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蚂蚁兵法阵容搭配攻略

我很荣幸能够为大家解答关于韩信蚂蚁兵法阵容搭配攻略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囊括了韩信蚂蚁兵法阵容搭配攻略的各个方面,我将从多个角度给出答案,以期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韩信蚂蚁兵法阵容搭配攻略插图

韩信的兵法是天赋。

关于韩信的师傅,一般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韩信的师傅是尉缭子,由于韩信这个人太强硬了,尉缭子并没有教过韩信政治就只是教了韩信兵法。韩信觉得,既然想学的学不了那我离开你就是了。后来韩信跟许多人都学过,但做人原则太强硬都学不久,所以一直在漂泊,但正是由于此,韩信的兵法兼具各家特色,用兵飘逸而不拘一格,灵活多变,鬼神莫测。

还有一种说法是韩信兵法并无师承,完全自学出来的,正所谓无师自通。

念馆

韩信纪念馆位于淮安市。景区占地10万平方米,是古代建筑艺术与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既再现秦风汉韵,又展示韩信文化遗迹,让您感受历史文化的沧桑,领略一代英雄韩信的盖世武功。韩信故里广场,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取意八卦。

广场大门前的是两座石阙,它是从烽火台望哨演变而来,是汉代将军威严的象征;大门两侧的石柱,如同两列勇猛威严的士兵,寓意将军统帅千军万马。故里大门形状上部呈八字型,寓意大将军威风八面,韩信故里喜迎八方来客。

韩信的详细简介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人。军事家,兵家四圣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中国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在秦朝末期,他参加了反秦斗争并前往香粮和项羽,但他没有被任命。他不得不转投刘邦,夏厚英建议对待苏都,然后由肖和宝作为将军被崇拜,韩信也为刘邦制定了汉中战略。

刘邦彭城战败后,韩信首先打破了北京与索之间的楚军,后来定居魏国。之后,他命令北伐战争接管该国。在刘邦派人收集士兵后,他在第一场战斗中击败了赵国,并派人去了严国。后来,他派兵支援刘邦,清除了项羽派往赵国的楚国,并解决了剩下的赵国成。

在刘邦成的失败之后,他击败了韩信的士兵并杀死了他。韩信袭击临沂后,他在齐水接管了20万楚军。刘邦听取了张亮和陈平的破坏鸿沟协议的计划,追逐项羽被项羽击败。汉朝五年,汉信师在军队的指挥下,楚军被包围。项羽去世后,他解散了军事力量,搬到了楚王。后来,他被指控叛乱并成为淮阴侯。

在陆,他和小何勾结并欺骗他进入长乐宫,蹲在钟室里,无视他的部落。 “国家战士是无与伦比的”,“优点是什么,没有一点出世界”是楚汉时期人们的评价。

作为指挥官,他砸碎魏,取代,打破赵,两侧是严,并猛烈撞向东方。他被南方击败,他在世界上很有名。他是一名军事理论家。他和张亮编写了军事书籍和军队的命令。 “汉心”战争艺术有三篇文章。

扩展资料:

军事成就:

熟悉战争艺术,自言自语,使用“越来越好”的士兵。战术典故:明秀路,暗闯陈苍,林瑾怀疑,夏阳走私,木皮过兵,回水为营,改旗,绕过枷锁,沉水,半跨,击中四方,伏击等。

它的使用军队,受到过去王朝的称赞。作为一名军事战略家,韩信是孙武和白琦之后最杰出的将军。他最大的特点是灵活使用士兵。他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多才多艺,最灵活的士兵。作为战略家,他在崇拜时的言论成为了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战略。

韩星,张亮和韩信的子艺术,一百八十一,删除和使用,设置三十五。朱璐偷东西。覆盖淮阴人的最古老的人。据了解,韩信有三件军事作品,这是淮阴书中最早的记录。

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中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百度百科——韩信

人民网——易中天讲三国:韩信是待业青年

孙子兵法(14):上兵伐谋

原文: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贲温,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译文:

所以,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制造大盾牌和四轮车,准备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码得三个月。堆筑攻城的土山,起码又得三个月。如果将领难以抑制焦躁情绪,命令士兵象蚂蚁一样爬墙攻城,尽管士兵死伤三分之一,而城池却依然没有攻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所以善用兵者,不通过打仗就使敌人屈服,不通过攻城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不需长期作战,一定要用“全胜”的策略争胜于天下,从而既不使国力兵力受挫,又获得了全面胜利的利益。这就是谋攻的方法。

解读:

这一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进一步强调“不战 ”的思想,把“伐谋”作为“不战”的延伸。通过伐谋、伐交,不战而屈人之兵仍然是上策,不得不战时,才通过伐兵和攻城。

重点强调伐谋是上策,攻城是下策,攻城需要准备各种战斗工具,耗费相当长的时间,还得搭上部分士兵的性命,最后还有可能攻城失败。

古语有云:“一将功成万骨枯。”古代战争,大部分都是用士兵的生命来换取战争的胜利,孙子当时能有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确实属于领先水平。

春秋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各个国家之间通过互派使者,互相说服,相互结盟,亦敌亦友,这些都是伐谋、伐交的表现。国力发展了,谁也不服谁了,直接扛起武器,相互杀伐,这就是上面所说的伐兵和攻城了。

历史上一代名将韩信,无疑是《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这一部分的典型代表,伐兵、攻城自是不必细说。

重点来说说,韩信究竟懂不懂伐谋?

汉四年,刘邦派韩信伐齐,同时又派使者郦食其去说降齐国,这是典型的做好了伐兵、攻城的准备,同时又不放弃“伐谋”的可能。

郦食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连哄带吓,再加上齐王田横也没有战胜韩信的把握,就这样,齐国被说服了,决定归降刘邦。

郦食其劝降齐国后,刘邦却没指示韩信停止武力攻齐。这时,韩信的功利心、嫉妒心作祟了,韩信觉得郦食其一介儒生,凭三寸不烂之舌获得的功劳竟然超过自己,心理不平衡了。

韩信趁齐国决定投降放松警惕的时候,突然袭击,武力灭齐,导致老臣郦食其被烹。

历史上把韩信的这一行为,归咎于韩信手下谋士蒯通,我认为这不可取。

我认为韩信过不了被郦食其抢了战功这个坎,因为此时的郦食其不是韩信手下的谋士,而是跟他平起平坐的汉臣,如果郦食其是韩信手下的谋士,这功劳仍旧归属于韩信,郦食其也不会死了。

我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灭燕的战争,韩信采纳了手下谋士李左车的计策,派使者出使燕国,燕国最后归降韩信。同样是说降,灭燕的功劳就是韩信自己的了。

这样看来,韩信不但懂得伐谋之上策,而且从伐谋到攻城样样精通。可惜的是,他功利心太强,最终也因此招致杀身之祸。

“上兵伐谋”运用到现代商业领域,我理解为: 两个强大的竞争对手竞争或者弱势一方与强势一方竞争时,不与之正面冲突,可以通过某些谋略,另辟蹊径,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上个世纪90年代,丽花丝宝和宝洁公司在洗发水领域竞争就是一个经典案例。

宝洁公司海飞丝、潘婷、飘柔三大品牌,携外资强势入驻中国,明星广告铺天盖地,各大超市商场专柜,基本被这三大品牌占领,各大一线城市都有其总代理。

舒蕾作为丽花丝宝旗下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发展之路相当坎坷,先是遭遇商标之争,接着被贴上蒙骗之名,使丽花丝宝只能成为一个二、三流的品牌。

后来,为了求得舒蕾品牌的生存和发展,丝宝集团避开和宝洁正面交锋,果断放弃总代理模式,采用了从消费终端往上和从商场终端铺货往下的发展模式,换句话说,就是从两头往中间合拢,最终建立的自己的营销网络。

