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刘备搭配阵容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司马炎刘备搭配阵容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司马炎刘备搭配阵容插图

根据184年为甲子年即鼠年计算(人物资料来自辞海和三国志)

王允:生于137年,牛

曹操:155,羊

曹丕:187,兔

曹植:192,猴

曹髦:241,鸡

曹奂:246,虎

曹仁:168,猴

司马懿:179,羊

司马师:208,鼠

司马昭:211,兔

司马炎:236,龙

荀攸:157,鸡

荀Yu:163,兔

郭嘉:170,狗

张辽:169,鸡

锺会:225,蛇

邓艾:197,牛

羊祜:221,牛

杜预:222,虎

王浚:206,狗

刘备:161,牛

刘禅:207,猪

诸葛亮:181,鸡

诸葛瞻:227,猴

庞统:179,羊

法正:176,龙

马超:176,龙

姜维:202,马

马良:187,兔

马谡:190,马

谯周:201,蛇

陈寿:233,牛

孙坚:155,羊

孙策:175,兔

周瑜:175,兔

鲁肃:172,鼠

吕蒙:178,马

陆逊:183,猪

陆抗:226,马

孙权:182,狗

孙皓:242,狗

诸葛谨:174,虎

诸葛恪:203,羊

张昭:156,猴

还有一些人正史上只有卒年,出生年不详,但三国演义里有死时年龄,经过推算得到属相

关羽:死于220年,58岁,推算生于162,虎

张飞:死于221年,55岁,马

黄忠:死于220年,75岁,鸡

徐晃:死于227年,59岁,猴

太史慈:死于206年,41岁,蛇

赵云: 死于229年,71岁,狗

若刘备能统一三国成为开国之君,会不会杀功臣?

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像朱元璋一样大肆屠杀功臣,至少也有像赵匡胤一样以杯酒释兵权这样平和的手段解除功臣的兵权,也不是所有出身低微的皇帝像刘邦一样猜忌功臣,至少同样出身低微的刘秀从来也没有猜忌功臣。

所以并不是每一个统一天下的君王,都会对自己曾经的功臣举起屠刀,衡量一个皇帝是否杀害功臣,主要还是要看皇帝的自信和权力的分配格局。

先来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皇帝从战乱中统一天下之后,会对手下的功臣开始猜忌,从而大开杀戒,对跟随自己创业起家的那批功臣举起屠刀呢?

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开始称皇帝制度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家天下的封建社会,皇帝是整个天下的精神支柱和国之根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话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苍天之下没有一块土地不是天子的土地,四海之内没有一人不是天子的臣民。

这也就暗示出一个道理,整个天下都是皇帝一家的,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而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从来就是神圣的,但产生皇帝的途径各不相同,大部分新一朝的皇帝都是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前一朝的统治,而成为新皇帝。

换句话说,新皇帝是靠着手下一大帮的文臣武将,通过政治的战略和残酷的斗争,建立了一个新的朝代,新皇帝在统一天下后,就开始变了,变得担心有人会用同样的方法来夺取他的天下,因此新皇帝对功臣集团非常猜忌。

比如刘邦,开创了西汉帝国,之后就开始猜忌在楚汉战争中他一手所封的异姓王,逼得一个个异姓王迫不得已起来反叛,然后刘邦就一个一个收拾掉有威胁的异姓王,最终巩固了汉朝的江山。

换句话说,皇帝之所以杀有功之臣,第一个理由就是巩固权力,担心有权力的权臣会用同样的暴力手段来夺取他的江山,杀了这些功臣,江山自然稳定了,从稳定天下的角度来看,无可厚非。

但皇帝杀有功之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自己的接班人扫清权力的障碍,比如朱元璋,朱元璋是中国历史最残酷的皇帝之一,朱元璋大杀功臣除了稳定权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自己的儿子及孙子接班扫清障碍、创造条件。

因为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那帮功臣,不仅有谋略,还会打仗,朱元璋担心自己的儿子或孙子成为皇帝后,控制不住这些功臣,因此索性全杀了,朱元璋前后因为胡惟庸和蓝玉两案,就屠杀了四万多人。

所以,皇帝杀功臣,无外乎两个原因:1、巩固权力;2、为下一代接班创造条件。当然有自信的开国皇帝是不会这么干的,比如秦始皇、刘秀、司马炎、李渊、赵匡胤等等。

再来看刘备的情况,刘备也是从底层一步一步打出来的,刘备如果真的能统一天下,那么关羽、张飞、诸葛亮、庞统、法正、刘巴、李严、伊籍等等都会是刘备的功臣,刘备会杀这些功臣吗?

