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征服清野阵容搭配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文明与征服清野阵容搭配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文明与征服清野阵容搭配插图

墨洛温王朝(481-751)

Pharamond ca. 410年-426年

Clodio 426年-447年

墨洛维 447年-458年

希尔德里克一世 458年-481年

克洛维一世 481年-511年

克洛维死后, 王国被他的四个儿子分割:

苏瓦松王国:

克洛塔尔一世 511年-561年

巴黎:

查理贝尔特一世 561年-567年

奥尔良:

Chlodomer 511年-524年

理姆斯:

Theuderic I 511年-534年

Theudebert I 534-548

Theudebald 548-555

克洛塔尔一世 511年-561年

苏瓦松的克洛塔尔最终在他兄弟们(及其继承者)死后掌控了其它三个王国。在他死后,王国又一次被他的四个儿子分割:

苏瓦松王国: 梅茨

希尔佩里克一世 567年-584年

克洛塔尔二世 584年-629年

巴黎:

查理贝尔特一世 561年-567年

奥尔良:

Guntram 561年-592年

希尔德贝尔特二世, (570-595), 592年-595年

Theuderic II 595年-613年

西日贝尔二世 613年

梅茨:

西日贝尔一世 561年-575年

希尔德贝尔特二世 575年-595年

Theudebert II 595年-612年

Theuderic II 612年-613年

西日贝尔二世 613年

克洛塔尔二世 584年-629年

克洛塔尔二世废了奥斯特拉西亚的布伦希尔德 和她的后代并且重新组织了王国. 然而,在 623年他为了安抚贵族和保障领土完整,建立了奥斯特拉西亚公国。他的儿子兼继承者达戈贝尔特一世通过分别在629 和634年指定这个附属国为 阿基坦公国和奥斯特拉西亚公国继续了这个举措

纽斯特里亚&勃艮地: Aquitaine

达戈贝尔特一世 629年-639年

克洛维二世 639年-658年

克洛塔尔三世, (652-673), 658年-673年

Theuderic III 673年

希尔德里克二世 673年-675年

Theuderic III 675年-691年

奥斯特拉西亚:

达戈贝尔特一世 623年-634年

西日贝尔三世 634年-656年

希尔德贝特 656年-661年

克洛塔尔三世 661年-662年

希尔德里克二世 662年-675年

克洛维三世 675年-676年

达戈贝尔特二世 676年-679年

Aquitaine:

查理贝尔特二世 629年-632年

希尔佩里克 632年

Theuderic III 675年-691年

克洛维四世 691年-695年

希尔德贝尔特三世 695年-711年

达戈贝尔特三世 711年-715年

纽斯特里亚&勃艮地:

希尔佩里克二世 715年-721年

奥斯特拉西亚:

希尔佩里克二世 715年-717年

克洛塔尔四世 717-720

希尔佩里克二世 720年-721年

Theuderic IV 720年-737年

空位期 737年-743年

希尔德里克三世 743年-751年

加洛林王朝(752-987)

1. 丕平(矮子)(752-768)

原为法兰克王国宫相,752年得到教皇支持,废掉国王“笨人”契尔德里克三世,强迫其进入修道院,被诸侯选为国王。756年率兵攻入意大利,击败伦巴底,将所获土地献给教皇,形成了教皇国。768年病死,两个儿子分领其地,查理获得奥斯达拉西亚、纽斯特利亚、阿基坦北部,卡罗曼获得勃艮地、普罗旺斯、塞普提美尼亚和阿基坦南部。

2. 查理一世(查理大帝)(768-814)

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在位期间征服萨克森人,夺取意大利,占领了德国、西班牙、巴尔干的大片土地,800年被教皇加封为罗马帝国皇帝。814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3. 路易一世(814-840)

继承了父亲留下的大帝国,却把大片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几个儿子,因领土分配问题引起了多场内战。840年病死,其长子罗泰尔继位。

4. 罗泰尔一世(840-855)

与其弟路德维格、查理因帝位权力问题发生多场战争,战败后与诸弟瓜分罗马帝国,其弟查理(绰号秃头)获得帝国的西部领土,即今法国、西班牙部分,西法兰克王国逐渐演变为法兰西王国。

5. 查理二世(秃头)(843-877)

在位期间建立了王国内的封建制度,并长期与骚扰法国海岸的北 放德 人作战。877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6. 路易二世(结舌者)(877-879)

在位仅两年,死后两子瓜分了王国。路易获得法国北部,卡罗曼获得勃艮地和阿基坦。

7. 路易三世(879-882)

在位时间也不长,死后其弟卡罗曼继承了王位。

8. 卡罗曼(882-884)

没有逃脱与父亲和哥哥相同的命运,在位两年后病死。死后,法国贵族选举当时的没有逃脱与父亲和哥哥相同的命运,在位两年后病死。死后,法国贵族选举当时的罗马帝国皇帝胖子查理为王。

9. 查理(胖子)(884-888)

887年被帝国贵族废黜,不久病死。法国落入贵族厄德之手。

10. 厄德(888-898)

于892年大败诺曼人,但不久,法国贵族发动叛乱,于893年选举路易二世的私生子查理为国王。后查理被厄德击败,但厄德还是割让了一些领土给查理加以安抚。898年厄德病死,查理趁机夺取了法国王位。

11. 查理三世(898-929)

911年,因苦于诺曼人的不断进攻,将诺曼底地区割让与诺曼人,并使其皈依了基督教。920年,法国贵族又起叛乱,宣布放弃对查理三世的效忠,于922年推选前国王厄德的女婿罗伯特为王。但罗伯特在923年战死,其婿卢多尔夫继之。929年,查理三世病死,卢多尔夫成为法国国王。

12. 卢多尔夫(929-936)

936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13. 路易四世(936-954)

941年贵族发动叛乱,并于945年击败路易四世,将其囚禁。但不久罗马帝国皇帝厄图攻入法国,路易四世获释。954年病死,其子罗泰尔继位。

14. 罗泰尔二世(954-986)

977年与罗马帝国皇帝厄图因争夺洛林爆发战争,后双方议和,但洛林任属神圣罗马帝国。986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15. 路易五世(986-987)

死后无嗣,加洛林王朝结束,共235年。法兰西公爵卡佩·休被贵族选为国王 ,开创了卡佩王朝,其直系、旁系在法国的统治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

卡佩王朝(直系)(987-1328)

1. 卡佩·休(987-996)

在位期间平定了洛林公爵的叛乱,996年病死,其子罗伯特继位。

2. 罗伯特二世(虔诚者)(996-1031)

998年,因未向教皇交纳结婚费(就是向教皇的贿赂),被迫与表妹柏尔塔离婚。1016年,经十四年战争后终于夺得了勃艮地公国。1031年病死,其子亨利继位。

3. 亨利一世(1031-1060)

在位期间无大作为,1060年病死,其子菲利浦继位。

4. 菲利浦一世(1060-1108)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英格兰。1094,菲利浦一世因离婚之事与教皇闹翻,被教皇驱逐出教。1108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5. 路易六世(胖子)(1108-1137)

在位期间,为夺回诺曼底与英王亨利一世发生多次战争。1136年,促成了其子路易与阿基坦女继承人埃拉诺的婚事,法王获得了阿基坦。1137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6. 路易七世(1137-1180)

1147年,参加了十字军东征。两年后回国,因听闻在自己出征期间妻子有不贞的行为,与妻子埃拉诺离婚。1152年,埃拉诺与路易七世离婚,改嫁安茹公爵亨利,并带来所辖的大片领土作为嫁妆,亨利的势力大大增加,而法王则丢失了大片领土。1154年,安茹公爵亨利继承了英国王位,并占有大半法国领土。路易七世为了削弱英王在法国的势力,与英国发生多场战争。1172年,路易七世诱使英王亨利诸子背叛其父,但不久皆被英王所败。1180年,路易七世病死,其子菲利浦继位。

7. 菲利浦二世(1180-1223)

法国历史上又一位伟大的国王,一生致力于削弱英王在法国的势力。诱使英王太子理查背叛其父亨利,在理查继位后,又背弃理查,发兵夺取英在法领土,连续占领诺曼底、布列塔尼、安茹等地,使金雀花王朝的势力大大削弱。在位期间还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223年病死,其子路易继位。菲利浦二世在位四十余年,法国王室的直辖土地增加了一倍。

8. 路易八世(1223-1226)

