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司马郭淮战法搭配阵容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刘备司马郭淮战法搭配阵容的问题。关于刘备司马郭淮战法搭配阵容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

刘备司马郭淮战法搭配阵容插图

从公元217年冬到219年5月,刘备为争夺汉中,与曹军展开了全力以赴的作战。经过一年多的苦战,终于迫使曹操自汉中撤兵,刘备全部占有了汉中地区。

刘备一生中多次直接与曹操作战,总是遭到失败。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曹操的作战,刘备不仅没有被曹操打败,还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其中的经验值得好好总结。

有人可能会认为,赤壁战役刘备不是已经战胜了曹操吗?实际上,刘备虽然参加了赤壁战役,但是只是跟随周瑜,即没有投入作战部队,也没有任何计谋贡献,所以赤壁战役只是周瑜以及孙权军的胜利。刘备只是赤壁战役胜利的直接受益者。

一、 汉中地区的重要性

汉中地区的重要性,对于魏、蜀两方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

汉中地区位于秦岭和大巴山脉所围成的盆地之中。北面隔险峻的秦岭山脉与魏国的关中地区相连,南面隔大巴山脉与四川盆地相通,是从关中进入四川的最重要通道。

由于秦岭比大巴山脉更为险峻,因此,对于四川的守卫者来说,以秦岭一线作为对北方的防御线比以大巴山作为防御线在战略和战术上都要好很多。

所以法正论述汉中的重要性时说:“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

杨洪向诸葛亮强调汉中之重要时也认为:“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

相对来说,汉中对于北方来说,并不是关系生死的地区。北方以秦岭作为防御线比以大巴山明显要优越。只有在北方要进攻四川时,汉中才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本次战役的结果也证明了以上的观点。刘备为了整个四川根据地的生死存亡问题,动用了在四川所有的精锐部队和优秀将领、谋士,全力争夺汉中地区长达一年半之久。反观北方的曹操,不仅增援汉中的行动慢慢吞吞,最后干脆没有经过什么作战就放弃了对汉中的争夺。

曹操的放弃汉中,就等于暂时放弃了进军四川、消灭刘备集团的想法。

二、 双方的参战兵力

曹操军——分两个阶段投入兵力

第一阶段:曹操到达汉中前(217年冬到219年1月)。

参战将领有:

夏侯渊、张郃、徐晃、曹洪、曹真、赵咨、郭淮、

兵力不详,估计2.5~3万人。

第二阶段:曹操到达汉中(219年2月)后到战役结束。

曹操以及中央机动兵团,人数不详,估计2~3万人。参战总兵力5~6万左右。

当时曹操手下最有名的五员大将,张辽、乐进在东线合肥,于禁在南线荆州,汉中则有张郃、徐晃;而曹操的亲族将领中,东线有夏侯敦,南线有曹仁,汉中有夏侯渊和曹洪、曹真,说明曹操在汉中还是投入了相当多的主力精锐部队。

刘备军——分两个阶段投入兵力

第一阶段:刘备从成都增兵前。

参战将领有:

刘备、法正、张飞、马超、黄忠、魏延、赵云、陈式、高详、吴兰、雷铜、任夔、刘封。

兵力不详,估计4~5万人,即所有刘备从荆州带来的主力和部分投降的刘璋军。

第二阶段:刘备从成都增兵后。

增加兵力不详,估计为留守成都的刘璋投降军新整编部队2~3万人。参战总兵力6~8万左右。

三、 战役经过

本次战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刘备军全面进攻,曹军积极防御,刘备的进攻全面受挫;

第二阶段——刘备军增加兵力,展开重点进攻,大败曹军于定军山;

第三阶段——曹操主力到达汉中,刘备坚守不战,曹军进攻不利,全面撤军。

第一阶段:217年冬到218年底

刘备接受法正的建议,集中主力争夺汉中。其部署为:

刘备率法正、黄忠、魏延、赵云、高详、刘封等将进攻夏侯渊军据守的进入汉中之要隘阳平关,以期夺占阳平关将曹军驱除出汉中地区;

张飞、马超、吴兰、雷铜、任夔等将进攻武都郡(下辩一带),既可切断曹军从陇右地区向汉中增援兵力和粮草的通道,又保证刘备主力的侧翼安全;