刘备不会杀功臣的。

历史发展到了东汉末年时,分封制已经成为过去式,如果真是刘备统一天下,他的大部分政治纲领基本会采用诸葛亮的政治框架,首先分封制是不可能有,没有分封制,即使功劳最大的功臣,无非就是封个侯爵,刘备大概率就是参照刘秀的做法,给高官厚爵,而无实际权力。

既然功臣们没有实际权力,也就不可能威胁到刘备统一后建立的政权,刘备自然也就没有杀功臣的想法,再说了刘备本性仁义,关羽和张飞与刘备感情深厚,即使刘备猜忌关羽和张飞,关羽和张飞也没有反刘备之心。

虽然说政治人物极少有真实感情,但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人是有本性的,在政治上刘备给关羽和张飞高官厚爵,不给他们兵权与政治权力,就形不成威胁,刘备是有个能力的君主,对于统一天下之后的权力如何分配,当然会有自己的一套做法,最好的做法就是让文官当政,武将退休,而犯不着一定要杀功臣。

历史上的刘备在临死前,是将自己的儿子刘禅及整个江山社稷都托付给诸葛亮,刘备猜忌过诸葛亮吗?没有,如果刘备真的猜忌诸葛亮,会将一切托付给诸葛亮,并对诸葛亮如此信任吗?如果刘备真的不信任诸葛亮,另选托孤重臣就行。

当然了,刘备托孤诸葛亮是因为三国没有统一,与刘备如果统一天下的局势是不同的,没错,当年周武王托孤周公旦,汉武帝托孤霍光不都是大一统王朝之下的托孤吗?而诸葛亮作为历史上最为正派的大臣,刘备显然没有看错人。

刘备会不会为了巩固权力和为下一代接班创造条件为理由杀诸葛亮呢?

当然不会。刘备的一生,都没有杀过几个大臣,即使是背叛自己的大臣,刘备对待其家属都非常仁慈,比如黄权,在夷陵之战中投降了曹魏,蜀汉司法部门准备抓拿黄权的家属,但刘备拒绝了,认为黄权投降只不过是迫不得已,并没有追究黄权家属的责任。

有人说刘备杀了刘封,那是因为刘封作为刘备的养子,对刘禅的存在及统治会形成威胁,会被人利用夺取政权,所以刘备果断杀了刘封。

诸葛亮作为辅佐刘备成就帝业的杰出战略家,刘备一直是把诸葛亮当成自己的萧何对待的,刘备在前方打仗时,是让诸葛亮镇守后方的,以及提供兵员与粮食,并负责政权的一切运作,刘备称帝是让诸葛亮作丞相的,说明刘备对诸葛亮很信任,同时也肯定了诸葛亮的能力。

参考刘邦这样厚黑的帝王对待萧何,都没有杀萧何,像刘备这样的仁义之君又怎么会杀诸葛亮呢?况且刘备恢复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恢复了丞相制度,本身就是对诸葛亮的肯定,所以刘备不会杀诸葛亮。

