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高手对决杀手阵容搭配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象棋高手对决杀手阵容搭配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象棋高手对决杀手阵容搭配插图

1. 只在“学习区”练习

科学家们考察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训练,发现在同样的练习时间内,普通的运动员更喜欢练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跳。普通爱好者打高尔夫球纯粹是为了享受打球的过程,而职业运动员则集中练习在各种极端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打的球。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二者中间则是“学习区”。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精确的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在很多情况下这要求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老师或者教练,从旁观者的角度更能发现我们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只在学习区练习,是一个非常强的要求。一般的学校课堂往往有几十人按照相同的进度学习知识,这种学习是没有针对性的。同样的内容,对某些同学来说是舒适区根本无需再练,而对某些学生则是恐慌区。科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小班学习,甚至是一对一的传授。真正高手训练与其说是老师教学生,不如说是师傅带学徒。

一旦已经学会了某个东西,就不应该继续在上面花时间,应该立即转入下一个难度。长期使用这种方法训练必然事半功倍。200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他们在学习上投入的总时间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学习方法。

2. 大量重复训练。

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美国加州有个“害羞诊所”(The Shyness Clinic),专门帮助那些比如说不敢和异性说话的人克服害羞心理。这个诊所的心理学家不相信什么心理暗示疗法,什么童年回忆之类,他们相信练习。他们认为使人害羞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观点。怎么治疗恐女症?做法是设计各种不同难度的场合,从在房间内集体对话到直接跑到大街上找陌生美女搭讪,安排接受治疗者在一个疗程之内跟130个女人聊过天。

这种把不常见的高难度事件重复化的办法正是MBA课程的精髓。在商学院里一个学生每周可能要面对20个真实发生过的商业案例,学生们首先自己研究怎么决策,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老师给出实际的结果并作点评。学习商业决策的最好办法不是观察老板每个月做两次决策,而是自己每周做20次模拟的决策。军事学院的模拟战,飞行员在计算机上模拟各种罕见的空中险情,包括丘吉尔对着镜子练习演讲,都是重复训练。

在体育和音乐训练中,比较强调“分块”练习。首先你要把整个动作或者整首曲子过一遍,看专家是怎么做的。然后把它分解为很多小块,一块一块地学习掌握。在这种训练中一定要慢,只有慢下来才能感知技能的内部结构,注意到自己的错误。在美国一所最好的小提琴学校里,甚至有禁止学生把一支曲子连贯地演奏的要求,规定如果别人听出来你拉的是什么曲子,那就说明你没有正确练习。职业的体育训练往往是针对技术动作,而不是比赛本身。一个高水平的美式足球运动员只有1%的时间用于队内比赛,其他都是各种相关的基础训练。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种事先的重复训练,一个人面对不常见的事件往往会不知所措。统计表明工作多年的医生通过读X光片诊断罕见病症的水平反而不如刚毕业的医学院学生 — 因为很少遇到这种病例,而在医学院学到的东西早就忘了。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定期地让医生们拿过去的旧X光片集中训练,而不是期待在工作中碰到。

3. 持续获得有效的反馈。

传道,授业,解惑,老师和教练最大的用处是什么?也许对一般人来说小学老师最大的作用是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教会了他什么东西,曾经有过传道授业解惑。而真正的高手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对他们而言,老师和教练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即时的反馈。

一个动作做得好与不好,最好有教练随时指出,本人必须能够随时了解练习结果。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如果只是应付了事,你不但不会变好,而且会对好坏不再关心。在某种程度上,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练习者必须建立起对错误的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

从训练的角度,一个真正好教练是什么样的?John Wooden 是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学篮球教练,他曾经率领 UCLA 队在12年内10次获得 NCAA 冠军。为了获得 Wooden 的执教秘诀,两位心理学家曾经全程观察他的训练课,甚至记录下了他给球员的每一条指令。结果统计表明,在记录的2326条指令之中, 6.9%是表扬,6.6%是表示不满,而有75% 是纯粹的信息,也就是做什么动作和怎么做。他最常见的办法是三段论:演示一遍正确动作,表现一遍错误动作,再演示一遍正确动作。

与外行想象的不同,最好的教练从不发表什么激情演说,甚至不讲课,说话从不超过20秒。他们只给学生非常具体的即时反馈。所有训练都事先进行无比详细的计划,甚至包括教运动员怎么系鞋带。他们仿佛有一种诡异的知道学员在想什么的能力,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能指出学生在技术上最需要什么。他们是绝对的因材施教,源源不断地提供高度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

