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刘备阵容搭配图片

随着科技的发展,襄樊之战刘备阵容搭配图片的今日更新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它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了解它的最新技术。

襄樊之战刘备阵容搭配图片插图

汉末襄樊之战的背景是什么?襄樊之战的经过又是怎样的?

襄樊之战简介

东汉末年的襄樊之战,亦称为关羽北伐、襄樊战役或荆州争夺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

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水淹七军,重创曹魏,威震华夏,接着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

襄樊之战,使得曹魏、蜀汉的实力受损,尤其是蜀汉,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荆州,成为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此战还导致蜀汉与东吴十余年的同盟关系被打破、反目成仇,最后发生夷陵之战。

襄樊之战的背景

刘备取下益州后,又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在汉中击败曹操大军,接着派遣刘封、孟达占据上庸,此时,刘备集团的领地和实力大为增强,达到了顶峰时期。

而曹操集团经过内忧外患,进入守势。虽说如此,但曹操集团仍然是三大军事集团(刘备、孙权、曹操)中最为强大的。

孙权集团平定山越、取得交州、荆州三郡(江夏、长沙、桂阳),实力也大为增强,但因为刘备集团占据荆州南郡,使得孙权集团不但无力向北发展,而且还有被刘备集团和曹操集团夹击的危险。所以,孙权想方设法想占据荆州南郡。

襄樊之战主要人物

一、关羽

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被潘璋部擒获,被杀于临沮。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二、于禁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武将,五子良将之子。

于禁本是鲍信部将。鲍信为救曹操而死,于禁归属曹操。此后,跟随曹操伐吕布、围张超、平黄巾、击袁术。镇压南阳张绣反叛时,诛杀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固守营垒,深得曹操称赞,比于古代名将。

参与官渡之战,颇有战功。随夏侯惇南征刘备,大败于博望坡。随夏侯渊攻打东海郡,斩杀叛将昌豨。在天柱山之战,翻越险峻地运粮。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于禁参与襄樊之战,率兵三万,救援樊城,遇到洪水而败,投降蜀将关羽,致使晚节不保。黄初二年(221年),孙权遣还于禁回国,羞愤而死。

于禁威严庄重,常以军法处理下属,虽然深得曹操的喜爱,却无法得到将士们的拥戴。于禁擅自杀死投降求生的挚友,自己却选择了投降求生,死后追谥厉侯。

三、庞德

庞德(?-219年),字令明,南安郡狟[huán]道县(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人,约在初平年间,投奔马腾帐下,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

建安年间,庞德跟随马超征战平阳,抵御袁将郭援、高干,在马上亲斩郭援首级。张白骑在弘农反叛时,庞德也参与战斗。每次出征常冲锋陷阵,勇冠凉州三军。

后几经辗转,随张鲁归降于曹操麾下,被授官立义将军,封关内亭侯,食邑三百户。

219年,庞德协助曹仁抵御关羽。两军对垒期间,常骑白马驰骋奔杀,曾一箭射中关羽前额,被关羽军称作“白马将军”。时值汉水暴溢,他率诸将与关羽殊死搏斗,箭镞尽,又短兵相接。

而他格斗益怒,胆气愈壮,力战多时后因小舟被洪水打翻为关羽军所擒。关羽敬重他的刚毅威武,以封将劝降,但他却怒目不跪,怒斥关羽,最终殒身殉节。

四、吕蒙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

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掩护孙权逃生,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

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夷陵之战蜀吴各有哪些将领?这些将领能力如何?算不算大将或名将?

夷陵之战的本质是刘备对孙权偷袭荆州三郡、杀害关羽的回应,其目的是夺回荆州,同时为关羽报仇,在襄樊之战结束一年多后,刘备才发动了夷陵之战,根本原因是持续2年之久的汉中之战严重消耗了蜀汉的实力,益州休整了2年时间,直到刘备称帝后的公元221年,才发动了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刘备一方的参战将领有:黄权、吴班、冯习、张南、陈式、辅匡、廖化、傅肜、向宠、沙摩柯、赵融、杜路、刘宁,谋士有马良

蜀汉最大的名将就是关羽和张飞,220年初,关羽被东吴俘虏,随后被吴军杀害,首级被献给曹操,张飞在221年刘备准备征吴之前,被手下的张达﹑范强杀害,这两人带着张飞的首级投靠了孙权,关羽和张飞两人都直接或间接死于孙权之手。

马超也算是蜀汉名将,但是刘备不会重用的,马超自从投靠刘备之后,一直是位高权轻,刘备给予马超很高的虚名,马超的虚名地位在蜀汉排名第一,但没有任何实际权力,马超参与蜀汉的对外战争,基本上也无没有建树,夷陵之战刚刚结束不久,马超就病死了。

黄忠也算是蜀汉名将,可惜他太老了,并且在公元220年就去世了,魏延作为汉中太守,需要镇守汉中,这是蜀汉的北大门,非常重要,所以刘备也不能带魏延参战。

赵云都督江州,镇守蜀汉的东大门,事实上赵云在夷陵战败后起了重要作用,要不是他及时率军支援白帝城,刘备即使逃到了永安,也是有风险的,当时东吴将领潘璋和徐盛就建议攻打白帝城,后来由于赵云带来了援军,再加上蜀汉逃到白帝城的溃军加在一起,人数超过了2万人,白帝城又有长江天险和地形优势,所以吴军取消了进攻。

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魏延、赵云等名将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参战,好像感觉刘备带领的将领几乎没啥名将了,其实并非如此。

刘备所率领的将领其实是蜀汉中基层名将,虽然与上述六人相比,名气上有些差距,实际上刘备所带的这些将领并不差,他们是在一系列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包括赤壁之战、入川之战、汉中之战,这是刘备手下军队的中基层骨干,是最有战斗力的将领。

1、黄权

黄权最初是刘璋手下将领,刘璋被刘备打败后,投靠了刘备,因为黄权有才能,受到刘备的重用,黄权在汉中之战出了很多计谋,被证明是正确的,定军山黄忠斩夏侯渊,也有黄权的功劳。

夷陵之战时,黄权被刘备封为镇北将军,率领一支军队在长江以前防备曹魏可能的偷袭,因为刘备与陆逊作战时,蜀汉军的北面没有屏障,再加上北面是曹魏的控制区,刘备也担心曹魏会趁机偷袭自己,所以派出黄权来防备。

结果刘备在夷陵前线大败,陆逊率领东吴军队围歼刘备,黄权及他的军队被遗忘在江东,同时被吴军断了归路,黄权不愿意投降东吴,因为双方是战争方,于是投降了曹魏,后来受到曹丕、曹睿两代帝王的重用,还成为曹魏第一个开府治事的将领,其才能不可谓不高。