曹军以夏侯渊军主力据守阳平关,张郃军守广石,确保汉中门户的安全;以曹洪、曹真军抵抗张飞的部队,确保阳平关侧翼和西路粮道的安全;以徐晃军机动防御马鸣阁至阳平一带,保障阳平关侧后之安全。

217年冬,刘备军开始自成都向汉中进兵,张飞部进军下辩。

218年春,张飞部到达下辩,与曹洪军相持。张飞分兵,扬言要出击曹洪军的后路,被曹真等人识破,结果前军吴兰等部被曹洪军集中兵力击破,雷铜、任夔战死,吴兰逃到少数民族部落后被杀。张飞看到损失较大,有利地形已经被曹军占领,估计无法再发动进攻,就撤出了武都地区。张飞军总共约2万人,此次作战估计损失5千以上,大将3员。

同期,刘备的主力与夏侯渊、张郃军一直相持在阳平关一带,刘备屡攻不下,损失也不小。

218年7月,刘备派陈式军攻击马鸣阁道,希望切断阳平北面道路,从侧后方威胁阳平。结果遭到徐晃军的打击,损失惨重,许多士兵因山路狭窄而落入山涧。

这时,刘备的夺取汉中之计划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主力仰攻阳平不下,侧翼迂回的两路部队均遭到失败,曹军已经威胁到其主力的侧翼安全了,而且兵力也损失很大(前后相加估计1~1.5万左右)。只好紧急征调成都的留守部队到汉中前线。

第二阶段:219年1月

诸葛亮及时将成都的部队集中后全部派往汉中,缓解了刘备的危急形势。

219年1月,刘备放弃进攻阳平,渡过汉水,向定军山一带机动,希望以此调动夏侯渊军离开坚固阵地,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夏侯渊果然中计,与张郃率军也渡过汉水,在定军山扎下大营。

刘备采用声东击西战术,先猛攻张郃军防守的东面,夏侯渊惟恐张郃兵少抵挡不住,就分兵一半增援。接着刘备火烧夏侯渊防守的西面外围,趁夏侯渊出营救火,放松警戒的时机,突然派黄忠从山上发起突击,一举斩杀夏侯渊,并击败其残余部队,益州刺史赵颙也同时阵亡。

张郃军守不住定军山大营,只好退过汉水扎营,并收拢散兵。夏侯渊的司马郭淮等临时推举张郃统一指挥剩余的部队。

刘备军准备渡过汉水继续攻击张郃军。张郃准备沿河阻击。这时郭淮建议:沿河阻击是示弱的表现,应把部队向后移动,让刘备军渡河,待其半渡而击之。张郃采纳了这个建议。刘备看到曹军的部署担心渡河有危险,于是放弃了渡河追击的企图。张郃于是率军退回阳平继续坚守。

曹操得到夏侯渊阵亡,曹军损失很大,情况危急的消息后,命令曹真火速增援阳平。曹真到达后,指挥徐晃军反击刘备派出的高详军,获得胜利,暂时稳定了战场形势。

第三阶段:219年2月~5月

219年2月,得到夏侯渊战败的消息,曹操急忙从长安赶到阳平一带,准备与刘备的主力展开决战。曹操是在218年7月开始自邺出发的,于当年9月到达长安。由于10月发生了宛城守将侯音叛变事件,加之当时汉中局势比较平稳,曹操于是留在长安观察局势发展,再决定进一步的行动(比如可能要增援宛城的平叛作战)。由于219年1月夏侯渊的阵亡,曹操马上率军进入汉中。

219年3~5月,刘备依靠大巴山的险要地形,坚守不出,曹操进攻又没有效果,而曹军的运输线因过于漫长,还经常遭到刘备军的偷袭,后勤得不到保障,最后曹操决定将所有部队撤离汉中。

同时(或在此前)撤出的还有汉中的人民8万多人和武都郡的少数民族5万余户。

汉中战役到此全部结束。

四、 总结的经验

总结此次战役的经验,在刘备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充分重视

鉴于汉中地区对四川的重要性,刘备在本次战役中投入了除荆州关羽兵团以外的所有主力。所有在四川的将领和主要谋臣也基本自始至终参加了整个战役。

法正在战略战术等方面对刘备的帮助非常大,连曹操也认为:“吾固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甚至连突击夏侯渊的时机确定也出自法正。