舒蕾通过重点抓大卖场和零售店的铺货,从而带动中型店的开发,把明星品牌代言等广告投入,全部用于终端促销,扩大气势。

在终端市场,舒蕾采用人海战术,大量的导购和促销人员,把本来走到其它品牌货架的消费者拉了回来。进而凭借舒蕾优良的品质,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需求,成为忠实的顾客。

所以说, 竞争不等于战争 , 不冲突也能赢过竞争对手 。很多时候,换个角度,换个立场,就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

为人处世也是如此,不一定非得跟别人有所冲突,拼得头破血流,也不需要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换种思路,却是海阔天空。

韩信如何学到本事的?兵仙韩信的兵法是哪里学的?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对于想要更进一步的人来说,物质基础都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只有填饱了肚子才有力气去做需要花费精神的事情。然而这些对于兵仙韩信来说就有些不太合适了,韩信自小穷困潦倒,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能成长为一代名将,他本身就可以算是一个奇迹了,那么在这样穷困的背景之下,韩信的那些本领又是跟谁学来的呢?

韩信,是一个创造历史的男人。和他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很多,胯下之辱、一饭千金、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十面埋伏、多多益善等等,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

韩信,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男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突破关中平原,而诸葛亮五伐中原均告失败;背水一战,驱市人作战,以寡击众、以弱胜强,无人敢效仿;十面埋伏,把项羽重重围困在垓下,一战决定天下归属。

韩信与刘邦论兵,自夸“多多益善”,兵越多越好。世人皆知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却很少有人探究他用兵之法从何而来,似乎天生就会打仗。然而,即便是天才,也需要不断积累才能成才。韩信打仗的本事是从何而来呢?

韩信从小家里穷,但他性格放纵不拘礼法,既不种地也做官经商,没有生活来源。好在韩信是落魄贵族出身,从小读了点书。当地亭长见他气度不凡,常常让他来家里吃饭。可是没过多久,就被亭长的妻子赶跑了。韩信饥寒交迫,跑到河边钓鱼。洗衣服的大娘见他可怜,时常给他饭吃,才勉强活下来。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六国贵族也纷纷伺机而动,韩信参加了项梁的军队。项梁死后,又到了项羽手下。项羽手下的大将钟离眛很赏识他,把他推荐给了项羽。但是,项羽对韩信这个小兵并不重视,只是看在钟离眛的面子上,赏了他个闲职。

说起来,项羽也算是韩信的半个老师。韩信在项羽手下任职,亲历了巨鹿之战,近距离观摩了战胜项羽神一般的操作。韩信是读过兵书的,跟在项羽身边,破釜沉舟,消灭章邯部下二十万秦军,是韩信理论结合实际很重要的学习经历。

在项羽帐下两年多的实习生涯,韩信的成长很快,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事指挥官。韩信一开始是忠于项羽的,他积极建言,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不过项羽从来没有听从过。项羽刚愎自用,不能容人,韩信的才华得不到施展,于是弃楚投汉,到了刘邦阵营中。

韩信投奔刘邦依旧不得重用,还险些被杀。好在夏侯婴和萧何在刘邦面前力谏,韩信才被拜为大将。韩信的军事能力终于得到全面发挥,出师关中,连灭五国,在楚汉相争中渐渐占上风。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在垓下决战,韩信布下十面埋伏,命令士兵齐唱楚歌让楚军士气崩溃。项羽大败,最终自刎于乌江。

韩信的兵法是谁教的?

信的师傅是尉缭子。

由于韩信这个人太强硬了,尉缭子并没有教过韩信政治就只是教了韩信兵法。韩信觉得,既然想学的学不了那我离开你就是了。后来韩信跟许多人都学过,但做人原则太强硬都学不久,所以一直在漂泊,但正是由于此,韩信的兵法兼具各家特色,用兵飘逸而不拘一格,灵活多变,鬼神莫测。

主要成就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为什么韩信成名后,不杀给他胯下之辱的人?