继承父亲遗志,继续攻击英王在法领土,至1227年,英王在法国只剩下波尔多和加斯科尼。但在1225年将从英国手中夺回的大片土地赐予王室血亲,给法国的王权集中造成了很大障碍。1226年病死,其幼子路易继位。

9. 路易九世(圣路易)(1226-1270)

极为虔诚的基督教徒,死后被天主教会封为圣人。幼年继位,由母亲布隆什摄政,直到1236年方亲政。1244年,路易九世与其兄弟三人都加入了十字军东征,由其母代摄政事。1253年,太后布隆什死,路易九世于是返回法国。1259年,与英王订约,割让了一部分土地给英王,而英王放弃对诺曼底、安茹等地的所有权。1267年,再次组织十字军,三年后在突尼斯军中病死,其子菲利浦继位。

10. 菲利浦三世(勇者)(1270-1285)

在位期间与西班牙发生了多次战争,死后其子菲利浦继位。

11. 菲利浦四世(美男子)(1285-1314)

又一位伟大的国王,据说长相十分俊美。在位期间努力加强王权,并力图遏制英国在法国的势力。后又入侵佛兰德尔,引起了长期的战争。为了充实国库,大举迫害犹太人,1304年,宣布将犹太人财产全部充公,使很多犹太人被杀或流亡国外。因与教皇不合,于1303年逮捕教皇,并将其废黜。1305年,另立法国人波尔多大主教为教皇,教廷也移至法国南部小城亚威农。1307年,又对法国国内势力最大的组织圣殿骑士团动手,受牵连的人多达15000余人,并将包括圣殿骑士团最高首领大宗师在内的多人除以火刑。

圣殿骑士团覆灭后,不仅其贮藏的大 什聘 归于国王,法国国内的割据势力也受到沉重打击。但据传菲利浦受到了圣殿骑士团大宗师临死时的诅咒,在大宗师遭受火刑后不久也神秘死去,其长子路易继位

12. 路易十世(1314-1316)

懦弱无能,体弱多病,干得唯一一件大事是在1215年允许犹太人回国。死后无嗣,但有一遗腹子。

13. 约翰一世(1316-1316)

路易十世遗腹子,出生后七日死去,法国王位由路易十世之弟菲利浦继承。

14. 菲利浦五世(1316-1322)

较有能力,但在位时间也不长,死后由其弟查理继位。

15. 查理四世(1322-1328)

同样仅在位六年救死去,无子,只有一个女儿,但由法兰克古老的塞力克律女子不得继承王位,于是由其堂弟瓦鲁阿伯爵菲利浦继位(菲利浦之父是菲利浦四世的弟弟,受封瓦鲁阿伯爵)。至此,卡佩王朝直系绝,共341年,瓦鲁阿王朝开始。

瓦鲁阿王朝(1328-1589)

1. 菲利浦六世(1328-1350)

由于英王爱德华三世是菲利浦四世的外孙(在欧洲,外孙与孙子的地位是平等的),菲利浦六世是菲利浦四世的侄子,两人同属旁系,因此爱德华三世认为自己有权继承法国王位,从而引起了英法之间长达百年的战争。1336年,菲利浦与英国的仇敌荷兰结盟,并攻入英王在法国的领地加斯科尼,英王爱德华三世遂自称法王,百年战争开始。1340年,法国舰队在斯拉伊斯大败,英国控制了海峡。1346年,著名的克雷西之役中,菲利浦六世率领的法军惨败给爱德华父子率领的英军,法国骑士战死者多达1500人,其中包括法国的盟友波希米亚国王。英军于此战中使用火器,为欧洲首次。1347年,英军乘势占领港口加莱,统治该城直到1558年。1350年,菲利浦六世在愤恨中死去,其子约翰继位。

2. 约翰二世(好人)(1350-1364)

一位有德无能的国王。其继位后即着手与英国开战,以报克雷西之仇。1356年,约翰与黑太子爱德华所率英军战于波亚迭,但法军再次惨败,约翰亦被俘,其子查理遂带摄国政。1360年,约翰由法国出钱赎回,另选人在英国为质。但两年后人质逃回法国,约翰二世为表现骑士之守信用的品质,再次前往英国为质,后死于英国,其子查理继位约翰二世为表现骑士之守信用的品质,再次前往英国为质,后死于英国,其子查理继位。

3. 查理五世(1364-1380)

颇有能力的国王,誓为祖父和父亲报仇。他任用名将,实行坚壁清野的战术,广泛采用大炮攻城,收复了大片失地,到他死时,英国在法只剩下加莱、波尔多等少数几座城市。1380年病死,幼子查理继位。

4. 查理六世(1380-1422)

典型的败家子,将父亲取得的战果丧失殆尽(偏偏他在位时间还不短)。在位初期,因年幼,由三位叔叔摄政。1388年亲政,重用其弟奥尔良公爵。但四年后,查理六世患了癫痫,其叔勃艮地公爵趁机夺权,与奥尔良公爵形成两派,斗争激烈,英王趁机再次进攻法国。1396年,勃艮地公爵之子约翰所率法军在尼科波利斯之役中惨败于英军,法国骑士精锐损失殆尽。1404年,约翰继承勃艮地公爵。1407年,奥尔良公爵被刺,两派矛盾更加激烈,在对英态度上,奥尔良派主战,勃艮地派主和。但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战役中,法军再次惨败于亨利五世所率法军,新的奥尔良公爵被俘,英军乘势占领大片法国领土。1419年,勃艮地公爵约翰亦被刺身亡,其子继位,继续与英国人合作。1420年,英王亨利五世进入巴黎,在勃艮地派的影响下,查理六世与亨利五世订约,将女儿嫁于亨利五世,指定亨利五世为王位继承人,还割让大片土地给英国。但王太子查理(查理六世的私生子)在奥尔良派的支持下逃到法国南方,建立了小朝廷。1422年,英王亨利五世和法王查理六世先后病死,英王亨利六世继位,自称为法国国王,法国王太子查理同时也在梅翁称王。

5. 查理七世(1322-1461)

一位颇有争议的国王,因未能营救贞德而倍受指责。但他毕竟结束了百年战争,对法国历史影响重大。继位之初,无所作为,不久英军进攻法国重镇奥尔良,辛得贞德率军解围。1429年,查理七世在朗斯正式加冕。1430年,贞德被勃艮地派俘获,后移交英国,一年后被烧死,在此期间,查理七世没有采取任何营救措施。但贞德死后,在强烈的民族主义激励下,法军连战连捷,收复大片失地。1435年,勃艮地公爵与法王议和,法国贵族的内斗结束。1436年,查理七世进入巴黎,并于1438年宣布教皇权力在法国宗教会议之下,从此法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管辖。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英国在法国只剩下加莱一个据点。1456年,在查理七世的要求下,罗马教廷为贞德恢复名誉,承认其为圣女。1461年查理七世病死,其子路易继位。

6. 路易十一(1461-1483)

为巩固王权,与各地贵族多次作战,采用种种手段,力图摧毁封建割据势力,在位期间基本结束了割据局面。并于1477年获得了勃艮地公爵领地。死后由其子查理继位。

7. 查理八世(1483-1498)

因年幼,由其姐安利摄政,安利设计使布列塔尼女公爵与查理八世结婚,使法国王室获得了布列塔尼公爵领地。1491年亲政,但不久病死,由其弟路易继位。

8. 路易十二(1498-1515)

揭开了法国国王与帝国皇帝争夺意大利的序幕,多次出兵意大利,与教皇、帝国、瑞士等诸国作战,但最终收获不大。死后由其侄子兼女婿佛朗索瓦继位。瑞士等诸国作战,但最终收获不大。死后由其侄子兼女婿佛朗索瓦继位。

9. 佛朗索瓦一世(1515-1547)

一位传奇式的国王,几乎终其一生都在与哈布斯堡家族争夺意大利。1519年,竞选帝国皇帝失败,西班牙国王、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成为帝国皇帝,建立了包括帝国、西班牙、尼德兰、意大利在内的大帝国。佛朗索瓦不甘失败,双方发生了多次战争。1525年,法军在意大利巴费亚大败,佛朗索瓦被俘,在作出割地允诺和被释,但回国和立即反悔,与皇帝再次开战。为了打破哈布斯堡包围圈,佛朗索瓦不惜与异教徒土耳其合作,共同对付皇帝。战争一直持续到1546年,法国最终获得了意大利西北的少部分土地。1547年,佛朗索瓦一世病死,其子亨利继位。

10. 亨利二世(1547-1559)