获得反馈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给自己当教练。高手工作的时候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体的小目标,对自己的错误极其敏感,并不断寻求改进。

4. 精神高度集中。

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曾经有个著名小提琴家说过,如果你是练习手指,你可以练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练习脑子,你每天能练两个小时就不错了。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一般女球迷可能认为贝克汉姆那样的球星很可爱,她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员能完成贝克汉姆的训练强度,因为太苦了。

科学家们曾经调查研究了一个音乐学院。他们把这里的所有小提琴学生分为好(将来主要是做音乐教师),更好,和最好(将来做演奏家)三个组。这三个组的学生在很多方面都相同,比如都是从8岁左右开始练习,甚至现在每周的总的音乐相关活动(上课,学习, 练习)时间也相同,都是51个小时。

研究人员发现,所有学生都了解一个道理:真正决定你水平的不是全班一起上的音乐课,而是单独练习:

- 最好的两个组学生平均每周有24小时的单独练习,而第三个组只有9小时。

- 他们都认为单独练习是最困难也是最不好玩的活动。

-最好的两个组的学生利用上午的晚些时候和下午的早些时候单独练习,这时候他们还很清醒;而第三个组利用下午的晚些时候单独练习,这时候他们已经很困了。

- 最好的两个组不仅仅练得多,而且睡眠也多。他们午睡也多。

那么是什么因素区分了前两个组呢?是学生的历史练习总时间。到18岁,最好的组中,学会平均总共练习了7410小时,而第二组是 5301小时,第三组 3420小时。第二组的人现在跟最好的组一样努力,可是已经晚了。可见要想成为世界级高手,一定要尽早投入训练,这就是为什么天才音乐家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苦练了。

人脑的学习原理

现代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认为,几乎没有任何技能是人一出生就会的。哪怕是对简单物体的识别,把东西抓取过来这些简单的动作,也是婴儿后天学习的结果。一个人一出生的时候根本不可能预见到将来自己需要什么技能,基因不可能把一切技能都用遗传的方法事先编程,那样的话太浪费大脑的存储空间。最好的办法是不预设任何技能,只提供一个能够学习各种技能的能力,这就是人脑的巧妙之处。基因的做法是先预设一些对刺激的基本反应和感觉,比如看见好吃的东西我们会饿等等。这些基本的反应需要调动的神经较少。但对于更高级别的技能,比如演奏音乐,需要协调调动很多神经,就必须靠后天学习了。

人的任何一个技能,都是大脑内一系列神经纤维传递的电脉冲信号的组合。解剖表明拥有不同技能的人,其大脑的神经结构非常不同,比如出租车司机大脑内识别方向的区域就特别发达。也就是说与计算机不同,人对于技能的掌握是在大脑硬件层次实现的。

而最近有一派科学家认为,髓磷脂是技能训练的关键,它的作用是像胶皮把电线包起来一样,把这些神经纤维给包起来,通过防止电脉冲外泄而使得信号更强,更快,更准确。不管练习什么,我们都是在练习大脑中的髓磷脂,就好像把一堆杂乱无章的电线被排列整齐变成电缆。直到2000年新技术允许科学家直接观察活体大脑内的髓磷脂之后,髓磷脂的作用才被发现,而且一直到2006年才第一次被在学术期刊上说明。科学家认为髓磷脂是脑神经的高速公路,提高信号传递速度,并且可以把延迟时间减少30倍,总共提速3000倍,甚至可以控制速度,想慢就慢。

人脑之中分布着大量“自由的”髓磷脂,它们观测脑神经纤维的信号发射和组合,哪些神经纤维用的越多,它们就过去把这一段线路给包起来,使得线路中的信号传递更快,形成高速公路。这就是为什么练习是如此重要。

髓磷脂理论可以解释很多事情。比如为什么小孩常会犯错?他们的神经系统都在,也知道对错,只是需要时间去建立起来髓磷脂的高速网络。为什么习惯一旦养成不容易改变?因为所谓“习惯”,其实是以神经纤维电缆组合的形式“长”在大脑之中的,髓磷脂一旦把神经包起来,它不会自动散开 — 改变习惯的唯一办法是形成新习惯。为什么年轻人学东西快?因为尽管人的一生之中髓磷脂都在生长,但年轻人生长得最快。最激进的理论则认为人跟猴子的最显著区别不在于脑神经元的多少,而在于人的髓磷脂比猴子多20%!解剖表明,爱因斯坦的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是平均水平,但他拥有更多能够产生髓磷脂的细胞。

谁愿意练习一万小时?