2、吴班

吴班的来头可不小,他的族兄叫吴懿,他的族妹吴氏是刘备的皇后,吴班的父亲叫吴匡,吴匡是大将军何进手下的将领,何进被杀后,吴匡联合袁绍、袁术等人诛杀了何苗与所有宦官,后来吴家来到益州投靠刘焉,并与刘焉结为儿女亲家。

刘备夺了益州后并娶了吴氏为皇后,吴班算是刘备的舅子,带点亲戚关系的,夷陵之战时,吴班是前锋,同时还率领水军,吴班最初在秭归打败了吴将李异、刘阿,随后与陈式一起推进到夷陵地区。

吴班还率领数千人在平地诱敌,由刘备率军埋伏在一边的山谷中,但被陆逊看破,夷陵大败后,吴班与刘备一起平安逃回白帝城,吴班后来还参与了诸葛亮的北伐。

3、冯习

冯习是荆州南郡公安人,大概是刘备在荆州的时候投靠的刘备,随刘备入川作战,参与了与刘璋的益州之战,汉中之战,在夷陵之战中,冯习是刘备手下的头号将领,统帅诸军作战,其地位仅次于刘备。

冯习在夷陵之战还作为前锋出战,与吴班一起打败了李异、刘阿等人,一直推进到猇亭,刘备被打败后,冯习作为诸将之首战死沙场,他从荆州开始跟随刘备,时间长达十余年左右,除了关张马黄赵魏之外,冯习算是刘备的头号大将。

4、张南

张南的经历与冯习相似,都是刘备在荆州的时候投靠刘备的,跟随刘备入川作战,参与了一系列战役,在夷陵之战中,张南为前锋,与吴班、冯习一起作为先头部队,打败了吴将李异、冯阿,双方在猇亭决定时,张南仍然是前锋。

刘备大败后,张南战死沙场,张南数次充当前锋,一般军中的前锋都是作战勇猛者充当,可见张南在蜀汉军中也算一员猛将。

5、陈式

陈式出身不详,他第一次在史书上的记载是参与汉中之战,陈式率领十余营军队攻打马鸣阁道,对手是徐晃,陈式及其指挥的十余营被徐晃打败,死伤惨重。

第二次记载是陈式在夷陵之战跟随刘备作战,当时陈式率领的水军与吴班一起进攻,后来由于天热,刘备命令水军上岸,就没有陈式的记载了,但是陈式平安回到了蜀汉。

陈式后来还参与了诸葛亮的北伐,并取得了夺取武都郡与阴平郡的战绩,陈式的地位在蜀汉军中应该低于吴班、冯习等人,高于张南及其他人。

6、辅匡

辅匡是荆州襄阳,211年前投靠刘备,跟随刘备入川与刘璋作战,之后被任命为巴郡太守,作为一郡之守,辅匡地位并不低,刘备称帝后,辅匡被任命巴东太守,以别督的身份跟随刘备参与夷陵之战。

刘备大败后,辅匡又跟随刘备安全退回蜀汉,刘备去世后,辅匡被命令为镇南将军,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

7、廖化

廖化是荆州襄阳人,担任过关羽的主薄,关羽兵败被杀,廖化先投靠了东吴,后来带着母亲一直向西逃,逃到了秭归遇到了东征孙权的刘备,刘备非常高兴,为廖化的忠心与孝顺感动,并任命廖化为宜都太守。

夷陵之战时,廖化以别督身份跟随刘备作战,刘备大败后,廖化又跟着刘备逃回蜀汉,之后廖化一直活到了蜀汉灭亡的那一年,有句名言就是说廖化的,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廖化到了蜀汉晚期就是大将。

8、傅肜

傅肜是荆州义阳人,今湖北枣阳人,蜀汉将领,参与了夷陵之战,刘备战败后,傅肜负责断后,掩护刘备逃走,东吴招降傅肜,傅肜不仅不投降,反而破口大骂,战死沙场,他是夷陵之战中英勇战死而且忠心耿耿的将领。

9、向宠

向宠是襄阳宜城人,刘表去世后,跟随其叔父向朗一起投靠刘备,夷陵之战中,向宠跟随刘备伐吴,刘备大败,向宠也逃回蜀汉,不同的是,向宠所率领的人马毫发无损,光是这一点,就让刘备及诸葛亮刮目相看,要知道整个蜀军溃败,几乎全军覆没,向宠手下却没有损失,这简直是奇迹。

向宠的名字后来上了诸葛亮《出师表》中,受到诸葛亮的表扬,还被诸葛亮任命为中领军,相当于京城的禁卫军统领,后来向宠在平定汉嘉之乱时,战死沙场。

10、沙摩柯

沙摩柯是五溪蛮夷的首领,生活在湘西及贵州、重庆、湖北三省市交界处,刘备派马良送给沙摩柯财务和粮食,并任命官职,让他率领蛮夷参与刘备的夷陵之战,刘备大败后,沙摩柯战死沙场,作为五溪蛮夷的首领,沙摩柯绝对算得上大将。

11、赵融、 杜路、刘宁

赵融、 杜路、刘宁这三人的名字出现在夷陵之战中,仅仅是一笔带过,赵融应该是战死沙场,杜路和刘宁投降了东吴,他们只能算蜀汉军中的普通将领。

12、马良

马良是马谡的兄长,209年被刘备征为从事,跟随刘备入川与刘璋作战,曾出使过东吴,夷陵之战时,马良受命联络五溪蛮夷,鼓动对方参战,马良成功完成任务,但因为刘备在夷陵战败,马良在撤退途中被吴将步骘截击杀死。

马良当时的官职是侍中,是刘备的近臣,只能算谋士。

这些参与夷陵之战的将领中,称得大将的人有:黄权、吴班、冯习、张南、陈式、廖化、向宠、沙摩柯,但都算不上名将,因为他们都没有成名的战绩,也没有独当一面的战绩。

陆逊一方参战的将领有:孙桓、朱然、潘璋、徐盛、韩当、诸葛瑾、骆统、周胤、步骘、李异、刘阿。

东吴方面称得上大将的有:孙桓、朱然、潘璋、徐盛、韩当、诸葛瑾、骆统、周胤、步骘。但称得上名将的只有:朱然、潘璋、徐盛、韩当、步骘五人。从阵容上看,东吴将领的知名度远远高于蜀汉。