继承父志,继续与帝国对抗,但在意大利的进展并不大。在位期间的一件大事是1558年,法军统帅吉斯公爵夺回加莱,至此英王在法国无任何领地。死后由长子佛朗索瓦继位。

11. 佛朗索瓦二世(1559-1560)

继位后,吉斯公爵掌握了大权,但不久佛朗索瓦二世即病死,由幼弟查理继位。

12. 查理九世(1560-1574)

因年幼,由其母凯瑟琳摄政。不久,法国国内因天主教与新教矛盾爆发了宗教战争,天主教一方以吉斯家族为首,新教则团结在纳瓦尔的波旁家族周围。后在王室努力下,双方议和,新教首领波旁家族的亨利娶法王之妹为妻。但新教首领吉斯公爵和王弟安,双方议和,新教首领波旁家族的亨利娶法王之妹为妻。但新教首领吉斯公爵和王弟安茹公爵亨利不肯善罢甘休,趁新教首领云集巴黎参加婚礼之机进行了突然袭击,巴黎的新教贵族几乎全部被杀,这就是著名的“圣巴托罗缪大屠杀”,亨利·波旁宣布改宗得以活命。外省也相继发生了类似的屠杀,新教徒死伤无数。但残余的新教势力固守拉罗舍尔港,天主教军久攻不下,最后不得不再次议和。查理九世生性懦弱,完全受其母摆布,且体弱多病,死后无嗣,由其弟安茹公爵亨利继位。

13. 亨利三世(1574-1589)

继位之后,既无法调和新旧两教矛盾,也无法帮助一方消灭另一方,于是宗教战争屡屡爆发。1584年,王弟安茹公爵佛朗索瓦(原阿朗松公爵,亨利三世继位后改封安茹公爵)病死,瓦鲁阿家族男嗣绝,亨利三世的妹夫——新教首领亨利·波旁成为继承人,这引起了天主教领袖吉斯公爵和西班牙国王的强烈反对,战争再度爆发。吉斯公爵在欧洲天主教势力的支持下,妄图夺取法国王位。1588年,亨利三世派人刺死了野心勃勃的吉斯公爵,转而与亨利·波旁合作。1589年,亨利三世也被刺身亡,亨利·波旁继承了王位,其领地纳瓦尔王国也并入法国。瓦鲁阿王朝至此结束,共261年。波旁王朝开始,波旁家族也是卡佩家族的支系,其先祖为路易九世的次子罗伯特。

波旁王朝(1589-1848)

1. 亨利四世(1589-1610)

又一位伟大的国王,在继位之初,为了获得国内天主教民众的支持,于1593年毅然再次宣布改宗,改信天主教。不久顺利进入巴黎,得到了大多数法国人的支持。1596年,亨利四世击败天主教派领袖马延公爵,摧毁了天主教联盟,结束了内斗。1598年,将西班牙干涉军逐出法国,同年颁布南特敕令,给予新教徒相当大的自主权,结束了宗教战争。1609年,亨利四世与英国、荷兰、意大利结盟,准备再次与西班牙开战,但一年后被刺身死。幼子路易继位。

2. 路易十三(1610-1643)

初期由其母玛利亚摄政,1614年亲政。后与其母发生矛盾,放逐其母,引起了内战,直到1620年母子二人方停战和好。1621年,路易十三的亲信律因病死,玛利亚及其亲信黎塞留掌握了大权。黎塞留励精图治,努力加强王权。1628年,攻陷了新教徒最后一个堡垒拉罗舍尔,自此法国新教徒不再拥有军事力量。1630年,黎塞留挫败了太后玛利亚企图推翻他的阴谋,迫使太后及反对派首领逃往国外。后黎塞留使法国加入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反对世仇哈布斯堡家族。但他没能等到战争结束就于1642年病死,其任首相18年,发展工商业,打击割据力量,贡献很大。马萨林继黎塞留为首相,继续推行黎塞18年,发展工商业,打击割据力量,贡献很大。马萨林继黎塞留为首相,继续推行黎塞留的政策。1643年,路易十三继黎塞留之后死去,幼子路易继位。

3. 路易十四(1643-1715)

欧洲著名帝王,号“太阳王”,是法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继位后因年幼,由其母安娜摄政。法国继续参与三十年战争,并多有胜利。1648年,战争结束,法国获得了阿尔萨斯、凡尔登等大片土地。同年,不满首相马萨林统治的巴黎法官发动了第一次投石党运动,但不久即与王室妥协。1651年,发生了以大贵族为首的第二次投石党运动,其领袖是三十年战争中的名将孔代亲王。最终迫使安娜罢免马萨林。但在后来的权力角逐中,孔代丧失了民心,被迫于1653年逃出巴黎,投靠西班牙,马萨林东山再起。随后,孔代率西班牙军攻入法国,战争持续到1655年,最后法西议和,孔代得到赦免,返回法国。1661年,马萨林死,路易十四亲政,任命柯贝尔为财政大臣,推行重商政策。后法国与荷兰、西班牙、帝国发生了多次战争,法军屡战屡胜,获地甚多。1685年,路易十四撤销南特敕令,迫使很多新教徒逃离法国。1686年,帝国、西班牙、荷兰、瑞典等国组织大联盟共同反法,战争持续了十一年之久,法军虽占有优势,但在战后签订的和约中获益甚少。1700年,西班牙国王病死,遗命其外孙即路易十四之孙菲利浦继位,引起了各国的极大不满,战事再起,英国加入反法联盟,西班牙则支持法国。但由于缺乏良将,法西军屡败,西班牙在尼德兰和意大利的领地丧失殆尽,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很多也被英国夺走。1713年双方达成和约,菲利浦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承诺法西永不合并,自此波旁家族进入了西班牙王室。但西班牙在意大利的领地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之手。1715年,路易十四病死,其孙路易继位。

4. 路易十五(1715-1774)

初期由其叔奥尔良公爵摄政。1717年,为解决财政困难,任用苏格兰冒险家约翰建立银行、公司多家,约翰的金融业曾辉煌一时,但终于三年后失败,使很多中小市民倾家当产。1726年路易十五亲政,先后参加了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但均遭失败,造成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全部为英国夺走。1768年,从热那亚购入科西嘉岛。1774年死后由其孙路易继位,此时的法国已是危机四伏。

5. 路易十六(1774-1793)

继位时法国财政问题十分严重,所以立刻着手解决,但连续撤换了多位财政大臣,都无法解决问题。又于1778年加入美国独立战争,耗费了大量经费。1789年,被迫召开三级会议,以寻求解决财政问题的办法。 但资产阶级提出的条件无法为国王接受,路易十六试图逮捕其首领人物,但遭到失败。巴黎人民随即发动起义,建立了共和国。1791年,路易十六试图逃出法国,但遭到失败。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攻下杜伊勒里宫,国王被囚禁。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其正在狱中太子路易被流亡的保皇党人拥立为国王。

6. 路易十七(1793-1793)

并没有继位就死在了监狱里。路易十六逃亡在外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路易遂成为王位继承人。

7. 路易十八(1814-1824)

被反法联盟拥立复辟,1823年派兵入侵西班牙,帮助同是波旁家族的西班牙国王复位。1824年病死,其弟查理继位。

8. 查理十世(1824-1830)

极端反动,1825年颁布赔偿法,要求赔偿法国贵族在大革命时期的损失,引起全国上下极大不满。1827年又解散国民自卫军。1830年颁布敕令五条,妄图进一步加强专制,巴黎人民随之发动起义,查理十世下台。其侄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继任为摄政王。

9. 路易·菲利浦(1830-1848)

比较倾向资产阶级,也有一定能力。1832年占领了安特卫普,1845年,在非洲又侵占了多处殖民地。1847年,全欧爆发了经济危机,法国国内也矛盾激化。1848年,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国外。波旁王朝彻底灭亡,共计259年。

波旁王朝在法国的统治结束了,但西班牙的王室仍然属于波旁家族,并一直延续至今,这恐怕是当初路易十四没有想到的。

关于纠纷和斗争的成语

暗斗明争

暗里明里都在进行斗争。常形容尽力争权夺利。

出处: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七章:“南方的桂滇黔等小军阀,暗斗明争,弄得全中国民不聊生!中国政治真糟啦!”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部争斗

暗中倾轧

背地里互相排斥打击—— 关于斗争的成语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1回:“表面上卖个虚名,粉饰大局,其实暗中倾轧,入主出奴。” 作谓语、宾语;指人背地斗争

