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轰炮手阵容搭配图片(萌将轰轰轰最强阵容)
作者:老街巷口
1942年4月,山西长子县石哲镇。
八路军129师一部,奉命对此处的一座核心炮楼发起攻势。该炮楼高约10丈,百余亩面积,楼外挖有堑壕。为防止我军突破,日军还在堑壕内灌了齐腰深的水。在壕沟外,铁丝网、木桩、地雷等防御工事一个不少。不仅如此,光是这一个大炮楼及周边,就驻扎有百余名日伪军。
为啃下这处“硬骨头”,战士们已经连续奋战两天了。奈何这炮楼火力猛,楼高墙厚,我军的小口径火炮对其毫无办法,由于迫击炮炮弹打出去是抛物线落地,要么打得太远,飞过目标,要么就是太近,炮弹落入护城河内或楼前的空地上。即便有一两枚炮弹落到炮楼楼顶,也最多是炸个响,难以伤及根本,因为日军在楼顶加固了钢筋水泥!
抗战时期日伪军修筑的炮楼
得知战事胶着,刘伯承、邓小平来到石哲镇一线督战。透过望远镜,二人看到官兵对这处炮楼的一次进攻。
开打前,我军炮兵照常实施炮火准备。可一发发迫击炮弹炸在敌人的工事上,丝毫看不出有多少破坏力。随后,战士们发起攻击。炮楼里的日伪军借助重机枪,不停地向外射击,一度让我进攻部队遭到压制。没过多久,日军的掷弹筒也开始发威。炮弹伴随着呼啸声,屡屡落到八路军周围,炸得周遭尘土飞扬,不少战士倒在血泊中。
见状,刘伯承再也看不下去了,他下令:“暂停进攻,让师直属炮兵营把山炮拉上来。一线部队重整兵力,准备二次进攻!”
有了山炮的支援,战局便大大不同了:我军炮弹准确命中日军的阻碍工事,为步兵进攻开辟了通道。随后,炮弹又一齐炸向日军炮楼,有的炮弹甚至直接击中炮楼的射孔,把里面的日军机枪手直接炸死。
刹那间,炮楼黑烟滚滚,火光冲天。可能是炮弹引爆了敌人事先储备的弹药,楼内又发出阵阵爆响。步兵重整旗鼓,跃过铁丝网,冲过堑壕,向炮楼杀去。
眼见大势已去,剩下的伪军打死了日军顾问,缴枪投降。
战斗结束后,邓政委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在战斗总结会上,他对刘师长说:
“很明显,对付日、伪军的炮楼工事,最有效的海上平射炮、山炮。可就目前来看,全师装备最多的还是迫击炮。迫击炮重量轻,携带方便,且抛物线高,很适合打游击、山地战。但要说拔据点,打炮楼就很吃力。师长,我们能不能改一改,让迫击炮也能‘平射’打目标呢?”
刘伯承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从前,我们在苏区的时候,打的也是游击战。可那时候是山地游击战,经常是敌人在这个山头,我军守那个山头。隔山轰击,曲射的迫击炮可以做到,用处不小。现如今是平原拔点作战,而且多数战斗是以消灭日军据点、坚固的炮楼工事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战法,同时改变自身的攻坚装备。”
抗战时期的邓小平、刘伯承(左起第二、第三)。摄于山西武乡王家峪
正在教授迫击炮射击技巧的八路军炮兵教官
“倘若我们能想想办法,把迫击炮改装成平射炮,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而且也不需花费很多钱,一举多得。”邓小平道。
可在让谁来完成这项任务上,刘伯承犯了难。
邓小平提议:“让赵章成来办,您看行不行?”
“赵章成?我看没问题!”
说起来,赵章成在红军时期便是扬名全军的“神炮手”。大渡河作战,时任红3军9师炮连连长的赵章成,以仅有的3发炮弹,直接消灭蒋军核心阵地,功不可没。这个“神炮手”的光荣称号,就是红军时期颁给他的。
此时,赵章成已是八路军129师的炮兵主任。1942年5月,在他的直接领导下,129师全师范围内抽调了20余名有经验的迫击炮手、指战员,组成“迫击炮平射与特种射击研究班”,开始了技术攻关。
经过三个月的刻苦研究试验,当年8月,129师的技术团队成功改装了迫击炮平射的拉发装置,且测试成功。此后,全师各部都学会了用迫击炮“平射”作战,这一技术不仅打得准,杀伤力也不小。
赵章成(1905-1969),河南洛阳人,开国少将,红军时期便是扬名全军的“神炮手”
八路军“平射”迫击炮资料照
抗战影视剧中的“平射迫击炮”,是真实存在的
1943年4月,刘、邓二人签署嘉奖令,表彰赵章成:“炮兵主任赵章成同志,研究迫击炮平射装置,业已成功,将来益助战斗弥补我军炮火不足之弱点,收效必大。此种创造性精神,值得全师干部、战士学习!”
129师连续举办两期培训班,推广这一战术。总计训练出上百名迫击炮指挥干部和炮手。后来,八路军总部要求129师派骨干到延安,传授作战技巧、方案。
迫击炮平射、平打,在我军中成为一项特殊战法,不仅提升了八路军的攻坚能力,就连嚣张跋扈的日军也多了忌惮,缩在炮楼里不敢轻易出来。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