司马炎为何能一统三国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为什么能一统三国,除了其祖父司马懿及伯父司马师和父亲司马昭奠定的基础,蜀国后主刘禅被宦官当权,吴国朝野权力相争,屡换主事。这一切造就了当时的强魏。还有身边三位重要人物,第一位羊祜,为司马炎出谋划策,羊祜出身名门,其家世代为官,是司马师之妻的弟弟,羊祜的才干堪比萧何(萧何 西汉开国功臣,辅佐刘邦,史称萧相国)。为伐吴做好了充分准备和奠基。第二位张华,张华具有惊人的战略眼光与决策能力,堪比他的先祖张良(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凭借出色的智谋,帮助刘邦在鸿门宴上脱身,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是唐代名相张九龄的第十四世祖,有’王佐之才’之称,还被当时的人比喻为春秋时期郑国的名相子产。第三位是杜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先祖,杜预做为具体的执行者,有统领百万大军的才能,其作战谋略和胆略、军事才能堪比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萧何/张良/韩信”韩信作为统帅,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整个西晋伐吴,司马炎完成了连曹操、刘备、孙权都没有完成的任务,重新统一中国,这与羊祜、张华和杜预三人的功劳是分不开的。

三国群英传7最强的武将搭配组合5人组

我喜欢用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吕布比较强悍,初期的刘关张有一个隐藏武将计“忠义齐天”比较厉害,后来玩的时候基本不带兵的,就是五个武将出去,关羽,张飞,赵云,吕布的特性最多,单挑比较厉害,不需要修改器的,多打几次神仙就行了

兵种在初期就选长弓兵,等武将练的差不多了可以带剑卫兵,剑卫兵初期不行,打仗主要靠武将,但后期剑卫升级为神剑禁卫特猛,我认为神剑禁卫是最厉害的兵种

三国一统后,司马炎这个皇帝当的怎么样

司马炎这个皇帝其实不怎样,他的父辈司马懿、司马昭通过高平陵政变夺取了魏国政权,等到司马昭掌权时,司马氏在朝中的地位已经稳固,特别是贾充指使武士成济将魏帝曹髦刺杀以后,司马氏已经全部掌握了魏国政权(后立的皇帝曹奂完全是傀儡),可以说司马炎是毫不费力就当上了皇帝;灭蜀早在司马昭手上就已经完成,灭吴是在司马炎称帝后的第十五年(司马炎称帝是在265年,晋灭吴是在280年),当时的晋国已经吞并了蜀国,国力远强于东吴,所以灭吴出奇的顺利,仅四个多月就打到建业城下,迫使吴主孙皓投降

司马炎问:我像汉朝哪位帝王?答:比汉文帝还牛!为何司马炎却大怒?

(一)三国时代的终结者

无论多么精彩的历史华章,终有落幕之时,三国时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华彩时期,随着司马炎开国晋朝而结束。

司马炎,被许多人视为?历史捡漏者?,就如足球赛中众多超级球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攻破对方大门,而司马炎作为替补,上场后竟一脚就破了门,虽看似偶然实则却是必然!

一则是:从司马懿到司马师、司马昭,三位历史大腕,前仆后继地奋斗,到了司马炎时,就差他临门一脚了。二则是:历史的必然,三国虽精彩,却是一段疾风暴雨般的乱世,《道德经》言:飘雨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自然是人心思定,形成了历史大趋势。

但司马炎,却并未抓住这一千载难逢地历史机遇,反而最终,选定了司马衷,这位历史上最著名的白痴皇帝上了台,并开启了五胡乱华的时期。所以哪怕司马炎当政时,公允来言,表现的还不错,但也无法弥补这一错误,自然被视为了?历史捡漏者?,这也怪不得谁。

无论怎样,身为三国时代的终结者,司马炎虽无法同三国时期的三大雄主:曹操、刘备、孙权相提并论,也要仰望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的三位司马家族的先辈。

但他比起刘禅、孙皓、曹奂,显然却又是最优秀的,故而从这个角度出发,司马炎最终一统三国,也属正常,更何况司马炎初期是非常清醒的。比如,曾询问自己跟汉朝的哪位皇帝相似?

(二)司马炎比汉末的桓、灵二帝还不如

那是太康三年,即公元282年,在司马炎的?无为而治?中,西晋迎来了最高峰,史称太康之治或太康盛世。对这段时期,史书曾如此赞美: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成安其业,而乐其事。

而《晋纪》的记载更有趣:牛马被野,余粮委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即物资极大丰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如亲人般,若缺少啥东西,就在路边随便拿?