孙桓是孙权同族的侄子,参与偷袭荆州之战与夷陵之战,夷陵之战中,孙桓镇守夷道,受到蜀军的猛烈进攻,陆逊并没有派人支援他,孙桓依然顶住了蜀军的进攻,在东吴反攻之时,孙桓跑到了刘备的前面,差一点俘虏了刘备,夷陵之战结束后,孙桓也因病去世了。

朱然是朱治的外甥,朱治是孙坚手下将领,后来跟随孙策,朱然年少与孙权一起读书,孙权掌权后,朱然因为才能得到孙权重用,参与了孙权时期大多数战争,吕蒙在偷袭荆州之后不久就去世了,朱然代替了吕蒙,镇守江陵。

夷陵之战,朱然协助陆逊大败刘备,曹丕伐吴时,朱然镇守江陵,打败了魏军的进攻,名声大振,朱然后期参与了东吴的大多数战争,成为孙权晚期的军事统领,公元249年,68岁的朱然正常病逝,朱然参与了孙权掌权后的大多数战争,称得上名将。

潘璋在公元196年就开始跟随孙权,孙权掌权后,潘璋也得到重用,215年,潘璋跟随孙权攻打合肥,张辽攻打孙权大营时,潘璋当场斩杀逃兵,阻止吴兵的退却。219年,潘璋与朱然偷袭荆州,并切断了关羽的退路,其部将马忠在临沮俘虏了关羽,不久斩杀关羽。

夷陵之战时,潘璋跟随陆逊大破刘备,其部将斩杀了刘备的大将冯习。潘璋还建议孙权继续攻打身在白帝城的刘备,孙权拒绝了。潘璋还参与了抵御曹丕伐吴的战争,孙权称帝时,潘璋被任命为右将军,234年 ,潘璋因病去世,潘璋也算是名将。

徐盛是孙权提拔的将才,最初担任县令,抵御黄祖,曾大败黄祖之子,215年,徐盛参与合肥之战,被张辽打伤,连兵器也丢了,其部下出现逃兵,217年,徐盛随孙权参与了濡须坞之战,徐盛独自率领大军在岸边杀伤大量敌人,击退了曹操。

夷陵之战,徐盛跟随陆逊大败刘备,并与潘璋一起建议孙权攻打白帝城,但被拒绝,徐盛还参与了曹丕数次伐吴的战争,孙权称帝前,徐盛去世,徐盛参与了孙权掌权到称帝时期的大多数战争,算得上名将。

韩当是河北人,是东吴三朝老将,跟随过孙坚、孙策、孙权,参与了孙坚讨伐董卓的战争,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以及孙权时期的大多数战争,参与过赤壁之战,协助周瑜打败曹操,参与了夷陵之战,打败了刘备,直到227年病逝,韩当也算得上名将。

诸葛瑾是诸葛亮的亲哥,200年前后投靠孙权,担任过县长、长史、司马等职,跟随吕蒙偷袭荆州,之后被任命为南郡太守,221年,诸葛瑾参与了夷陵之战,因功封为左将军,还参与了抵御曹丕的战争。

孙权称帝时,诸葛瑾被封为大将军,可见他受到了孙权的重用,大将军是名义上的最高军事统帅,诸葛瑾的特长在文的一面,而不在武,但是并不影响其受孙权信任与重用,241年,诸葛瑾病逝,总体来说,诸葛瑾称作大将没问题,称名将不够,他没有多少打仗的战绩。

骆统是浙江义乌人,20岁投靠孙权,其人文武双全,因此受到孙权信任与重用,214年骆统跟随孙权北征合肥,无功而返,28岁时,骆统升偏将军,221年,骆统跟随陆逊参与夷陵之战,并为陆逊在各将领之间担任一些协调工作。

夷陵战后,骆统看出形势发生变化,阻止潘璋、徐盛等人攻打白帝城,建议孙权要防备曹魏,这一正确建议为孙权所采纳,随后不久,曹丕征吴,骆统率军在濡须坞协助朱桓,此战中,骆统杀了魏将常雕,立了战功。几年后,骆统去世,他算得上东吴大将了。

周胤是周瑜的儿子,天生顶着父亲的光环,还娶了孙氏的宗室女子为妻,靠着父亲生前的战功而封侯,周胤虽然参与了夷陵之战,但其人没啥才能,而且还沉迷酒色,后来因为犯罪被贬为平民,诸葛瑾、步骘为其求情,才免于承担罪行,周胤连大将也算不上。

步骘在孙权掌权时受到提拔,210年,步骘率军平定交州,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功绩,夷陵之战时,步骘在长沙协助陆逊对刘备作战,并平定了荆南的叛乱,孙权称帝后,步骘担任骠骑将军,算是东吴的名将了。

李异参与了219年偷袭荆州的战役,李异当时率领水军,镇守在秭归,夷陵之战时,被刘备的先锋打败,后来刘备大败,李异参与了围攻刘备。刘阿只知道他参与夷陵之战,其他事迹没有记载,李异、刘阿两人算是东吴的普通将领。

从双方的阵容来看,刘备阵营没有名将,只有大将,而且多是中基层骨干将领,而东吴阵营既有大将,又有名将,大将与名将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只是名气比刘备那边大了一些,论战斗力双方是差不多的,至少夷陵之战初期,蜀将一直进展顺利,只是刘备在夷陵犯了大错误,才导致蜀军战败,并非蜀将作战不利失败的。

襄樊之战的时候,刘备孙权和曹操分别都损失了哪些大将?

三国时期四大战役,第一乃是官渡之战,这一场战争乃是曹操的发家之战。曹操,与袁绍对决,最终曹操大胜。第二场乃是,赤壁之战。这场战争乃是三国鼎足而立的根本,也是意义重大!第三场乃是夷陵之战,此乃是刘备牵头引发的孙、刘之战。第四场,乃是襄樊之战,这一场战争也是非常的出名,不过这也是名将关羽的最后一战。

公元219年,在刘备打赢曹操、收回汉中之后,关羽便对屯驻在襄樊的曹仁,发动了猛烈进攻。关二爷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借着蜀汉大军的士气,想一鼓作气击破曹操在中原的军事设防,如此便可以慢慢蚕食曹魏的地盘。

然而,让关羽没有想到的是,此次战役自己竟然没能成功,同时还死在了宵小之手。而且,就连自己经营多年的荆州数郡也落到了孙权手中。怪只怪当时有些轻敌,而且没有多做几手准备。

在襄樊之战中,名将关羽战死。但是,关羽的确是名将,他不会白白战死。当时,偷袭荆州的孙权,还有曹操他们手下都死了哪些大将呢?说出来真的有些丢脸,一起来看看有哪些人?