看了钢琴家朗朗的传记之后,可能很多人会怀疑是否真的应该让孩子接受这样的苦练。实际上,顶级运动员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不练这一万小时,一定成不了高手,但问题是考虑到机遇因素练了这一万小时也未必成功。

这就是兴趣的作用了。如果说有什么成功因素是目前科学家无法用后天训练解释的,那就是兴趣。有的孩子似乎天生就对某一领域感兴趣。感兴趣并不一定说明他能做好,就算不感兴趣只要愿意练,也能练成。兴趣最大的作用是让人愿意在这个领域内苦练。

不论如何,刻意练习是个科学方法,值得我们把它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显然我们平时中做的绝大多数事情都不符合刻意练习的特点,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没能成为世界级高手。天才来自刻意练习。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

孟辰真的是中国象棋顶尖高手吗?你觉得呢?

应该不是了,中国顶尖棋手还是大有人在的,他只是排在第八位了。不过个人认为他的棋艺还是算不错了。

1.他在棋艺界拿到的奖还是很多了。

孟辰曾在高港杯、象甲决赛、宝宝杯、三胜当今中国象棋第一人王天一,实力还是可圈可点了。他在四川象棋队是主力选手,助力棋队拿下冠军。可以说成绩还是杠杠的有了!虽然说他在决赛中没有拿到好的成绩,但是在比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力,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棋艺还是很有水平了!

2.孟辰被王天一认为是他的克星

从上面的比赛中可以看到王天一是连输三场给孟辰,这让王天一觉得他简直就是他的克星了!让他没了跟孟辰对阵的信心了。而且他在某一场直播中可是公开的说了,他还是有点害怕孟晨辰龙!这也就说明孟辰的棋艺实力还是很不错了,虽然说比不上顶尖高手,但是也不是很差的那种了!目前孟辰的棋艺算得上是特级高手,但离顶尖高手还是有点距离了!当然假以时日应该也是能达到那种水平了!

3.其实中国象棋级还是很苛刻了。

中国象棋特大目前的人数也还是比较少了,包括孟辰在内也才37人。很显然人数还是少之又少了,衡量一个象棋高手主要以等级分数来区分了,也是一个对棋手综合考核了!也就是综合下来他还是排在了第八名,离顶尖还是差很大的水平了!也就是说他不能算顶尖高手了,只能说距顶尖高手快接近了!他并没有拿到过全国性的冠军这也是主要原因了!也应该是他平常积累的经验还是差了。

现在他的年龄还是很年轻进,需要经过的锻炼还是必须得多多去接受了,希望不久的将来他会达到顶尖高手的称号了!

哪位象棋高手能介绍一本提高象棋能力的秘籍给小弟,本人万分感谢!!!本人象棋水平属于初级阶段~~~

我是学棋的。

说实话,别听了不高兴噢,棋力这东西不是靠一两本棋谱就能像练了什么九阳神功似的突飞猛进。

我学棋的时候,棋谱看了几十本,布局背了不知道多少套。因为你既要自己能有几套杀手锏,还得能应对各种对手的套路。

找高手多下,多复盘,棋力才会慢慢提高。

初级阶段的话,先从布局入手吧,要海纳百川。残局和中局都是下出来的,下的多了自然就牛逼了!

希望对你有用。

爱奇艺中的大神象棋什么水平

爱奇艺中的大神象棋初级职业水平!大神不是真实水平,而是象棋爱好的网名而已,为了能够吸引读者和棋友的注意而起的名,名字虽然叫大神,但不一定真的是大神级别,他的下棋水平在他的视频里可以看出来,应该处于初级职业水平。

广州关帝岗象棋群侠传——一个业余棋手为何连续击败职业大师?

像打乒乓球、下象棋、下围棋、拳击、散打这种对抗性很强的项目,普通人跟国家级职业运动员差距有多大。职业运动员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有多强大,一个普通的业余爱好者,跟他们比赛是什么感觉?完全没有赢他们的机会吗?

最近这几天,广州番禺关帝岗发生了一项,轰动整个象棋界的民间赛事。

0 1

广西业余快棋高手,绰号“一撮毛”,“毛哥”,其超快棋水平,横扫全国业余棋坛。

显然,毛哥并不满足于仅仅在业余界称雄。此番,他驱车前往棋城广州,设擂关帝岗。其拥趸甚至发出军令状:2分钟超快棋,挑战天下高手!