饱经风霜

饱:充分;经:经历;风霜: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鸡皮瘦损,看饱经雪霜,丝鬓如银。” 人们那被晒黑的~的脸上,显出严肃而紧张的神情。★冯德英《苦菜花》第一章

饱经霜雪

饱:充分;经:经历;霜雪:比喻艰难困苦。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一出:“鸡皮瘦损,看饱经霜雪,丝鬓如银。”

成王败寇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描写斗争的成语

出处: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出处:孙中山《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演讲》:“中国历史上有一习惯,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但近代文明国家,不是如此。”

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俘虏。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五折:“我成则为王,败则为虏,事已至此,惟求早死而已。”

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关于斗争的成语

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三十一回:“单枪独马领三军,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他们虽然至今不知道“欲壑难填”的古训,却很明白“~”的成语。★鲁迅《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

寸土必争

即使是一点点土地,也要和敌人争夺。形容对敌斗争毫不退让。

出处:元·金好问《鸿沟同钦叔赋》:“雌雄自决已无策,尺寸必争唯上流。” 我们是针锋相对,~,绝不让国民党轻轻易易地占我们的地方,杀我们的人。★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大风大浪

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出处:高阳《母子君臣》:“然而她到底是经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深知躲避不了的烦恼,只有昂起头来硬顶。”

大浪淘沙

淘:用水冲洗。去掉杂质。在大浪中洗净沙石。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 描写斗争的成语

出处:粟裕《激流归大海》:“这支队伍经过严峻的锻炼和考验,质量更高了,是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精华。”

带牛佩犊

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出处:《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

地动山摧

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同“地动山摇”。

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子胥祭了,发声大哭,感得日月无光,江河混沸。忽即云昏雾暗,地动山摧。兵行唅啼,人伦凄怆。”

地动山摇

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关于斗争的成语

出处: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奏议集·一二·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从此灾祸自此而始。”

斗霜傲雪

形容在严酷的环境中敢于斗争,不屈不挠。

出处:无

斗志昂扬

昂扬:情绪高涨。斗争的意志旺盛。

出处: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象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短兵接战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描写斗争的成语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短兵相接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 但恐怕也有时会逼到非~不可的,这时候,没有法子,就~。★鲁迅《两地书·二》

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指男女相爱的感情多,胸怀大局的气概少。比喻文艺作品中男欢女爱多,社会斗争题材少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晋司空张华》:“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犹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齐、梁小赋,唐末小诗、五代小词,虽小却好,盖所谓‘~’也。”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尔雅温文

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关于斗争的成语

出处: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生得眉清目秀,尔雅温文,且又性情蕴藉,聪颖过人。”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态度温和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出处:明·烟霞散人《斩鬼传》第四回:“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待他伤了一个,便容易了。” 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两派对立斗争

风口浪尖

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出处:向春《煤城怒火》第21章:“现在到了风口浪尖,是咱挺身的时候了,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抗日,一定要干出个英雄样来!”

锋芒所向

向:指向。指斗争中矛头所指的地方。—— 描写斗争的成语

出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

孤军奋战

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出处:《魏书·赵瑕传》:“思祖率彭沛之众望阵奔退,瑕孤军奋击,独破仙琕。”《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

怪雨盲风

犹疾风暴雨。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出处:宋·刘克庄《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伯昌》词:“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 黄昏蜃气忽成楼,~引客舟。★《花月痕》第三回

骇浪惊涛

骇:使惊怕;涛:大波浪。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关于斗争的成语

出处: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年未及笄,遍历海外,走蛮烟瘴雨之乡,受~之险。★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虎斗龙争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出处: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桂林杏苑,空成魂梦之游;~,又见战征之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

急风暴雨

急: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这个攻击的形势,简直是~,顺之者存,违之者灭。★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疾风暴雨

疾: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描写斗争的成语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斧照伯当上三路,如飘泼盆倾,~,砍剁下来。★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二十二回

疾风骤雨

疾:又快又猛;骤: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出处:《淮南子·兵略训》:“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 十来个妇人,一个个粗脚大手,祼臂揎拳,如~而来。★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四

艰苦奋斗

不怕艰难困苦,坚持英勇斗争。

出处:陶铸《崇高的理想》:“我们要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还要经过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

惊涛骇浪

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关于斗争的成语

出处: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又觉得身体动荡,仿佛在~的小船里。★叶圣陶《地动》

惊涛巨浪

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同“惊涛骇浪”。

出处:无

惊涛怒浪

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同“惊涛骇浪”。

出处:无

鲸波怒浪

犹言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描写斗争的成语

出处:无

鲸波鼍浪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同“鲸涛鼍浪”。

出处:无

鲸涛鼍浪

犹言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出处:无

空室清野

在对敌斗争时,把家里的东西和田里的农产品藏起来,使敌人到来后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利用不上。—— 关于斗争的成语

出处:《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两败俱伤

俱:都。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这两种运动合起来便能够互收效益,分开来定要~。★闻一多《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

龙战虎争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同“龙争虎斗”。

出处:无

龙争虎斗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描写斗争的成语

出处: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枉以后~,都是俺鸾交凤友。★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

龙争虎战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同“龙争虎斗”。

出处:无

明哲保身

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出处:《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朱自清《论气节》

难分难解

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关于斗争的成语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九回:“一员将使五股托天叉;一员将使八楞熟铜锤;一员将使五爪烂银抓;三将大战,杀得难解难分。” 这盘棋,两人杀得~,不分高下。

难解难分

指双方争吵、斗争、比赛等相持不下,难以分开。有时也形容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九回:“一员将使五股托天叉;一员将使八楞熟铜锤;一员将使五爪烂银抓;三将大战,杀得难解难分。” 这盘棋,两人杀得~,不分高下。

你死我活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形容双方斗争非常激烈。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六:“只将折箸搅,你死我活。” 世俗人没来由,争长竞短,~。(元·无名氏《度柳翠》第一折)

女娲补天

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描写斗争的成语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传说雨花石是~留下的石头。

拼死拼活

①不顾一切地斗争。②用尽全部精力。

出处:无

千锤百炼

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出处:晋·刘琨《重赠卢谌》诗:“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宋·尤袤《全唐诗话》卷三:“百锻为字,千炼成句。” 诗家好作奇句警语,必~而后能成。★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一

前仆后踣

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同“前仆后继”。—— 关于斗争的成语

出处:无

前仆后继

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清·秋瑾《吊吴烈士樾》

生死存亡

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

出处:《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 亲承懿旨到西宫,~掌握中。★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描写斗争的成语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在这儿,在这~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树欲静而风不宁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出处:无

树欲静而风不停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出处:无

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关于斗争的成语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树欲息而风不停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出处:无

同室操戈

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出处:《左传·昭公元年》 为宋学者,不第攻汉儒而已也,仰且~矣。★清·江藩《宋学渊源记序》卷上

蛙蟆胜负

青蛙与蛤蟆斗争的胜负。比喻不足介意的荣哀得失。—— 描写斗争的成语

出处:宋·刘克庄《水龙吟·丙辰生日》词之二:“任蛙蟆胜负,鱼龙变化,侬方在,华胥国。”

温良恭俭让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出处:《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温文尔雅

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正是学者的态度。★叶圣陶《演讲》

秀才造反

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有所反抗、斗争。—— 关于斗争的成语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义薄云天

义:正义;薄:迫近;云天:指高空。正义之气直上高空。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

出处:南朝·宋·沈约《宋书·谢灵运传》:“高义薄云天。”

愚公移山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的精神。

战天斗地

战、斗:泛指斗争。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气慨。—— 描写斗争的成语

出处:无 灾区人民以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慨,克服洪水带来的困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坐山观虎斗

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出处:《史记·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时,我们要耐心劝解,决不能~。

中国各朝代分别是哪些文明?