人们都说韩信不杀令其胯下受辱者是因为韩信经过多年的沙场生活,经历的多了站的高了,心胸自然也宽阔无比,自然是不会跟以前与自己有恩怨的一个小人物相计较,但是我的观点却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韩信胯下之辱过程

韩信少年有志,熟读兵法,又是名门之后,虽然有些落魄,但是心中的骄傲却并不比人少一点,因此,韩信时时刻刻都要保持自己与别人不同,所以韩信经常背插一把宝剑行走在集市上,显示自己的不同,展示自己的孤傲。但是有一天,有一个人高马大的屠夫纠集起来一帮人横挡在了韩信面前,对其百般挑衅以及侮辱,原来是这个屠夫是当地的地头蛇,整日看着韩信背着宝剑在自己的地盘上晃晃悠悠一副与众不同孤傲的样子很不顺眼,于是想要给韩信一些教训。

所以,这一幕便发生了,韩信当时毕竟仅仅是十几岁的青年,虽然内心骄傲但是却也没有历经过什么风浪,那见过这等阵势啊,所以韩信很慌,漏出了胆怯,不知如何是好,屠夫见此更加猖狂,对韩信说道:“你不是喜欢背着宝剑吗?我到要看看你的宝剑是什么样的,能不能用来杀人,今天你要想从这过去就要拔剑并刺我一剑,否则就要从我的胯下转过去”韩信听此内心激起了愤怒,但是最后还是胆怯更胜一筹,挣扎着从屠夫的胯下转了过去,并用他的命没有我的值钱,我要留着命做大事,所以才受此大辱的,并不是我懦弱害怕他,用此来安慰自己,但是我认为韩信受胯下之辱最大的原因就是胆怯。

韩信最后为何不杀令其受胯下之辱之人?

多年之后,韩信再也不是当初的韩信了,韩信此时已经完成了自己心中的抱负,现在是汉初三杰之一,是兵仙是齐王。但是韩信地位越高,当年所受的耻辱就越令韩信难以忘怀,成了心中的梗无法过去。韩信可以不在乎这个人,但是却不可以不在乎这件事,但是这件事已经发生了,无法逆转,但是韩信却可以改变他人对这件事的看法,所以韩信重赏当年的屠夫的原因有二:

一、显示自己的宽容,营造好名声,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贤名,流芳百世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仇雪恨也是人之常情,而韩信当年受此奇耻大辱,理应前去报仇,但是韩信没有,反而厚待自己曾经的仇人,这便是一种人生境界的提升,因此韩信便能贤名在世,流芳百世。

二、告诉天下人我韩信是有梦想的人,当初之所以愿意受此大辱是因为心中的梦想,知道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因为胆怯

这一点才是韩信的核心目的,韩信曾跟身边的人说过:

君子善忍,不以一时之怒把剑自毁,所以寡人不杀此徒。如今此徒已在寡人之手,寡人灭其族又有何难?

大致的意思就是,我当年是因为隐忍而不杀此徒的,我将来是要干大事的人,因为他一个小人物而毁掉自己的前途犯不上,所以我选择了隐忍,而如今我杀他就如同碾死一只蚂蚁,又何必在乎他呢?经过韩信这么一说,相当于给自己完美洗白,自己当初受此侮辱,并不是因为自己胆怯与懦弱,而是因为自己善隐忍,知道自己有大的价值,将来能成大的事业,所以才不跟他一样。韩信说完此话,在经过手下人一传播,韩信善隐忍之名便流传天下了。

我认为这才是韩信的核心目的,彻底的洗去韩信曾经的耻辱,否则韩信也不会回来专门的找到屠夫,还给他官做。所以我认为这是一场韩信处心积虑做好充足准备的自我营销。只有这么做自己才会完美洗白,才会有一个完美的韩信,而若是真的一剑将其杀了,那韩信自己早期因为懦弱而受到侮辱就是做实了,这不是韩信想要的。