2分钟?要知道,这只是上厕所撒个尿的时间,这一泡尿的时间,棋就能下完了?

要知道,职业选手的比赛,动辄50分钟、60分钟包干,一盘棋下几个小时也不罕见。

一个混迹业余界的不速之客,居然敢挑战职业?这不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吗?

毛哥的粉丝们说:虽然职业大师慢棋肯定要更胜一筹,但是2分钟的超快棋,不仅比棋艺,还比速度,反应,棋感和心理素质,业余棋手并不是没有胜机!

何况,毛哥以前就已经在其他场合,用2分钟快棋砍过不少大师。

这几天,毛哥雄赳赳气昂昂地坐镇番禺大石,巧合的是,彼时全国排名前100名的职业棋手,正在距离该处不到15公里的番禺君御酒店,进行着2017年全国象甲联赛的总决赛。

“业余棋手都杀到家门口了,职业棋手还不赶紧去挫挫他的威风?”窃窃私语,霎时遍布了整个象棋江湖。

正在打专业联赛的职业高手们纷纷坐如针毡。很快,他们利用比赛间隙,抽空集结出一支小分队奔往关帝岗。

他们也想涨涨见识,这个胆敢叫板职业高手的业余侠客,到底是哪路神仙。 0 2

首轮战果令人意外。

出乎职业高手的意料,眼前这个其貌不扬,面容清瘦的“毛哥”,竟然把他们砍了个头破血流。

先行上阵的王兴业大师、赵子雨大师,纷纷遭遇挫败。

“这毛哥手真是太快了!我盘盘感觉都可以杀,结果自己却超时了。”职业棋手纷纷发出懊恼的声音。

在网友上传的视频里,毛哥一只手支着烟,另一只手却犹如电光火石般迅速——棋盘里的棋子,像一枚枚飞火流星,穿梭在十字交叉的纹路里。

那一瞬间,他仿佛不是一个弈棋者,而是一个利剑出鞘的隐士剑侠。

职业高手接连吃到败仗。率先“倒下”的大师们纷纷奔走相告:我们不行了,得换人来!

首先搬来的“救兵”,正是江湖上快棋素有名气的“孙大炮”(职业大师、四川队成员孙浩宇)。

0 3

孙大师享有“孙大炮”这一美誉,其一是因为他善于用“炮”,其二,他平时有点喜欢吹牛,广东话的“大炮”,常常用来调侃能言善辩者。

孙大师说“只下四分钟以上的棋,十分钟以上可以放你一两先。”

吃瓜群众们顿时瞠目结舌,不是说好了下两分钟吗?怎么又改时间了?

条件无法谈妥,孙大师以“赶飞机”为由悻悻而去。

这一仗,弈战未能成事,双方仅有“舌战”,也算是打了个平手。

吃瓜群众普遍认为,号称职业快刀的孙大师,竟然也不接受与毛哥“2分钟”的条件,看来也是心存忌惮啊!

三位职业大师全部没有占到便宜,于是,第四位攻擂者上场了。

他是内蒙古队主力队员,残疾人大师蔚强。 04

蔚强大师可算是“身残志坚”的代表——很小的时候,他就患上了“先天性脆骨病”,现在,行动不便,身材矮小的他只能在轮椅上度日。

但象棋就是这样一项神奇的竞技运动,不管你身体条件多么弱势,你仍然可以用强大的棋艺,去证明自己,赢得行业的尊重。在整个棋坛江湖里,没有人会因为他的先天缺陷而歧视他,反而会毕恭毕敬地尊称他:蔚大师。

蔚大师坐在轮椅上,目光如炯地望着他的对手“毛哥”,他知道,他这一仗,背负着职业棋手的尊严。

2分钟快棋战开始了——落子如飞的战斗又再次打响。这次赛事的走势,终于和前面几战不太一样。

蔚强大师的盘面始终占优,可惜,在拍钟的速率上,总是比对手稍慢半拍——毕竟,他的手臂,就是比普通人要短一些,够棋钟总是不太够得着。职业棋手也不禁为他捏一把汗。

前面两个回合,两人大战30多盘,蔚强大师净亏7局。难道,毛哥又要再下一城了吗?此时,两届全国冠军、湖北特级大师柳大华,素有“东方电脑”美誉的六旬老将,在象甲赛场听闻了“毛哥”的战讯,也连连发出微信询问战果。