前750年------平王二十一年

* 秦文公伐戎,戎败,文公收周余民而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于周

前722年------平王四十九年

* 今传鲁国编年史《春秋》记事开始

前707年------桓王十三年

* 秋,蔡、卫、陈之师从桓王伐郑,战于繻葛,周师败绩

前704年------桓王十六年

* 夏,楚伐随,败之。楚熊通自立为武王。楚始开濮地而有之

前689年------庄王八年

* 楚始都郢

前685年------庄王十二年

* 齐桓公即位,以管仲为相,定士、农、工、商四民之居,行国、野之制

前684年------庄王十三年

* 春,齐伐鲁,战于长勺,齐败

前681年------ 王元年

* 齐桓公始盟诸侯。春,会宋、陈、蔡、邾之君于北杏

前679年------ 王三年

* 春,齐桓公会宋、陈、卫、郑之君于鄄。齐始霸

* 周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

前677年------ 王五年

* 秦徙都于雍

前675年------惠王二年

* 周 国等五大夫奉王子颓以伐惠王,惠王出奔。立王子颓为王

前673年------惠王四年

* 夏,郑、虢同伐王子颓,杀之。惠王复位

前664年------惠王十三年

* 冬,齐伐山戎以救燕

前660年------惠王十七年

* 冬,狄人伐卫,杀卫懿公

前658年------惠王十九年

* 夏,晋假道于虞以伐虢,取虢都下阳。虢徙都上阳

前656年------惠王二十一年

* 齐桓公率诸侯之师伐楚,与楚盟于召陵

前655年------惠王二十二年

* 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灭虢、虞

前651年------襄王元年

* 九月,齐桓公盟诸侯于葵丘

前649年------襄王三年

* 夏,王子带召杨拒、泉皋、伊雒之戎攻王城,秦、晋伐戎以救周

前645年------襄王七年

* 秦、晋战于韩原,晋败,秦获晋惠公以归。晋于是作爰田,作州兵

前638年------襄王十四年

* 十一月,宋、楚之师战于泓,宋败

前636年------襄王十六年

* 春,晋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

* 秋,王子带以狄师攻王,襄王出奔

前635年------襄王十七年

* 四月,晋文公纳周襄王于王城,杀王子带

前633年------襄王十九年

* 冬,晋作三军

前632年------襄王二十年

* 城濮之战。夏四月己巳,晋联合齐、宋、秦之师破楚师于城濮。襄王命晋文公为侯伯。晋文公盟诸侯于践土

前627年------襄王二十五年

* 夏四月辛巳,晋及姜戎败秦师于肴

前625年------襄王二十七年

* 春二月甲子,晋师与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

前624年------襄王二十八年

* 夏,秦师渡河伐晋,取王官及郊

前623年------襄王二十九年

* 秦伐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前613年------顷王六年

* 秋七月,有星孛(彗星)入于北斗

前606年------定王元年

* 春,楚庄王伐陆浑之戎,至雒,观兵于周郊,问鼎之大小轻重

前602年------定王五年

前517年------敬王三年

* 鲁三桓逐昭公,昭公出奔于齐

前516年------敬王四年

* 冬,晋师助敬王伐王子朝,朝等奉周之典籍奔楚

前514年------敬王六年

* 吴王阖闾召伍员为行人而与谋国事,筑吴城

前513年------敬王七年

* 冬,晋赵鞅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

前506年------敬王十四年

* 冬十一月庚午,吴师与楚师战于柏举,楚败,庚辰,吴师入郢

前505年------敬王十五年

* 六月,楚申包胥以秦师救楚,吴师败

前496年------敬王二十四年

* 夏五月,吴师与越师战于檇李,吴败

前494年------敬王二十六年

* 春,吴师与越师战于夫椒,越败。勾践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

前493年------敬王二十七年

* 八月,晋赵鞅誓师,与郑师战于铁,郑败

前486年------敬王三十四年

* 前251年------秦昭王五十六年

* 燕攻赵,为赵廉颇所败

前249年------庄襄王元年

* 吕不韦相秦

* 秦灭东周,周亡

* 楚灭鲁

前247年------庄襄王三年

* 秦蒙骜攻魏,魏信陵君无忌率五国兵败蒙骜于河外

* 五月丙午,秦庄襄王卒,子政立

前241年------秦王政六年

* 赵庞暖率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至蕞,秦败之

* 楚迁都寿春

前238年------秦王政九年

* 四月,秦王政亲理国事。长信侯嫪毐作乱,秦王平之

前233年------秦王政十四年

* 秦桓 攻赵,赵李牧败秦师于肥

* 韩非入秦,被害

前232年------秦王政十五年

* 秦攻赵,赵李牧败之

前231年------秦王政十六年

* 秦初令男子书年

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

* 秦内史腾攻韩,虏韩王安,韩亡

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

* 秦王翦攻赵,虏赵王迁。赵公子嘉奔代,自立为代王

前227年------秦王政二十年

* 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未遂被杀

前226年------秦王政二十一年

* 秦王翦攻燕,拔燕都蓟。燕王喜迁都辽东

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

* 秦王贲攻魏,虏魏王假,魏亡

前224年------秦王政二十三年

* 秦王翦攻楚,破楚师于蕲

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

* 秦王翦破楚国,虏楚王负刍,楚亡

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

/story/shishi/200512/20051207172510.shtml(剩余的看这里)

回答者: lrb1234567890 - 助理 二级 2-8 12:51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那些短暂的王朝没有说,自己去搜索

回答者: wangnooo - 举人 四级 2-8 12:53

楼上的说的不错。都很对啊。小弟有一事不明。请指教。尧,舜 ,禹 谁生的啊。

回答者: 不三※不四 - 举人 五级 2-8 14:23

夏 .

商 .

周(西周 东周{春秋 战国}).

秦汉(西汉 东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五代

北宋

南宋

回答者: 山羊不啻天堂枣 - 魔法学徒 一级 2-8 17:28

夏商周秦汉(后者分西汉和东汉),新朝,三国(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一、成汉(304-347)巴氐族李雄

十六国之一。公元301年,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地领导西北流民起事。304年,其子李雄在益州(今四川成都)自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建都成都。李雄在位三十年,刑政宽和,战事稀少。338年,李雄的侄子李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统治区域有今四川和云南、贵州的一部分。347年为东晋桓温所灭。

二、汉(前赵)(304/318-329)匈奴刘渊(刘曜)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称汉王。308年称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310年,刘渊死,刘聪即位,曾兼采魏晋和匈奴旧制,实行胡汉分治,三年灭西晋。318年,刘渊侄刘曜夺取汉政权,自立为帝。319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建都长安。建国后继续实行胡汉分治,徙氐、羌等族数十万人于长安,保持其部落编制,并在汉人统治区内恢复儒学。统治区域有今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的一部分。329年被后赵石勒所灭。

三、后赵(319—351)羯石勒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公元319年,羯族石勒自称赵王。329年灭前赵。二年后称帝,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后又迁都邺(今河北漳丘西南),史称后赵,极盛时占有山东、陕西和江苏、安徽、甘肃、湖北、辽宁的一部分。351年被冉魏所灭。

四、前凉(320—376)汉族张轨

永嘉之乱后,凉州地区所保持的汉族政权。八王之乱后,西晋凉州刺史张轨及其子张守土保境,中原百姓纷纷前来避乱。张氏子孙世代据守凉州,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汉人士族在那里传授儒学,保存了中原失传的一些经籍和学说。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为西北汉文化的中心。张氏虽然接受东晋封号,但由于与东晋相距万里,实际上也是一个割据政权,前凉先后打退了刘曜、石虎的进攻,又西越流沙,攻龟兹,西域诸国先后归附。后又击败伊吾戌己校尉赵贞,在其地设立高昌郡,控制了从陇西到高昌的广大地区,立国凡76年。

五、前燕(337—370)鲜卑慕容氏

前燕是鲜卑族慕容氏所建,该族原居住在辽河流域。公元337年,慕容称燕王,以龙城(今辽宁朝阳)为国都,招徕中原地区的汉族流民,组织屯田垦荒。地租比率,用官牛者,民得收获物十分之四;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前燕社会较安定,中原地区的许多劳动人民都逃到这里,并带来了生产技术,促进了这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慕容氏灭冉魏后,迁都蓟(今北京城西南),五年后,又迁于邺。迁都后,统治集团的生活日益腐朽,政治也渐趋黑暗。皇帝慕容有后宫四千余人,僮仆四万余人,穷奢极欲,日费万金。太傅慕容评极力搜刮人民的财产,强占田地,还封固山泽,平民乃至军队砍柴打水,都要纳钱,其所搜刮的钱绢,堆聚如山。此外,贵族官僚们还大量的占有庇荫户,总数更超过国家控制的户口,致使国家的赋税征收和徭役调发都很困难,以致府库空虚,士气低落。公元369年,前燕贵族内部又发生了激烈的斗争,贵族慕容垂投降前秦苻坚。苻坚以王猛为统帅,慕容垂为先锋,率步骑三万人进攻前燕,攻占洛阳。次年又以六万人大败慕容评四十余万人。后攻下邺城,俘获慕容,前燕灭亡 。

