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业孙策阵容搭配

好久不见了各位,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霸业孙策阵容搭配”的问题。如果你还不了解这方面的内容,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请跟我一起来探索一下。

霸业孙策阵容搭配插图

三国中孙策是靠什么获得江东霸主地位的

看过三国历史的都知道,东吴的孙氏霸主地位是有孙策建立起来的。孙策的父亲孙坚原来是长沙太守,孙坚死后孙策摔军投靠了袁术。

袁术虽然非常欣赏孙策的才华可是并没有重用孙策,我们都知道袁术是一个心胸狭窄并且多疑之人。后来孙策借口去给自己的舅舅报仇,率领一千余人弃袁术而去,而后后和儿时的玩伴周瑜一起创下了东吴的霸业。

孙策和周瑜应该说是一个绝配,孙策成就了江东霸主,周瑜也成就了一代名将。可是历史的结局往往令人意外,孙策最终被暗杀而死,而周瑜却在诸葛亮的算计下最终死不瞑目,壮志未酬身先死。

小霸王孙策如此英勇,为什么打不过匹夫刘表?

孙策作为江东势力的第二代领导者,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但是却也在前去荆州讨伐刘表时遭受到刘表的伏击,不过这也是因为刘表过于奸诈。如果论单打独斗的话,刘表是万不能及孙策的。孙策在孙家几个领导者当中谋略虽然差些,但是武力值还是很高的,所以不可能打不过刘表这样一个昏庸无能的荆州刺史,况且刘表最后还因为内讧失了荆州。

当时孙坚投奔在袁术的阵营当中,但是孙坚当然也是暂时留在袁术身边,等到了时机自然就会离去。因为此时孙坚刚击退了董卓而导致兵力下降,势力有所减小,所以孙坚要找一个地方积累一些势力。孙坚在击退董卓之后,前往洛阳休整片刻。在洛阳这个地方孙坚捡到了传国玉玺,也正是因为这个传国玉玺才导致孙坚失去了性命。

在洛阳的时候,孙策表示孙家得到这个传国玉玺,就是老天给的机遇,这就代表着孙家将来一定会一统天下,成立自己的江山霸业,孙权却表示孙家拿到这个玉玺却是一个不好的象征,很有可能还会带来杀身之祸。后来在途经荆州地段的时候,原以为刘表会全力阻拦孙坚并夺走传国玉玺,但是正面交接的时候,刘表却没有发起战争,反而还十分友好的接待了孙坚等人,还为孙坚准备了离去的船只。

可是就是因为刘表如此的亲切和蔼,所以孙坚等人放松了警惕,就乘着刘表准备的船只离去,可是谁知道,他们登上船只的时候,刘表便起了杀心。命人在岸上射杀孙坚,孙策也因此受了重伤。所以由此看来孙策并不是打不过刘表,而是因为刘表太过于狡诈,孙策等人防不胜防,于是就中了刘表的奸计。

孙策明明有儿子,为何要把霸业传给兄弟孙权?你怎么看呢?

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孙策也属于惊才绝艳之人,在父亲孙坚死后,孙策便挑起了江东的重担,靠着孙坚留下的玉玺向袁术借了3000士兵,用了短短四年时间,便创下了江东的基业。

当时的江东各大势力虽然名义上归附了孙策,却也有部分人并没有对孙策真正臣服,像吴郡太守许贡,就与曹操在背地里暗通消息,秘密的向曹操汇报江东的情况,还再三提醒曹操,一定要提防孙策。

孙策得到消息后大怒,假意招来许贡,问他是不是想置自己于死地?不用想,就算许贡百般辩驳,他做下的事就是置孙策于死地。

许贡当下毙命,孙策盛怒之下,还想跨江去攻打曹操。可还没出征,一次西山狩猎,孙策就被刺客暗杀,当场身受重伤,命悬一线。

匆忙间,孙策必须在自己死之前找一个继承人坐镇江东。当时孙策有一个儿子,名孙绍,因历史缺少记录,不知道其详细的生卒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孩子很年幼。

孙策没有安排自己的儿子继承他的事业,而选择兄终弟及,选了弟弟孙权来统领江东,孙策的这个决定,我认为是一个极其正确的决定。为什么这么说?有如下原因:

江东内部局势不稳,需要一位成熟的领导者,孙权比孙绍合适。

当时,孙策虽然名义上统一了江东,但还没来得及整顿其辖下各类势力。当时的江东士族林立,多方势力盘根错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

孙策在世时,还能压着士族为江东出力,孙策一死,若继承人是一个幼儿,难免这些人心中没有其他的想法。

孙策突然被刺杀,虽然历史记载是因为许贡的门客复仇,但细细想来,这三位门客要在孙策的势力范围内要刺杀他,是很困难的。

若没有人替刺杀者作掩护,他们不可能知道孙策的行踪。就算侥幸碰到孙策,也很难接近他,更别谈刺杀。而且在刺杀之前,满城之中没有半点刺杀的风声,这是极其不正常的。

这件事如果要分析的话,应该是有人替刺杀者打探过孙策的行踪,有可能还替刺杀的人作了完整的计划,就是为了除掉孙策。

这些人不可能是平民百姓,因为他们没有资格接触到孙策,只能是有一定实力的人,还很熟悉孙策的人才能做到。

所以,这起谋杀的背后策划者只有是江东的士族之一,才是合理的。他们之间更有利益纠葛,如果孙策身死,搅乱了江东这一潭水,士族就可以趁乱摸鱼,重新抢夺江东势力。

只是这段历史真相我们现在无从得知,只能根据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来猜测当时江东的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孙策的遇刺,是东吴各方势力的倾轧所引起的后果。