毛哥,一个业余棋手,却犹如一颗深水鱼雷,惊动了象棋职业棋坛这艘航空母舰。

0 5

少顷,誓不言败的蔚强大师,吹响了反击的号角。

他运马如龙,手起刀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样。

可能是先前的胜利,让“毛哥”有些懈怠,对蔚强大师的反击完全招架不住。

第三回合,蔚强大师仅用了1个小时就净追7局,双方打成22比22,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面对蔚强大师的疯狂反扑,机智的毛哥,做出了一个止损的决定。

“今天下得太多了,先停战吧。”

就这样,第四位全国大师面对毛哥,仍然没有占到便宜。

关帝岗的深秋,仍然有27度的高温。但在这天夜里,职业棋手们的内心里,却隐隐飘过一丝寒意和萧瑟。 0 6

我想,大家小时候都玩过像《拳皇》这样的格斗游戏,主人公一路过关斩将,把一个个对手PK掉——但是,越往上走,难度越高,对手越来越强大,最终会迎来最难对付的大BOSS。

新的救兵即将驾到,他是职业棋坛著名的快棋高手,杰少(陈富杰)。

此前,杰少曾代表“七冠王”广东队打过象甲联赛,也得过全国个人赛第五的好成绩,他的快棋,曾经多次挫败业余顶尖好手。江湖上人称“怪杰”。

毛哥和他的拥趸也敬畏着杰少的名气,又开始“谈条件”,最后双方认定:2分对2分10秒,杰少让10秒对毛哥进行激战。

这会是毛哥第一次真正面临的考验吗?

可惜,赛前出了点小插曲,杰少和朋友应酬的时候,多喝了几杯,带着醉醺醺的面庞赶到赛场。

谁知,正是这几分醉意,左右了胜利的天平。

双方又激战了一个晚上,杰少出人意料地净亏12盘!

毛哥,又把第五位前来攻擂的大师,挡在了胜利的大门之外!

0 7

呵呵,偌大一个职业棋坛,难道就没有一个能够收服毛哥的快棋高手了吗?

还有哪个终极Boss会粉墨登场?

正当职业棋手们面面相觑之时,辽宁赵金成大师,腾出了他高大的身躯。

“我来会会”。

赵金成大师,绰号“功夫熊猫”,是象棋界年轻一代的新锐代表。曾经在全国个人赛上,后手战胜“中象第一人”许银川一战成名。

据说,赵大师在职业棋坛,超快棋可以排名前三,是名副其实的boss级人物。

面对这样的高手,毛哥自然是不敢怠慢,又开出了“让10秒”的条件。

终极PK终于开始了。

0 8

第一回合,双方你来我往,胜负仅在毫厘之间。

双方的手臂,梅花间竹地在棋盘上飞舞。

“他们的棋下得真是又快又准啊!一秒一步的棋,他们怎么能够想到五六个回合之后的事儿?”

“我开始还以为毛哥这步是漏招,谁知道他五步之后竟然可以重新谋回一子,他是怎么只用一秒钟就想出来的?这步棋我想5分钟都想不出来!”

吃瓜群众的惊叹声话音未落,双方比分交替上升。第一回合,赵金成大师10局之内,仅仅多赢一盘。

职业棋手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功夫熊猫赵金成大师终于可以替他们挽回一次颜面了。

在旁观战的王兴业大师,在观棋日志里这样写道:“在旁边观战的我,对金成大师能在不到一秒的瞬间走出的精准招法看的是心惊肉跳,给我的感觉简直就是人棋合一 ,有些棋基本不用经过大脑了,而是身体的一种本能反射,不知我要练就如此的基本功需要多久。”

毛哥也感觉到了对手的强大。这么多天以来,他第一次露出了怯意。额头上冒出了汗。

他脱去了外套,准备跟对手拼到最后一刻子弹。

可惜,职业与业余的差距,终于在最后的时刻显现了出来。第二回合,赵金成大师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砍了毛哥一个14-2。

功夫熊猫赵金成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既然都不行,还是让我来找回脸面吧。然后飘然而去,不带走一片云彩。

王兴业大师回忆当时的场景,这样说道:那个人好像一条……哦不对,好像一个发了福的令狐冲。

毛哥,作为一个能死在令狐冲刀下的杀手,也算是虽败犹荣了。

0 9

酣战过后,毛哥与数位大师共餐,酒过三巡,大家对毛哥肃然起敬。

一个自学成才的民间高手,终于用自己的精湛技艺,获得了职业棋坛的尊重。

席间,一位朋友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所有的杀手,最终结局都是被杀的。”

而一个业余路人甲单挑5位全国大师,最后被超级大BOSS击败,这已经是不可多得的江湖神话。

作为一个普通棋迷,在21世纪的今天,在现代文明已经取代乡土文明、武侠文明的今天,我们居然还能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之中,见证这种古代侠士的惺惺相惜,亲历这种江湖气息的武林传奇,目睹一场以电子棋钟为兵器的比武交锋,也真是大开了眼界。

知乎上曾经有个提问:“职业与业余究竟差距有多大?”