2、 战略战术得当

在曹操的主力没有达到之前,刘备一直是采取积极进攻的战略,虽然开始阶段并不顺利,但是刘备坚持不懈,终于在曹操主力到来前击败了夏侯渊,赢得了战场主动权。

在曹操主力到达后,刘备则坚持依险固守,拖垮曹军的战略,使曹操求战不能,攻坚不下,运输困难,士气低落。最后终于达到了逼走曹操、占领汉中的目的。

3、 四川后方的全力支援

诸葛亮在后方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是充分保证了大军的后勤供应,还在刘备最关键的时候,派去了增援部队,确保了击败夏侯渊战斗的胜利。

4、 从将领到士兵的拼死作战

全体蜀军官兵,从上到下,充分了解到汉中的重要性,与曹军拼死作战,也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仅大将就牺牲了三员,士兵损失估计也达到1.5万左右。

五、几个小问题

马鸣阁道的位置在哪里?

根据《中国战争史》的说明,马鸣阁道位于今四川省广元北的朝天驿一带。但是根据战役进程和曹操对徐晃打胜马鸣阁道战斗的赞扬来看,好象其位置应在古阳平关的西面或西北。

《资治通鉴》记载:“刘备屯阳平关,夏侯渊、张郃、徐晃等与之相拒。备遣其将陈式等绝马鸣阁道,徐晃击破之。张郃屯广石,备攻之不能克,”可见刘备军已经达到阳平关一带,与夏侯渊相持时,刘备才派陈式等去切断马鸣阁道的。

如果马鸣阁道在朝天驿,就是在刘备前往阳平关的路上,刘备必须先击败徐晃,占领马鸣阁道,才能继续北上到达阳平关,明显与史书记载不符。

另外《三国志徐晃传》中记载:“留晃与夏侯渊拒刘备于阳平。备遣陈式等十余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假晃节,令曰:此阁道,汉中之险要咽喉也。刘备欲断绝外内,以取汉中。”说明马鸣阁道是连接魏军内外的重要通道,这样的通道,自然不会在阳平关以南,而应在阳平关以西、西北或北面,是阳平通向武都或关中的咽喉要道。

(注:管宁认为位于古西汉水通向关城(今陕西宁强)的路上。)

夏侯渊为什么要跟随刘备军到定军山?

在攻击阳平关失利、另外两路迂回包抄部队也相继失败的情况下,刘备将部队向南渡过汉水,从阳平关转移到定军山一带。刘备准备干什么呢?

有朋友认为,刘备准备率大军从定军山迂回到阳平关的后面,这样一来,阳平关就无法防守了,所以夏侯渊必须跟随刘备去定军山。其实不然。

阳平关之所以重要,关键就在于从西面进入汉中的道路仅此一条。定军山乃险山野岭,根本没有道路可供大军穿越进入汉中。试想,如果大部队可以较轻松的穿越定军山进入汉中,刘备还傻乎乎攻打阳平关那么长时间干什么?也用不着派很多部队去迂回阳平关的西北了。

曹操当年率大军进攻阳平关不下,也没有一点考虑迂回定军山进入汉中的考虑,还差一点就放弃对汉中的进攻了。这也说明定军山是不能迂回进入汉中的。

那么夏侯渊为何要离开阳平关的坚固阵地,跑去定军山呢?我分析,夏侯渊认为刘备进攻失败,迂回部队也损失惨重,大概是准备撤退了,所以才全面出击,渡过汉水保持对刘备军的压力。否则不会夏侯渊、张郃、赵颙、郭淮等均在定军山,阳平关交给谁来守备呢?

其实如果夏侯渊只管坚守阳平,刘备是没有一点办法的,这样坚持到曹操中军赶到,刘备大约只能撤军了。所以是夏侯渊中了刘备的计——假撤军之计。

客观的评价这次作战,应当是双方在战术层面上打成平手,但是在战略上刘备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当然,这与曹操所采取的战略有一定的关系。

三国志战略版平民的四大最强阵容

《三国志战略版》平民的四大最强阵容为平民最强阵容一:司马懿、满宠、郭淮。平民最强阵容二:袁绍、陈宫、朱儁。平民最强阵容三:张角、田丰、兀突骨。平民最强阵容四:徐晃、夏侯惇、于禁。

这四个阵容在游戏里都是比较好搭配的,很多武将平民玩家在进入游戏后完成任务都是可以获取的,相对来说搭配难度是比较低的。

同时大家也是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的,是可以根据自己获取的武将和小编推荐的搭配来进行结合的,只要效果不冲突都是会有好的效果的。但是武将是需要通过抽取招募的方式说去的,对于很多平民玩家来说武将的获取是比较有男的,所以能够选择搭配的阵容也是有限的,很多小伙伴也是困惑自己要怎么搭配阵容的。