当时的江东因为孙策的遇刺,人心浮动,民心不稳,在内忧外患之中,孙策的儿子年幼,不足以稳定局面,而孙权已经19岁,聪明睿智,比孙策的儿子更适合担当大任。

江东外部面临曹操、刘表的压力,继承人如果是幼子,很难扛住这个压力。

刘表与孙策有杀父之仇,这个仇恨是不可解的,所以两家为世仇。 江东没了孙策,荆州的刘表会拍手称快,会很快的派兵吞并江东之地。

再加上曹操一直和孙策的麾下官员有交集,曹操这么做的原因是他已经在江东布局,他也想吃下江东这一块地方,扩大自己的地盘。

孙策很明白,这个时候江东之主的位置并不好做,不止是江东内部的压力,还有外部诸侯的压力,他的儿子还年幼,压根就承担不起江东的重任。所以他只能在他们兄弟之中找一个继承者,保住孙家在江东的基业。

当时孙策还有一个弟弟,就是孙翊。据三国志记载,孙翊与孙策性格最相似,也是一个刚猛勇敢之人。孙策离世前,东吴的重臣张昭就推荐过孙翊,很多大臣预计孙策会把权力交给孙翊。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孙策却选了孙权为继承人。

孙策的这个选择从后面来看是很正确的,孙策已成年,且多谋善断,对用人和治世都有自己的见解,江东的基业已打下,更需要一个守城的领导者,而不是开拓疆土的猛将,孙权相比较孙绍和孙翊而言,更适合江东。

率江东子弟,争锋于沙场之上,卿不如我;任贤用能,权衡利弊,团结下属,使之忠心保卫江东,我不如卿。卿若念及父兄创业之艰难,必将复以雄图。?

上面一段话是孙策临死前对孙权所说,这番话说明了孙策为什么选孙权为继承人?说明孙策认为只有孙权可以团结江东子弟,保卫孙家基业。孙策选孙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一个随便的决定。

综上所述:孙策临死之前选孙权为继承人,是因为孙权比自己的儿子更能稳定江东局面,压制底下的士族,对外抗住觊觎江东势力的人。而且从长期来说,江东想保留实力,需要一个更成熟的继承人,在孙家,只有孙权是最合适的。

pk赛季群雄割据刘备势力可以和孙策势力结盟吗

可以。我们在加入同盟之后就可以跟其他的盟友进行一起争霸三国,而且三国志战略版怎么加入别州盟友之间还可以进行互相借地出征或者驻守,所以不管是抵御外敌或者出征讨伐,盟友都是我们最可以依靠的后备力量。

1、可以获取同盟的资源生产增益效果。

2、可以领取攻城略地等同盟开展的活动,获取活动奖励,比如金株等,奖励非常丰厚。

3、能攻占和盟友相邻的领地。

4、与同盟一起攻占洛阳,平分天下,获取海量的赛季奖励。

在三国武力比孙策强的大有人在,为何还把孙策称为小霸王?

每个人都有一个称号,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孙策有了小霸王的称号也不能证明他就比其他人厉害。其实在三国时期能够进入一流武将阵容的他们实力都是不相上下的,最后能不能取胜要看临场的发挥,三国之中孙策也能跻身于一流的武将之中,小霸王的称号也是名副其实。三国之中的太史慈那也是武力值爆表的存在,孙策能够和太史慈大战三百回合而不分胜负,也证明孙策确实很有实力。

孙策少年就随父出征,在战场上就表现的很勇猛。他曾经回头吼了一声就把敌人给吓死了,这个景象和当年的霸王项羽很相似,项羽当年那吼一声也是惊动了千军万马,所以有人就称孙策为小霸王,孙策是三国时期孙吴的奠基者之一,也继承了孙坚的遗志,为东吴立下了很多的功业,他的这些功绩为孙权打下的基础。

孙坚的实力不是吹的,在十八路诸侯z征讨董卓的时候。孙坚就让天下的英雄看到了他英勇的一面,作为他儿子的孙策继承了他的这个优点,作战之中人挡杀人,谁也不是他的对手,率领旧部直奔江东,谋取霸业。?

孙权的为人和项羽也要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打仗是他们安身立命的资本,但是在治理国家和使用人才上面都显得不那么出色,孙策自己在临终的时候也说出了这一点,他对孙权说自己打仗的能力要强过权,但是在治国理政方面实在是不如孙权,也道出了自己的缺点,孙策最后的死因和他用人也有很大的关系。

好了,今天关于“霸业孙策阵容搭配”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霸业孙策阵容搭配”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