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关羽传》

上述史料表明,当时关羽被曹魏大将徐晃攻击。由于中了徐晃的“声东击西”之计,关羽一时不敌。但是要命的消息在这个时候传来了,江陵真的失守了,而且孙权还俘虏了关羽士兵的妻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关羽所率领的兵士个个无心再战,最终导致军心涣散。

在面临如此紧要危险的时刻,关羽他仍然没有投降孙权。羽伪降,立幡旗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馀骑。可以看到,关羽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的,他料想突出重围。如果,遇到蜀汉派过来的援兵的话,完全有机会杀出去。然而,关羽的退路早就被孙权给截断了。权先使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於章乡,遂定荆州。——《孙权传》,其实,在襄樊之战后,孙权是最大的得利者。然而,孙十万,也是最无耻的人,可以说是毫无节操。

为何说孙权在当时的做法是毫无节操的呢?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其实,在关羽北伐之时,孙权也正在攻打合肥。毕竟,之前张辽张孙权的打击还是比较恼火的。其二,曹操来了一个“以假乱真之计”曹公且欲使羽与权相持以斗之,驿传权书,使曹仁以弩射示羽。羽犹豫不能去。——《孙权传》,曹操在这个时候呢,他想利用孙权、和关羽自己斗,然后坐收渔利。然而,关羽却没有中了曹操的计谋。但是,这个时候的孙权呢,他却做了行动,早已派遣吕蒙、陆逊等人,已经白衣过江了。

关羽为何没有中了曹操之计呢?要是真中了曹操之计,率领小股军队回防,我估计关二爷也不会是这个结局。当时,关羽为何没有听信曹操之言呢?很简单,上文说过,孙权当时在打合肥,关羽没有料到。第二,此时镇守公安、江陵的大将又是自己大哥刘备的二舅哥。如此,利害的关系,二爷根本没有料到他会如此行事,竟然不动兵马,直接就投降。

你看看,是不是孙权赢得太不够光彩了。但是,如果站在孙权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他的确没有太多的过错。毕竟,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他可以不惜任何代价。

然而,另外一方面。曹操,他只是做了正当的防卫工作。此次交战,其实孙权是最无耻的。对于关羽本人来说,他也算是死得其所。为何如此说呢?很简单,二爷此次北伐虽然失败。但是他的名声,还有义气,却被世人永远的书写在了竹帛里面,永远的名垂青史了。

同时,发动襄樊之战,关羽还让孙权,曹操手下的部分大将,也给他陪了葬,那么,到底有哪些人呢?首先来看一下,曹魏方面的大将有哪些是因为襄樊之战而死的?

第一位,此人乃是死在关羽手下最后一员大将,他就是庞德。

庞德,先前乃是西凉大将,曾经跟随马超征战。最后,庞德选择了投奔曹操。并且,在曹操手下做起了立义将军。庞德之勇也足以打平于禁,徐晃。尤其是骑射之术堪称是数一数二,当年庞德与关羽在阵前大战。

庞德乃是曹操亲命的先锋大将,同时,庞德也率先与关羽交战。两阵对圆,二将齐出,更不打话,出马交锋。斗至五十余合,庞德拨回马,拖刀而走。通过史料记载可以发现,这个庞德确实是有些本事,他能与关羽单挑50多个回合而无丝毫败迹。足见,此人确实是高手。倘若,当年关羽到蜀中与马超比武,我估计二爷也绝对占不到便宜。当年马超手下庞德的武艺便如此厉害,我想马超的武艺也绝对不会比庞德还差。

庞德见在武艺之上,很难占到关羽的便宜,于是便假使“拖刀计”,其实则是暗放冷箭。最后把关羽前额给射伤了,关羽无奈只得退兵。后来,哨骑打探到曹魏主将于禁把军营安排在了,樊城之北。加之,此时正是多雨季节。关羽采用水攻之谋,一下子便把于禁的七军给打怂了,生擒了于禁、庞德等将。于禁这个软柿子,直接向关公下跪投降。然而,庞德却不肯投降,而且还辱骂刘备,关羽等人。

关羽,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当即搬出了,庞德之兄庞柔、以及他的旧老板马超,关羽想以此二人来拉拢庞德。不料,庞德却大怒道:“吾宁死于刀下,岂降汝耶!骂不 绝口。”,后来,关羽让周仓用他的青龙宝刀,结束了庞德的性命。

由此观之,庞德乃是死在襄樊之战中的第一员大将。除了庞德之外,还有谁死在襄樊之战中呢?

第二位、第三位,乃是董衡、董超。

董衡、董超,此二人乃是庞德当时的副将。他们二人,也因襄樊之战而死。不过,他们二人却不是死在敌人之手,而是亲自被庞德斩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董衡、董超见势已危,乃告庞德曰:“军士折伤大半,四下无路,不如投降。”,此乃是在关羽水淹七军之后,董衡、董超的建议,他们都建议庞德应该在此时投降关羽,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然而,庞德却大骂此二人。并且,亲自斩了他们,以明己志。后来,庞德便兵士与关羽士兵相争,直至最后一人。

其实,在襄樊之战时,曹魏出动的大将都是当时最出名的。包括:曹仁、于禁、庞德、徐晃、满宠、张辽等人。你仔细看看,曹魏基本上是出动了所有的大将、名将。就连张辽这个压轴的大将也都出动了。除了张辽,在前往的途中,其余大将全部上阵。这个阵容,简直要超过了赤壁之战了。

在曹魏来说,当时是死了,庞德,还有就是董衡、董超二流的将领。而当时负责救援的主将,于禁则被打怂了。

下面,来看一看,东吴因为襄樊之战,死了哪些大将?