三国介绍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永汉元年,董卓控制朝廷,初平三年,董卓被吕布所杀,李傕、郭汜控制东汉王朝。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实力,形成了地方军阀割据。

曹操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先后消灭吕布、袁术等割据势力,降张绣、逐刘备,控制了兖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在官渡之战中,接受许攸的建议,曹操亲自率兵火烧袁绍的军粮,以少胜多,击败了河北强大的割据势力袁绍。

开荒工具人带什么战法

开荒工具人带刘备+赵云。

如果1赛季你使用双孙开荒,2赛季更换成刘张开荒,那么你肯定要比1赛季开荒进度更快,野地的加强,可能不如你BOX的强度提升快。我个人开荒选择的刘备+赵云(没有张飞,两个将都是纯白板,战法等级平常),4级地翻车两次,5级地翻车一次,第一天忘记买策书(打联盟去了),在犯了种种错误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在24H之内,点出兵营,目前排名50左右,成功开6。

相信很多玩家开局用铜币都会抽到郭淮吧,S盾A枪兵种适应性还是不错的。在开局很多阵容中都是可以上阵的,就算骑兵和弓兵阵容也是一样可以上阵。特别是开局主城等级不高时,3-4统御的武将上阵补充付出最合适。

前四回合减少25%伤害,这个减伤很靠谱。推荐平民玩家把郭淮+文聘+曹彰组成3S盾14统御,郭淮加点智力作为辅助治疗,文聘主输出,曹彰高武力主输出兼控制。这样的阵容前期开荒很稳。S1赛季3S小魏盾开荒足够用。中后期如果有5星工具人时,可以考虑拆郭淮战法。

一些细节:

1、建议选择7+6双将开荒,7本后上一个3C工具人,带指挥战法(盛气凌敌),只带一个兵(开荒期重伤恢复很快,几乎不影响)。

2、5级以后把战法带上,等级点上再去打3级地,这个赛季3级4级地的强度提升比较明显。

3、4级地在武将10级以后考虑,如果你武将够红,战法够好,10级就可以打4,不然可以考虑12级再去,战损会低一些。5级地尽量觉醒一张以后再去攻略。我白板刘备赵云10级去打4级地翻车两次,可供参考。

4、注意兵种克制,都说加强了,更应该注意了,如果不是S变成B,那么都选择克制去打。

5、战法经验不够的话,20级后不能觉醒,打5就会很难受。尽量多存3星满红,有条件玉转经验。

三国志战略版刘备孙坚高顺可以搭配么

可以,1、高顺、孙坚、郭淮

2、郭淮作为一个可肉可输出的定位,在孙坚高顺阵容,最好是作为智力武将使用。加点智力,搭配长者之风、坐守孤城战法为最佳,没有拆出来,可以选择援救、包扎也可以前期过渡使用。

3、高顺的的治疗能力又额外受统帅影响,加点推荐统率作为主将使用,有了长者之风的智力加成,高顺的恢复能力随着等级的提升会很客观。推荐战法以输出兼控制战法为主,可以补足武将没有控制战法的弱点,落凤、不辱使命、暴敛四方、纵兵劫掠。

4、孙坚自带嘲讽战法,所以带反击战法才能最大化嘲讽的输出能力,推荐加点统率,这样才能够肉少损失。等觉醒后带后发制人和自愈,是孙坚的标配战法。

战略版零氪S1实践

蜀国:诸葛、赵云、刘备、张飞、关羽、马超;

吴国:周瑜、陆逊、太史慈、甘宁;

魏国:程昱、徐晃、曹操、夏侯渊、夏侯惇、乐进;

群雄:吕布;

这些都是强力输出将,可以作为核心组队;

队伍1:郭淮+于禁+李典;盾兵;推图;

郭淮于禁自带战法满,李典只升5级;

B战法,郭淮带“救援”;于禁李典带“挥砍”;B战法只升5级;

队伍2:程昱+纪灵;骑兵;练级;程昱自带战法满;纪灵只升5级;

B战法,程昱带“放火”,纪灵带“刺伤”,只升5级,给负面状态;

队伍3:张梁+皇埔嵩;枪兵;以后加上李典就是器械;

目前不用升级战法,主要屯田、铺路;