这出现在《晋纪》中的记载,显然非常太夸张了。但不可否认,经三国后,西晋在这时的确迎来了高峰期。面对如此?盛世?,司马炎在当年祭拜完先祖后,问身边的刘邦后人,司隶校尉刘毅说:?本皇帝,像汉朝的哪位帝王??

刘毅答道:?万岁,你简直就是汉末的桓帝和灵帝!?这一句立刻让司马炎脸都绿了,须知正是因为东汉末年的桓帝和灵帝的昏庸,开启了三国乱世。这西晋刚刚建国,却被比成了桓帝和灵帝,司马炎能接受得才怪呢。

果然司马炎急眼了,怒斥道:?我的德行,虽不敢跟先帝明君们相比,但好歹也算是严于律己,好歹咱也平定东吴一统天下,你把我比成桓、灵,你是啥意思啊,有话就说,有屁就放!?

刘毅面不改色,徐徐说道:?呦,我还忘了呢,你看那桓、灵二帝,虽卖官,可所得钱财却能入官库,再看皇上您呢?同是卖官,但钱却都进了私人腰包,哎呀?这么一比,皇上你可还不如桓、灵二帝呢。?

这句把司马炎咽得只翻白眼,但人家又说得对,只得干笑两声说:?桓、灵二帝的时候,他俩可听不到有臣下,敢说出这样的话。今天我司马炎,就能听到你这样的直臣直谏,所以,我怎么着也比他俩强多了!?

司马炎这句纯属是自找台阶,但其实也不可否认,司马炎还是能听进反面意见,哪怕话很难听,也不会因言治罪的。但历来有直谏的,就有溜须拍马的,散骑常侍邹湛立刻嗅出了,此处应有马屁声?

(三)司马炎比汉文帝还牛逼

邹湛立刻躬身,满脸严肃地叫道:?万岁,其实我们大家平时议论时,都认同您可比汉文帝,但某些人却不认可

说到这,邹湛不屑一顾地瞟了眼刘毅,?忆往昔,一位叫冯唐的臣子,对汉文帝出言不逊,致使汉文帝龙颜大怒。看今朝,刘毅他说的是什么话?陛下却宽宏大度,欣然纳谏,两者相比,万岁您比汉文帝还要牛逼!?

邹湛耍了一通?无敌马屁掌?后,本以为司马炎立时会龙颜大悦,哪料司马炎却怒了,吼道:?我一统三国,平天下不封禅,一贯推行礼仪,严于律己从来没见你出来说道说道,今儿我跟刘毅之间,就屁大点的事,你瞅瞅你那德行,我用的着你拍马屁??

司马炎这是咋了?其实,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司马炎当时是处于清醒时期,自然明白,君子(直臣)虽说话难听,但都是为自己好,所以被刘毅咽得只翻白眼,但却敬重,可一肚子火气正没处撒呢,邹湛蹦出来了,自然都撒在邹湛身上了。

再看邹湛面不改色地说道:?万岁,当猛兽出现在田间地头时,哪怕凡夫俗子,也知道要手拿武器对付它,可当蜜蜂等小虫子钻到袖子里蛰人时,英雄豪杰也会龇牙咧嘴。而君臣之间自有尊卑,言语之间也存顺逆。刚才刘毅那一番话,我们都为他捏把冷汗,可万岁却从容接受,看到万岁如此圣明,我身为臣子,难道高兴一下也有错啦??

面对这番言辞,别说司马炎,估计李世民都会暗自得意。所以司马炎如何得意,咱就不说了,只说此事中的司马炎,其实表现的非常不错,所以他能一手塑造出?太康之治?,也就不足为奇了。

毕竟司马炎,身为三国终结者,若没两子那岂不等同于承认,三国时期的雄奇瑰丽是假的了?每一个历史时期,自有其历史局限性。

晋朝的成功是因为门阀士族的助力,其失败同样也是门阀士族的贪婪,司马炎身为门阀士族的代言人,无论其清醒还是最后的糊涂,都是无法逃脱这一历史局限。

好了,今天关于“司马炎刘备搭配阵容”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司马炎刘备搭配阵容”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