孙权,在襄樊之战时,他主要是在背后搞动作。什么意思呢?很简单,他孙权,没有正面与关羽交锋,而是派人在打他的后方重镇荆州的主意。期间,还搞什么求婚,派陆逊拍马屁这样的伪操作。最无耻的是,孙权暗自和曹操联合,给曹操两个来了一个两面夹击。

在水淹七军之后,曹操打算迁都来避免与关羽硬碰硬,然而,司马懿、蒋济等人便建议曹操,此时应该联合孙权。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如果,答应给孙权丰厚的好处。那么,孙权一定会出死力,从而便可以驱走关羽。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原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关羽传》,后来的情况就不用多作复述了。孙权,便直接与曹操联手了。虽然,孙权打了关羽一个措手不及,但是他手下仍然死了大将。

第一位,大将乃是蒋钦。

说到,东吴名将蒋钦,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此人,早在孙策统事之时,便已经是东吴的大将了。平三郡,定豫章,讨黟贼,他蒋钦都参与其中。算是江东除了黄盖,程普等人之后,又一名望颇大的大将了。

蒋钦是怎么死的呢?《三国志》:权讨关羽,钦督水军入沔,还,道病卒。从史书记载来看,蒋钦当时受命统领水军,以制约关羽。不过,在回军途中便身死。

第二位,乃是吕蒙。

说到吕蒙,或许并不陌生。在吕蒙帮助孙权,收回荆州之后。他便离奇死亡,连庆功宴都还没来得及吃,吕蒙就去世了。话说当时吕蒙率领军士打了大胜仗,同时还帮助孙权收回了被刘备霸占多年的荆州。本想在庆功宴之上,好好的犒劳一下吕蒙。不过,正当吕蒙接过酒杯之时,当要准备喝下之时。突然吕蒙却人事不醒,只见吕蒙倒于地上,七窍流血而死。众将见之,无不恐惧。一代名将,“吴下阿蒙”,也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

综合来看,东吴虽然赢得了襄樊之战的最后胜利,但是同时也死掉了主帅吕蒙,还有老将蒋钦。说起来,也是人才大减。正所谓,千兵易得,一将难求!

在整个,襄樊之战前后,一共参与的名将有吕蒙、陆逊、朱然、蒋钦、潘璋,曹仁、于禁、庞德、徐晃、满宠等。如此之阵容,只是为了对付关羽一个人。面对如此豪华阵容,关羽还败得如此的大义凛然,实乃是不易。

至于,孙权,曹操在襄樊之战过程之中,死了,庞德,董衡、董超、吕蒙,蒋钦等将。这也算是笑话了,你看看,为了对付关羽。曹魏、东吴,基本上都出动了当时能用的名将,大将。难道,孙权,曹操不丢脸吗?最让人气愤的还是这个孙权,还是在背后钻空子。如果,正面交锋,他孙权未必能大获全胜!

襄樊之战(公元219年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详细资料大全

东汉末年的襄樊之战,亦称为关羽北伐、襄樊战役或荆州争夺战,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于禁前来救援樊城,却遭遇了“霖雨”、“汉水泛溢”,发生了水淹七军。关羽趁机乘船进攻,俘获于禁等人,重创曹魏,威震华夏,接着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襄樊之战,使得曹魏、蜀汉的实力受损,尤其是蜀汉,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荆州,成为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此战还导致蜀汉与东吴十余年的同盟关系被打破、反目成仇,最后发生夷陵之战。