第三部 汉初三杰 兵仙韩信3 (自然之师)

汉初三杰 兵仙韩信(自然之师)

安顿下来后,韩信的母亲在门前开垦了一块地,作为菜园,种上了蔬菜。

挖地的时候,地里的蛐蛐儿纷纷跳了出来,小韩信在旁边玩耍。无意中,他看到一群蚂蚁撕咬一只蛐蛐儿,不一会儿,它便一动不动了,然后蚂蚁围成一圈,拖着蛐蛐儿回洞穴。

韩信觉得好奇:“蛐蛐儿那么大,怎么不是一群蚂蚁的对手呢?照常理看,单个的蚂蚁肯定不是蛐蛐的对手,为什么一群蚂蚁就能战胜蛐蛐儿?”想了一会儿,想不出答案。

他急忙问母亲:“妈妈,为啥一群蚂蚁能战胜体型大自己几十倍的蛐蛐儿?”

韩母放下手中的锄头,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微笑道:“乖儿子,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你想虽然一个蚂蚁的力量很单薄,但是很多蚂蚁团结起来,力量就很强大了,知道吗?无数的蚂蚁能感动大象。”

韩信似乎听懂了,点了点头,应声道:“哦,原来是这样啊。”

在离开关隘的时候,小韩信特地拿了一把剑和几本兵书,他想长大后,战胜秦军,为父报仇。

书里面很多字儿不认识,他却坚持读下去,一有问题,就去问自己的母亲。

母亲很有耐心的一笔一划教他,并让他在一个沙盒里,用小树枝写,写了又抹,抹了又写,如此反复,直至能写会认。

一天,韩信在小溪边玩耍,看见远处的草丛里,一条三尺来长的蛇,正弯弯曲曲的爬向一块大石板,突然,天空飞来一只苍鹰,在它头顶盘旋一阵后,俯冲而下,蛇来不及躲闪,只得张着嘴,吐着舌芯。

老鹰飞到蛇的身后,找准时机,伸出鹰爪,一把抓住蛇的七寸之处,然后扑打着翅膀飞向蓝天。

这一幕,让小小的韩信很震惊,心想:“老鹰为啥不怕被蛇咬?它怎么不抓蛇尾,而抓蛇的七寸之处呢?”

忽然想到爸爸曾经说过,打蛇打七寸,原来,这个道理老鹰也知道啊。

让他感到惊奇的是,老鹰的鹰爪太锋利了,一下子就抓住蛇的七寸处,七寸的地方,蛇卷不了头,咬不到老鹰。

这难道就是兵书上说的,以己之长,击彼之短。原来自然界,处处蕴含兵法。

想到这些,小韩信开心的笑了,他豁然开朗,觉得自己可以向大自然学习,向各种动物学习,只要留心观察,就能有所收获。

楚国灭亡后,秦军只抓走了当地的贵族,慢慢的,社会稳定了下来,当初南逃的百姓,有一些也回来了。

大家恢复了生产,过上了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只是这间茅屋的主人迟迟没有回来,想想这样也好,可以暂且借住下去。

韩母几次去附近的集市,一方面去买些生活用品,一方面打探丈夫的消息。

她心里清楚,只有找到那场战争的幸存者,才能打探到丈夫的确切消息。

有一次恰巧碰到一个丈夫以前的兵,他还活着,可是却失去了一只手。

那个士兵泪流满面地说:“韩中尉战死了。”然后从身上小心翼翼拿出一块玉佩,递给韩信的母亲。

韩母一眼便认出那是丈夫的贴身之物,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

士兵沉痛地说道:“韩中尉临死前,特地交代小的,让我把这个一定要亲自交给你。我一路打听,了解到你们母子向南去了,这一路找来,找了你们好久。苍天有眼啊,让我在这里遇到你,总算可以完成韩中尉的嘱托了,韩中尉让我转告你,好好的把孩子养大。”

