都尉,以汉人为司马进行监督,至此南匈奴单于统治结束。

但是曹操将南匈奴内迁进行汉化的时间太短,西晋八王之乱后南匈奴的刘渊建汉自立开启了五胡乱华的先河。

好了,今天关于乱世宏图武将推荐阵容搭配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乱世宏图武将推荐阵容搭配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乱世宏图武将推荐阵容搭配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