六、代(338-376)鲜卑拓跋什翼犍

代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氏在初期建立的政权。魏晋时期鲜卑拓跋部原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一带。曹魏甘露三年(258)大人拓跋力微徙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召集诸部,确立了在部落中的大酋长地位。力微卒,诸部离叛。晋元康五年(295)力微子禄官统部,分国人为中、东、西3部,自领东部。永嘉元年(307)禄官卒,其弟猗卢总领三部,有骑士40余万。永嘉之乱后,中原云扰,晋并州刺史刘琨表请封猗卢为代公,后进封代王。以后数传至拓跋什翼犍。什翼犍曾为质子在后赵都襄国(今河北邢台)生活多年,深受汉文化影响。咸康四年(338)即代王位,置百官,制法律,由部落联盟最终转变为国家形式。代建国三年(310)定都云中盛乐宫,后又在故城南筑盛乐新城,发展农业。建国三十九年(376)前秦苻坚发兵击代。什翼犍兵败奔逃,被子寔君所杀。代亡。

七、冉魏(350-352)汉族冉闵

后赵主石虎养孙汉人冉闵,借石虎死后诸子争位之机,依靠汉族人民的支持,于350夺取政权,建立国家,国号大魏,都邺城,史称冉魏,这是十六国时期汉人唯一在中原建立的政权,因而遭到胡人的一致围攻,冉闵在汉族人民的支持下进行了英勇的反击,并于352年正月破襄国,攻灭后赵,但是由于连年的残酷战争,国力损失殆尽,鲜卑族政权前燕趁机大举进攻冉魏,冉闵率汉族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同年四月冉魏以1万步兵与14万鲜卑铁骑在廉台进行决战,冉闵率军奋勇冲锋,十战十胜,但终因兵力悬殊而兵败牺牲,八月邺城陷落,冉魏亡。

八、前秦(351—394)氐苻健

十六国之一,为氐族苻健所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六主,共四十四年。333年,后赵主石虎徙秦、雍及氐、羌十万余户于关东,以氐族酋长苻洪为流民都督,率氐一族百姓徙居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石虎死,苻洪降晋,接受东晋官爵。350年,冉闵诛胡羯,关陇流民率西归。此时苻洪拥众十余万,自称大都督、大单于、三秦王,欲率众还关中,苻洪死,苻健继领其众,称晋征西大将军,自枋头西入潼关,氐人纷起响应。苻健遂攻占长安,据有关陇。351年称大秦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史称前秦,352年称帝,都长安。354年,东晋桓温率军攻秦,苻健坚壁清野,355年,子苻生立。357年苻生堂兄苻坚杀苻生自立。苻坚即位的几年内,前秦国内相对安定,在十六国纷扰时代中,呈现一派「小康」气象。在此基础上,前秦势力渐强大,他聚集氐族武装力量,开始了统一黄河流域的征战,370年灭前燕,371年灭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氐族杨氏,378年取东晋的梁、益二州,376年灭前凉,同年乘什翼犍衰乱灭代,382年苻坚命吕光率军进驻西域。至此,统一整个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苻坚自恃强盛,不断对东晋发动进攻,战事主要在东线徐州一带和西线襄阳一带进行。379攻占东晋战略重镇襄阳,苻坚遂决定重新部署,全力进攻东晋。383年,淝水之战,前秦大败,苻坚病卒,前秦逐渐崩溃。

九、后燕(384—409)鲜卑慕容垂

淝水之战后,慕容垂被苻坚派往邺城。当时镇邺的是苻坚庶长子苻丕。其时,丁零族翟斌在河北起兵,苻丕遂派慕容垂前去镇压。慕容垂欲乘机脱离苻秦控制,晋太元九年(384年),在莱阳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随后进兵围邺。这时,东晋北伐军已深入河南、山东,并正开始北渡黄河,被围的苻丕向晋军求救。晋太元十年(385年)晋龙骧将军刘牢之被慕容垂打败,苻丕从邺城撤往晋阳,慕容垂占领整个河北地区后,于386年自称皇帝,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史称后燕。

十、西燕(384-394)鲜卑慕容泓

前秦苻坚灭前燕后,尽徙鲜卑入关中。苻坚淝水兵败后,政权陷于瓦解。晋太元九年(384年),前前燕皇帝慕容暐之弟慕容泓起兵反秦,自称济北王,史称西燕。其弟慕容冲也起兵反秦,兵败后归于慕容泓。慕容泓兵势大振,有众10万。后谋臣高盖等因慕容泓执法苛暴,杀慕容泓,拥立慕容冲为皇太弟。次年(385年)慕容冲称帝,率军陷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纵兵暴掠。鲜卑贵族都想东归,不愿留在关中,太元十一年(386年)杀慕容冲。此后有数名前燕贵族和将领被拥立为君主,最后慕容廆从孙慕容永立为河东王,率众东归,击败前秦苻丕,据有长子(今山西长子西),称帝。西燕中兴九年(394年)后燕发兵陷长子,杀慕容永,西燕亡。

十一、后秦(351—417)羌族姚苌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溃败后,羌族贵族姚苌于公元384年在北地(今陕西富平县)自称秦王。385年杀苻坚,取长安。386年称帝,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统治区有今陕西、甘肃、河南等地。417年为东晋刘裕所灭。

十二、西秦(385-431)鲜卑族(一说赀虏)乞伏国仁

都苑川(今甘肃榆中东北)。盛时控有今甘肃西南部和青海部分地区。

鲜卑乞伏氏在汉魏时已自漠北南出大阴山,迁往陇西,并定居于此。前秦主苻坚在位时,乞伏鲜卑酋长、国仁父乞伏司繁被任命为镇西将军,镇勇士川(今甘肃榆中)。后司繁死,国仁代镇。淝水之战,苻坚败亡,国仁聚众十余万。公元385年,国仁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并领秦河二州牧,筑勇士城为都,史称西秦。388年国仁死,弟乞伏乾归继位,称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394年前秦主苻登败死,乾归尽有陇西之地,改称秦王,并于400年迁都苑川。同年败于姚兴,遂降附后秦,为其属国。412年乾归死,子乞伏炽磐继位,称河南王,迁都袍罕(今甘肃临夏)。414年攻灭南凉,改称秦王。428年炽磐死,子乞伏暮末继位,政刑酷滥,民多叛亡;430年暮末欲东趋上(今甘肃天水),归附北魏,但途中遭夏主赫连定阻击,故退保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431年夏军围攻南安,暮末出降,西秦遂亡。

十三、后凉(386—403年)氐族吕光

淝水之战前,苻坚派太尉吕婆楼子吕光率兵经营西域,吕光攻破焉耆、龟兹等三十六国,俘获大量珍宝和马匹。淝水之战后,吕光回归姑臧(今甘肃武威)。苻坚被害后,吕光于386年入据凉州,建立后凉。

十四、南凉(397-414年)鲜卑-秃发乌孤

都乐都(今属青海),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部分地区。

秃发即「拓跋」的异译,为拓跋氏的一支,被称为河西鲜卑。秃发乌孤时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为中心,势力不断发展。初附于后凉吕光,但于397年与后凉决裂后,乌孤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平西王。史称南凉。399年迁都于乐都,后乌孤死,弟秃发利鹿孤继位,徙都西平(今青海西宁)。401年秃发利鹿孤改称河西王,次年死,其弟继位,改称凉王,迁回乐都。自404年后南凉为争夺河西走廊而与邻国连年征战,以致农牧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连年不收,国力渐衰。414年西秦趁南凉进攻吐谷浑乙弗部,乘机袭取乐都,后南凉降于西秦,南凉遂亡。

十五、北凉(401-439年)卢水胡(或匈奴族)沮渠蒙逊

都张掖(今属甘肃)。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各一部。397年后凉进攻西秦失败,吕光杀死从征的部下沮渠罗仇兄弟,罗仇侄蒙逊遂以会葬为名,与诸部结盟起兵反抗吕光,并与从兄男成推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399年段业入据张掖,自称凉王。

401年段业杀男成,蒙逊遂以此起兵,攻破张掖,并杀段业,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建国号北凉。412年蒙逊迁都姑臧,称河西王,至421年灭西凉。433年蒙逊死,子牧犍继位。439年北魏大军围攻姑臧,牧犍出降,北凉遂亡。蒙逊弟无讳等率残余势力西走,立国于高昌,460年为柔然所灭。