在羽毛球、足球、篮球、田径、游泳等其他项目的相关答案里,职业与业余的差距犹如天堑一般。他们讨论的是,林丹能不能让省级业余冠军15分、刘翔跑步能不能让普通人20米、刘国梁用锅盖能不能打赢市冠军之类的故事……

唯独在象棋领域,职业与业余的差距,是那么的逼近,在同样时间、同样条件的公平对垒下,职业棋手和业余棋手仍能做到互有胜负。

一个个隐匿于民间的“最强大脑”,仍然拥有与职业顶尖平等对话的资格。

毛哥作为业余棋界的代表,发出了强而有力的呐喊。“关帝岗之战”的影响力和关注度,甚至远远超越了象棋甲级联赛总决赛。

有棋友利用直播平台在网上发送毛哥下快棋的视频,累计点击率已经突破数百万。这几天,“毛哥”的人气简直堪比流量小生。

但是,这一场业余与职业的巅峰对决,是永远不会出现在主流媒体、出现在省级卫视这种高大上的大雅之堂的。

但是,这场通过微信群、QQ群和直播平台传播和报道的民间非正式比赛,将永存于全国2000万棋迷的心中,成为隽永的经典。

这,也正是象棋作为一项全民运动,独一无二的魅力所在。

电脑有人脑聪明吗?

两个不是一类事物,所以很难比较

不过要真做个比较的话,不妨细说一下。

电脑以其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和计算能力吸引人们,但是他没有自己的意识

而人脑是以主观能动性为主要特征的,他又自己的意识。他能够按照一定程序让电脑为其所用,

那你说是利用的人聪明还是被利用的聪明呢。

下象棋最最考验人的什么能力

一般的象棋高手具备好几点条件一、良好的记性 大家都知道很多象棋高手都可以进行盲棋表演,那就是因为他们有很好的记忆力,如果你拥有良好的记性,那么在象棋对弈中就不会出现当遇到似曾相识的局面时,由于对具体步骤记得不是很清楚,结果弄巧成拙以致败北。 二、较强的算度 首先要说明,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建立在良好的记性上面的,如果你缺少了良好的记性,那么你计算的就不够深,在你的脑海里对局面就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计算时要先算进攻速度,再算防守缺陷,同时要兼顾得子失势、得子失先、弃子取势、弃子得先以及兑子得失等情况。 三、记性和算度都较差 如果你的记性和算度能力都比较差,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对每一种布局,每一个变化反复解拆,熟能生巧就会牢记于心。 四、要有特长布局 每个人在熟练掌握各种布局以后,要从中选出自己最擅长的几种布局进行强化,反复揣摩其中的旧式和新式着法,并加上自己的创新走法,作为自己在关键对弈中的杀手锏或看家宝。具体操作方法是:掌握1-2种执先布局,强化1-2种后手布局。 五、合理使用象棋软件 现在象棋软件被广泛使用,很多人习惯用象棋软件来进行布局研究,但是却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同样的布局中,尽管你已经熟记了着法,但是一旦别人没有按软件的步数走,自己就下不成了。这种情况说明你对软件的着法没有深入理解,没有弄清其所以然。尤其要合理使用软件的分析模式,如果长期使用会妨碍你象棋思维的提高。 六、平稳的心态 下棋最忌心浮气躁,一定要有一颗平和的心态,这样你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在优势中扩大优势,在劣势中扭转败局。切不可一但占据优势就张牙舞爪,口舌不闲,一但处于劣势就垂头丧气,毫无斗志,这都不是一个优秀棋手所应出现的现象。另外当遇到比自己强的棋手要虚心学习,碰到比自己弱的棋手也应谦虚礼让,且不可象街头下棋的人那样,一碰面就是“你不行”,“看你的水平臭的”等等,更有甚者言语不合动起手来,这都是我们应引以为戒的。

好了,关于“象棋高手对决杀手阵容搭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象棋高手对决杀手阵容搭配”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