韩信的母亲双手紧紧的握着玉佩,听到这里,已泣不成声……

士兵悲痛,如释重负地说道:“终于把韩中慰交代的事儿完成了,我可以安心回老家了,韩夫人,再下告辞,您多多保重。”说完,转身离去。

过了许久,韩信的母亲才会回过神来,人死不能复生,她决定好好的把韩信抚养成人,不辜负丈夫的嘱托,伤心的她回到住的地方,已是傍晚。

韩信见母亲回来了,急忙上前迎接。

看到母亲手里拿着一块玉佩,觉得很眼熟,突然想起这是父亲随身佩戴的。

他好奇地问道:“妈妈,你手里拿的啥?是父亲回来了吗?怎么没看见他?”

看到母亲眼里闪着泪花,小韩信似乎明白了什么。

这时,韩信的母亲,一下抱住小韩信,悲泣地说道:“今天碰到你父亲手下的一个士兵,他说,你爹……在那场战斗中……战死了。”

说完,母子二人抱在一起痛哭,小韩信不停的安慰母亲……

第二天一早,韩母找了丈夫以前的衣服,带着韩信,准备到后山。

丈夫牺牲那么久了,要找到丈夫的尸骨是不可能的,只有垒一个衣冠冢,以尉丈夫在天之灵。

来到后山,韩信的母亲,选了一个绿树成阴,风景秀美的地方,亲手挖了一个坑,把折叠整齐的衣服,小心的安放在坑里,然后拉着小韩信一起跪下。

她两眼含泪,手捧泥土,洒向衣服……

不一会儿,坟垒好了。

坟后是气势雄伟,连绵不断的青山,坟前是一片开阔的平原,可以容纳千军万马。一条小河在远处成s型环绕而过,周围山环水抱,左边的青龙山延伸下去,在远处回过头来,右边的白虎山低矮,顺从,像守护着韩信父亲的衣冠冢。

左边的山高于右边的山,青龙回头望,福禄万年有。

在不远的右手方,三块巨石如长戟一样高耸的矗立着,从风水来说,这就是难得的将军穴。

埋藏好之后,韩信的母亲在坟前摆放了一坛酒和一些水果,烧了些纸钱。然后,她带着韩信一起三跪拜,韩母低声说道:“夫君,你一路走好,希望您在天之灵保佑韩信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长大后封王拜相。”说完,带着韩信依依不舍地离去。

生活虽然渐渐安定下来了,可是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拮据可想而知。韩夫人刺绣功夫了得,为了补贴家用,她来到镇上,联系了一家刺绣商铺,做一些刺绣的活儿,在衣服上绣一些花鸟鱼虫等图案,每完成一件衣服,商铺老板给予一定的酬劳。

由于韩夫人刺绣精致,做工精良,在镇上渐渐有了名气,慕名而来找她绣花的客人越来越多,为了赶工,韩信的母亲往往绣到半夜。

好几次,小韩信看着母亲含辛茹苦,熬夜加班,心疼母亲,小声说道:“这么晚了,妈妈,你睡了嘛。白天你要忙地里的农活,晚上你又熬夜绣衣,就没见你安心休息过,如此下去,你会病倒的。”

母亲微笑着摸了摸小韩信的头,说:“我辛苦点没什么,等攒够了钱,就让你去读书,只有读书才能识大体,明白做人的道理。”

小韩信点了点头,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孝敬你,不让你半点受委屈。”

母亲会心一笑,说:“你快睡觉,我再忙哈儿。”说完继续忙手里的活儿。

小韩信一个人钻进被窝睡了。

韩信虽然不幸,失去了父亲,可是他有一个疼自己,爱自己的母亲。

生活就是这样,不幸之中,往往也有幸运,而这种不幸后的幸福,才倍加温暖,倍加感人!

好了,今天关于“韩信蚂蚁兵法阵容搭配攻略”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韩信蚂蚁兵法阵容搭配攻略”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