队伍1:郭淮(主将4C)+ 于禁(5C)+ 曹仁(6C);盾兵;被克制时切换枪兵;推图

B战法:郭淮带援救,于禁带挥砍,曹仁带压制;

队伍2:皇埔嵩(主将5C)+ 李典(3C)+ 张宝(3C);器械;练级切换弓兵

B战法:皇埔嵩带嘲讽,李典带挥砍,张宝带援救;

队伍3:程昱(主将6C)+ 纪灵(6C);骑兵;练级;

B战法:程昱带放火,纪灵带刺伤,

队伍4:张梁(主将5C)+ 关平(5C);枪兵;

选关平不选丁奉,是因为8本之后,关平可以和程昱纪灵组队骑兵暂时用用

来了紫卡曹彰,继续用曹仁,还是换曹彰?经过权衡,还是决定下曹仁,上曹彰。

队伍1:郭淮(主将4C)+ 于禁(5C)+ 曹彰(5C);盾兵;

B战法:郭淮带援救,于禁带挥砍,曹彰带挥砍

队伍2:皇埔嵩(主将5C)+ 李典(3C)+ 张宝(3C);器械;

队伍3:程昱(主将6C)+ 纪灵(6C);骑兵;

程昱带A战法妖术;负面全覆盖,还能抵御,缩略版士别三日;

四面楚歌、沉沙决水、兵无常势、士别三日都是适合程昱的战法;太平道法要S2,暂不考虑;

队伍4:张梁(主将5C)+ 关平(5C);枪兵;

等8本18C,就吕布+程昱+华雄组队打架;就当菜刀队用;

吕布:一骑当千+手起刀落;

程昱:妖术+机略纵横;

华雄:不辱使命+落凤;

来魏骑的郭嘉,夏侯惇,夏侯渊,乐进,曹操,就跟程昱组队;

吕布华雄纪灵可以组群骑;

郭淮于禁曹彰这队推图,逐步降为3队;虚弱”小魏盾“

连续两天,误点5连,结果只有紫,没有橙,郁闷得准备弃号;

有可能是保底吧,免费没东西,半价来了太史慈;又来两次单抽,没东西;

有太史慈,那么华雄基本可以下岗了;

队伍1:郭淮+于禁+曹彰;盾兵;打地;郭淮已经满红;

队伍2:程昱+吕布+太史慈;骑兵;

队伍3:皇埔嵩+李典+张宝;器械;

队伍4:纪灵+华雄;骑兵;

队伍5:丁奉+张梁;枪兵;

可选2: 吕布(主)+吕玲绮+公孙瓒;

吕布(主)+吕玲绮+华佗;(公孙瓒拆白马给华佗)(吕布带一骑当千+鬼神或者暴力)

可选3: 吕布(主)+董卓+貂蝉;(公孙瓒拆白马给貂蝉)(吕布带一骑当千+鬼神或者暴力)

S3毫无疑问走三势阵,兵种选虎豹骑:当然选白马也是可以的;只是白马大概率会给吴弓

可选1: 吕布(主)+黄月英+郭嘉;

可选2: 吕布(主)+太史慈+郭嘉;(吕布带一骑当千+鬼神霆威)

当然组合还有很多啊。

队伍2:郭淮(主将4C)+于禁(5C)+曹彰(5C);盾兵

郭淮:坐守孤城+救援;(等高顺换陷阵营)

于禁:净化;

曹彰:纵兵劫掠+暴敛四方;

董卓刘备郭淮的强度

董卓+刘备+郭淮组合的强度是所向披靡的,处于中上等的组合强度很高

董卓战法推荐:百炼成钢+绝地反击

刘备战法推荐:陷阵营+暂避其锋

郭淮战法推荐:锋矢阵+抚辑军民

在游戏中董卓并不是一个非常强势的武将,所以推荐最强的阵容就是一个杂盾阵容中。这个阵容的强度还可以,在搭配上有些难度,不过适合那些比较欧的玩家。

刘备张飞郭淮战法搭配

《三国志战略版》队伍郭淮可以选择坐守孤城和暂避其锋战法,张飞需要缴械控制,刘备携带自愈和后发制人这两个战法。

《三国志战略版》由光荣特库摩正版授权的策略类型手游,游戏由广州简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运营。

刘备(161年至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好了,今天关于“刘备司马郭淮战法搭配阵容”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刘备司马郭淮战法搭配阵容”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