基本介绍 名称 :襄樊之战 地点 :荆州 时间 :219年七月—219年十二月 参战方 :曹操、孙权;刘备、梁郏、陆浑群盗 结果 :关羽失荆州被杀,孙刘联盟破裂 参战方兵力 :蜀汉约三万曹魏五万以上东吴数万 伤亡情况 :曹魏损失三万以上,关羽全军覆没 主要指挥官 :曹仁、吕常、于禁、庞德、徐晃 主要指挥官 :关羽、赵累、樊友、孙狼 主要指挥官 :吕蒙、陆逊、潘璋、马忠 背景,战役经过,前期,中期,后期,战役结局,规模,影响, 背景 刘备取下益州后,又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在汉中击败曹操大军,接着派遣刘封、孟达占据上庸,此时,刘备集团的领地和实力大为增强,达到了顶峰时期。 刘备夺取汉中 而曹操集团经过内忧外患,进入守势。虽说如此,但曹操集团仍然是三大军事集团(刘备、孙权、曹操)中最为强大的。 孙权集团平定山越、取得交州、荆州三郡(江夏、长沙、桂阳),实力也大为增强,但因为刘备集团占据荆州南郡,使得孙权集团不但无力向北发展,而且还有被刘备集团和曹操集团夹击的危险。所以,孙权想方设法想占据荆州南郡。 战役经过 前期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春,刘备军再度进军汉中,夏侯渊、张郃军与刘备军相持不下,而曹操的援军未有帮助,最后汉中陷落,曹操无功而还。同年,关羽率领部队攻打荆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出大将于禁率领七军援救襄樊。立义将军庞德与关羽交战,引箭射中关羽前额。其时庞德常乘白马,关羽军皆谓之白马将军,对他甚为忌惮。到了八月,连绵大雨,汉水暴涨,水高五至六丈,于禁所率领的七军全为汉水所淹。于禁、庞德上高处回避。关羽乘机领水军攻击于禁、庞德,于禁等无处可逃,于是投降。庞德站在堤上,身穿铠甲,手挽弓,箭无虚发,自清晨拼力死战,到日过中午,关羽的进攻愈来愈急。庞德的箭射尽了,就短兵相接,庞德愈战愈勇,胆气愈壮,但水势愈来愈大,部下的官员和士兵都投降了。庞德乘上小船,想返回曹仁的军营,小船被大水冲翻,失去了弓箭,只有他一人在水中抱住翻船,被关羽俘虏。见关羽时,他站着不肯下跪。关羽对他说:“你的兄长在汉中,我准备让你做我的将领,为什么不早早投降呢?”庞德大骂说:“竖子,什么叫投降!魏王统帅百万大军,威震天下;你家刘备不过是个庸才,岂能和魏王匹敌!我宁可作国家的鬼,也不作贼人的将领!”关羽杀掉了庞德。曹操闻知此事,说:“我和于禁相识三十年,怎料在危难之处,于禁反而不如庞德呢!”关羽将于禁等曹军俘虏三万押往自己的大本营——江陵后向樊城发起猛攻,城中进水,处处崩塌,众人都惊恐不安。有人对曹仁说:“现在的危难,不是我们的力量所能应付的,应该趁关羽的包围尚未完成,乘轻便船只连夜退走。”汝南太守满宠说:“山洪来得快,去得也快,希望不会滞留很久。据说关羽已经派别的部队至郏下,许都以南百姓混乱不安。关羽之所以不敢再向前推进,是顾虑我们攻击他的后路。现在如果我军退走,黄河以南地区,就不再为国家所有了。您应该在这里坚守以待。”曹仁说:“你说得对!”于是将白马沉入河中,与将士们盟誓,齐心合力,坚守樊城。城中军队只有数千人,未被水淹没的城墙也仅有几尺高。关羽乘船至城下,立即将樊城重重包围,使其内外断绝。关羽又派别的将领把将军吕常包围在襄阳。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 十月,陆浑民孙狼等作乱,杀死了县主簿,向南归附关羽。关羽授给孙狼官印,给他军队,让他去扰乱曹魏。此时许都以南的梁郏、陆浑群盗,纷纷接受关羽的印号,“为之支党”,关羽的威名震动了整个中原。 中期 曹操认为汉献帝在许都,与贼军临近,打算迁都避其锋芒,丞相军司马司马懿、西曹属蒋济对曹操说:“于禁等人战败,是因为大水淹没,并非因为攻战失利,对国家大计没有构成大的损害。刘备和孙权,从外表看关系密切,实际上很疏远,关羽得志,孙权必然不愿意。可派人劝孙权威胁关羽的后方,答应孙权把江南封给他,这样樊城之围自然就解除了。”曹操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孙权曾经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骂了孙权的使者,拒绝通婚,孙权因此很恼怒。及至关羽进攻樊城,吕蒙向孙权上书说:“关羽征讨樊城,却留下很多军队防守,一定是害怕我从后面进攻他。我经常患病,请求您允许我以治病为名,率一部分士兵回建业,关羽知道后,必定撤走防守的军队,全部调往襄阳。我大军昼夜乘船溯长江而上,趁他的防守空虚,进行袭击,南郡就可攻取,关羽也会被我擒获。”于是,吕蒙自称病重。孙权则公开发布命令召吕蒙返回,暗中与他进行策划。同时,陆逊至陆口,写信给关羽,称颂关羽的功德,深深地自我谦恭,表示愿意尽忠和托付自己的前程。关羽因此感到很安定,不再有疑心,便逐渐撤出防守的军队赶赴樊城。陆逊把全部情况向孙权作了回报,陈述可以擒服关羽的战略要点。 关羽得到于禁等人的军队数万人,粮食不足,军队断粮,便擅自取用孙权湘关的粮米;孙权闻知此事,便派兵袭击关羽。曹操出兵汉中时,派平寇将军徐晃驻屯宛城援助曹仁;及至于禁兵败,徐晃向前推进到阳陵坡。关羽派兵驻扎偃城,徐晃军队到达后,通过隐秘的小径围绕偃城,掘一道长壕,表示要截断关羽守军的后路,关羽守军便烧毁营盘退走了。徐晃占据偃城后,连结军营逐渐向前推进。曹操派赵俨以议郎的身份参与曹仁的军事部署,和徐晃所部一同前进,而其余的救兵尚未赶到。徐晃率领的军队没有足够的力量解樊城之围,而将领们却呼叫着责备徐晃,催促他去救曹仁。赵俨对将领们说:“如今贼兵已经将樊城紧紧包围,水势仍然很大,我们兵力单薄,又与曹仁隔绝,不能同心合力,这一举动恰会使城里城外都受到伤害。如今不如向前靠近关羽的包围圈,派遣间谍通知曹仁,使他一齐发动,一定可以打败关羽。假如有迟缓不发救兵之罪,由我一人替诸位承当。”将领们都很高兴。徐晃在距关羽的包围圈三丈之外的地方,扎下营盘,挖地道和射箭书通知曹仁,多次沟通讯息。孙权写信给曹操,请求允许他讨伐关羽,为朝廷效力,并请求不要把讯息泄露出去,使关羽有所防范。曹操问群臣,群臣都说应当保密,董昭却说:“军事行动,注重权变,要求合乎时宜。我们应当答应孙权为他保密,但暗中将讯息泄露出去。关羽知道孙权来信的内容以后,若要回兵保护自己,樊城的包围就迅速解除,我们便可获利。同时,还使孙权、关羽像两匹被勒住马衔的斗马一样,相互敌对而动弹不得,我们可以坐着等待他们筋疲力尽。如果保守秘密不泄露,使孙权如意,这不是上策。再者,被围的将士不知道有救兵,计算城中粮食不足以持久,心中会惶恐不安。倘若再有其他的想法,危害不会小,还使泄露出去为好。况且关羽为人强悍,自恃江陵、公安两城防守坚固,一定不会很快退兵。”曹操说:“很对!”立即下令徐晃将孙权的书信用箭射入围城之内和关羽军营中。被围的将士得到书信后,士气增长百倍,关羽果然犹豫不决,不愿撤兵离去。 后期 曹操从洛阳南下解救曹仁,属下臣僚都说:“大王如不迅速行动,如今就要败了。”惟有侍中桓阶说:“大王认为曹仁等人能否估计目前的形势?”曹操说:“能够。”桓阶又问:“大王恐怕曹仁、吕常不尽力吗?”答道:“不是。”“那么为什么您要亲自去呢?”回答说:“我担心敌人太多,而徐晃等人力量不足。”桓阶说:“如今曹仁等人身处重围之中,仍然死守,没有二心,实在是因为他们认为大王您在远处作外援的缘故。处于万死的危险之地,必定有拚死抗争之心。城内将士有拚死抗争之心,城外有强大的救援,大王您控制六军,显示我们还有多余的军力,何必担心失败而亲自出征?”曹操很同意桓阶的话,于是驻扎在摩陂,先后派遣殷署、朱盖等共十二营军队到徐晃那里增援。关羽在围头派有军队驻守,在四冢还有驻军。徐晃于是扬言将进攻围头,却秘密攻打四冢。关羽见四冢危急,便亲自率领步、骑兵五千人出战,徐晃迎击,关羽退走。关羽在堑壕前围有十重鹿角,徐晃追击关羽,二人都进入关羽对樊城的包围圈,包围圈被打破,傅方、胡修都被杀死,关羽于是撤围退走,然而关羽的船只仍据守沔水,去襄阳的路隔绝不通。 吕蒙到达寻阳,把精锐士卒都埋伏在名为冓鹿的船中,让百姓摇橹,穿商人的衣服,昼夜兼程,将关羽设定在江边守望的官兵都捉了起来,所以关羽对吕蒙的行动一无所知。麋芳、士仁一直都不满意关羽轻视自己,关羽率兵在外,麋芳、士仁供应军用物资不能全部送到,关羽说:“回去后,当治他们的罪。”麋芳、士仁都感到恐惧。于是吕蒙命令原骑都尉虞翻写信游说士仁,为其指明得失,士仁得到虞翻信后,便投降了。虞翻对吕蒙说:“这种隐秘的军事行动,应该带着士仁同行,留下军队守城。”于是带着士仁至南郡。麋芳守城,吕蒙要士仁出来与他相见,麋芳于是开城出来投降了。吕蒙到达江陵,把被囚的于禁释放,俘虏了关羽及其将士们的家属,对他们都给以抚慰。对军中下令:“不得骚扰百姓和向百姓索取财物。”吕蒙帐下有一亲兵,与吕蒙是同郡人,从百姓家中拿了一个斗笠遮盖官府的铠甲;铠甲虽然是公物,吕蒙仍认为他是违反了军令,不能因为是同乡的缘故而破坏军法,便流着眼泪将这个亲兵处斩了。于是全军震恐战惊。南郡因此道不拾遗。吕蒙还在早晨和晚间派亲信去慰问和抚恤老人,询问他们生活有什么困难,给病人送去医药,对饥寒的人赐与衣服和粮食。关羽库存的财物、珍宝,全都被封闭起来,等候孙权前来处理。 关羽得知南郡失守后,立即向南回撤。曹仁召集将领们商议,众人都说:“如今趁关羽身陷困境,内心恐惧,可派兵追击,将他擒获。”赵俨说:“孙权侥幸乘关羽和我军鏖战之机,试图进攻关羽后路,又顾忌关羽率军回救,怕我军趁其双方疲劳时,从中取利,所以才言辞和顺地请求为我效力,不过是乘事机的变化观望胜败罢了。如今关羽已势力孤单,正仓促奔走,我们更应让他继续生存,去危害孙权。如果对战败的关羽穷追不舍,孙权就将由防备关羽改为给我们制造祸患了。魏王必将对此深为忧虑。”于是,曹仁下令不要再穷追关羽。曹操知道关羽退走,惟恐将领们追击他,果然迅速给曹仁下达命令,正如赵俨的判断。 关羽多次派使者与吕蒙联系,吕蒙每次都厚待关羽的使者,允许在城中各处游览,向关羽部下亲属各家表示慰问,有人亲手写信托他带走,作为平安的证明。使者返回,关羽部属私下向他询问家中情况,尽知家中平安,所受对待超过以前,因此关羽的将士都无心再战了。正在此时,孙权到达江陵,荆州的文武官员都归附。 十一月,汉中王刘备设定的宜都太守樊友放弃宜都郡而走,各城的长官以及各部族的酋长都归降了陆逊。陆逊请求以金、银、铜制的官印授予刚刚归附的官吏,并进攻刘备的将领詹晏等人和世居秭归、拥兵自重的大姓,将其全部击溃,使他们归降,前后斩首、俘获以及招降数以万计。孙权任命陆逊有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为娄侯,率兵驻扎夷陵,守卫峡口。 关羽自知孤立困穷,便向西退守麦城。孙权派人诱降,关羽伪装投降,把幡旗做成人像立在城墙上,然后逃遁,士兵都跑散了。跟随他的只有十余名骑兵。孙权已事先命令朱然、潘璋切断了关羽的去路。十二月,潘璋手下的司马马忠在章乡擒获关羽及其儿子关平,予以斩首,于是,孙权占据荆州。 战役结局 关羽不但没有攻陷襄阳和樊城,反而丢失荆州三郡、兵败身亡,刘备集团丢荆州三郡(南郡、零陵、武陵),实力大削。孙权集团占据荆州南部六郡(南郡、零陵、武陵、江夏、长沙、桂阳)。 规模 襄樊之战是三国时期少见的大战,曹魏参战兵力保守估计也至少有五万(于禁七军+襄樊驻军+徐晃援军),关羽的荆州军团估计有三万多(不然不可能围困襄樊),东吴吕蒙军队夺取荆州的军队想来也不少(江陵是著名的坚城)。所以,襄樊之战的总兵力保守估计在十万左右。 影响 襄樊之战,直接决定了荆州三郡(主要是南郡)的归属,东吴从此占据荆州六郡,不仅增加的地盘,而且还“全据长江”,进一步巩固了东吴政权的安全。 蜀汉丢失荆州三郡,损失极其惨重,首先,蜀汉从此失去了东面北伐的大基地,使得隆中对成为虚话,其次,荆州的军队和人才基本上是损失殆尽,再者,孟达叛变投魏,导致丧失上庸等地,最后,蜀汉在襄樊之战的惨败,直接导致了后来刘备讨伐东吴的夷陵之战,使原本就弱小的蜀汉政权雪上加霜。