十六、南燕(398—410)鲜卑族慕容德

建都广固,盛时控有今河南及山东部分地区。慕容宝为后燕帝时,以其叔父慕容德镇守邺城。公元397年,北魏攻后燕都城中山,宝北逃奔至龙城,后北魏破中山,后燕被分成二部。在魏军压力下,慕容德弃邺南下,398年(魏天兴元年),率户四万徙至滑台,自称燕王,史称南燕。次年,北魏攻占滑台,德遂率众迁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改称皇帝。南燕建立后,据有青、兖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胡汉大族竞相荫庇佃客、部曲,形成「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晋书·慕容德载记》)的局面,严重影响国家的赋役征发。405年,慕容德死,兄慕容超嗣位,但好游乐,委政宠幸,又诛杀功臣,赋役繁重,百姓困苦。公元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次年攻下广固,超被俘斩,南燕灭亡。

十七、西凉(400-421年)汉族李暠

都酒泉。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酒泉、敦煌一带,西抵新疆葱岭。400年,据敦煌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公,并设官建号,发兵攻下玉门以西各城,控制了西域,建国西凉。401年,沮渠蒙逊杀段业,建北凉。自此常对北凉作战。405年迁都酒泉,并徙胡、汉各族二万余户于酒泉一带,以汉人一万户侨置会稽、广夏二郡,余户则分置武威、武兴、张掖三郡。北凉沮渠蒙逊每年进攻,西凉力不能敌,故与北凉通和立盟,后北凉背盟进攻,不得不迎战。417年病死,子李歆继位,继续与北凉作战。420年歆闻沮渠蒙逊南伐西秦,遂率军三万攻北凉都城张掖,途中为逊所败杀。同年,歆弟李恂据敦煌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421年三月蒙逊攻破敦煌,恂自杀,西凉灭亡。

十八、西蜀(405-413)汉谯纵

亦称后蜀,东晋时期谯纵建立的短命政权。建都成都,亡于晋

十九、大夏(407—431年)匈奴赫连勃勃

勃勃本匈奴南单于后裔,其父刘卫辰在淝水之战后,占有朔方之地。勃勃曾任后秦姚兴的骁骑将军,夏龙升元年(407年)脱离后秦,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刘裕灭掉后秦后,自回江南,留在长安的守兵力量薄弱,加上又发生内讧,赫连勃勃乘机袭取了长安。夏昌武元年(418年),勃勃在灞上即皇帝位,留儿子赫连镇守长安,然后自还统万(今内蒙乌审旗南白城子)。赫连勃勃是十六国后期最残暴的统治者,他不仅仍实行胡汉分治,而且施政暴虐。他发汉人及匈奴人十万筑都城,「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又造五兵之器,……射甲不入,即斩弓人;如其入也,便斩铠匠」(《晋书·赫连勃勃载记》)。他每征一地,往往大肆屠城和坑杀战俘。大夏的统治是透过军事征服,因此政局很不稳定,至其子赫连昌时,因被北魏所逼,南走上邦(今甘肃天水)。夏胜光元年(428年),魏攻陷上邦,俘赫连昌。赫连定逃奔平凉(今甘肃平凉西北),自称夏皇帝。夏胜光四年(431年),赫连定在西击北凉时,被吐谷浑所俘,夏亡。

二十、北燕(409—436年)汉冯跋

后燕建始元年(407年),在冯跋的支持下,慕容宝养子高云取得后燕政权。北燕太平元年(409年),高云被部下所杀,后燕亡,冯跋自称燕天王。建国后,冯跋「励意农桑,勤心政事,乃下书省徭薄赋」,改变了后燕慕容熙时「赋役繁苦,百姓困穷」的情况。辽宁北票出土的北燕宰相冯素弗墓葬中的文物,其所表现的官制、葬制、舆服制度,都与中原一致,说明这个原来东部鲜卑居住区,经济、文化已迅速提高到中原水平。以后由于屡遭北魏的进攻,北燕太兴六年(430年),燕王冯弘焚毁龙城宫殿,东逃至高句丽,北燕灭亡。)

南北朝(前者分为宋,齐,梁,陈;后者分北魏,西魏,东魏,北起,北周)隋,唐,五代(梁唐晋汉周,因国名均出现过,故加后字)十国(朝 代 都 城 年 代

(或国名) 古 名 今 地

吴 扬 州 江苏扬州市 892——937

南 唐 金 陵 江苏南京市 937——975

前 蜀 成 都 四川成都市 891——925

后 蜀 成 都 四川成都市 925——965

闽 长 乐 福建福州市 893——945

楚 长 沙 湖南长沙市 896——951

南 汉 兴王府 广东广州市 905——971

荆 南 荆 州 湖北荆州市 907——963

吴 越 杭 州 浙江杭州市 893——978

北 汉 太 原 山西太原市 951——979

《文明5》过神思路解析

《文明5》是一款非常难上手的游戏,因为游戏元素非常复杂,新手过神更是难上加难,别着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文明5》科技主线过神思路全面解析,不知道怎么过神的玩家,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背景条件

1、地图:非岛图,要有大陆,有无海洋都可以,标准地图,8玩家,或者大地图,12个玩家。超大地图没打过,太辛苦,也没学会打岛图,开过一局,感觉岛图开始好无聊,另外我打的地图都是游戏自带的和实际地区相符的地图,这个是个人爱好。

2、难度:神级。建议玩家在熟悉了游戏的基本操作后直接进入神级难度,因为低难度下总结的经验在神级大都不灵,当然,如果就是自娱自乐,什么难度都开心啊

3、胜利:准征服。这玩法就是为了过神,我现在还没到追求极限的水平,总体上,可以做到征服胜利,就可以做到其他任何胜利方式。

4、版本:144。版本很重要,刚说了,游戏再不断被优化和平衡,原来的很有效的打法,新版本可能都不好用了。

5、文明:随机,但不能是威尼斯。

6、速度:标准。

7、胜利:胜利方式全开。

二、游戏原理

文明5是个有关投入和产出的游戏。游戏开始有1移民、1棒子,科研就个位数,到后来数十个城市,科研有两三千,所有这些就是不断投资的成果。我们每做一个选择,都要算计好投入产出,选择最优以获得竞争优势。举个例子:我们选择造一个小弓,那么这个小弓去攻城、清野、捡遗迹、防御等都是产出。所以,如果造了兵,但是不战斗,那产出就比较小,甚至是亏。既然是文明,当然游戏中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有人口了,就有产能、有信仰、有文化、有科研、有财富。问题是人是有感情的,只有在快乐的前提下,人们才能不断的发挥才智让帝国更加兴盛,所以快乐就非常重要,人们快乐,帝国就无往不利。其实对这个游戏可以有好多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你的任何决策都是建立在对它的理解上,如果你的决策取得了胜利,达到了目标,你的理解就是对的。

三、战略

以战争获得竞争优势。具体讲就是夺城以扩大地盘,荣誉政策开满后杀兵可以赚钱,能抢的就不自己造。

打法的科技主线如下(就是点科技的顺序):

1、资源科技。

开发国土范围内资源所需科技。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没工人,所以可以先把弓箭和畜牧开发了。有了弓箭科技就能造弓箭,有了畜牧可以找到马。

这一步要完成以下工作:

1)抢妹子。棒子加斥候在离自己最近的AI和城邦那里抢,多多益善。斥候配合完后就去探路,顺便绕道敌人后面劫几个商路。

2)政策开荣誉。

3)造或买3~4把小弓。在保证可以对AI形成压迫的前提下尽量少造。

4)3人口时造1移民。拍脸到AI的旁边。这里选择拍城位置很重要,自己总结。

5)荣誉政策出大军拍脸。位置也很重要,临河拍或者拍山头,这样就不容易被拆掉,另外最好有个矛兵配合弓手。拍不好,遇到强势AI就得TJ。

6)斥候探路,尽快接触到所有AI,并掌握整体AI的布局。

7)如果有宗教山,第2个人口出来就早移民,第一个移民要圈宗教山,而不是拍脸,第二个移民去拍脸。

8)对AI一定要形成压迫。否则会大大延缓进攻速度。

9)棒子没事还是伺机抢妹子或者劫商路。

10)宣战要早,要快,在遇到其他AI前宣战,是没有战争惩罚的,外交会好一点。当然也要注意时机,和AI宣战的时候,就是抢妹子的时候,抢之前观察好,别赔了夫人又折兵。

11)遇到其他AI后一定要注意他们的奢侈,只要有多的药尽快换,慢了就没了。

12)如果造了商路,基本你和哪个AI建立商路,哪个AI就会和你宣友,如果你没有让他看到你宣战的话。

13)如果有多余的奢侈,换不到别的奢侈,自己现在又不缺回合金,可以考虑尽快送给不好战但很有钱的AI,这样没几轮,他就和你宣友了。

2、建造学。

为了出复合弓。

这一步要完成的工作:

1)形成6+的复合弓军力,不间断的练级。适当的时候补1骑手。

2)看情况开始下AI的城市。这里要量力而行,只要能形成压迫,慢点下城也有好处,这样AI会把城市建设的比较好。

3)如果前一步宣战一个成邦抢妹子了,可以看情况议和,也可以不议和继续抢妹子练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选的文明有远程UU,那么可以优化这个环节。比如你选了大汗或者哈伦*拉希德,那么你只需要出“轮子”科技,就可以开始第3步了。出了轮子,可以出弓弩战车,弓弩战车进攻练级,等着升级成怯薛,而不是出小弓。当然后面的步骤也变,不是冲弩手,而是冲怯薛。

3、哲学。

造图书馆,国立研究院,补科研。

要做如下工作:

1)这时候如果你可以在80轮之内完成神谕,那么你可以抢神谕,几率很大

2)普及图书馆。

3)继续练级下城。

4)讨好城邦,完成任务。

5)讨好其他AI,做做生意。

6)选择第二个进攻的AI,开始铺垫,比如不能和他宣友,让他和尽量多的人开战等等。如果你之前和他宣友了,可以在最后一轮用自己的回合金骗点钱。

4、机械。

升级弩手。

1)这时候至少已经拿到了1家AI的首都了,并且已经开始进攻第二个AI。

2)这时候也可能有间谍了,找个人口多的AI准备偷教育制度。

5、教育制度。

普及大学,补科研。

1)普及大学。

2)开始进攻第三家AI。

3)前两家攻下来的城市就是你的本钱了,再往后的城市基本没有什么时间在搞建设,所以前面打得好,后期会很顺利,否则会比较艰难。

6、工业化。

抢意识形态首发。

1)找到煤,没有的话,买也要买到。

2)钱够的话把工厂买出来,没钱的话用产能高的城市造,其他的最好是造完大本钟用钱买。

3)升级加特林机枪,继续进攻AI。争取再下一家AI的首都。这时候应该有3家AI的首都被你攻占了。

4)抢大本钟,基本100%抢到。如果工业化开的早,可以等大本钟造好再买工厂。能保证首发就可以了。

5)意识形态选秩序。两个原则都选加快乐的,就是纪念碑和工坊加快乐的那俩个。

7、化肥。

化肥之前的化学可以提高全国的生产力,它本身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消化意识形态带来的笑脸)

1)加特林机枪继续进攻。

2)全国上下涨人口,把城市里的市民管理调整成侧重粮食。

3)攒钱,为买飞机做准备。

8、科学理论。

普及公立学校,补科研。(发展的好可以抢搭报恩寺,几率比较大)

9、生物学。

找石油。这会儿要造几个考古学家,因为很快AI也会开意识形态,如果他们的旅游业绩输出比你高,而选择的意识形态和你不同,你就会反受意识形态的苦了。

10、航空。

开始造飞机,如果是买飞机的话,要进攻前再买,减少维护费用。因为之前一直在战斗,所以应该攒了不少钱。飞机要一直造或买到18+,就基本够用了,24+更好。轰炸机为主,战斗机1~2用来开视野。

1)这会儿AI也可能出飞机了,你需要2~3个高射炮配合进攻。

2)如果这会儿电脑有三翼飞机,你用飞机进攻会可能阵亡,尝试用你的三翼飞机进行空中扫荡或者用机枪配合高射炮推进,消灭对方三翼后再用飞机下城。

11、塑胶。

普及研发中心,补科技。抢埃菲尔铁塔,抢耶稣巨像。抢不到也没关系,抢到了就会让你更快胜利。

12、雷达。

它之前的弹道学科技可以让你的加特林机枪升级成机枪,还是能够发挥余热的。最重要的是升级轰炸机。打得顺,到这里已经基本接近胜利了。

13、电信科技。

抢雪梨歌剧院,抢加拿大国家电视塔。抢到了可以加速胜利。

14、高级弹道学。

通过国际会议提议核不扩散条约,以防电脑使用原子弹。(这里看个人爱好,到这里时你的优势已经很大,我个人不喜欢用原子弹,电脑用原子弹又不好控制,所以我这里才会有这一步)

15、隐形科技。

出隐轰。到这里就没有AI能挡住你胜利的脚步了。(有了隐轰,电脑即便出了高达(末日机甲,游戏中最强的单位)也没用,隐轰射程超远,这会儿又能空中修理,单位又能堆叠,基本无敌)

16、未来科技。

以上的节奏基本是:军事-〉科研-〉军事-〉科研这样一个节奏,中间穿插产能、粮食、文化等基础建设科技。

电脑基本只能通过放飞船胜利,其他胜利方式我从来没见过。所以你一定要在整个过程中关注科技快的,并想办法先灭掉它或者削弱它。

整个过程中,每次和AI是战是和、选择下一个攻击目标等等都是战略转折点,一定要全局把握,全面考虑,例如:AI的发展速度(尽量先攻击发展快的)、AI的特点特别是UU(如果你用弩手去进攻已经有了翼骑的波兰,一定会打得比较痛苦)、AI的地形(是否有攻击点)、AI和你及其他AI的布局(长途奔袭是兵家大忌,进攻AI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其他AI旁边有敌人牵制它)、AI和其他AI的外交关系(先打大家都讨厌的可以拉拢不少朋友)等等。全局考虑好再做决策,否则一个决策失误,严重的就是满盘皆输,不严重的就是影响胜利速度。

中国占领云南,为什么没有继续推进占领印度洋出海口和肥沃的恒河平原呢?

云南是我国西南地区,也是处在云贵高原海拔比较高的崇山峻岭之中。在秦汉之前云南属于中原王朝的化外之地,汉武帝时期将西南夷纳入到版图之中,然而这一地区地形崎岖复杂、民族众多,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少数民族发动起义,不服中原王朝统治。直到朱元璋时候才把云南割据政权消灭,使土司归附中原王朝,占领了云南,把云南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内。

需要注意的是:明代的云南省所辖区域比今天的云南是要大,受明王朝管辖的土司政权一直延伸到今天的缅甸、老挝、泰国等国境内。

有网友问:当古代中原王朝占领云南后,为什么没有继续推进,然后占领印度洋出海口与今天肥沃的恒河平原呢?从地理位置上我们也看到,要从云南深入缅甸,再从缅甸进入孟加拉国,最后才能进入印度。?

但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战场上面中国远征军战争,以及远征军进入缅甸战场的历史,就知道这一条路线不适合于军事行动,也是充分证明了中南半岛条件的恶劣。

从云南到印度出海口,到恒河平原,是要经过缅甸这个国家。缅甸面积大约为67万平方公里,整个国家的北部,西部和东部,都是连绵不绝的大山。靠近中国云南边境的开卡博峰海拔5881米,为全国最高峰。而且,缅甸国内河流密布,还是一个森林覆盖率非常高的国家。再加上缅甸的旱季,雨季划分,在缅甸的北部和西部山区丛林行军,是艰苦也是危险性很大的事情。

如在抗日战争时候,中国十万远征军也是当时精锐部队,可是钻进了野人山,最后出来就四万多人,很多在路上病逝,或者在热带雨林患病,没办法跟上部队,最后也死在热带丛林中。

所以,明朝占领云南之后,并没有继续南进,而是止步于此,只是对这一片一望无际热带雨林真的没啥兴趣。在古代中国,东南亚就是南蛮地带,是没有任何开发价值的。

如《三国演义》里面比较著名的七擒孟获,当时诸葛亮率领的大军就是面临着在云南等南蛮地区生存的一系列的困难。在热带雨林中生存,在古代是达到的。如清朝在1768年征讨缅甸,出动4万军队就需要10万匹战马,人和马作战10个月就需要42万石粮草。当时整个云南的储备也就35万石,结果还要从四川运输粮食进云南。

这一次战争的结果,缅甸坚壁清野,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慢慢等清军的粮食全部耗尽,后撤的时候采取游击战的方式袭击清军。在加上在缅甸热带雨林中疟疾横行,以及清军的水土不适,由于病故或因病失去战斗力者比战场死伤还多。

可以看到,由于缅甸热带雨林的地势险恶,使得中原王朝只能把领土扩张的范围停止在云南为止,没办法深入到印度洋出海口与恒河平原。

好了,关于“文明与征服清野阵容搭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文明与征服清野阵容搭配”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