襄樊之战关羽都威震华夏了,为何攻不下襄阳与樊城?有什么办法可以攻下?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战争都是有政治目的,三国时期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从一开始,就显得扑朔迷离,史书没有记载襄樊之战是谁命令发动的,也没有记载襄樊之战的目的,但从逻辑上来分析,发动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不是关羽这个军区司令有权力发动的,更像是刘备的命令。

关羽有假节钺也不代表他有决策权,假节钺只是代理君王行使权力,行使的不是决策权,而是上战场打仗的权力,代表君主处罚不听从命令的将士的权力,发动战争的决策权永远都掌握在君主手中,除非君王是傀儡,权臣才有可能有决策权,这是基本的逻辑。

再回过头来看襄樊之战,这场战争一定是刘备命令发动的,尽管史书没有明文记载,从相关记载能看出,关羽发动的这场襄樊之战早在汉中之战还在进行之中,就已经开始沿着汉水水陆并进了,直到汉中之战结束的两个月后,关羽的军队才推进到襄樊前线。

刘备命令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有两个原因:

一、策应汉中之战,减轻汉中之战的压力。

由刘备在217年发动的汉中之战,持续了2年之久,并且达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整个益州为了打赢汉中之战,已经精疲力尽了,需要关羽在荆州方向牵制曹魏,以策应汉中之战,同时减轻汉中之战的压力。

只要关羽在襄樊发动战争,那么曹魏就得分兵迎战,对曹魏来说,襄樊的地位比汉中重要多了,如果二选一的话,曹魏一定弃汉中选襄樊,那刘备就能达到政治目的。

二、打通汉水流域,形成蜀汉前线的战略大通道

汉中之战刘备打赢了,占领了汉水的上游,紧随其后,刘备命令刘封与孟达攻占上庸三郡,同样胜利占领了,看地图就会发现,上庸三郡位于汉水中游,然后关羽就开始攻打襄樊了,再看地图就会发现,襄阳与樊城在汉水流域的中下游。

也就是说刘备只要拿下襄樊之后,整个汉水流域就归属刘备集团,汉水能做什么?在古代,水路运输是最便捷、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刘备拿下襄樊的政治目的就是为了打通汉水,只要打通了汉水,将来刘备北伐中原时,就可以利用汉水运兵运粮,就能实现隆中对战略规划,统一天下也未尝不可。

所以,不要小看刘备及其政权,打通汉水在当时来看,是配合隆中对战略最好的辅助战略,也是刘备为了发动北伐中原的大战略所做的准备,虽然益州经历了2年战争完全失去进攻能力,但只要关羽拿下襄樊,对于刘备集团来说,仍然是战略上巨大的胜利。

尽管这么做有风险,但刘备还是决定发动战争,虽然发动战争的决策是刘备下的,但是在战争中如何打仗却是关羽的权力,当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起初进展神速,仅仅一个月时间,关羽就打出了威震华夏的战绩。

关羽首先击败了襄阳太守吕常与征南将军曹仁的军队,襄阳太守吕常是地方郡县兵,因为靠近边境,所以成为关羽的攻击对象,征南将军曹仁相当于曹魏的边防军,曹仁相当于是襄樊军区的司令,同样被关羽击败,只能与汝南太守满宠一起龟缩在樊城内。

正因为曹魏的郡县兵与边防兵都被关羽打败了,所以曹操命令于禁率领七军三万余人前来救援,关羽利用暴雨汉水猛涨的机会,生擒了左将军于禁的七军三万余人以及立义将军庞德及其部下,于禁、庞德可是曹魏两大名将。

于禁是五子良将中官职最高的,还跟关羽一样有假节钺的权力,他所率领的七军三万余人可是曹魏精锐的中央军,是首都地区的卫戌部队,于禁一败,就动摇了曹魏在中原地区的根基,这个时候曹操率领中央军的主力还在从长安到洛阳的路上,等于是曹魏中原门户大开,于禁及七军三万余人被俘虏后送到了南郡江陵城关押。

庞德所率领的军队应该是一支在城外策应曹仁的军队,因为他不属于于禁的七军,庞德是一员猛将,曾经在战场上亲手杀死郭援,并在襄樊之战中用箭射中了关羽的前额,但还是败在关羽手中,因为不愿意投降而被关羽所杀。

战争进行到这一步,关羽占据了大好的局面,为何仍然攻不下襄阳城与樊城呢?有三个原因:

1、地理原因。

襄阳城在汉水南岸,樊城在汉水北岸,两城互为犄角,关羽想要攻打城池,首先得有水军,这个没有问题,其实得有攻城武器,这个关羽肯定也有准备,但是襄阳与樊城靠近汉水,两城的护城河非常宽,尤其是襄阳城,三面环水,攻城武器无法依靠水军运输并攻城。

再一个襄阳与樊城非常近,互为犄角,攻襄阳,樊城会有反击,攻樊城,襄阳会有反击,同时攻襄阳与樊城,关羽要严重分兵,事实上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分兵非常严重,一部分包围襄阳城,一部分包围樊城,还有一部分要面对樊城以前曹魏的援军,兵力分散,攻击力就不强。

2、攻城难度比较大

攻城战是战争中难度最大,后来的蒙古攻宋之战光打襄阳城就打了六年,当时的蒙古军战斗力正值巅峰,但是攻襄阳城依然花了六年,关羽攻打襄阳与樊城总共才打了几个月时间,没有这么容易打的。

三国时期的攻城战,很少有成功的,比如南郡之战周瑜攻江陵城,打了一年多,还是曹仁主动撤退的,再比如诸葛亮北伐时,数万大军攻打一个郝昭数千兵力镇守的陈仓城,20多天没有攻下,都显示出攻城的难度。

3、关羽兵力不够,也缺乏支援

关羽直到襄樊之战结束,也没能攻下襄阳城或者樊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曹魏方面援军源源不断地涌到前线,而关羽却没有一兵一卒的支援,关羽的数万荆州军已经战斗几个月了,没有休整,没有支援,有句话叫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差不多就是关羽当前军队的状态了。

整个襄樊之战差不多半年的时间中,益州的刘备没有给予关羽任何支援,事实也没有能力支援了,益州正处于休养生息当中,打仗打的就是人、钱、粮,刘备的这些东西都消耗在了汉中战场,拿不出来,所以只能任凭关羽发挥了。

那么关羽有没有办法拿下樊城?如果拿下樊城,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关羽能迅速击败于禁和庞德已经是一个奇迹,都让曹操产生迁都的念头了,说明曹操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威胁,这绝不是说说而已,关羽差一点就打开了进入中原的大门,只要拿下樊城,襄阳同样守不住,也一样会被关羽攻下。

如果关羽拿下了襄阳与樊城,这等于在中原地区插入了一个钉子,获取了隆中对战略中绝佳的进攻点,同时还打通了整个汉水流域,刘备一旦控制了整个汉水流域,就具备了进攻中原的能力与实力。

接下来等到天下有变时,关羽就能进军许都与洛阳,襄樊可是华北平原的南部边缘地区,再往北就是一马平川,蜀军占据襄樊后,曹魏的中原地区永无宁日,关羽只要骑上马,率领一支骑兵,只需要几天的时间就冲到许都抢掠汉献帝,或者冲到洛阳,占领曹魏的核心区域,这对曹魏来说将是极大的威胁。

对于曹魏来说,肯定要做两件事:

1)迁都,避免襄樊对许都的威胁

关羽还没占领襄樊的时候,曹操就想迁都了,他一定是想迁都到邺城,洛阳都不安全,只能迁到河南与河北交界处的邺城了,这样就能建立防线,阻止关羽北上袭扰许都。

2)倾国之力夺取襄樊

曹操是不能容忍关羽在自己的家门口打下根据地的,一定会倾全国之力攻打关羽的,从襄樊之战的经历也能看出来,于禁和庞德失败后,徐晃被曹操派出来攻打关羽,除此之外,张辽也从合肥前线调往襄樊,同时曹操本人也率领的魏军中央军精锐守在了洛阳与许都之间的摩陂,默默注视前线的战况,以随时调整战略战术。

战争打到这个地步,其实已经注定了关羽的失败,关羽俘虏了于禁七军三万人已经是奇迹了,曹魏还没有遇到过如此严重的失败,关羽以荆州三郡的兵力对抗曹操北方八州的实力,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了,连续作战几个月的关羽已经不具备夺取樊城的实力了,因为曹魏不断派援军参与作战,而关羽只能依靠已经疲惫不堪连续作战几个月的荆州军。

所以,以当前的情况来看,关羽无法攻下樊城,没有办法了,当前关羽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中兵力攻下襄阳,占据汉水南岸的襄阳城,然后放弃北岸的樊城,以水军阻隔汉水北岸的魏军,双方以汉水为界南北分治,这样就能保留威震华夏的部分战果,同时也能防备孙权在后方的偷袭。

但是关羽明显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仍然想要攻取樊城,所以才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如果关羽放弃樊城,占据襄阳,这样至少关羽不会失去荆州和自己的生命。

好了,关于“襄樊之战刘备阵容搭配图片”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襄樊之战刘备阵容搭配图片”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